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下学期临门一脚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 “书经 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早期君主在解决疑难问题或进行重大决策时,要考虑五方意见,即君主、卿士、
2、庶人、龟、筮的意见,最终以其多少数定吉凶。从材料 “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可以看出这几种权力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体现了原始民主的遗风。故选 D。 AB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是为了说明早起政治的神权色彩或者迷信色彩,而是说的解决问题时的民主做法; 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下图所呈现出的问题是自近代以来世界经济 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 A构建更公正的制度框架 B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支撑 C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条件 D创造更民主的政治环
3、境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当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弊端。当今国际经济秩序是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如果要解决这一现象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 A。 BC项并不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 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问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国际经济秩序 印度学者 Prabir De认为,在当今世界,不断降低的交通、通讯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国家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与地区优势,如地区内连接程度相结合,就很可能会被完全抹杀。由此可以看出,该学者( ) A认为国家的比较优
4、势取决于交通、通讯的进步 B倡导世界各国积极主导其所在区域的经济集团 C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对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利 D强调国家比较优势与地区内在联系程度成正比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材料 “国家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与地区优势,如地区内连接程度相结合,就很可能会被完全抹杀 ”可以看出作者强调国家的比较优势需要与地区优势相结合。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中说的交通、通讯的发展是降低国家优势的原因; B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考点:区域集团化 国家优势与地区优势 人民日报 1978年 7月 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 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就拿我来说,经济
5、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 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 得不多 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是 1978年,这是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时期,其目的是为了确定真理标准的问题,打破个人盲目崇拜的现象,促进思想解放。故选 B。 A项错误,并非主要的目的; C项明显错误; 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改革开放,调整经济政策的内容
6、。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刘少奇在 1964年指出: “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 ”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64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扫除文盲,提高识字率,而到了 80年代我国教育的重点转向发展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不同的时间国情不同,主要任务也不
7、同。故选 D。 AC项错误,并未涉及到教育方针和人口结构的问题; B项错误,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这一时期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也是由于国情的变化决定的。 考点: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的教育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材料反映了( ) A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察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通过布雷顿森里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材料体现了法国对美
8、元特殊地位的不满,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故选 A。 B项错误, 6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已经得到恢复; 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美元的地位,是货币金融领域; D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 20世纪 70年代崩溃的。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 “(五四运 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 ,作者揭示了( ) A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B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
9、 C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D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项错误,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 C项本身说法正确,因为知识分子的宣传,人们的思想不断地解放,最终推动了救亡运动 的发展,但是材料并非问的是知识分子的作用; D项正确,材料揭示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与政治运动的关系,推进革命不断地深入的发展。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 “革命 ”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
10、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为了摆脱宗教神学统治,向宗教神学宣战,为真理而斗争 ”中可知,近代自然科学起着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选 B。 A项是文艺复兴的特点,属于思想文化领域; C项是在 17、 18世纪,而近代科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D项说法错误,近代科学极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近代自然科学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 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
11、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 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民族工业在 20世纪 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先天不足,后灭畸形 ”,主要表现在中国民族工业缺乏资金、技术,主要是轻工业多,重工业很少,分布也极不平衡,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没有形成
12、独立的完整的体系。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选 D。 A项错误,并未说明近代工业发展的实质,生产资料行业发展的薄弱是由我国的当时社会性质决定的; B项错误,官僚资本挤压是在 20世纪 30年代后期出现的现象; C项错误,说的只是现象,并非本质。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 “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 ”这反映了洋务派 ( )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反对官员的贪腐 C重视商品生产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13、从材料 “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 ”可以看出李鸿章此时主张建设民用工业的开平煤矿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市场运作。故选 D。 AC项民间资本的问题和商品生产的问题材料未直接体现; B项说的官场习气并不一定是官场腐败。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
14、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 “学问之道 ”“所谓一本万殊 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可知黄宗羲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包含着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故选 D。A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BC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说的是做学问应该有所用,不能空谈,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而材料也未交待此内容。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潮 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 “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 ”,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
15、交子务接管, “私造者禁之 ”,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 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纸币最初是在民间富商之间使用流通,后来政府参与管理,最终成为了法定的货币。这说明纸币在流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重要。故选 C。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地方发行货币的权力; B 项错误,材料中明确说明最初是为了交易方便而进行的首创,随后管理权交予政府; D项说法绝对化。 考点: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综合题 ( 25分)近代以来,城市化进
16、程的加快有力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 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 1860 年至 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 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材料二 上世纪 20年代,美国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其中1925年,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 2000多家地产公司,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不久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萎缩
