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724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2012年 4月 4日,这首唱了 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寻根祭祖体现了浓厚的血缘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的一项制度,对我国的政治、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 B。 A项是一种地方管理制度; C、 D两项是政治权力的继承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

2、政治制度 宗法制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土豪,分田地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国民大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国民革命北伐时期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故其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抗日战争、解放战

3、争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 析:依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其都失败在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即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 (1927一 1937年 )相关

4、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故选 A。 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 C项是五四运动时期; D是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 “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 ”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郑成 功收复台湾

5、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了边疆安全使外国无由入侵,是一个国家中枢权威得到巩固和整个国家安全的前提保障; A项是唐朝促进国内民族关系发展的措施; B、C两项都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措施,故都与材料观点不符;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少数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保障了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 “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6、 ”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54年的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故选 C。 A、 B、 D三项都不属于一届人大的功绩。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 12月 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 “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政协是全国

7、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同年 12月 21日至 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开始实行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54年宪法的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至此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使命结束,继续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其职责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故选 A

8、。B、 C、 D三项说法均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观察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 1965年 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 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图表可以看出,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依据所学知识,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故排除 ,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列条款,出现

9、在 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 A “合 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应扶助其发展 ” B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C “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 D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 A项材料中的 “合作社经济为 应扶助其发展 ”,可以判断为19531956 年的三大改造; B项应该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项是 19491956 年的过渡时期; D项是 2000年的 “三个代表 ”的基本内容。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

10、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选 D。 两项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制度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

11、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其中, “铲除专制制度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 ”和 “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 “依法治国 ”被载入宪法 C大革命、共同纲领和 “依法治国 ”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54年的一届人大制定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

12、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 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政治法治建设 2008年 12月 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1979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标志着 “一国两制 ”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

13、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中央人民政 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排除 A,选 C; B项是香港、澳门的回归; D项是1992年达成的 “九二共识 ”。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告台湾同胞书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 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

14、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整个华北地区, 都成了战场, 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的战役是 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属于抗战的相持阶段,故 A、 D说法都错误;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排除 B。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 “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 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 ” 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B抗日民族统一

15、战线的作用 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抗战之伟大, 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 ” ,从中可以看出材料肯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全球通史 ),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

16、家和王国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 ”,依据所学知识,这体现了分封制的废除,郡县制的实行。故这些官员是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中书省)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 然中书和枢密对立,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 财政该由三司管,三司失职,可以换人,不该让两府侵其事。 ”钱穆先生的这段话描述的下列哪个朝代的制度? A汉 B唐 C宋 D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三司使的设立分割宰相的财权;依据所学知识,是宋代分割宰相权力的措施;故选 C。汉代设立中朝以加强皇权;唐代设立三省六部制,分

17、散相权;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分割宰相权力的措施 宋代王谠在唐语林,文学中写道: “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这里的 “中正 ”是指 A人名 B官职 C地名 D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可以看出中正是负责考察鉴乡中人士的贤良或愚蠢的一种人。故这里的 “中正 ”指的是官职。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 B C D 答案: C

18、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两个机构;依据所学知识,这两个机构都是由皇帝的近臣和亲信组成,最初都是临时机构,都为加强君主专制而设立的。任职的人员不一定都是由高官任职,故排除 ,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 “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 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主要体

19、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 ”,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这是一份鸦片战争时期的原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这份告示具有爱国性,没有体现阶级性,故排除 ,选 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

20、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这体现了列 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依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如下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

21、英国营盘的遗址。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 英国营盘 德国营盘 意大利营盘 A.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 C.甲午战争后不久 D.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是清政府与德、英、意等 11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故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有人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

22、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 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 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分析出孙中山成功推翻清王朝的原因是孙中山的几个口号把主题摸对了;依据所学知识,孙中山的几个口号指的是三民主义,其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故 、 说法正确;选 D。 、 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1919年 5月 4日,北京学生宣读的北京学生界宣言开篇就写道: “呜呼国

23、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 ” 这表明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国国民的 A平等意识 B民族意识 C民主意识 D共和意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 ”,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民族危机的深重激发了国民的民族意识。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毛泽东曾说: “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 山大王 ! ”这实际反映了中共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 B统一战线道路

24、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毛泽东到了井冈山,依据所学知识, 1927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故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 ,是 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

25、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增强,全民族的团结以抵御外 国的入侵;故选 C。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并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B项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项是推翻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综合题 (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

26、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 6分)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 2)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

27、问其原因各是什么? ( 4分) 材料三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接受的只能是 “一国两制 ”,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 3)材料三中说的 “三方面 ”是哪三方面?( 3分)为什么说 “一国两制 ”是一个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4分) 材料四 关于台湾问题,胡锦涛指出

28、,当前台海局势仍十分复杂敏感。 “台独 ”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反对 “台独 ”、遏制 “台独 ”势力的冒险活动,符合中美双方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2004年 10月 25日胡锦涛会见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4分) 答案: ( 1)秦朝:郡县制度。元朝:行省制度。( 2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4分) ( 2)第一次: 1895年甲 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2分) 第二次: 19461949 年国共内战,

29、国民党逃往台湾。( 2分) ( 3)中 国 政 府、香 港 地 区 和英 国。( 3分) “一国 两 制 ”符 合三 方 共 同 利 益,有 利 于 香 港 的 稳 定 和 繁 荣 发 展。 ( 4分) ( 4)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4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所学知识,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社会 的稳定;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 2)依据材料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

30、马关条约,割占台湾;依据材料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结合所学知识,19461949 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 ( 3)依据材料中 “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 ”可以看出 “三方面 ”指的是中国政府、香港地区和英国;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 “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 面都接受的只能是 “一国两制 ”,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可以看出实行 “一国两制 ”是符合三方共同利益,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发展。 ( 4)依据材料四中 “台独 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 ”、 “反对

31、“台独 ”、遏制 “台独 ”势力的冒险活动,符合中美双方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可以看出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 13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

32、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 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科举制 )因有种种缺点,种种流弊,自该随时变通,但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 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不可不说我们把历史看轻了,认为以前一切要不得,才聚九州铁铸成大错。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 (1951年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分) ( 2)根据材料二,钱穆先生对科举制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论证科举制在当时的影响。( 10分) 答案

33、: ( 1)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日益完善。(每点 1分,共 3分 ) ( 2)态度:科举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缺点和弊端,应该随时变通,更不能因此而废除。( 2分) 影响:政治: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升了官僚队伍素质,促进了社会公正公平,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文化:科举制促进了教育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文化繁荣(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 “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 “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

34、人才,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可以总结出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是: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日益完善。 ( 2)依据材料中的 “(科举制 )因有种种缺点,种种流弊,自该随时变通, ”、 “不可不说我们把历史看轻了,认为以前一切要不得,才聚九州铁铸成大错。 ”,从中可以看出钱穆认为科举制有其缺点和弊端,应适时变通,但也有积极的方面,不可全部废除。依据所学知识,科举制在政治上扩大了统治基础,提升了官僚队伍素质,促进了社会公正公平,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在文化上科举制促进了教育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文化繁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

35、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 1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 1949年

36、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 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 1分)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 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 8分)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请列举三项成就。( 3分) 答案: ( 1)三权分立原则。( 1 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 分)从法律上宣告

37、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分) ( 2)客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 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 6分)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 2分) ( 3)审议并通过了 1982年宪法; 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38、,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由此可以 看出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 2)依据材料中 “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 ”、 “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可以概括出 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制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合所学知识, 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为制宪提供了经验。宪法的制定可以为 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 3)依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审议并通过了 1982年宪法; 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总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不断的建立和完善起来。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