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712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表是西周的封国 齐国某位卿大夫的家庭成员表,你认为将来谁会是卿大夫的合法继承人 妻妾 儿子一般称谓 妻(正室) 三子( 20岁) 四子( 13岁) 妾一(侧室) 长子( 27岁) 妾二(侧室) 二子( 24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的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故在卿大夫的家庭成员中,卿大夫的三子 是合法的继承人。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蔡元培在 1916年说: “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

2、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 ”,可以看出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仇视新法 ”,即反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故选 A。 B、 C、 D三项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下图为拿起原始武器准备保卫家园的台湾高山族战士,这一情景与下列发生的哪一事件有关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抗日战争的爆发

3、C甲午战争的战败 D八国联军的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的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给日本。这引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故选 C。 A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八国联军侵华占领了北京。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942年 1月 2日,蒋介石 “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 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军

4、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最高司令 ”、 “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 ”。由此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阵营的逐渐形成,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 A。 B、 C、 D三项说法均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推翻清朝统治 成立中华民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

5、析:结合所学知识, “丧权辱国 ”指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铁路风潮 ”指的是 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 “武汉义旗 ”指的是 1911年武昌起义; “推翻专制共和兴。 ”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过程 美国时代周刊 1938年 1月 3日这样记载: “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

6、会战 D徐州会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结合所学知识, 1937年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选 C。 A、 D 两项都是 1938 年;B项太原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 “五四运动 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 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

7、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 ”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 据材料中 “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 ”,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一是民族意识的觉醒;二是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推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的思想。故选 B。 、 两项说法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

8、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陈独秀说,中共 “一大 ”对 “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 悬在半空 ”,到中共 “二大 ”时 “就脚踏实地了, 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 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 “二大 ”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即 A项,这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中共二大根据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主张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家。故

9、选 B。 C项是中共三大; D项是八七会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二大 下图是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亲笔信截图,毛泽东在信中写道: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 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 ” 请推断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什么重要活动 A七届二中全会 B开国大典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 ”,结合所学知识, 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故材料时间应是 1949年;依据 “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 ”,可以判断是 194

10、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中共召开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故选 C。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 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人民是统治者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 ”方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故

11、选 C。 A项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B项是我国的民族制度; D项是建设法治国家; A、 B、 D三项都体现了我国的民主政治,但与材料中的 “人民是统治者 ”的观点不相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 ),这一历史时期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B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彻底埋葬帝修反 ”出现在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体现了国家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特征,是 “文革 ”时期; “文革

12、”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它严重践踏了我国的民主和法制。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文革 ”的影响 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C “文革 ”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

13、原则,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轮番而治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故 B项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9年 1月 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 “九二共识 ”的前提和立场 D使 “一国两制 ”的方针正式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可以看出主张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14、。故选 A。 B 项说法错误; “九二共识 ”是 1992 年海峡两岸的交流会达成的一种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 C项与材料无关; “一国两制 ”是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初提出的, 1984 年的六届二中全会获得通过,故 D 项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 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 “分离 ”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 “相逢 ”最早应该在 20世纪 80年代 C “太痛 ”说明两岸人民渴望

15、统一 D “太美 ”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 “一国两制 ”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其直接原因是解放战争,蒋介石政权败逃台湾; 20世纪 80年代,两岸关系开始解冻; 1992年海峡两岸的交流会达成了 “九二共识 ”,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但台湾当局并没有接受 “一国两制 ”。故 D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使馆大街 ”,兵部街改名为 “马可 波罗路 ” 东长安街被改名为 “意大利街 ”,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 “克林德街 ”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

16、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之一是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故材料中 “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使馆大街 , ”这一现象出现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 “贻害于无穷 ”的是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17、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其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指的是领事裁 判权,其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选 B。开设工厂是在 1895年马关条约中的内容。协定关税是 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 “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18、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结合所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使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这些通商口岸的开辟便于英国打开中国的市场。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013安徽检测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 ,从纵剖面看 ,是一个宝塔式结构 ,王室之下 ,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来看 ,统治阶级中 ,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 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

19、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 “天下为家 ”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 ”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西周社会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的一项制度,由此并形成了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的宗法等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选 A。 B、 C、 D 三项说法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 “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20、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皇权高度集中,易形成暴政,导致政权的灭亡。故选 A。 B、D两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与材料观点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 “制六合 ”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为能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采取的直接有效的措施;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

21、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B、 C、 D三项虽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相比较而言,郡县制更为直接有效。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晚辈对长辈 ”、 “臣下对皇

