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3698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时期有 “刑不上大夫 ”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 A是原始社会的权力传承制度,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 B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符合题意; 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时间不合; D是西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时间不合。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度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如

2、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下列与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关注社会福利有关的事件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西欧各国的社会改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材料解读与运用的能力,对能力要求较高。联系已学史实可知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并不是解决民生 问题的,而是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因此不合题意。 均是解决民生问题,符合题目要求,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经过 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 开始于

3、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 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 ”主要包括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推行私有化 缩小 “福利国家 ”的规模 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分析题干所给时间提示, 20世纪 80年代左右 “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联系此时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变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做法,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 “福利国家 ”模,因为 19世纪60、 70 年代 “福利国家 ”的普遍建立使国家财政不堪重

4、负,因此 符合题意,而 不合史实。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调整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 时期,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 14%的人搞农业, 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 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 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 38%到 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 3%到 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 “一五 ”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而 A.洋务运动时

5、期翻译的主要是西方书籍, B、 D也并非多工程技术书籍,由此分析可知 A、 B、 D不合题意。由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 ”可以得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从 “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 45%”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由此判断出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 ”计划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 5 3 3 4 30 7 20 6 结束年 54 5 17 1 27 2 0 04 1 2 该表中的开始

6、年和结束年是指 A 1946、 1949 B 1952、 1956 C 1966、 1976 D 1978、 1982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此表格主要反映的三大改造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 A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为主体时期; C 文革时期,当时公有制占据了绝对的地位;D改革开放初期,与材料信息中的公私合营等内容不符。故选 B。 考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自建国后,中国大陆的电影开场前会强制性地播放 10 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下列场景不可能在新闻简报中出现的是 A过渡时期,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宣告 “一五计划 ”超额完成 C文革时期,报道 “东方红一号 ”发射升空 D改革开放时期,报道农民承包土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 “不可能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1949-1956年,而人民公社发生在 1958 年,因此 A 的表述不合史实,也不能在新闻简报中出现,故选 A。 考

8、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化运动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 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作相对较高的评价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 19531956 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选项都体现了农业政策,而 A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响

9、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是实现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不符。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据图中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改革开放贸易趋势图表数据入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学生对历史时间概念的把握能力。由图片提供信息和所学史实 1984

10、年起中国进出口总额呈大幅度增长其原因跟我国在这一年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由此分析可知 B的表述符合题意。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所以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 1984年。 B项是 1984 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 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 1980 年,排除 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 1992 年,排除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 2001 年,排除 D。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 30年,分成 3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8年 1988

11、 年的黄金十年, 第二阶段: 1988年 2002 年的曲折十五年 第三阶段: 2003年 2007 年的历史跨越五年, 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 “粮食布票 ” “信用卡 ” “互联网 ” B “合作社 ” “ 包产到户 ”“三下乡 ” C “乡镇企业 ” “民工潮 ”“新农村建设 ” D “国企改革 ” “现代企业 ” “股份制改造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978年 -1988年的黄金十年,农村改革启动,农民的自发改革转向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大型改革; 1988年 -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农村改革在不断深化

12、中,充满了曲折; 2003年 -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走出曲折历程的中国农村改革开始进入新阶段。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黄金十年出现的关键词是 “家庭联产承包 ”、 “万元户 ”、 “乡镇企业 ”;曲折十五年诞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民工潮;历史跨越五年的关键词主要有 “税费改革 ”和 “新农村建设 ”。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面貌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以商品输 出为手段 B以货币金融为手段 C以抢劫设卡为手段 D以殖民掠夺为手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

13、查比较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二战后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霸主地位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便利了其扩张的需要,这是和以往不一样的,因此 B 符合题意,而 ACD在二战前的表现。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1971 年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出现 22 亿美元逆差,美国宣布美元贬值 8 57,1973年美国再次 宣布美元贬值 10,而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由规定的 35美元涨到 100美元兑换 1盎司黄金。这预示着 A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彻底崩溃

14、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20世纪 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的衰落,美国无力稳定美元的币值,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于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终于瓦解,由此分析可知材料的现象预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崩溃 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 ”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

