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3805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 “人保杯 ”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记 秦始皇本纪,正义曰: “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后以始皇讳,故音征。 ”史记 封禅书: “野鸡夜 。 ”注: “雉也。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 ”据此判断,自周以来实行避讳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儒家伦理纲常 B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答案: D 试题分析:避讳是中国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 “名讳 ”的一种要求,通常只限于君主、尊长之本名,以维护君主、尊长的尊严。 A不对,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才收到统

2、治者的重视; B 不对,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不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受到破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工业革命完成后,流行一种思潮,在文学上主张用客观的眼光来观察和重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画法上不像前人那样精雕细琢和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下列文学作品不符合这种思潮的是 A安娜 卡列尼娜 B欧也妮 葛朗台 C美国的悲剧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主张用客观的眼光来观察和重现世界的本来面目 ”说明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现实主义

3、文学不符,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近代绘画。 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指出: “事实上,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是在新科学新知识触发下发生的技术大改造,而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用于生产,使生产突然间发生飞跃。这使人们感到,工业革命在这时发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过去缺乏应有的知识,也不是由于生产没有发展的潜力,而是由于社会故意压制生产,不让它得到应有的发展。 ”作者意在说明( ) A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B社会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 C生产经验的积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D科学理论可以转化成技术运

4、用于生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 “工业革命在这时发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过去缺乏应有的知识,也不是由于生产没有发展的潜力,而是由于社会故意压制生产,不让它得到应有的发展 ”说明工业革命开展与否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AC与作者的意思不符, D不是作者所要强调的重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0世纪初,一位诗人描写西撒克逊国王加冕典礼时,写道 “美酒四处流溢,大厅喧吵纷纷,小厮急步如梭,侍者应接不暇。酒足饭饱,歌兴起;竖琴铮铮,比赞词;众齐呼: 噫,基督,光荣与赞叹皆属你! 国王双目炯炯,举 殇为天祝酒;旋礼彬彬,礼下众人 ” 此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

5、封建王朝势力强大,国富民强 B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国王王权和教权相结合 D国王与臣下的平等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材料并没有显示出国富民强; B不对, “国王双目炯炯,举殇为天祝酒;旋礼彬彬,礼下众人 ”恰好说明国王没有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不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教会参与或干预西撒克逊国王加冕典礼; D正确,根据材料只能理解为国王与臣下之间没有古代中国那样君臣之间森严的等级关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587年伦敦主教艾尔默这样说: “我布起道来无精打采,我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王上,王上是上帝的副手,因此是我的另一个上帝。 ”下列选项符

6、合材料的是 A上帝是唯一的信仰 B教权高于王权 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的神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我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王上,王上是上帝的副手,因此是我的另一个上帝 ”说明在材料中主教无奈的承认,王权才是至上的,联系 16世纪宗教改革开展,教会的权威受到打击,尤其英国宗教改革强化了国王的权力,因此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现代化并不要求有一个政治意识形态,或一套体制,因为选举、国家边界、市民联合以及西方生活的其他标志,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 ”下列选项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现代化源于西方,发展于东方 B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进行现代化 C现代化

7、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 D现代化对国家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举、国家边界、市民联合以及西方生活的其他标志,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 ”表明作者认为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非西方社会在没有放弃它们自己的文化和全盘采用西方价值、体制和实践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因此选 C。 ABD三项都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孙中山说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 乎后也。

8、”对上述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欧美各国出现了的社会危机 B社会革命尚未完成 C利用科学和工业为全民谋幸福 D “毕其功于一役 ”指武昌起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是指孙中山认为,革命不仅要实现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还要实现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改善民生,避免贫富分化,以避免欧美西方国家的弊端重演。武昌起义体现了的是政治革命而非社会革命,因此是不准确的理解。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1864 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

9、,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下列主张与上述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 D “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 ” 答案: B 试题 分析: “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说明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即科学技术,这也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致。 A体现的是顽固派的思想; C

10、D体现的是维新派的变法思想。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 新呢?下列原因表述确切的是 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 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 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中国当时缺乏具备改革魄力的精英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 ”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并没有

11、抓住机遇,勇于改革。究其原因,是中国人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过于保守,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多是皇帝的奴仆,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但是 说法过于绝对化,如林则徐、魏源等人就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变革主张。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师夷长技的局限。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 A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B “人皆可以为尧 舜 ” C “涂之人可以为禹 ” D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 “没有怜悯伤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能算是人 ”

12、 。这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 A出自荀子的性恶论; C是说 “ 路上的普通人可以成为禹。也就是说通过教育,人人可以成为大禹那样的圣人 ”,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 D是强调讲求诚信; B是指 “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与孟子的性善论一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朱或的萍州可谈记载: “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 榜下择婿 。亦有婚钱,谓系提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近岁富商庸俗与后藏者嫁婿,以饵士入,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重农抑商政