17、,许多人拖欠贷款。 1929年 10月,美国房地产市场骤然滑坡。 龙福永中美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业概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 30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达 20%,对 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则更大。 徐挺立改革开放 30年房地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 40年代至 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 原因。( 8分) ( 2)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泡沫的原因。( 4 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如何解救那些受房地产泡沫冲击的行业?( 4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
18、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5分)发展中有何隐忧?( 2分)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的深刻启示是什么?( 2分) 答案:( 1)原因: 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吸引大批外国人来沪;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政治动荡,促使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涌入上海租界; 国内外房地产商大量资金投人开发; 上海外资企业、洋务企 业、民族工业吸引大量农民入城工作。( 8分) ( 2)原因: 1银行贷款推动炒房; 2房地产商肓目扩大开发。( 4分) 解救: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分) ( 3)贡献:拉动了相关产业和 GDP的增长;带动地方财政收
19、入的增长;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5分) 隐忧: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 2 分) 启示: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分) 试题分析:( 1)上海房地产在 4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原因是 40年代上海开埠通商,太平天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是由于战乱的影响。从材料 “到 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可以看出这是由于地主、官僚和富商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2)材料三说的是美国 20世纪 2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盲目的房地产投资和分期付款造成的市场的虚假繁荣。第
20、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3)我国改革开放后房地产也迅速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对于房地长市场的发展的看法,应该依据经济学常识 进行回答,应该保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供求平衡,否则会带来发展泡沫,一定借鉴美国的教训。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以来中美房地产业的发展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 “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然而陈志武教授
21、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 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 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 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 2012.2 评材料中关于 “掠夺 ”与 “西方
22、崛起 ”关系的观点。(要 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 态度:我同意 “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 ”的观点。( 3分) 论证: 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 8分) 总之,西方的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 西方,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所以我同意
23、 “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 ”的观点。( 1分) 观点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态度:我同意 “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的观点。( 3分) 论证:政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 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经济: 14、 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 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 8分) 总之,西方由于自
24、身的内部发展,为掠夺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同意 “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的观点。( 1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 教训。本题需要注意到,基于文明发展的特点既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的特点,不同文明具有自己独特发展道路,但文明以交流形式多样化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世界文明应归功于各地文明交融。在文明交流中由于各地特殊的环境
25、差异,文明的差别扩大,如西欧崛起在近代文明交流中地位突出。第一种观点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世界文明的特点与交流特点,没有全球史观。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的崛起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 ,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 现代学者: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26、。通过这一次强化专制集权,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 1)材料中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和实质有什么不同?( 8分) ( 2)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 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6分) 答案:( 1)侧重点: 南宋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除儒家传统学说; 现代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加强经济集权和国家垄断干预经济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了开放民主社会体制的发展。( 4分) 实质: 南宋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先义后利等传统思想美德
27、; 现代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垄断经济和过度干预经济。( 4分) ( 2)原因: 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1分) 南宋的学者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站在大地主立场,一切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出发;( 2分) 今天的学者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方向。( 2分) 启示: 每个时代对王安石的评论,都是从自己的时代需要出发,表达了不同的时代认知与探求; 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任一点 2分) 试题分析:( 1)仔细分析材料 “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
28、剥民兴利 ”就可以看出 南宋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现代学者认为 “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由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使得商品自由发展的情况在宋代被断送。南宋学者与近代学者评价王安石变法的角度不一样。( 2)评价王安石变法角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具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因此应该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对人物进行分析。 考点:王安石变法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 料一 俾斯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奥地利希望统一德意志由他
29、来领导,把普鲁士并于自己的领导之下,所以奥地利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法国不希望德国的统一,自己的邻国的强大,阻碍自己在欧洲大陆的称霸,影响自己在欧洲的地位;英国不愿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它要确保大陆政策在欧洲的安全。所以,明白这种形势的俾斯麦,积极地运用外交手段,斡旋于列强之中。三次王朝战争的实施、进行,就是俾斯麦灵活外交的体现。 摘选自郭细林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 材料二 俾斯麦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认为基督教国家向自己的工人伸出援助之手是十分正常的,解决社会问题是国家的责任。他说: “政府必须掌握这件事,不是作为慈善事业,而是有义务去提供点儿帮助。 ”同时,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的成
30、功与俾斯麦高超的政治艺术有关。俾斯麦清醒地看到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了动员工人群众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多数工人支持社会主义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他们不满意社会现状。俾斯麦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把工人的利益和国家对于社会安定的需要捆绑在一起,使工人认同国家主义。 摘选自英德不同社会保障传统形成的原因分 析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俾斯麦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的 ( 7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进行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目的。( 8分) 答案:( 1)困难:内部:奥地利成为普鲁士领导德意志统一的障碍; 外部:法国、英国等有可能会干预
31、甚至阻挠德意志的统一。( 3分) 措施:运用外交手段进行斡旋;采用 “铁血政策 ”,发动三次王朝战争,以武力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4分) ( 2)背景:德意志完成了统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德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对社会强烈不满,社 会主义运动发展;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倾向于社会改良。( 6分)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防止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 “奥地利希望统一德意志由他来领导,把普鲁士并于自己的领导之下,所以奥地利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法国不希望德国的统一 ”可以分析德意志统一时期所面临的的困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俾斯麦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 2)解答此题需要仔细的分析材料,根据材料作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要从俾斯麦的信仰和他的高超的政治手腕等进行分析。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