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382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尤其是军机处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答案:选 D, A B两项仅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 C中央集权的加强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强化。 考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点评:明

2、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和军机处的设立;在思想文化方面继续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强化思想专制,在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 “新的、不同类型 ”的正确理解是 A开创政党政治的先河 B最早建立责任制内阁政府 C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D开创了政府首脑选举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

3、类型的国家。 ”是指美国建立了总统共和政体,这是人类全新的政体模式,他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一道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政体的基本模式,答案:选 C,A B D三项不符合美国总统政体的史实。 考点:美国的总统共和政体 点评:美国的政权模式是 “三权分立 ”,在政治结构中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它们共同体现了美国宪法的思想原则:即 “分 权制衡 ”原则,当然这一原则秉承了资产阶级反封建防独裁的思想理念。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 各国政府的宏观管理;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推行国有化政策; 加强世界性的经济联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

4、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其采用的主要手段有 项,而 则是其经济恢复的客观背景而非手段,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点评 :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标志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5、正常化 C以世界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彻底破产,他是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标志,答案:选 A, B D两项是中国外交取得新成就的重用表现, C项发生在 20世纪 50年代。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点评:高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 2) 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

6、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国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二影响,( 1)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民日报: 48年时间, 67本日记。从 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 1983年 8月 23日是这样记的 “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 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该农民对 “自留地 ”有使用权

7、D该农民对 “自留地 ”有所有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83 年和关键词 “自留地 ”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即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或经营权但没有所有权,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此特征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 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根据表格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19761

8、989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简表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9 社会总产值 4.2 3 3 1 8 国民收入 4.3 3 2 1 0 劳动生产率 3.3 3 1 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 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 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 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苏联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总体成效不大,没有推动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考点:苏联

9、的社会主义改革 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即斯大林模式阶段、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阶段及戈尔巴乔夫改革阶段。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带来了苏联解体的巨大遗憾。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与败一直以来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成为高考无法回避的难点。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收集此方面的材料深入思考,完成小论文的习作。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 ( :男方到女方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A B C

10、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商鞅变法中改革旧风俗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可以判断出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而 说法正确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答案:选 B。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成功地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目的,对秦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 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1、。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己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小农的主要行为是自给自足 B古代小农的市场行为具有辅助性质 C古代小农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小农生产的主要行为是满足自己的消 费,而仅有少量的消费剩余产品用于商品消费,因此商品生产意识并不强烈, 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A B 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

12、高考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小农经济的地位;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典型代表。 下面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1872191 1年)创办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机器业的数量最有可能的是 行 业 矿 冶 业 机 器 业 纺 织 业 食品工业 数量(家) 72 ? 193 100 A、 3 B、 91 C、 103 D、 123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

13、表信息的能力,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主要以棉纺织等轻工业为主,机械重工业数量极少,所以表格中机器业的数据最有可能的是 3,答案:选 A, B C D三项数据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艰难曲折的总特征。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遭遇重重阻碍,但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在遭受重大压榨中缓慢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始终未能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主导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特点也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 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胜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

14、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C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一种生产关系的优劣不在于其自身的好坏,关键在于其能否在特定时期内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结合史实不难得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其不适应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发展现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快速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答案:选 B, A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基本原理。 考点: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

15、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 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 19932003 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 “创新 ”具体指 A按劳分配制度的改革 B决定改革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确定了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针,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属于国有企业改

16、革的第一阶段, D 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模式转而发展商品经济,直到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 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 “开放整个海岸 ”是 35 年来所 “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 “行动 ”是指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浦东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7、 D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开放整个海岸 ”是指开放中国东部沿海的 14 个港口城市,答案:选 D, A 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 C两项发生在 D项之后且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的对外开放 点评: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 放与历史上的对外开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开放的前提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放;新时期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的开放 ;开放的性质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增

18、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 开放的结果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开放则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有人形容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像一个靠他人 “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 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牢狱的围墙 ”被突破最早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牢狱的围墙 ”被突破是指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冲破封建束缚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结合史实不难发展这一进程最早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所引发欧洲的 “价格革命

