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381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 ”与 “公天下 ”共存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有两层含义,一是君主专制的刚性,即君主的私天下地位至高无上;另一个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即官僚都以天下为己任,志在治天下,所谓的 “公天下 ”, B项符合题意。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制度

2、,在这一制度下,没有地方分权,故 A项不正确; C项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刚性,故 C项不正确; D项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但与材料表述的意思无关,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从命题角度上看,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仍将是高考命题重点。( 2)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全面开花。( 3)从内容上看,仍将重点考查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等重要政治制度。在复习时注意深层挖掘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领导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他谴责了

3、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 ”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领导人的工作作风的是 A “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 B “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 C “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 D “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赫鲁晓夫,与之相符合的言论只有 C项。 “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 “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是勃列日涅夫的思想主张; “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

4、一标准 ”是列宁的思想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关于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近几年新 课程地区的高考试题看,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不大,备考时主要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失败原因,由此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 ”(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

5、中 “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说明了中国古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 “干预 ”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以满足统治集团的无限需要。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对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的比较,以及这两项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上。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 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苏维埃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 2

6、0世纪 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C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中国 20世纪 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解题关键是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 ”。国家农场和集体农庄都打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中国的农业合作社也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只有 D项允许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启了中国伟大的改革进程,高考命题往往站在这一角度,要求学生认识家庭联产承包

7、责任制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1984年 10月,有两个在 80年代初还受批评的观点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文件。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一个是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此时,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包括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B经济手段不是中西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C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D指令性计划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 ”提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8、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调节手段。故 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启了中国伟大的改革进程,高考命题往往站在这一角度,要求学生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联系密切,高考试题一般从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模式两个角度要求学生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的状况。 据中国教育报载: “六五 ”( 1981-1985)计划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 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

9、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 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复关谈判推动中国人积极学习外语 B改革开放使国人日益渴望了解世界 C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答案: B 试题分析:复关谈判是在 1986年,排除 A项;根据题干说明 “六五 ”期间兴起了出国热潮和学英语热,反映了国人了解世界的渴望,故答案:选择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出国的看法, “中外文化交流 ”、 “教育体制 ”未在材料中体现,所以排 除 C、项, 考点:本题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点评:关于现代中国的教育,

10、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 1)新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2)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原因;( 3)联系教育发展历程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20世纪 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 44、 54、 63、 75、 84、 100。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国有化趋势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答案 : C 试题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答案:选择项。全面实行国有化、限制私有企业的说法不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故、

11、D项不正确, B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考查其运行机制的调节及相关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爆发后,考查内容开始重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命题形式较为单一,关联内容不多 ,材料引用较新。 某学派主张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此学派为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的

12、意思不能让为官的世代显贵,而平民百姓世代贫贱。百姓中有才能的,就举荐他们为官;官吏中的无能之辈,就应被削去官职。地位的贵贱应该由能力的高低大小来定。这是墨家的 “尚贤 ”思想,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命题角度有:( 1)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比较,要求学生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诊断属于哪家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根源。(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剧烈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综合这些变化,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3)

1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也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的老师,其思想与法家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苑思想中的法家思想。 所谓 “春秋笔法 ”,是我国 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而不是通过直率的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它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的曲笔的一面。以下历史概念不属于 “春秋笔法 ”的是 A禅让制 B闭关锁国 C抗日战争 D一国两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题干介绍,我们已经大体了解 “春秋笔法 ”的

14、概念,就是: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 寓于叙事之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判断一下各选项哪些带有这一色彩。 “一国两制 ”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简称,而非作者的倾向性判断,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 点评:解答概念型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是什么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

15、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仲尼是李耳的学生,墨翟接受过儒家的教育,韩非和李斯一同求学于荀况。下列名言中能比较准确地解读上述现象是 A我所有的智慧就在于我知道我没有智慧 (苏格拉底 )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C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亚里斯多德 ) D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 (王阳明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儒、墨、道、法思想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本学派的观点主张,而是主动向其他学派学习,这说明当时的学者并不封闭,更不盲从。 考点:本题百家争鸣。 点评: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命题角

