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71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 “刀耕火种 ”到 “铁犁牛耕 ”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传统农业居于原始农业和近现代农业之间的农业生产形态。以使用畜力牵引和人工操作的金属农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积累上;其典型形态是铁犁牛耕。故选 C, A、 B两选项都属于原始农业阶段, D选项属于我国现代农业阶段。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古代中国的农业 具体的耕作方式 读清朝后期士兵服饰变化图: 以上各图反映了 (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 中国军队近代化 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清兵服饰看,图一、图二中士兵穿着旧式军服,而图三士兵开始穿新式军服,说明中国在西方文明影响下,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服饰方面有重大变革;同时从图一、图二看,士兵所持武器由弓箭变为洋枪,说明在洋务运动后,中国军事开始走向近代化,这也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以上分析均能说明文化的变化是当时社会政治

3、经济变化的反映。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服饰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 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 C 正确, 不正确 D 不正确, 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诗中 “改汉装 ”和 “脚跟 ”等有效信息判断, 正确;戊戌变法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与大城市相反,仍处在落后、

4、封闭的状态,由于受封建陋习的影响由来已久,广大农村缠 足依然相沿成习,根除缠足这种千年陋习在当时很困难,故 不正确。故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电视剧闯关东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题干中电视剧提供的信息是反映是剪辫子这一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历史现象发生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因此剪辫与辛亥革命有关,所以此题正确选

5、项 B。 A、C、 D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某人征婚广告称: “(一 )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 )须知字者; (三 )男子不娶妾;(四 )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 )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 ”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 A 19世纪中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中期 D 21世纪初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征婚广告信息体现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20世纪初,民国建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获得极大的解放。 所以此题

6、正确选项 B。A、 C、 D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婚姻自由 开辟经非洲到达印度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从 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 ”是指从西欧开始的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其中最为出名的欧洲航海家有 1487-1488年迪亚士到好望角(非洲南端),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1497年达伽马经非洲到印度(东方航线), 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由此可知,此题选 B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航路开辟 新航

7、路开辟过程 掌握着 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的是 A西班牙人 B荷兰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答案: B 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7世纪荷兰人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号称 “海上马车夫 ”,故选 B , A、 C、 D 不符合史实。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荷兰 “地理大发现 ”给人类带来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促进了亚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从 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

8、 ”是指从西欧开始的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它引起了西欧的 “商业革命 ”和 “和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 B。 A、 C、 D不符合史实。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标志是 A蒸汽机 B飞梭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标志是蒸汽机,故选 A。 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D选项是第三次科技革 命最最显著的标志, B项与本题无关。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蒸汽 ”的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

9、 IC 卡,就餐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一技术运用与下列哪项有关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应用能力。 IC 卡,就餐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范围。故选 B。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 下列四项发明中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时代 ”特征的是 A电灯 B汽车 C核电站 D蒸汽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电气时代 ”,最显著的特

10、征是电力的广泛应用,选项电灯适合。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C选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 D选项蒸汽机是最能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信息时代 C电子时代 D电气时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870 年以后,伴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电气时代 ”,故选 D。 A选项:第一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 “蒸汽时代 ”, B选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到 “信息时代 ”, D选项与

11、史实不符。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根据所学知识, 1992年,中共四大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B, A、 C、 D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

12、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方式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外资;其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本题正确答案:为 C。 A、 B、 D三项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的目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答案: C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

13、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答案: D 明清时期 “闭关锁国 ”和 “重农抑商 ”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闭关锁国 ”是 “重农抑商 ”在对外政策上的的表现形式,重农抑商导致了富商大多将钱用于买田置地,这与闭关锁国一样共同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4、,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同时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表述错误。故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

15、生产关系。材料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选 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

16、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入侵。故选 A, B选项说法不正确, C、 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多在沿海地区。随着列强入侵,这里的自然经济解体的最快,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故选 B, A

17、、 C、 D选项都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近代民族企业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都属于近代企业,但二者仍有区别,其中主要区别是:近代民族企业是为市场而生产,以获取利润为目标;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不是为市场而生产,故选 D, A选项是传统手工业与近代企业的区别, B、 C选项都不属于两者区别

