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80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记 周本纪: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襄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下列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分封对象最为一致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B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C “太公望封于齐 ” D “微子启,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 周封微子启于宋 ”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先王之后, D项是殷商后裔,与材料中分封的对象最为一致,故选 D。 A 项是分封制下权力的继承原则,与材料无关; B项

2、说的是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C项说的是功臣。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 (包括艺术家们自己 )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与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相符的作品是 A世界漫画大师笔下的造型 B浪漫主义的雄狮 C色迷印象派:经典印象派作品色彩分析 D从传统到现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信息 “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 ”“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 ”“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可判断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点,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并非

3、说的是漫画,而是现代主义特点的美术作品; B项主要是体现的是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不满,但是对未来还是充满着希望; C 项侧重的是光和色,重视的是人的感觉。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西方的美术 单一主义的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改革,遵循多元化的原则重塑国际货币体系。 改变 IMF以推行汇 率自由化及资本市场全面开放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 ”,美国应正确履行 “美元责任 ”。材料表明 A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在继续 B当今美国仍然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C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受到冲击 D政治多极化决定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明显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

4、在 20 世纪 70年代解体; B 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国是否还是处于经济的霸主地位; C项正确,从材料 “改变 IMF以推行汇率自由化及资本市场全面开放为核心的 “ 华盛顿共识 ”,美国应正确履行 “美元责任 ”可以看出,故选 C。 D项错误 ,政治多极化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美国托马斯 潘恩在 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 “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这两种 “暴政的残余 ”分别是指 A国王和上议院 B国王和内阁 C国王和下议院 D内阁和上议院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潘恩反对君主专制,

5、主张人民主权,英国的上议院由贵族组成,由此判断出 A项符合题意。 BD项中的内阁是民主的体现; C项中的下议院掌握实权且是选举产生。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苏联解体以后有一个民意调查。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俄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询者对俄罗斯五个时代 1917 年以前的俄罗斯,斯大林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时期有 4项正面指标得分最高,其中最不可能的是 A有社会保障 B科学与技术有成就 C工业强大 D有公民和政治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不可

6、能有公民的政治自由,故选 D。 ABC项都是正确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 “如今 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 “正规戏、舞台戏 ”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 “

7、求同存异 ”外交策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 ”、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 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故选 C。 A项是在 1950年,并非参加的国际会议; B项也与材料中的 “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 ”不符; D项是在 1955年,是在日内瓦会议后,与材料中的 “第一次 ”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近年来,出 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精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反映的实

8、质是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革命史观的消失 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看出 ,目前学术界对蒋介石的认识是多元的 ,这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故选 A。 B项与材料无关 ;C项是对学术研究的误解 ;D项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 ,不是现象反映的实质。 考点:史学研究 多元史观 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

9、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康有为并非是因循守旧的人,因为他主张要变法,要实行君主立宪,故 A项是错误的;康有为未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他主张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自己的 政治主张,故 C、 D两项是错误的;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变法 对康有为的认识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 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

10、因 A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B民族危机加深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的时间 1900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主要的原因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奖励工商,故选 A。 B项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 CD项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但是不是直接原因。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体现了 “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 ”和罗马人的 “务实精神 ”, “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 ”和罗马人的 “务实精神 ”分别是指 A人文主义、统一社会道德 B民主政治、调节

11、社会秩序 C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 D轮番而治、扩大帝国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古希腊人而言,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对人的理性的追求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终极目标;对罗马人而言,法律是规范、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工具。故选 C。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不能视道德自律为法律,排除 A;民主政治和轮番而治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而非哲学思想,排除 B、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 “龙场悟道 ”。以下符合王阳明所悟的 “道 ”的是 A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12、” B “人生大病,只是一 傲 字 ” C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 ” D “人之求知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是 “吾性自足 ”,这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特征,即理在心中,不必假借外物。 A项说的是做事要符合规律,循序渐进; C项是朱熹的格物致知的主张,与王阳明的治学思想途径上相反; D项说的是求知是一步一步前进的过程,并且只有学习才能见识更广。因此 ACD项均与王阳明的理在心中不符; B项正确,根据王阳明的观点,心决定一切,得病完全可以自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心学 明清时期景德镇曾流传一首歌谣: “坯房佬,坯房佬,淘泥做坯双

13、手搅,弯腰驼背受煎熬,死了不如一根草。 ”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坯房把握泥料性能和泥坯厚度 B瓷工们要用手控制泥量 C瓷工们干一种重复的劳动,有的甚至连体形都有改变 D坯房是不够重要的一个工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是说的瓷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程序以及工匠们的生活的问题。根据材料可以分析的出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坯房把握泥料性能和泥坯厚度,瓷工们要用手控制泥量,瓷工们干一种重复的 劳动,有的甚至连体形都有改变,因此 ABC项都符合题意。 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工匠们待遇差,劳动强度大,并非说的是坯房是不够重要的一个工种。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的手工业 制瓷业 综合题 ( 15

14、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两国共同边界 1280公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阿拉伯河是伊拉克的唯一出海口,也是伊朗油船的通道。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为 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材料二:在双方 “袭船战 ”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 546艘被击中

15、, 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 64%,法国占 35%,美国占 21%,意大利占 32%,英国占 14%,德国占 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

16、去 “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6分) (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 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9分) 答案:( 1)( 6分)原因:宗教教派分歧;民族问题;经济利益(石油资源);大国干预。(答到 3点即可得 6分) ( 2)( 9分)影响:中东:中东国家分裂;阿拉伯国家矛盾激化,给这一地区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推迟了中东和平进程。(答到 3点得 5分) 世界:大国趁机插手中东事务,此地区更加动荡不安;石油价格上涨,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4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

