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85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 “历史三峡 ”的概念,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 “封建 ”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德刚所谓的 “封建 ”阶段是指夏商周时期; “帝制 ”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 翻帝制; “民治 ”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因此

2、A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虽然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 “专制 ”王权,可排除 B;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C不合史实; “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是 “帝制 ”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 “焚书坑儒 ”和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 D不合史实。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 强侵华: “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

3、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 “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是指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尤其其中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是指客观上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以及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文化等,由此分析可知 D可以材料所属结果,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内容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文中所说

4、的 “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可知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因此 B符合题意;而 AC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马克 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

5、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 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 生存或灭亡 之间彷徨 西方文明赢得世界 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 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 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 “文明的撞击 ”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18世纪末叶以后 ”可判断出西方是工业文明,对华夏的农业文明的冲击,也给近代中中国文明带来了巨大的

6、压力,同时也使蒙昧中的中国人,开始思想启蒙,给中国带来了动力,由此分析可知 BCD的表述符合材料,而 A的表述语题意不合,因此 A为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孙中山在英国进行实地考察后写道: “两年之间,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计,乃采取 ”。引句省略的是 A民权主义,以与民族主义同时解决 B民族主义,以与民权主义同时解决 C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D民生主义,以与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同时

7、解决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国家富强、民权发达 ”可知其反映的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之间的急剧分化、社会主义思潮的迅速传播,引起孙中山的极大关注,孙中山要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因此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内容及历史作用 普里马科夫认为, 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答案:

8、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 ”分析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 D符合题意,而 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过程 邓小平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读到共产党宣言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后来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起初, 他从 “入门老师 ”那里学不到的是 A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B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C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获得胜

9、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逆向思维和知识再现能力。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转型时期,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并结合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实际,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新观点。解题时联 系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也可判断 D项为正确答案:。 A、 B、 C三项均为共产党宣言内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

10、质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 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 “左 ”倾错误的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 “依法治国 ”方针写入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知识迁移的能 力,从表中看 1964至 1977年召开次数明显很少,说明从 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后,第三届、第四届召开会议减少,这时期恰值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干扰,因此 C符合史实。共同纲领是 1949年政协会议上通过的;一五计划开始于 1953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在 1999年九届人大期间,因此排除 A、 B、 D三项。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 ”对民

11、主法治的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规范了中央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 ”这反映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具有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的特点 实行民族自治与国家统一的结合 即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 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中,各民族共和国可自由退出联邦;而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二者是有区别的,因此 不合史实,排除 ABC,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2、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 “政治花瓶 ”,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这里的 “大合唱 ”主要指的是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 “政治花瓶 ”而是 “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结合已学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而 A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

13、是政党制度; B表述有误,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坚持中共的执政党地位;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98年 3月 7日,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 20个村,同时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此前的 1986年 12月,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创造了 “海选 ”村官的雏形。换届选举的 “海选 ”方式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 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是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创举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

14、史料的能力,依据已学可知 “海选 ”使选民充分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过程更公正和选民参与更广泛。 “海选 ”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即 “村官直选 ”,而选项中 A的 “政府 ”、 D的 “国家 ”字样不符合 “村民选举 ”的条件限制。 C与题干相违背,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 1979年 1月 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使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

15、了 “九二共识 ”的前提和立场 D使 “ 国两制 ”的方针正式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已学史实可知中国政府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B表述不合史实; “九二共识 ”是 1992年提出的, C与题干中 “1979年 ”时间不合; “一国两制 ” 方针确立于 20世纪 80年代初期, D不合题干时间;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于 1979年 1月 1日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 A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告台湾同胞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

16、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 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解读史料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 A是对 “另起炉灶 ”的理解排除; C是对 “三大改造和 1954年宪法颁布 ”历史意义的阐述,不合题意,排除; D与 “一边倒 ”政策相一致,与题意无关,排除。分析材料可知其主要强调的是

17、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 去 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 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 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 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 “他者的崛起 ”。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

18、会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 美国的崛起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因此 A错误; B“建立了 ”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D“直接导致 ”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因此 C的表述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海外华侨也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

