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3810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 “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说明宗法制旨在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ABC 都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

2、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西汉初年的帛书,右图是其中的黄帝书(局部)。它可以用来说明 A西汉时期还没有发明书写用纸 B当时的隶书还带有篆书的特征 C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逐渐普及 D黄帝书成为太学的教材之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纸; C不对,丝织品较贵,不可能作为书写材料逐渐普及; D不对,汉武帝时期以儒家五经为太学的教材。结合古代书法特点,可推断 B正确。 考点:古代科技文化 点评: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前 221年 ),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

3、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隶书盛行于汉代。汉隶的特点:改变了篆书狭长的字体,结构上呈横长竖短,字形变得扁宽;点画由匀称的弧笔 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峻的直笔,并在用笔上出现 “蚕头燕尾 ”,曲折处由圆转改为方折;象形意味大大减少。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 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

4、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平民化的趋向,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考点:古代文学艺术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发展的必然反映。 对下列两幅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宋代雕版印刷广告刘家功夫针铺 南宋杂剧眼药酸宣传绢画 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 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 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 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

5、息和所学史实雕版印刷是在唐朝出现 ,故 正确;广告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 ,故 正确;南宋杂剧眼药酸图反映的是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宋代商业、文化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

6、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与宋明理学家 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 “道 ”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两者的相似之处; B是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的主张; C与事实不符,儒学并非宗教思想; D符合题意,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提出了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考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点评: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批判: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7、提倡民主。 经济上:提倡 “经世致用 ”。 思想上: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之一高贵产品。撰者故甚自负,(顾)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 B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C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亭林亦复推重 ”反映出顾炎武 也非 常赞赏这本著作。因此不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这本书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对近代维新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8、。 考点:黄宗羲 点评:黄宗羲思想的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 “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 料 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 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情况,根据所学三元里人民抗英是近代

9、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规模较大的一次斗争,真实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据此本题中 项说法正确,从材料 “英夷 ”“前明倭寇之党 ”“我天朝 ”“求我皇上 ”“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 ”等反映第 项 “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说法正确,第 项与史实、材料不符,本题选 , D项。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白各个材料间的差异和联系,对各个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 行归纳,并且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具体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逐句阅读,且要总结出每句的大意,这样再归纳每层、每段的大意。同时要注意层与层之间、段与段

10、之间的联系。二、要根据试题设问的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这样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些试题是针对不同的材料设计一个个小问题,结合问题来分析材料可以缩小阅读范围,提高做题的针对性。三、可以直接依据材料中的有关内容或概括材料的要点来回答问题,也要注意在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某一观点背后的实质性内容。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 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

11、难度不大,识记层次。关键信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 ”内容。 考点:近代不平等条约 点评:历史记忆方法之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 (多为首字 ),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 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 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 2.1842 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由南向北 ),记为 广厦福宁上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

12、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 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反映出传统的君主思想已经被民主思想逐渐取代。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

13、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排除不同之处即可, A不对,如康有为主张保留清政府统治; C不对,如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D不对,如康有为、孙中山都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反帝反封建不彻底。三者都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在民族危机面前的探索。 考点:近代中国探索与抗争 点评:近代中国面临两大目标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实现两大目标,社会各阶层都作出不同程度的探索。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两大战场相互支持,

14、是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下列选项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共合作表现的是 A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1937年 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是在 1933年; C是在 1936年底; D是在 1937年 8月。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是指 1937年 911 月的太原会战,时间符合。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时间是历史的第一要素,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时间,找出时间,做上相应的记号。在复习中应记会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或时期,这是学习历史关键的一步。 右

15、图是张乐平先生 1938年 5月创作的漫画,其创作意图是 A庆祝日本侵华计划破产 B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C坚定全面抗战必胜信念 D歌颂军民合作首战告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是在 1938年 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B不对,国共合作已经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实现; D不对,抗战首次大捷是 1937年 9月的平型关大捷;根据图片上 “军 ”“民 ”的文字,可知是强调全民族抗战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历史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

16、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以董仲舒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

17、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 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 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 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 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 C。 考点:西周政治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在于理解题意,题干明确强调,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

18、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由此可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历史影响在于形成了儒家思想天下 “大一统 ”的文化心理认同。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 ”。大意是:(君主对于)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儒家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法治、集权。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随着高考命题趋向的

19、变化,选择题从考察考生再认、再现能力发展到考察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及评价、判断、辨析等各种能力,从机械照搬教材内容到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对理论、观点的灵活应用能力 。 有学者将中国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称 为 “家国一体 ”制度,其理由主要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B西周首创 ”家天下 ”制度 C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西周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夏朝首创 ”家天下 ”制度,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 C不对,这是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D不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

20、,起到了有效维系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点评: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血缘、姻亲为纽带 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云贵地区 西藏地区 岭南地区 东北地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南征越族, 云贵地区、 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版图; 西藏地区是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管辖, 东北地区是唐朝时期设都督府管辖。 考点:秦朝疆域 点评:解答

21、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一代雄主汉武帝在位期间,中国封建 “大一统 ”局面得到巩固。以下措施属于汉武帝为巩固 “大一统 ”局 面而采取的是 打击富商大贾,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形成中朝和设置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2、罢黜百家,改革文化体制 建立太学和郡国学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察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都符合题意; 不对,州为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时期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 考点:汉武帝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公元 132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

23、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 “损 本而求末 ”的 “本 ”是指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由 “改察举之制 ”可知材料是关于汉代察举制改革 张衡上疏强调察举制推行至今二百年 “必先孝行 ”反对改变这一选官的标准。他认为孝、廉是“本 ”章句是 “末 ”。因此选 A。 考点:察举制 点评: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

