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82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图空白 a、 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因此 A应该是鸦片走私, D应该是出超。图表没有涉及到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信息,故排除 A、 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 C。 考点:鸦片战争的背景 点评:

2、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前,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行动。英国以虎门销烟作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 ”这是一位历史学教授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 “一个根源 ”是指世界格局的变动根源,它是指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格局的变动根源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故选 C,国家力量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也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的变化,从而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故选 C。 A项是当今国际

3、格局变化的主要障碍; B项是指的材料中的 “多种力量 ”, D 项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也不是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源。 考点:当今国际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起世界的霸权,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1946年 2月 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 ”, “更优越 ”,他还说资

4、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这个制度的 “总危机 ”,指出 “战争是现 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这段讲话 A反击了杜鲁门的反苏纲领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 C标志着美苏 “冷战 ”开始 D强调了苏维埃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 , 更优越 ”可以看出,斯大林强调了苏维埃制度的优越性。故选 D。 AC 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在 1947年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 B项材料未体现,只是说了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考点:斯大林对 资本主义制度

5、的批判 点评:二战中,苏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的胜利与当时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密不可分,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同时,二战也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扩大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 1946年 2月 22日乔治 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 “在那里(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A 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B应该对苏联采取 “冷战 ”政策 C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D应

6、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乔治 凯南是美国冷战政策发起的重要人物,从材料 “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可以看出他认为此时美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威胁。故选 C。 A项错误,战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凯南的冷战思想; 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材料明确说了 “在那里(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 考点:乔治 凯南的电文 点评:乔治 凯南的电文是战后美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凯南是美国驻苏联的大使,在战后 194

7、6年,他向美国发了一份长达 8000字的电文,说明苏联正在扩张自己的势力,要求美国对苏联进行必要的遏制,乔治 凯南的电文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一起构成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性的事件。 老子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下列选项与其体现的哲学思想不同的是 A天地所以 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B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C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D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不乱作为,常常能够得到有为的效果,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A项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体现了辩证法思想; B项 “不自见

8、,故明 ”C 项 “曲则全,枉则直 ” 等体现的也是辩证的思想。因此 ABC三项都能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 D项说的是天能生长万物,却不能辨别万物,地能承载人,却不能治人,明显只是说了一个方面,因此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D。 考点:老子的思想 点评: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在哲学上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主张辩证的看待问题,提出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赞同小国寡民的政治。其中辩证法思想是其思想的精华。 论语 述而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 A鄙视富贵 B重义轻利 C取利有道 D见利忘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不义的钱财,即使得到会富

9、贵,我也把他 看成浮云。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思想,故选 B。 A项错误,材料并未鄙视富贵,而是鄙视不义的钱财; 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反对不当得利,但是并未体现取利有道的思想; D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 考点:儒家的义利观 点评:材料出自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强调要重视道义,反对唯利是图。孔子的这一关于义利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除了孔子的义利观之外,孔子的政治观如主张仁和礼,强调德治,在哲学上对鬼神敬而远之等也需要掌握。 韩非认为,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仰仗国家禄赏才能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 的法令。这一主张核心是 A “国强则民强 ” B “法制强民论 ”

10、C “富国民弱论 ” D “法制强国论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 ”可以看出这是要弱民,强调只有 “弱民 ” 才能让民仰仗国家的施舍,才能顺从法律。故选 C。 AB项明显与材料相反,材料说的是弱民; D项偏离了材料的意思,材料主要说的是只有民弱才能法制得带贯彻。 考点:法家思想 点评:法家思想是战国百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用法治来管理国家,严刑峻法;同时又主张社会变革,认为社会是不断 的向前发展的,用古代的方法来治理当今的天下无异于守株待兔。 儒学自汉代以来便被尊为庙堂之学,居于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但在其发展

11、过程中往往需要道教和佛教予于补充。一般而言,欲建功立业,发愤进取,应以 为信条;若遭遇挫折,重视修身养性,当理解 学说之可贵;而屡遭打击,万念俱灰,则用 安慰创 伤累累的心灵。 A 儒学 道学 佛学 B 道学 佛学 儒学 C 佛学 儒学 道学 D 儒学 佛学 道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建功立业,发奋进取是以儒学作为信条,儒学是持积极入世的态度;修生养性是以道教为信条,道教主张无为;屡遭打击,万念俱灰则是以佛教作为安慰,佛教宣扬宿命论。故选 A。根据以上的分析, BCD均错误。 考点:古代传统的思想 点评:儒学在汉代成为了思想的主流,但是为了适应不断地发展的形势的 需要,儒家思想也是不断地发展

12、完善。在汉代,吸收了阴阳家、道家黄老思想和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在唐宋之际,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成理学。儒学的不断地发展,使得不断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精神追求。 孔 子家语 观思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充分体现了孔子 “仁 ”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材料意思是: “你认为百姓很饥饿,为什么不告诉君主,让他发放粮食来赈灾?而你把自