15、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 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抓住 “诚信 ”,联系史实可知因为美国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导致人们对政府失去信心,故而罗斯福首先采取金融整顿,以此建立诚信机制,恢复人们对政府和市场的信心,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图 1、 2、 3是有关美国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图 1 图 2

16、图 3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图 8的 “600万头猪被杀 ”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7“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 ”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 6“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 ”可体现出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物价上涨,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符合。故选 B。

17、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表现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 “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 ”、“卢米埃尔兄弟与电影 ”、 “美孚石油公司的兴起 ”、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等素材。综合上述素材分析 ,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由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可知发生在 19世纪末,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生在 19世纪中后期,因此可以排除 A;美

18、国经济崛起于二战以后,排除 B; C的表述片面,不能概括材料中全部内容;由材料所列举的素材信息可知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精耕细作 ”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点的准确理解能力,依据已学可知古代精耕细作模式是与中国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由于其投入多,对于土地资源的

19、利用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推动作用,由此分析可知 B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 。 A 表述符合史实,精耕细作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利用; C 表述符合史实,小农经济的存在需要精耕细作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的需要; D表述符合史实,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 “打捕 ”,女人意为 “煮娘 ”。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 A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 C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 D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

20、读材料, 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男人意为 打捕 ,女人意为 煮娘 ”等信息可得出古代潮汕地区男的外出捕鱼,女的忙于家务,说明了男女分工比较明显,且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古罗马运用法律手段调节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对货款月息以

21、及相应的违法处罚有明确的规定,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因此 D符合题意。而材料没有谈及双方之间的关系问题,没有说是高利贷问题,也不是强调维护私有财产,所以从材料本身无法看出 A、 B、 C。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内容与特点 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及归纳分析的能力,由图片中的 “工业文明冲击 ”“农民阶级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 ”“反清革命 ”等信息可判断出该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以后,洪秀全把基督教教义

22、同中国的儒家思想大同思想向结合创立拜上帝教,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的目的,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 办实业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 “创举 ”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与知识的迁移能力, “创举 ”意为发生重大变化,即 “奖创办实业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可知奖励实业、鼓励工

23、商是当时的创举,同时反映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政策的转变,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 C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发展实业 19381944 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 431件,比此前 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 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24、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解题时需要抓住时间信息 “19381944 年 ”由此可知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 ”这说明此时的大部分发明与创造多是由于抗战的刺激,适应战争需要的,因此 D符合题意,而 A B两项是重要原因而不是主因, 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抗战时期民营工业遭受巨大破坏。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就首都华盛顿的古典建筑风格和共和宪法而言,美国可能比任何一个前(以往的)帝国都更像 新罗马 尽管在这样一个新罗马帝国里,参议院对皇帝的权力有极大的限制

25、。 ”与材料所述无 关的是 A古典主义 B君主立宪制 C权力制衡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新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中 “古典建筑风格和共和宪法而言 更像 新罗马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从古典主义、法律之上角度叙述美国,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确立的共和制政体,体现了权力制衡,因此 ACD均与材料相关,而 B君主立宪不合美国的史实,故排除,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特点 有学者断言: “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 有 欧洲奇迹 和工业化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 A “工业化革命 ”

26、开始于美洲 B殖民扩张推动 “工业化革命 ” C “欧洲奇迹 ”成就 “工业化革命 ” D “工业化革命 ”在全球扩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准确解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 非洲奴隶 根本就不会有 欧洲奇迹 和工业化革命 ”强调对美洲的殖民掠夺对工业化革命的重要性,即殖民扩张推动 “工业化革命 ”,因此 B 符合题意。 A 表述不合史实, C 表述不合题干, D 与材料无关。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 某课题组在研究 “社会主义运动 ”课题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

27、是 A开国大典标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 A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而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合,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 列宁曾忧心地说: “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 ”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

28、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 “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 B “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C “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 D “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 ”“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 ”,表明了当时苏联缺少发展工业的资金,而联系斯大林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知当时重点发展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即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化,因此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

29、林模式 ” 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综合题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 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 英国通史 材料二 一些比较务实的人,则希冀并致力于逐步消除各种祸患和通过国家干预或组织工会来调和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还有一些人,以马克思为首,则鼓吹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进行无情而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的理论。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830-1870 材料三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动荡是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严重

