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714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 “敬天法祖 ”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912 年 3月 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查前清

2、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民主平等的观念 B人际和谐的观念 C自由博爱的观念 D互助互济的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下令革新礼仪,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了民主、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

3、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结 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摧毁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从此 “民主主义 ”成为正统。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的 “内部条件 ”主要是指 A “一战 ”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

4、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应有共同的斗争任务,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依据这一标准,不难确定本题的答案:应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 “相反的道路 ”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俄两国革命的不同道路切入,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中、俄两国各走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俄国十

5、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中国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 “大迁移 ”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最大的一次 ”等信息可以看出,文中的 “大迁移 ”指的长征。 A、 B、 D 项均与材料中的 “武装宣

6、传 ”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长征。 从下列表格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年 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42 87719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 1937-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每年都有大量的将士阵亡,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A、 C项表述错误, B项与材料无关,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7、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说: “我们的新制度 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 “新制度 ”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人民 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揭示了这个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面是 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

8、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l 3 29 l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具有广泛代表性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是多党联合执政,而是中共一党执政,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通过政治商协会议,参政议政,并不能成为执政党。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9、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984年 6月 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故景宁畲族自治县建立的主要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 “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 “教训 ”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10、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文革 ”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文革 ” 的教训。 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庆祝回归十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其中唱道: “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 ”。香港走上歌词中的 “路径 ”是在 A 20世纪 60年代 B 20世纪 70年代 C 20世纪 80年代 D 20世纪 90年代 答案: D 试题

11、分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问题。根据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1997年 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香港走上歌词中的 “路径 ”是在 20世纪 90年代。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9年 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治国方略,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 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

12、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端午节 建军节 国庆节 春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节日相关的历史事件。建军节与南昌起义有关,国庆节与开国大典有关,故选 B。端午节与屈原有关,春节源自民间传说, 项可以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节日的变迁。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 A。

13、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同盟会的成立。 你看过木偶戏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 “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 的木偶 ”,也就是完全听从列强的摆布,沦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工具。这种现象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

14、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分析题干材料,抓住 “民族主义 ”、 “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 ”等关键信息,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相关知识,只有义和团运动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从反洋教开始,提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盲目排外,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被清政府利用,最后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史记集解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

15、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 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材料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 ”,秦朝以后,玉玺为天子独用,群臣不敢再用,反映了皇帝的独尊和皇权至上,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 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由此可见,唐朝设立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制约防止决策失误 B削弱中书省加强皇权 C严格限制皇权独尊地位 D完善前代三省

16、六部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因此唐朝设立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约防止决策失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 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

17、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魏征生前以敢于直谏著称,竭诚辅佐皇帝,受到唐太宗的高度赏识;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危及君主的统治,故又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范仲淹公元 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 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

18、负责监督 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 强君权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宋为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参知政事是中央官职,行使行政权,故 B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 ”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元朝、佛教、西域 ”,联系教材可知,元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立宣

19、政院,专门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A枢密院 B内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首诗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A枢密院是宋代掌管军事是机构; D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

20、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较为简单。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废除丞相制度,并诏令以后子孙后代不许设立丞相,此令出自明太祖。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 “军机处 ”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 (阅读奏折 ) 见面 (请皇帝旨 ) 述旨 (拟皇帝旨意 ) 过朱 (皇帝过目确定 ) 交发 (下发旨意 )”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

21、军机,谋划战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 “阅读奏折 请皇帝旨 拟皇帝旨意 皇帝过目确定 下发旨意 ”,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 方部门去执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下列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 (纵座标代表皇权,横座标代表年代 )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直至发展到顶峰,四幅图中只有 B项体现了这一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苦

22、后甜奇怪味道的中国茶叶,诱发了西方对东方财富的掠夺。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 发的战争,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 ”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国家除了英国还有法国 B俄国是最大的获利国 C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D中国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发的战争 ”指的是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项符合史实。 A、 B、 D都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

23、国各通商港口 “巡查贸易 ”;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 “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 D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 答案: A 试题分析:虎门条约规定: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英国从中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但清 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

24、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被东方的小国打败 ”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

25、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 “采用了宗教、建设天国 ”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A项和B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与中外反动势力始终没有妥协,并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故 D项错误。本题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综合题 (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

26、诸子,唯上辛许。 ”始皇下议其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 材料二: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 “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 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主张实行什么制度?李斯又主张实行什么制度?

27、( 4 分) (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3分) (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 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评价此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6分) 答案: ( 1)分封制;郡县制( 4分) ( 2)察举制( 2分) ( 3)科举制 隋( 3分)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王绾认为 “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辛许。 ”主张分封诸皇子为诸侯;李斯认为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

28、为郡县 置诸侯不便。 ”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 2)材料二中董仲舒建议, “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要求地方郡国每年向中央举荐两名人才,由朝廷授予官职,这种选官制度被称为察举制。 ( 3)材料三中的制度 “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 ”,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 制度正式形成。联系教材知识,对科举制度作出正确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

29、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 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 “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他们 “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 ”,开始 “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五四 ”运动是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分) (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

30、体表现。( 4分) ( 3)材料三所说的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是什么?( 4分) 答案: (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分) ( 2)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 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4分) ( 3)爱国主义情感。( 2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 “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2)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五四运动中形成了 “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 知识分子开始倾向俄国

31、和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 3)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材料三所说的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具体指的是 爱国主义情感。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7 年 12 月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 “紫金山下 ”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 ,看谁先杀满 100个。后来

32、他俩见面时 ,向井杀了 106人,野田杀了 105人。但难以确定谁先杀满 100人 ,难分胜负 ,于是决定继续进行 比赛 ,看谁先杀到 150人。 材料二: (1)请你为材料一另加一个标题来取代 “紫金山下 ”,并说明理由( 4分)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4分) (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结局截然相反。你认为造成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答案: ( 1)只要学生的标题能反映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惨无人道,并且能够自圆其说,皆可得分( 4分) ( 2)图 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 分) 图 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33、( 2分) ( 3)主要原因:图 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 能,避战求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3分)图 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3分) 试题分析:( 1)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的答案:能反映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惨无人道,并且能够自圆其说,皆可得分,如惨无人道的杀人比赛、血腥的大屠杀的等。 ( 2)本题考查概括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图 1反映的是 1895年 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图 2反映的是 1945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 3)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而抗日战争却取得了伟大胜利,该问考查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注意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分析战争的结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