22、帝 ”要实行避讳制度。可以看出此制度是在强化尊卑等级。故选 C。 A、 B两项说法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此制度的目的; D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汉书载: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君权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中朝,以对应三公九卿形成的外朝。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中朝是由皇帝的亲信和近臣组成,成为决策机构,使外朝

23、成为执行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皇权。故选 B。 A、 C、 D三项说法均与中朝设立的目的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 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需执论 ”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需执论 ” ,体现了对政令的审核。结合所学知识,唐代中 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

24、,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推行科举考试作为官吏的选拔方式,发展到明清时期推行八股取士;科举制的推行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促进了社会读书风尚的兴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使中国古代社会缺乏科技研究人员。故该贴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

25、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 C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 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 调整权。 ”,可以看出行省加强了中央集权, A项排除; “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 ”体现了地方的军权被分割,体现了地方分权的特点。故选 C。 B、 D两项材料都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明朝仁宣时期,朝

26、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 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 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 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明朝仁宣时期, 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 ”,由此可以看出内阁权力的增大。故选 D。依据所学知识,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侍机构,是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其权力和地位的大小完全由皇帝决定,它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故 A、 B、 C三项说法错 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

27、: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B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C宋太祖制钱谷,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A、 B、 C三项体现了中央加 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的趋势。清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 秦

28、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从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君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的发展趋势。故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体现了强化君主集权的理念。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太祖曾说过 “自秦以下,人人

29、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这表明 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 祖意欲废除丞相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明太祖认为自秦以来,设立宰相制度,宰相往往擅专威福,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和国家的安危。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这样说的目的是要废除丞相。故选 D。 A、 B、 C三项都与材料的意图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 帝国主义侵略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0、,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 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 “趋势 ”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 ”指的是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结合鸦片战争的国际背景,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在这一背景下,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选

31、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综合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 “仲父 ”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32、 材料三: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 2) 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以后中枢机构的四次大循 环,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6分) 材料四: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

33、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 ( 3)你同意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 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4分) 答案: ( 1)根本原因是丞相位高权重,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专制的阻碍。( 2分) ( 2)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并任用身边侍从组成 “中朝 ”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宋代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事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明朝废除宰相,以六

34、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作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分)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日渐发展至顶峰。( 2分) ( 3)同意。从政治上看,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从经济上看,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 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从文化思想上看,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4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秦王以 “仲父 ”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

35、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可以看出宰相文高权重,宰相制度的存在,威胁到了皇权专制统治。 依据材料三总结出封建社会中枢机构的循环规律是: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后又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结合所学 知识,秦以后的中枢机构的循环: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并任用身边侍从组成 “中朝 ”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宋代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事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作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

36、传下达。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可以看出其反应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日渐发展至顶峰。 首先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是: “中国政府只有在施 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它评价了正确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即:政治上,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经济上,阻碍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文化思想上,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

37、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 2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 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 (内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内阁制有何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何特点?( 2分) 材料二 近 110年时间里, 中华民族危难深

38、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 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 2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12年 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报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9、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新闻网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 “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的主要原因。( 2分)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3分) 材料三 2008年 2月 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 “中国定 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 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

40、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 中国新闻网 (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在重建与完善民主政治方面又做了哪些努力?( 6分) ( 4)综上所述,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特点?( 6分)并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4分) 答案: ( 1)内阁特点:不是法定行政决策 机构,只供顾问;( 2分)演变特点:君主专制逐渐加强(空前强化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 ( 2)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 2分)斗争和探索: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

41、动( 3分) ( 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重建与完善努力:(共 6分 ,任答三点即可) 领导制度的改革: 1980 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制定 1982年宪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 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实行依法制国方略: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 “依法治国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当前:以宪法为

42、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法律形成。 中共十八大通过决议: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 4)特点: 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 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借鉴吸取西方民主,开创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独立自主道路。)。(答 3点即可得 6分)认识: 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 民主政治建设与经

43、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言之有理、答 2点即可得 4分 )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内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可以得出内阁的特点是不是法定行政决策机构,只供顾问的内 侍机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的从秦三公九卿 汉中朝 唐三省六部制 明内阁 清军机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依据材料中的 “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 ,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即根本原因是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追求民主的斗争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依据所学知识,新中

44、国成立初期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回答第二小问, 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制定 1982年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 “依法治国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法律形成。及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决议,推动我国的民主

45、法治建设。 依 据材料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 2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可以总结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 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