30、的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结症所在,使改革和调整势在 必行。 杨宁一 20世纪的文明演进 ( 1)请以 18、 19世纪英国在政治方面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4分) ( 2)材料二的这些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马克思的主张在法国和俄国有何实践?( 4分) ( 3)二战后,现代化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概括指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 4分) ( 4)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在内外压力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请归纳发生的变化有哪些?(可从政治、外交、思想和经济方面着手)( 6分) 答案: ( 1)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三次议会改革,普选 权扩大。政

31、党政治的成熟。( 4分) (每点 2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 2点即) ( 2)背景: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效率,但缺乏公平,社会矛盾突出。( 2分) 实践:(法)巴黎公社会运动。( 1分)(俄)十月革命。( 1分) ( 3)改革和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也可以)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建立。(每点 2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 2点即可得满分 4分) ( 4)政治:结束文化大革命。 外交: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1972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只要答出其中任意 1点即可

32、给 1分) 经济:改革开放。 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解放。( 6分)(答出任意 3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问可以结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可以从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政党政治加以归纳。第( 2)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背景可以从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考虑;实践指的是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 3)问,解答本问可以结合二战后资 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史实作答。本问可以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纷纷由自由放任改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

33、者革命;制度完善:福利国家的建立。第( 4)问,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结局而问题及归纳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本问可以从政治上可以从结束文革 “左 ”倾错误;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恢常;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思想: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 制;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变化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 ( 18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1913 1928 1938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13.6 9.9 10.7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32.0 39.3 31.4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6.1 6.0 4.4 俄国 5.0 5.6 5.6 7.0 7.6 8.8 8.2 5.3 9.0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 2.3%, 中国的人口每

35、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 20 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 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 1860-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19001953 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 4分) ( 3) 20世纪 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 6分) ( 4) “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

36、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 2分) 答案: ( 1)变化: 1860年至 1928年所占份额不断上升; 1928年至 1938年所占份额下降。( 2分) 上升原因: 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经济发展迅速。 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赢家。( 2分) 下降原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主要竞争对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 1点即可) ( 2)干扰: 军阀混战。 日本入侵。 国共内战。 高出生率(人口过快增长)。( 4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 2点即可) ( 3)措施

37、: 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施五年计划; 大跃进。( 2分) 结果: 1958年前有一定的效果,中国的工业较快发展。 存在弊端,特别是大跌进给经济带来了比较大的破坏。( 4分) ( 4)措施: 建立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 2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的是对美国近代 1860年 1938 年工业化发展趋势及其原因的理解:可以从上升阶段: 18601928 年国内政治稳定、生产力发展、竞争对手等因素考虑;下降阶段: 19281938 年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经济危机;主要竞 争对手苏联经济发展

38、较快作答。第( 2)问, 19001953年中国发展受阻的因素可从:内因: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人口增长过快;外因:民族矛盾加剧。第( 3)问,可以结合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建设可以从积极:一五计划目标及实施;消极:大跃进运动;结果也得从推动工业化和给经济带来的破坏两方面来谈。第( 4)问,对外开放措施可以根据所学从 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的步骤: 78年经济特区; 84年沿海港口城市; 80年代末沿海经济开发区; 90年代开放内地; 21世纪加入 WTO。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

39、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16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 (美 )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58年 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 “我们 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 比苏联提前到来。 ”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分 ) (2)请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

40、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4分 ) (3)为了 “后来者居上 ”,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 2分)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6分 ) 答案: ( 1)变化: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 分) ( 2)评价:短期内使苏联 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分) (3)“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

41、动。 (2分 )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2分 )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分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本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可以 根据材料信息 “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滴( 2)问,解题时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回答: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

42、;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第( 3)问,本问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 “后来者居上 ”超越苏联,联系课本,1958年的具体史实,党发动的 “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说明党领导人的思想出现偏 差,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合实际, “左 ”倾错误的表现。第 (4)问,第一小问,回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举措即可,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第二小问,可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农民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作答。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成果及历史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