18、。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近代民族企业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用于马关条约赔款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使近代民族企业取得初步发展,故选 C, A、 B、D选项都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

1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出了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故选 A, B、 C两项发生于 1958年,是 “左 ”倾错误的表现, D项是

20、1960年冬制定的,故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共八大 1957-1966年是我国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57-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之处有:1956年中共 “八大 ”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21、;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同时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 B项表述片面, C项是 “文革 ”时期, D项发生在建国初期,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 ”,这指的是( ) A在广东

22、、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歌词内容理解能力, 1979 年,邓小平发出倡议,建立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真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故选 A 项, B选项是在 1988 年成立的, C 选项是成立的影响 , D 选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的措施 经济特区的创办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

23、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 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五 顺治末年( 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

24、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5分) ( 2) 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2分) ( 3)材料三中 “本 ”“末 ”各指什么?( 2分) (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2分)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 2分) 答案: ( 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 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分) ( 2)资本主义萌芽的

25、出现( 2分) ( 3) “本 ”指农业, “末 ”指商业( 2分) ( 4)重农抑商( 2分);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 2分) ( 5)闭关锁国( 2分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本题围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 1)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即可,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 2)材料二中

26、“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小户数百人, ,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 。大 户 ,小户 ,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体现了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劳动关系身份,因此反映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3)材料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中的 “本 ”指农业,“末 ”指商业。从商鞅变法开始,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地主土地私有制下的小农经济,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视农业为 “本 ”业,工商业为 “末 ”业。 ( 4)材料四中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 商税又极苛重, ” 可知明政府采取的政策

27、是重 农抑商。 “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 ”和 “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可概括出具体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 ( 5)根据材料五,清朝政府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因此,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28、与特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二 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 “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 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 “弄潮

29、儿 ”,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 “造浪 ”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 材料三 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 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 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 ( 春晚 )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 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

30、民风采。 材料四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 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 “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人们穿衣 “务求时髦 ”。 材料五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3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3)依据 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答案: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 (电视和互联网技术 )的进步;

3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 (3)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文明的传入。 试题分析: 本题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中的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 ”归纳概括出原因,列强入侵,清廷腐败,政治黑暗。依据材料中 “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 ”“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 归纳概括

33、出 倡导办报刊主要目的是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材料二、三从小沈阳和刘谦能迅速走红,成为家喻户晓明星的过程可知,电视和互联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当今大众传媒重大变化表现为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素;思想的解放因素;电视和互联网优越性等。 (3) 材料四、五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在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社会习俗方面认同剪发辫和 “务求时髦 ”服饰,在心态方面完全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彻底否定传统生活习俗。这些变化源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变革或外来文明的冲出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34、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原因及其表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变迁 大众传媒的原因及其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 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

35、、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顺德县 )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佛山 )1854年后 纺业停顿 ”。 茶叶 “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 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 15、 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2分)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 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 2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2分) (4)材

36、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 2分) 答案: (1)事件:新航路开辟。意义:世界各地由分散、孤立发展到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2)材料一所进行活动 的动机是寻找黄金等贵重物品,材料一所进行的活动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于是出现了材料二中的现象。 (3)英国处在 “世界工厂 ”的地位。关键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4)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系:因果关系。 试题分析:本题围绕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及影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 1)

37、依据材料一地图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图中四条航线分别是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达 伽玛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其反映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最大意义是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 2)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本质上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另外新航路开辟的

38、过程同时也是殖民扩张、掠夺过程,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 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因此材料二的现象正是材料一内在要求的反映,形成对照。 ( 3)从材料 “大洋洲 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 牛群,秘鲁 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 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可知英国通过世界市场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既利用世界各地的原料,又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从而得出英国处于“世界工厂 ”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第一工业革命。 ( 4)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 之一。 ”反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9、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步解体。“ ,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佛山 )1854年后 纺业停顿 ”。 茶叶 “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反映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关系是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因此,二者关系是因果关系。 考点: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原因;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殖民扩张;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蒸汽 ”的力量 第一工业革命;走 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蒸汽 ”的力量 英国“世界工厂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