13、策已名存实亡 C商业发展繁荣,商帮出现 D婚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直到明清时期统治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不对,朱或是宋人,而商帮出现是在明清时期;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体现的是商人极力将女儿嫁于科举 考试的士人,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翦伯赞在论及史料与历史研究时说: “研究历史,固然要有正确的科学方法,但方法的本身,并不就是历史,也不会自动地变成历史。 ”“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历史。 ”他所强调历史研究应该 A历史研究应轻方法,重史料 B历史研究

14、方法和史料地位同样重要 C历史研究把史料和方法合二为一 D历史研究应该认真钻研史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研究历史,固然要有正确的科学方法 ”说明历史研究应该讲求方法,A排除; B无从体现; D只是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 C最能概括材料的意思。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史法史论 史料与方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 “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 ”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

15、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 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 1890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 1893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材料二 1913 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万人 )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16、。( 6分) (2)有人认为,没有威廉二世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请结合材料 2对此观点加以评述。( 6分) (3)综合材一、二,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 1)历史原因: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王朝的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性极强。( 3 分)现实原因:德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上德皇权力依然至高无上,且德皇威廉二世好大喜功,热衷于争夺欧洲霸权。( 3分) ( 2)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1分)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20世纪初, 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德国迫切需要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 4 分)因此,即使没有威廉二世,德国也

17、会发动战争。( 1分) (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分) 试题分析: (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原因要结合德国完成统一的方式来分析,现实原因则主要从威廉二世的个人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 2)为观点论证题,作答时应注意史论结合。 ( 3)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还在由美归途中的孙中山就宣称 :“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 ”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和辞职以

18、后,更积极倡导实业,认为 “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 ”1912 年,孙中山除筹设中华实业银行作为 “振兴实业之总机关 ”外,并兼任全国铁路督办、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张謇还明确将振兴实业与国家 存亡相结合,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与救民,提出 “天下将沦 ”,唯实业和教育 “有可救亡图存之理 ”。只有依靠发展实业,才能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现状,培植抵抗外侮的能力。 实业救国也是张謇以状元身份投身工商实业的内在驱动力。张謇在东游日记中提到,早在 1886年他就有了振兴实业须由士人率先倡导的想法,但真正下定决

19、心 “以身饲虎 ”,将振兴实业的思想化为实际行动,以一介书生投身实业,却是在 “大魁天下 ”两年后,即 1896年。 历史研究 2012年第 5期 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 6分 )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和张謇实业思想的相似之处。( 9分) 答案: ( 1)筹设银行、担任经济组织公卿、创办实业 。( 6分) ( 2)均抱有 “实业救国 ”的宏大志向;( 2分)均提出实现工业化的宏伟构想,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设计者和践行者;( 3分)均力倡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2分)均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2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信息 “孙中山除筹设中华实业银行作为

20、 “振兴实业之总机关 ”外,并兼任全国铁路督办、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2) 注意对比两段材料信息,材料一中孙中山 认为 “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 ”;材料二中张謇还明确将振兴实业与国家存亡相结合,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与救民。因此可从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改善民生等角度比较两人的相似之处。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 “实业救国 ”思想。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 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

21、业发展特别迅速。在 18851890 年的短期内,棉纺织厂就从 20个增 加到 30个,纱锭也从 7万个增至 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 8倍。到 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因 “官督 ”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 民族资

22、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两者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据材料一回答:该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经济状况,以及产生的原因。( 8分) 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洋务企业中民用工业性质,形式,以及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关系。( 7分) 答案: ( 1)日本进行了工业革命,以纺织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迅速,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政府的支持,发展迅速。( 4分)原因:日本的明治维新,实现殖产兴业,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5分) ( 2)性质:封建性,同时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 2分)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2分)关系:洋务企业属于封建国家所有,它本身据排斥和压制私人资本主义(

2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洋务企业的发展在客观上诱导了中国私人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冲击了洋务企业。( 3分) 试题分析: ( 1)先根据材料信息回答 “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 ”“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 ”“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 ”。再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分析原因。 (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 “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 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形 式; “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 ”说明洋务企业中民用工业和中国私人资本主

24、义的两面关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洋务运动(课标外) 内容、评价。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 日本从 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 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接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 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包括最引人注目的基督教。西方人在 17世纪中叶全部被驱逐。这一拒绝主义立场由于日本 1854年在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的压下被迫开放门户和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力学习西方而告终。 现代化是可望的和必要的,本

25、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现代化和西方化必须相互加强,而且必须相辅相成。这一方法以 19世纪末一些日本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论点为典型,他们认为,为了实现现代化,他们的社会必须放弃其传统语言,而采用英语作为国语。 第三种是试 图把现代化同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结合起来。可以理解,在非西方的精英中,这种选择一直是最流行的。在中国的晚清时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口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日本,口号是 “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术 ”。 塞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材料简要评述一种或几种观点 。( 12分)(要求:围