17、、归纳能力。第( 1)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 2)题可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概括。 本题考查两伊战争的原因和影响。第 (1)问,从材料信 息和所学知识两个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第 (2)问,从对中东地 区和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来源包括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两 个方面。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两伊战争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 19世纪 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

18、宪法 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据考,在 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 “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 ”,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今天( 1940年 2月 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 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

19、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7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8分) 答案: (1)变化: 1895 年前很少有人了解; 1895 年后明确提出立宪。( 3 分)原因: 1

20、895年前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 1895年后维新变法的需要。( 4分) ( 2)特点: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与抗日救亡相结合。( 4分)意义:巩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揭露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阴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抓住材料中的 “在 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和 “1898 年,康有为 定宪法公私之分 ”这两句话可以得出 “变化 ”的答案:;依据材料中的 “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 ”等信息,可以推导出两个变化的原因

21、。第( 2)问,仍然是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可以得出宪政思想的特点并进而推导出进步的意义;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对宪法态度的变化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 “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 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 “中央实行 官缺制 、地方各级官员搞 捐纳制 ,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 私相授受 、 世代在任 ”。 材料二: 1901年 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 “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 7月 24日,清廷发布上谕,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

22、。 1905年 9月 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 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 法权。 1907年 9月 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 10月 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 1910年 10月 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 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 “皇族内阁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4分)

23、(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 11分) 答案: (1)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 2分) 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下。( 2分) (2)进 步之处: 使延续了 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 2分) 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 3分) 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 2分) 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 2分)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问题,导致了人心的丧失。(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文字 “千官皆同闲人 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 私相授受 、 世代在任 ”说明了官制的

24、弊端是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 2)材料二中文字说明了晚清新政改革 的各种举措,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新政改革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另一方面新政改革的确有推动中国近代化前进的功能,即:进步之处:使延续了 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问题,导致人心丧失,加速了清朝灭亡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晚清新政改革 ( 12分) 2013年 4月 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因中风去

25、世 ,享年八十七岁。撒切尔夫人 1979年任英国首相 ,1983年 6月和 1987年 6月连任首相, 1990年 11月辞去首相职务,是英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女性首相, 1992年 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 20世纪 80年代)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 “新右派 ”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 “新自由主义 ”与 “保守主义的混血儿 ”。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 “共识政治 ”,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 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

26、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 ,提出 “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 ”这一观点,是 “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 ”,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 “你最痛恨的 100个最坏英国人 ”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撒切尔主义自出现以来,对它功过 的评价争议很大,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 12分)(要求:

27、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一等( 12 10 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且史实详备;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9 5 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但史实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 4 0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1、 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功大于过。 20世纪 70年代初,英 国等欧美国家出现 “滞胀 ”现象,一方面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严重,这标志着欧美国家信奉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调节的失灵。 20世纪 80年代,撒切尔夫人

28、上台后,在经济上减少国家的干预,增加市场调节,并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 “福利国家 ”的规模;在政治上奉行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尽管英国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但英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或 2、 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过大于功。 撒切尔主义尽管缓解了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经济 “滞胀 ”现象,使英国经济 形势开始好转,但是从长远看,它却种下一系列恶果。 因为撒切尔主义是站在右翼资产阶级敌视人民的立场,在政治上奉行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而且还不惜缩小 “福利国家 ”的规模,无视社会的不平等,最终使英国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

29、社区分裂等代价。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 后可以总结一下。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对撒切尔主义的评价 ( 25分)中外历史学家的历史三段论很有新颖之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禹家天下以后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二二 公元二 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型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

30、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 ”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年,第二次发生在 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 1949年。 ”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近 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 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 15世纪,在 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 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

31、 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 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 法里德 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封建 ”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8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在 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8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7分 )并且列举 “群雄竞起 ”的表现。( 2分) 答案: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家国一体);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等级森严);王权

32、与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具有延续性。(答到四点可得 8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还移风易俗,使得社会风尚发生变化。(答到四点可得 8分) (3)西欧崛起: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上以牛顿经典 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 ( 4分,列出其中 4点即可)美国崛起: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共和政体;三次科技革命;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3分,列出其中 2 点即可)

33、“群雄竞起 ”表现: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的崛起。(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我国夏商周时期,这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阶段。主要的特点是家族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但是趋向集中。( 2)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上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立了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巨大变革。( 3)西欧崛起的因素可从西欧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美国的崛起与美国的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民主制度、美国内战、三次科技革命和不断进行的制度创新有关。目前的群雄并起说的

34、是多极化的表现,学生依据教材列举即可。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 采取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 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 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 1983年版) 材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 甘地在团结印度教

35、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卷( 1994年版) 请回答: (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 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 6分) ( 2)这两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9分) 答案:( 1)评价:材料一认为甘地在运动中的作用 “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 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 3分)材料二认为甘地对 “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起了很大作用 ”,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 3分) ( 2)可能的原因: 作者受到时代的局限:前者

36、写于 1983年,当时 “文革 ”的左倾错误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后者完成于 1994年,经历了思想解放运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已较为客观、公正。( 3分) 作者的史观不同:前者是以阶级斗争史观为指导思想,采用的是阶级分析法,更关注甘地的阶级局限性;后者开始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思想,将甘地放在印度的文明演进史中加以考察,因而给予较为肯定的评价。( 3 分) 作者掌握与依据的史料不同:因为史料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有差异。( 3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属于历史研究理论性的问题,材料表明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认知。重点注意作者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这是中国史学的特色。( 1)要读懂材料,提取信息,材料一否定了甘地斗争的作用,认为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材料二则是充分的肯定了甘地的作用。( 2)可以从时代、阶级、史料等方面思考。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