19、”和 “商业革命 ”极大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答案:选 A, B D两项晚于新航路开辟, C项代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考点:新航路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大发现: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世界市场: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

20、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战结束到 20世纪 70年代初期 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 C劳资之间对立消除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说明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

21、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答案:选 D, 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B C 两项说法错误。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战后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 “混合经济 ”的演变; ; “福利国家 ”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其利弊; 第三产业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新经济 ”的出现及其特点。 二战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主要支付手段,其关键因素是 A英镑地位下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C双挂钩制度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其中明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

22、元挂钩,美元成为黄金的直接等价物和世界货币,这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答案:选 C,A项是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原因, B D两项与美元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无直接关系。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的建立 点评: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美元充当了国际 货币,美国主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航向,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遭遇极大挑战,这一问题在 20世纪 70年代得以明显展现。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

23、会福利制度。以下对 “福利国家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高的社会福利制度会挫伤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项说法错误, A B C 三项关于福利制度的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 D。 考点: “福利国家 ”的发展 点评:二战结束后,有人把 “福利国家 ”看做是 “社会主义 ”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 “按资分配 ”的制度,也不

24、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中国证券报 2010年 5月 8日报道:为救助陷入债务危机困境的希腊,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将携手提供为期三年总计 1100 亿欧元的救助,其中欧元区出资 800亿欧元, IMF提供 300欧元。这说明了 希腊是欧共体国家 IMF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 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向希腊伸出援助之手以化解希腊的债务危机,其原因在于希腊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所以会得到

25、欧元区国家的帮助,也凸显了欧盟在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为陷入财政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贷款 以促进其国家的恢复,当然,希腊的债务危机如若不能很好化解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冲击,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休戚与共的命运,所以 两项说法错误, 两项符合题意,答案:选 D。 考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于二者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二者的具体表现; 两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此项内容的考查难度角度不易理解,应该特别予以关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趋

26、势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 20世纪 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 “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的道路; 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 “新政 ”, 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四个事例均是根据本国国情和现实形势发生的变化而制定的改革方案或革命道

27、路,体现了立足本国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A项符合题意, B C项两项说法错误, D项反映的是表现而非本质。 考点: 20世纪的重大改革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 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1945年 8月到 1946年 6月的中国 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 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 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

28、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45年 8月正处于抗日战争末期,而 1946年 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爆发,所以此一时期内处于处在 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和 国内阶 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的阶段,同时在这一时期内国共双方举行了重庆谈判和召开了新的政协会议,各民主党派要求国共双方避免内战爆发,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随着国民党挑起军事战争,内战爆发,因此 两项说明也正确,故答案:选 C。 考点:国共内战的爆发 点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 牍膊 惩 竦痴谥厍旖 辛宋 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

29、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 1945年8月 29日开始,至 10月 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长期合作,坚决 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 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 宋太祖对藩镇实行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的措施 清朝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结合史实不难得出 项符合题意

30、要求,而 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君主专制弱化的体现,与中央集权的强化并未直接关系,故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的权力组织方式,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地方管理体制紧密相连,分封制下地方分权严重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程度也得以增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 唐太宗曾说,国家疆域辽阔,事情繁

31、多,皇帝要把各种政务与大臣们商量了处理才妥当 ,而不能对所有事情都独断专行。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完善科举制 B实行均田制 C在全国各地设立许多藩镇 D实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皇帝要把各种政务与大臣们商量了处理才妥当,而不能对所有事情都独断专行 ”说明唐代政务的商讨具有民主成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具有此项特征,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特征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体制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中重点和常考点,同时也是材料题出题的难点,考查 的角度有 各个王朝的政治特征 政治制度的演

32、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 伯利克里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伯利克里的这种自信源于 A领袖地位 B充裕的物质生活 C雅典人所受的良好教育 D雅典的民主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 ”说明了雅典公民的独立自主性较强,这一特征得益于雅典的直接民主制的实施,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司法程序的运作,这与