26、绕材料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 1)观点一:拒绝主义;观点二:基马尔主义(凯末尔主义);观点三:改良主义(论据略)。 试题分析:首先要归纳材料中的观点,作者指出了对 于西方文明的三种反应,第一种是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的拒绝主义;第二种是完全西方化;第三种是试图把现代化同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结合起来。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述,但要注意史论结合。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群须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

27、,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 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部族中人,固不愿女子出嫁;女子势亦无从出嫁;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所以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女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及互动。大致而言,自 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开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的的报纸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文字、画报

28、到戏剧等等,诸如 “国民之母 ”、 “女英豪 ”、 “女界现形 ”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在近代民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宏达叙述的激励下,迁移到女学尚不发达的地区 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当她们穿梭往来于城市之中或城市之间时,也成为城市中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处在整个社会的凝视之中。 近代史研究 2013.第 1期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 “室内 ”经济,投入到 “室外 ”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 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

29、一起接受教育。到 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 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公民权;到 1950年, 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 1975年则是 129个国家。今天,除少数几个阿拉伯国家(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 这里,占人口大多数的黑人男女是没有选举权的 外,妇女实际上在世界各地已拥有选举权。不过,20世纪上半叶,妇女还没有获得多少进入投票站的机会。更直接和更痛苦的事件如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使妇女 的问题显得无足轻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

30、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铲除了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的宪法以及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中,都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建国三十多年以来,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家庭生活中,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造成的种种原因,男女两性的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 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仍然是我国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 百度网 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原始社会女子有何权利,地位如何,由什么因素导致的?( 10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女学产生原因和特点。( 8分)

31、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妇女权利变化。( 3分) 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当今妇女权利、地位现状的认识( 4分) 答案: ( 1)女子掌握经济大权、婚姻生活的主导权、处理公务权,具有绝对权威;( 5 分)生产力落后,社会分工不同(女子主要从事采集业),母系氏族观念。( 5分) ( 2)原 因: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以及互动;( 2 分)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 2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西学东渐冲击传统男尊女卑观念;( 1分)近代科技使信息传播加快,媒体多样化也加速了女学发展。( 1分)特点:公共性和公开性。( 2分) ( 3)妇女拥有参加室外工作、接受教育、选举权等权利,

32、但是权利仍有待提高;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3分) ( 4)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民主政治进程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深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逐渐享受和男子平等的权利,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她们,她们有些已经成为社会的精英;( 2 分)但由于历史因素、自身条件、国情等因素,男女的两性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 2分) 试题分析: ( 1)先根据材料信息 “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 ”“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 ”“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 ”回答中国原始社会女子的

33、权利、地位,再根据材料信息 “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 ”回答原因。 ( 2)根据材 料信息 “近代中国女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及互动 ”“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 ”“ 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 ”“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3)注意提取材料信息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 “室内 ”经济,投入到 “室外 ”雇佣经济之中 ”; “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

34、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 ”; “到 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20世纪上半叶,妇女还没有获得多 少进入投票站的机会。更直接和更痛苦的事件如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使妇女的问题显得无足轻重。 ”,再加以概括。 ( 4)根据材料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铲除了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的宪法以及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中,都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 ” 说明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民主政治进程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深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逐渐

35、享受和男子平等的权利。 “但是由于历史上造成的种种原因,男女两性的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 ”说明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仍然任重而道远。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 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

36、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 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摘自洛克政府论 (下 ) 材料二 19世纪初,伦敦某工厂因老板拖欠工资并擅自扣留工人的私人物品,愤怒的工人开展罢工,并阻断工厂所在街区的交通。有些工人爬上高楼,威胁要跳楼自杀,一些人趁乱砸坏工厂及附近街区的许 多房子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概述材料一的基本主张。( 8分) (2)依据材料一的观点,对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加以分析。( 7分) 答案: ( 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分)保护私有财产;( 2分)个人的自由要受到一定制约 (受自然法的限制 );( 2分个人

37、权利不受他人侵害,也不得侵害他人权利。( 2分) ( 2)老板侵犯了工人的财产权,工人有维护自身财产的权利;( 3分)工人阻断交通、砸坏其他人的房子,侵害了他人的自由和财产权;( 3分)跳楼自杀不是个人的自由权利。( 1分)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逐层概 括即可: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 ”“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 ”“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 ( 2)要求既要明确材料一的观点,又要会利用这些观点对材料二进行分析判断。老板侵犯了工人的财产权,工人有维护自身财产的权利;但是工人阻断交通、砸坏其他人的房子,也侵害了他人的自由和财产权;跳楼自杀不是个人的自由权利。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