13、己的粮食给饥民,你这种行为是在彰君之过,显己之德。 ”材料反映了孔子对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所以 不符合题意;孔子将救助饥民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正确;救助饥民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但孔子却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正确;救助饥民能体现孔子 “仁 ”的思想,但 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因素,所以用 “充分 ”两个字不恰当,故排除 。因此 正确,故选 A。 考点:孔子的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14、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但是也重视等级秩序;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儒学统一时代中认为 “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 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作者意在说明 A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平等、进化思想 B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民主的障碍 C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 D中国启蒙思想滋生,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材料明确体现了儒学为君

15、主专制服务的特点;从材料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可以看出儒学是维护专制制度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因此 B项正确; 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孔子的权威的问题; D项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材料并未体 现寻求社会改革的问题。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随着西方思想的传播,中国也产生了要求民主政治、主张思想解放的思潮。以梁启超、康有为等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民主政治。梁启超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立的主要的思想障碍在于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为君主服务,而不为民服务。维新思想的发展对中国进行了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十分欣赏挂在某古代思想

16、家纪念馆大殿内的一副楹联,全联是: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A “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 ”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C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D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可以分析的出这是说的朱熹。朱熹传承了二程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格物致知。故选 D。 A 项是黄宗羲的主张; B 项是李贽的主张; C 项是王守仁的主张。

17、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世界的本源上,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即使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极大地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望,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宋明理学中的积极地成分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 zh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 ,其中最准确的是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18、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而人民如果愚昧无知,则国家也是不能自立,因此要想国家富强,必须使民得到教育,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故选 A。 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出要学习西学,而是要加强对国民的教育; CD项材料未体现,材料未体现主要说的是国民素质与国家自立的关系。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梁启超十分重视国民的素质的提高,认为只有国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使国家利于 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大力发展教育,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梁启超的主张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对启发国民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影视作

19、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 “陛下 ”, “陛下 ”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陛 ”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 “陛下 ”的侍卫转达。 “陛下 ”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 “本质上 ”。从材料来看, “陛下 ”实质上是皇权至上的体现,故选 A。 B项错误,材料并非是说明皇帝的安危与国家的关系,而是维持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的问题; C项说的是等级制度,材料并未体现; D项并非从本质上进行分析,而是从表面现象上。 考点:皇帝制度

20、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 “陛下 ”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的体现。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称明清之际的小说家李渔为享乐主义大师,说他的小说 “写出了心中之言 ”,如此评价反映李渔作品代表了 A商品经济推动下通俗文学得到蓬勃发展 B鼓励市民享乐 C文学日益平民化 D小说是明清 文学的主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享乐主义大师 ”、 “写出了心中之言

21、”可以看出这是市民文学的特点,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 B项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 C项说的是文学的特色,与材料要求的 “李渔作品代表了 ”不符; D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流这一内容。 考点:古代的文学:明清文学 点评: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文学上的影响。除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外,其他时期如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 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

22、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 5 3 3 4 30 7 20 6 结束年 54 5 17 1 27 2 0 04 1 2 表中的统计信息反映了下列哪组年份的经济状况 A 1949 1952 B 1952 1956 C 1966 1976 D 1978 1982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三大改造时期。故选 B。 A项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时期; C项是文革时期,当时公有制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D项是改革

23、开放初期,与材料信息中的公私合营等内容不符。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改造完成,公有制占据了绝对支配性的地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模式 特点 模式 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 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 1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24、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模式 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最高的是欧盟;故选 C。模式 2中只是进行贸易方面的合作,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 3强调自愿的原则,没有法律义务,符合亚太经合组织。 D项是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组成的以打击三股势力、发展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组织。 考点:区域集团化 点评: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属于这个或者那个区域集团的成员,区域集团遍布全球各地,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趋势。除了掌握区域集团化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也要掌握。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都是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 2010年 10月,美国经济

25、学家克鲁格曼在证券时报上发表观点: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 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准确的选项是 A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B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C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 D美国乱发纸币只能加深经济危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省略号后面的一句话: “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此 “印刷品 ”是美元,说明美国通过自身的美元的地位掠取世界各地的资源。故 选 C。 A项错误, 20是 50年代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元的中心地位; D项说的是滥

26、发纸币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美元对世界经济的掠夺 点评:战后建立了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确立了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在保证美国经济霸权的同时,对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掠夺也创造了条件。当今美元的霸主地位崩溃,但是美元的国际地位依然重要。材料中的言论体现了对美元经济掠夺的担 忧。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

27、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 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B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 “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说明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故选 B。 A项说的是政治方面,材料未体现; C项是说的关注民生,材料也有涉及,但材料主要说的是国家利益,与材料不符; D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未体现。 考点:实业救

28、国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实业家们通过兴办实业报效国家,挽救民族危亡。但是在中国的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下,兴办现代实业受到重重地阻力。材料即体现了实业家以国家民生为 己任,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奋斗的精神。 荀子 富国载: “故天子朱 衣冕,诸侯玄 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 A。 B项主要体

