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744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记载: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皇帝制 分封制 宗法制 郡县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封建亲戚 ”即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诸侯国; “以藩屏周 ”,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拱卫周朝。 皇帝制和 郡县制建立于秦朝,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下图两部 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2、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两者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与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去年今日割台湾

3、”可知,该诗写于 1896年。 1895年 4月,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在某个条约的签约仪式上 ,一个自称 “中国通 ”的帝国主义份子写了一幅上联 “琵琶琴瑟 ,八大王王王在上 .”,一位中方随员义正严辞地对了下联 ;“魑魅魍魉 ,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此判断 ,这个签约仪式签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其中八大王指的是八国联军。

4、 1901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有一 条街叫 “首义路 ”,这是为了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武昌首义。武昌首义发生于( ) A 1911年 10月 10日 B 1912年元旦 C 1912年 2月 12日 D 1912年 3月 答案: A 试题分析:武昌起义发生在 1911年 10月 10日 (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 ),起义地点为武昌,是革命党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蔡元培写给孙中山的挽

5、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认为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了三民主义 C使中国人民获得自由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蔡元培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是 “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即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B参议院 C总理 D国民全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南京

6、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等权利和自由。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一大 C辛亥革命 D中共二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4年 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此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兴起。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7、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举措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王明的 “左 ”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 120周年,毛泽东一生为中国民 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有关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遵义会议做出正确决策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民抗战 出席 “重庆谈判

8、”,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面目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是在 1927年; 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年;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民抗战是在 1937年; 出席 “重庆谈判 ”是在 1945年,故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辟新纪元的大事,据右图回答这件事是什么: A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国庆大阅兵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图反映的是 1949年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

9、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项符合图片史实。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 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

10、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 ”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对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理解不 准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最高的国家利益 B民族团

11、结是国家统一、繁荣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民族团结关系到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只有民族团结,国力强大,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我国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太平天国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权利法案 D 1787年宪法 答案:

12、B 试题分析: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近代 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反割台斗争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41年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

13、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说文解字中有: “宗,尊祖庙也。 ”即宗法制的 “宗 ”,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 宗法制的纽带是 A信仰 B财产 C血缘 D地域 答

14、案: C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山东省常被人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当时在今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因此后世对于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

15、司 马炎共有儿子 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 “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读懂材料,材料的意思是说西晋武帝司马炎虽有心更换太子,但最终没有换成。二是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西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没更换痴愚的太子,主要是因为自西周以来约定俗成的嫡长子继承原则。故选 B。 考 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16、 A皇权至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秦始皇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为 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县设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17、。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 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全部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A、 C项正确;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项正确;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再拥有封地, 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

18、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三公 ”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皇帝作出了一个重 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 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元朝、唐朝 答案: C

19、试题分析:情景 “三公 ”坐着在议事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 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宋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制度,包括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科举制创立后,为历代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

20、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的州郡县制 C唐朝的军镇制 D元朝的行省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 “刘罗锅 ”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 “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 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21、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朝初年,明太祖以丞相胡惟庸 “专权 ”为由,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并诏令以后子孙后代不许设立丞相。故明朝以后不再有丞相一职,刘墉生活在清朝时期,不可能是宰相,所以称 “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 “军机处 ”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 定) 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

22、: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者把鸦片战争称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行的 “通商战争 ”。其实质是 掩盖战争的性质 强调战争的作用 为殖民侵略辩护 表达对东方市场的渴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通 商战争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为殖民侵略辩护。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861年,维克多 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

23、么? ”信中 “文明人 ”是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的描述,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起战争的是英、法两国。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在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 劫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简答题 ( 12分)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 (8分 )概括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2分)并指出其影响。( 2分) 答案: 史实:秦朝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分)唐朝 实行三省六

24、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分)北宋 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 2分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权空前提高。 ( 2分) 总体发展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 2分) 影响: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逐渐走向极端。 ( 2分) 试题分析: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25、、军权和财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君权与相权 演变的趋势是: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这一趋势导致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逐渐走向极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演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综合题 ( 13分)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奋起, 救国救民于苦海

26、”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 1)分别写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具体表现( 8分) (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各阶层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哪些抗争?( 3分) ( 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分) 答案: (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分)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分) ( 2)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分) (

27、 3)反封建、反侵略。( 2分) 试题分析: (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各阶层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进 行了一些列的抗争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

28、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5)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 1 1895年 4月 日本马关 图 2 1945年 9月 中国南京 (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 )

29、( 2)图 2场景的出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分 ) ( 3)造成图 1、图 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8分 ) ( 4)从图 1到图 2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 2分)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1分) 答案: ( 1)图 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 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2分) (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0、 2分) ( 3)主要原因:图 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日本经过明 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4分)图 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4分) ( 4)关系:以 “战 ”兴,以 “战 ”衰。( 2分) 启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 2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图 1反映的是 1895年 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图 2反映的是 1945年 9月日本战败投降,向中国政府递交

31、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 胜利。 ( 2)该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考生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归纳概括: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3)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而抗日战争却取得了伟大胜利,该问考查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注意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分析战争的结局。 ( 4)结合所学知识,日本通过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等侵略战争,掠夺殖民地,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遭受重创,从中可以认识到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以 “战 ”兴,以 “战 ”衰。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