16、度有:( 1)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比较,要求学生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诊断属于哪家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根源。(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剧烈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综合这些变化,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也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的老师,其思想与法家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苑思想中的法家思想 。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 “小红楼梦 ”。其中海国记 “册封琉球国记略 ”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

17、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项错误。我 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排除 D项。浮生六记是文学作品。不是史书典籍,通过本书文字记录,可推出 B项。 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史学素养 史料的价值。 点评: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

18、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 /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 及诠释。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新能源的发明促进了重工业的产生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答案: C 试题分

19、析:题干提供的信息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革命即电力、石油的广泛应用,导致工业结构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轻工业部门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工业部门为主导。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能源革命的作用的理解。 点评: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对其考查非常密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能够辩证的分析工业革 命的影响。( 2)从全球的角度,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步伐。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辩证

20、地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 “早在 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 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 质和需要。 ”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材料中的此类企

21、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 “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 D “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 ”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商人 ”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企业 ”是指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A、 B、项是正确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外国企业,没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故也不可能 “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故 C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点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但是,各个阶段有所不同,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区分不同阶段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 500年中说: “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

22、应该有基督教 。 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教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 ”作者意在说明 A葡萄牙扩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教会的宗教目标 B传播天主教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之一 C天主教会为欧洲资本主义扩张保驾护航 D基督教会的推动是殖民探险活动兴起的根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 ”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故答案:选择 B项。葡萄牙扩张的目的是掠夺金银,故A项不正确; 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国家有力量组

23、织进行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故 C项不正确;殖民探险活动兴起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欧洲人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黄金,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的近代史,在西方史学界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中西史学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史学界对新航路的研究也在不断探索。高考试题主要通过以下角度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1)史观的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有罪恶说,也有进步说,其争议的根本之处在于史观的不同。文明史观强调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一般对新航路开辟给予较高的评价,而革命史观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给美洲人民带来的灾难。( 2)中国的角度:新航路

24、开辟与中国联系密切,首先中国的罗盘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其次,中 国没有抓住新航路开辟的机遇,仍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 3)世界市场的角度: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它与三次科技革命一起构成了一幅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蓝图,高考命题站在这一角度结合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分析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 “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这反映出经过隋唐时期 A宗法 制与封建专

25、制互为表里 B科举制对士族没有产生影响 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时宗法制与门阀制度相联系,隋唐时期兴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沉重打击了门阀制度,故 A项不正确;科举制的实施打击了士族势力,故 B项不正确;隋唐时期实施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故 D项不正确;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是一个由贵族政治向成熟官僚政治制度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结构缓慢变化的过程,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对门阀势力的打击,但从 “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可知这一变化过程是十分缓慢的,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点评:本题的切入点是

26、隋唐政府对门阀世族打出的历史现象反映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在能力上考查学生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的证据意识。关于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 1)认识不同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特定含义、标准或对相关材料作出 正确的解读;( 2)准确再认再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历史学家们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史实可以支持该论点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B雅典官员在统计人口时的表述是 “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 C雅典城邦国家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一些村落,面积狭小,人口不多 D陶片放逐法的实施迫使人

27、们言行谨慎,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学者的观点是强调古代雅典政治的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古雅典处于奴隶社会,享有公民权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民主之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毫无民主可言,因此称雅典民主 “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故选 B项。结合选项分析, A、 D两项都是雅典政治的民主性,其民主政治的表现; C项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原因之一。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点评: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在高考中的考 查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内

28、容上看,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内容、特点、实质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考查的重点;从命题角度上看,注意以下视角:一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精神的起源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二是与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相联系,分析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及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 布兰代斯说: “我们的国父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 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 及提出补救的方法。 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 ”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

29、是 A言论自由权 B司法审查权 C弹劾总统权 D司法解释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理解题干材料,反映了修订宪法以保障美国人民言论和集会的自由,说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对于司法具有解释权,符合 1787年宪法分权的规定,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共和政体下的三权分立制。 点评:美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考点不仅 仅是重点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1)从大国崛起的角度看,认识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和巩固对于美国崛起的重要意义,理解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从全球史观来看,美国建立