29、现了血缘的关系; CD项都是在秦朝以后实行的制度。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 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也形成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不同的等级序列。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 “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粗糙体制 ”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 “粗糙体制 ”“精致体制 ”是

30、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 “粗糙体制 ”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 “粗糙体制 ”和 “精致体制 ”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 “粗糙体制 ”指的是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 “精致体制 ”指的是先秦开始出现的封建专制制度,两者分属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因此ABC正确。从历史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封建专制逐步走向衰落,而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则对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更能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因而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故选 D。 考点:雅典民主制与中国的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 点评: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还是属于民主政治的萌芽状态,但是确实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也为后世的民

31、主政治提供了一些原则。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古代发展到高度完善的阶段,但是也因此在后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蕴含 “法治 ”的精神 C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强调法律维护公共利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强调重视法律程序。故选 B。 A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维护的公共利益; D项是十二铜表法的积极意义,即成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进步性。

32、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也要准确的记忆。 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今世界的格局是 “一超多强 ”, “一超 ”体现了单极化的要求, “多强 ”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上图并未给出哪一趋势占优势的答案:。因此,对上图最恰当的解读

33、是 A 项。 BCD 项错误,都只是说了一个方面,讲了一种发展趋势。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 为,世界明显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吕思勉认为 “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创立拜上帝教 奉行平均主义 重建等级礼制 提倡效法西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

34、答。提倡效法西方是文化上的进步,而不是落后,因此排除故排除 ;创立拜上帝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奉行平均会议说明具有空想性;重视封建等级制度说明具有落后性,因此 都是落后的体现。故选 C。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于阶级局限性,它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不能找到科学的施政纲领,不代表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太平天国运动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 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雅典公民大会是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直接参政议政。近代英国不是全体

35、英国公民都参加议会,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间接参政议政。造成这种重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后者 A并非小国寡民 B国王统而不治 C民主程度更高 D民主具有阶级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近代欧美国家无一例外都如英国情形,因为如采用雅典样式,就要有百万甚至亿万的人长期被选举所累,操作程序复杂,成本极高,对社会生活负面影响很大。故那种雅典样式的直接选举,只能在小国寡民状态下进行,毕竟雅典公民才数千人而已。故选 A。 BCD 项并非雅典和近代英国最主要的区别,不是民主形式差别的主要的原因。 考点:雅典民主制和英国代议制民主。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特点。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是建立

36、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与现代民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民主通常是代议制为核心的。直接民主弊端非常明显,即使在直接民主下,也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但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 、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 “政体形式 ”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 1875年宪法 D 1787年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兼容统

37、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 B。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 C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 1871年宪法的特点。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 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

38、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 特里芬指出: “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经济实力基础之上。但到了 20

39、世纪 60、 70 年代,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开始动摇,体现了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故选 D。 A项材料未体现; B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材料说为了维护美元的核心地位,需要保持美元的坚挺; C项错误,是迷惑项,本身无实际意义。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 系 点评: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保证美国经济霸权的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到了 20世纪 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地增强,美元难以有效的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面临着需要贬值有需要维护自身核心地位的矛盾处境。 2008年国际金融危

40、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 10月 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二战后约束市场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 “重返纪律 近来市场的动荡不安,部分 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 ”特里谢在此主要强调 A金融危机发生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没有纪律 B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C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 D美国在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重返纪律 近来市场的动荡不安,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特里谢加强对国际金融

41、市场的管理。故选 C。 A项与材料中心思想即加强金融市场的管理无关; B 项错误,材料只是要加强管理,并未说明要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中去;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战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这使得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是在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同样需要世界经济的制度化约束,因此材料中强调加强对国际金融的监管。 1984年 5月,中华人民共国国务院发出的 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 20%的范围内浮动。对此正确认识有 显

42、然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不利于调 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社会背景, “指令性计划 ”应一种计划经济,因此,双轨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象,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情况,它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是有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因此 正确 不正确。故选 D。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 8

43、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 1979 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这里的 “政策大调整 ”主要指 提出了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的新战略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抓住时间信息,把握阶段性成就即能解答。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是不结盟,

44、应是八十年代,与题意相符;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与题意相符;在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时间与题干一致;因此 正确;故选 B。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 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因此 与题意不相符。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方针做出了重大的调整。积极发展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巩固发展同发展国家的关系,既发展全球各地国家的外交关系,也更加注重中国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新中国史学

45、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上世纪 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资政新篇 B扶清灭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义和团运动虽然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盲目排外,排斥西方工业文明,与现代化背道而驰, 所以选 B。 ACD三项都能体现革命性与现代化趋势两个方面的特点。 考点

46、: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 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在反帝运动中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 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 若我国民而终不能

47、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既认为 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 1912年 5月 7日)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 现出由 “沉沦 ”到 “上升 ”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 “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 ”;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 “上升 ”。在 “沉沦 ”与 “上升 ”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 “沉沦 ”的谷底、 “上升 ”的起始时期。 材料四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 2 0世纪同时,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