33、罗马法完备的司法体系形成对照。高考中涉及对古希腊民主政治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形成的关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 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 的深远影响。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肯定断案必须有事实依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说明了罗马的审判重视证据的特征,答案:选 A, B C两项说法错误, D是罗

34、马法的本质特征或阶级属性。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 以维护私有 财产为核心; 体系宏大,内容细致; 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 影响深远。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 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B法制逐渐取代人治 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D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地位,权力被架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确立了议会法制高于王权的原则,因此从政

35、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此后英国法制逐渐取代人治,答案:选 B, A是拿破仑法典的积极作用, C D两项是从英国政治本身发展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这一过程却给世界文明进程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二战后的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 “我也希望 (藉此机会 )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

36、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个政策主要针对哪个国家? A德国 B苏联 C日本 D英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特征和“新的极权主义 ”关键词能够说明美国针对的是苏联,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美国同属一个战线,更不是美国眼中的极权国家。 考点:美苏 “冷战 ”的表现 点评: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 “冷战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

37、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现象说明当今世界某一国的知名生活用品能风靡全球,他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对日常生活中影响也日益凸显,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

38、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 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学者作出此种判断的依据为 A日本战前长期的精心准备 B清政府的全国总动员 C大清国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D清朝陆军广大将士的拼死抵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是指清政府的对日作战具有近代战争的特点,结合史实可知这次战争是近

39、代亚洲具有较强实力的两支海军的对垒激战,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中 “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含义不符。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 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陈旭麓指出: “新 ”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是在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

40、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以下属于第二种含义的是 A中国的维新变法 B中国的辛亥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罗斯福新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作局部的调整和改善,这符合题中要求的 “形式之新 ”,答案:选 D, A B C 三项属于 “性质之新 ”。 考点:美国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的办法,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进行抑制或扶植,又对劳动人民作出了一定让步,以缓和劳资矛盾,换取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最终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41、。 蒋介石在 1933 年说: “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 奢言抗日 那就是投机取巧 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他的意图是 A要专心一致进行国家建设 B肃清国内各派军阀势力 C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 D对日妥协,对内 “围剿 ”红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蒋介石阐述了他的 “攘外必先安内 ”的思想和政策,即要全力以赴的剿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而 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退让和妥协的态度,答案:选 D, A B C 三项

42、与题意不符。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 点评: 1927 1937年间,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消除异己、镇压革命人民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包括收服北洋军阀残余势力的战争,讨伐国民党内部各派军事集团的历次战争和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次战争。尤其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 “围剿 ”,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 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

43、业中劳资斗争 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州的这一石刻说明在清代曾有雇佣工人的罢工斗争出现,清政府对此持镇压和禁止的态度,所以 两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而 材料中并未体现, 说法错误,故答案:选 D。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把握。明清时代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全新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是对此现象的反映,判断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标志是看材料中是否有雇佣关系的存在。 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如下现象,请按出现

44、时间顺序排列 阁臣首辅 “票拟 ” “三衙 ”统军 刺史监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阁臣首辅“票拟 ”, “三衙 ”统军和 刺史 监州分别出现在明代,宋代和汉朝,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应该是 ,答案:选 B。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1969年 5月 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

45、政政策,直到 1979年 12月,我国政府才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笔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上述我国政府政 策的转变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改变了以往不接受外国贷款的政策,这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和确定实行对外开放的结果,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

46、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出现 B中苏关系缓和 C美国需要联华制苏 D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毛泽东的说法解释了 20世纪 70年代尼克松访华的真正原因,即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美国需要联合中国共同对付苏联,这样美国才能在 “冷战 ”中立于不败地位,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说法错误, D项与题

47、意不符。 考点:中美建交的原因 点评:中美建交深受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 ,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 ,而当时美苏争霸中 ,美国处于劣势 ,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屯兵于东北造成威胁,也要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缓和、乃至建交,这是中美两国人 民的共同的愿望和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民主建国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 “打橄榄球 ”,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 大合唱 。这里的 “大合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