30、共和政体时,君主制在整个世界占有绝对优势,由此,理解美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世界意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对此理解正确是 A 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B美国 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的原则、共和的原则、民主的原则、制衡的原则,它是与美国特殊的国情(远离欧洲、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31、受英国殖民等)及独立后的形势相适应的,对他国来说是不适用的, D项正确; 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意思无关; C项说法曲解了题干的观点;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来源于欧洲启蒙思想,并不是独自发明的, D项理解既不符合史实,也与题干关系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点评:关于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 1)再认再现美国联邦制共和制度的理论来源和具体实施情况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解读;( 2)分析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实施联邦共和制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以下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的著名演讲: “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 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

32、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 我 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 ” 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B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C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自由体制 ”是指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二战后初期,美国为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而采取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 “冷战 ”政策的重要表现。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点评:美苏冷战是二战后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美苏冷

33、战对中国的外交有很大的影响,高考重视对在美苏对峙中对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事件的考查,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美苏冷战对西欧和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很多高考试题从西欧或日本的角度,要求学生认识美苏对西欧、日本政策变化的原因;( 3)美苏冷战对美苏两国都有很大的影响,高考试题注重从微观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认识美苏冷战对美苏两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20 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 1904年、 1912年、 1936年和 1956年。颁布于 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 ,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

34、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判断, A颁布于 1904年, B颁布于1956年, C颁布于 1936年, D颁布于 1912年。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 点评:关于现代中国的教育,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 1)新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2)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原因;( 3)联系教育发展历程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图为某纪念馆馆藏文物,它纪念的是 A太

35、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七七事迹 答案: B 试题分析:八百孤军抗日记是一本 32开的薄本小册子,封面是四行仓库和“八百壮士 ”团长谢晋元的照片,左上角印有几行字: “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 ”,八百孤军抗日记是战斗打响后第一时间印刷出版的书籍,是现在研究淞沪会战非常重要的珍贵史料。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 点评:抗日战争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主要集中在:( 1)对全民族抗战的考查,即重视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的考查,如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对百团大战的考查,也有很多考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如 2011年安徽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考查,相对

36、而言,对国民党 消极抗战的考查也在逐渐减少。( 2)高考试题重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抗日战争的地位和意义。 台湾前行政院长、民进党大佬谢长廷宣布于今年 10 月 5 日赴大陆访问五天,绿营内部部份独派人士持续批判,质疑谢长廷出访时机不宜,对此,谢长廷 3号以 “今日我足迹,未来后人路 ”回应。 5日在福建祭祖后,谢长廷说, “我们要做对得起祖先的事情,这样才会受到宗亲的欢迎。要做对的事,祖先才会因你而光荣 ”。对此理解符合实际的是 A谢长廷访问大陆标志着两岸长期政治隔绝的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B谢长廷大陆之行 标志着台湾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从否定 “九二共识 ”到承认

37、 “九二共识 ” C谢长廷的大陆之行将推动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最终实现 D谢长廷对反对之声的回应说明和平对话、维护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这标志着两岸长期政治隔绝的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故 A项不正确;民进党虽认同有“九二会谈精神 ”,但从来都不承认 “九二共识 ”,材料中没有承认 “九二共识 ”,故 B项不正确; “2008年海峡两岸最终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故 C项不正确;材料中 “要做对得起祖先的事情,这样才会受到宗亲的欢迎 ”

38、说明了和平对话、维护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点评:海峡两岸的关系,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 1) “一国两制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高考试题一般从理论的形成和成功的实践两个角度考查对 “一国两制 ”的分析理解,突出 “一国两制 ”在香港、澳门的巨大成功;( 2)海峡两岸关系有很大的发展,但是, “台独 ”势力仍很猖獗,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时政热点从积 极的一面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设问比较简单,很少进行理论的分析。 美国 2012年大选如火如荼,侯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在电视辩论中都强调要扼制中国,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共和党人基辛格在