24、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 右图是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 “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 ”,此玉印是元成宗于元贞元年(公元 1295年)赐给西藏第五 任帝师(帝师既是佛教萨迦派的高僧,又是宣政院的首长)扎巴俄色的印信。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元代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历史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宗教史 西藏地方行政区发展史 A B C

25、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文物和西藏历史密切相关,可用来研究西藏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等,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由帝师管辖西藏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版图,再加上印信本身反映了古代雕刻艺术。 考点:元朝政治制度 点评: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 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 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

26、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不对,错在拥有同等决策权的说法; D不对,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同于英国内阁为国家行政机关;根据题干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可知 B正确。 考点:明朝内阁 点评: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权力民

27、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汉书 中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实际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不对,题干反映农民生活贫困,但不涉及政治地位; 不对,封建王朝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

28、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右图为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一幅图画,根据图的内容及图中文字判断该图中的建筑是用来 A纺织 B烧瓷 C铸鼎 D鼓风冶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的建筑是瓷窑,由此可知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绘制的建筑是用来烧瓷器的,故选 B。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 “瓷 ”,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 China,也就是 “中国 ”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

29、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 120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 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 “十家之聚,必有米盐之市 ”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C “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复张晓市 ”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AC 反映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是在宋代开始; B不对,草市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而且是指农村集市; D符合题意,反映唐朝时期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仍有严格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 点评: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30、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用排除法最佳; 不对,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唐宋时期已经出现; 不对,汉武帝时期就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因此 正确。 考点:明清时期工商业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

31、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 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 (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 )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农抑商 ”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B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遭到歧视直到宋才开始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答案: C 试题分析:

32、本题属于否定性选择题,实际上是找出表述错误的选项, ABD都表述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选择 C 项。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

33、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 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

34、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 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所述的 “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 1分)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几个时期权力中枢体系的主要变化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7分 ) ( 2)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 “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 4分)对此你如何评价? (4分 ) (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对突破专制主义的 “

35、锁链 ”有哪些革命性的设想及主要作用?( 2分) 答案 :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分) 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6分 )趋势:皇权越来越强大,相权越来越削弱。( 1分) (2)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4分) 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4分 ) ( 3)设想:三权分立(权力的制 约与平衡)(

36、 1分)。作用:能有效地防止专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1分)。 试题分析:(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题干反映的是后者,再结合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及其趋势回答。 ( 2)先回答明清强化皇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再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 ( 3)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强调 “权力的制衡 ”。 考点:东西方政治文明 点评:由于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所以同学们 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养成阅读原始史料的习惯,要把有关材料同教材知

37、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理解。 2.要全面地理解、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内容较多的材料题,同学们要按照试题的有关要求仔细阅读,认真分析。 3.要学会处理多种形式的材料,如对有关图片的分析理解、对地图的分析、对图表数据的处理、对一些文学作品的处理等。 4.要注意将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升华为规律性内容,揭示其本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 由于 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

38、,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 “死水 ”中泛起了 “微澜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 “新型经济 ”是什么?( 1分)列举其泛起 “微澜 ”的表现。( 2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

39、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 “资本家 ”。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 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分)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

40、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 ( 4)作者说它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的经济依据是什么?( 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的 原因。( 4分) 答案:( 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3分) ( 2)指商品经济。( 1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 2分) ( 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

41、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2分) ( 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2分) 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 “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 ”“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 ”“劳动效率低下 ”“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然后注意语言组织。 ( 2)本问实际是考察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再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

42、表现分析即可。 ( 3)注意材料信息 “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 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 “新型地主经营 ”; “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 “资本家 ”。 ” ,然后注意语言组织。 ( 4)本问实际是考察明清时期东西方对比,从表现和原因两个层次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多角度展开阐述。 考点:东西方经济文明 点评:材料题具有多种测试功能,特别是对考生的能力测试作用明显。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一、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这是材料题关于能力要求的最基本方面,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史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不仅要透彻地理

43、解史料,而且能够分清哪些材料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见解,同时对材料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辨别信息。二、可以考查考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材料题中,多采用原始资料,共中包含许多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所以要求考生具 有较高的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和概括能力。三、可以考查考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试题中经常选用一些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材料,甚至同教材相关内容相左的材料,让考生完全通过阅读材料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考查考生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论

44、证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充分获取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某一历史现象或对某一历史观点进行论证。五、可以考查考生史论结合的能力。近年来的高考题较多地要求考生 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解历史材料,或用从历史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去分析说明历史现象,或论证特定的历史结论,所有这些都是考查考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材料二 到西汉中期,具

45、有 “雄才大略 ”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 “清静无为 ”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外事四夷,内兴功 利 ”。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思想也开始形成。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 “法家的这些原则 ”是哪些原则?( 2分)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 “法家的这些原则 ”?( 2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汉代儒学是如何确立为统治思想的?( 6分) 答案:( 1)主张依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 2分)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分)

46、( 2)汉代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汉武帝希 望以积极有为的态度来加强君主权力以改变汉初 “黄老之说 ”的无为而治的局面。( 2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提出 “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 ”等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文化 “一统 ”和政治 “一统 ”是一致的,文化 “一统 ”“可以成为政治 “一统 ”的根基。( 2分)汉武帝认可董仲舒的观点,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 “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 ” 得出主张依法

47、治国、实 行严刑峻法。受到统治者的赏识是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 2)注意材料信息 “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思想也开始形成。 ”,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和汉武帝措施三个层次回答。 考点:古代思想 点评:解题思路和技巧:按问作答,科学准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深入分析,入木三分。简明扼要,语言精炼,并用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作答,充分运用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 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1分)试评价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