39、电视上猛烈的批评罗姆尼和奥巴马两个人,虽然他表示在大选当中他会支持罗姆尼,但同时也强调,他不会支持罗姆尼对华政策。香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何亮亮也评论说 “我想作为中国人来说可能已经都看惯了,最近二十几年,美国总统大选每一次都会把中国拿来说事,但是说完就算了,谁当选总统之前都会拿中国来说事,谁当选总统之后都要发展跟中国的关系。 ”这种现象 表明 A随着美国国力下降,美国正在逐步放弃以构筑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努力 B以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为中心的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C当前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各种矛盾交织,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反

40、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美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答案: C 试题分析:虽然美国国力下降,但是美国没有放弃以构筑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努力,故 A 项不正确;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 B项不正确; 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础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世界主要政治力量无不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高考试题重视对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考查。 图为广州亚运会奖牌 (海上丝

41、路 ) 的正面,有人在解读其设计时说 “如果不写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支离破碎,暗然失色,不堪入目。 ”以下关于古代广州对外贸易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B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C元朝时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D清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特许广州的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朝时,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除了把握其发展

42、概况外,还要把握其特点: 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大量手工业精品,不少是相赠送的,返回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对外贸易过程中,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科技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和经济发展,同时世界宗教文化也随之传人我国。 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之间,特别是西亚、东亚各国经济发展。 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定居,长 期与中国人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 回族。 综合题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

43、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 美查( E Major)。 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合股创办了申报。 由于在中国待久了,对中国情形熟悉。提出 “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的指导思想。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 “申 ”字来代表上海。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 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 (缩写为申报 )。他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申报最初使用中国毛边纸、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后改用使用道林纸 (美国道林公司生产的新闻纸

44、 )两面印刷。申报每张仅售价十文,比当时的上海新报便宜二十文。到 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 “申报几乎就是报 纸的代名词。 ”(右图为申报照片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迅速发展的原因。 (10分 ) 材料二 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以下是不同时期申报报纸的影印照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申报登

45、载的内容和编辑特点。 (8分 )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在近代史上的影响。 (7分 ) 答案: ( 1)申报注重中国的国情;注重创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利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价格低廉等 (10分 学生回答出其它符合材料的答案:,可同等评分,但要求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概括,原文照抄,酌情扣分。 ) ( 2)内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 (或风俗变迁 )、国际新闻、商贾贸易、文娱体育等社会新闻。 (4分 学生能概括出四个方面即可 )特点:贴近社会生活,务求客观真实;做到通俗易懂,服务于广大读者。 (4分 ) ( 3)有利于各种信息的传播; (1分 )利于传播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推动文化

46、的发展; (2 分 )启迪人们的政治觉悟,推动政治改 革 (革命 ),利于社会的进步;(2分 )推动经济的发展; (1分 )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 (1分 ) 试题分析:第( 1)小问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审题:第一,回答的内容是申报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二,明确答案:从材料中总结概括得出。其次,对材料的分层阅读,找到其中的关键词,运用专业术语组合成答案:即可,如从材料中 “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可总结出申报发展迅速是因为其注重中国的国情。同时要注意图片中蕴含的信息,如 “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 ”、 “国人爱国、请用国货 ”等。第( 2)小问中的第一问申报登载内容的 特点从图片材料

47、中的 “标题 ”总结概括即可得出;第二问从 “申报创刊词 ”和从其登载内容的特点上分析其编辑的特点:既贴近社会生活,务求客观真实,又做到通俗易懂,服务于广大读者。第( 3)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等角度,分析申报在近代史上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 点评:报刊,在广播电视出现前,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除了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过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知识界的 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社

48、会风气为之一变;推动了国内社会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以十年作为一个“年代 ”,集中考察该年代的历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 “年代 ”史。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曾先后合作主办了 1910年代的中国、 1920年代 的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正如 1920年代的中国论文集的编者所言,对 1920年代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 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