19、战、 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根据上述材料,从下面选取一组与之对应的关键词 A民族觉醒 民族团结 全民抗战 B使命意识 敌后军民 汪洋大海 C危机意识 武装斗争 战争奇观 D军民结合 敌后军民 人民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强调抗日的有军队、老百姓、海外华侨,斗争的方式也是多样性,既有武装斗争,也有非武装斗争,具体战争的种类也比较多,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全民族团结以及全民族的抗战等。与之吻合的是 A、而 B、 D主要强调敌后军 民的抗战,范围较小,而 C强调的武装斗争,也与题干材料不吻合。所以正确答案:为 A。

20、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的抗日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由国产最新型的导弹护卫舰 “舟山 ”号、 “徐州 ”号、 “千岛湖 ”号综合补给舰等组成。以 “徐州 ”命名军舰表达了人民子弟兵对徐州拥军工作的敬意。徐州在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拥军支前活动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中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及运用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淮海战役中 出动民工 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 22万人,二线民工 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 391万人,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 1: 9,强大的后勤补给,是胜利的保

21、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大量的人民群众推着小车为部队运送补给作为后勤,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所以形象地称为是用小车推出来的。故 A为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淮海战役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说: “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 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这表明 A国共两党坚守和平建国方针 B政治民主化是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 C国民政府成功主持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D该协定被蒋介石集团在军事部署完成后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

22、能力,由材料中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可得出 “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只是目标,而不是现实结果,由此可以排除 A,而 CD与材料无关;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政治民主化是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双十协定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有叛国而无叛郡 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 “有叛人

23、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指的是秦朝暴政导致有造反的老百牲而没有反叛的官吏,老百姓在下怨恨秦王朝;官吏在上惧怕朝廷; “有叛国而无叛郡 ”指的是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 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 “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 ”指的是唐朝发生平乱的过失不在于设置州县而在于藩镇拥有重兵,那时有反叛的藩镇将领而没有反叛的州县长官。因此材料分别反映的是秦朝、汉朝、唐朝,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暴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唐政治制度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

24、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 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主要是对明朝内阁的票拟制度进行阐述,由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 ”可知内阁仅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能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 C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排除。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

25、 制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军机处是在雍正时期, 不合史实。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始形

26、成,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 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 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C直接民主 D轮番而治 答案: B

2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可以判断材料强调的是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城邦制度的特点 古罗马民法大全: “父 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所给引文可知没有具体说明谁是弱者,体

28、现不出谁是弱者, A表述不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罗马是奴隶制帝国, B不符合史实; 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原则 罗马征服了希腊后,罗马诗人贺拉斯为 此写道: “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用武力征服了罗马 B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了罗马 C罗马用希腊的民主代替专制 D希腊的法律为罗马的法律提供了蓝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 ”可知是希腊被俘虏了,因此 A的表述不合史实;由 “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 ”指的是征服者

29、罗马受被征服者希腊的影响,主要强调的是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较大,因此 B符合题意; C、 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古代希 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 亚当 斯密曾指出: “在古代希腊各共和国,特别在雅典,普通的法院都是由许多无秩序的人民团体组成的。他们所作的判决,几乎常是胡乱的,常是决定于一时的宗派意见或党派精神的。 ”此论述最适合用于论证的主题是 A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居民的民主 B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腐败动乱的隐患 C雅典民主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D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的摇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

30、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使得由错误所 产生的严重后果则因为参与者众,落到个人头上的责任变得轻微,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信条成了惩治社会精英的法律条文,因为担任公职越重的人越受注意,也越容易成为惩治的对象,从而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A表述有误,排除; C是对雅典民主的肯定,与题旨不符; D所述为希腊民主的成因,与题干所述民主运作方式的弊端不符,排除。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1701年颁布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 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

31、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该规定说明英国 A议会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 B议会与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C国王有权独立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 D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信息可推断出 A是符合题意的。回顾已学史实可知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使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故 B、 D错误;再由材料中的 “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 议员的同意 ”,可片段 C有误。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19世纪 70年代,德、

32、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D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A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国是总统和内阁共掌行政权,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是不成熟的代议制,君主权力大, A符合德国,排除 A; B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法国是民主共和制,总统要对议会负责,但德国皇帝主宰议会; C错在 “完全 ”,因为法德两国议会都不享有完全立法权;而 D符合两国实际情况。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德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19

33、世纪英国一著名政治家说,美国 1787年宪法是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恩格斯则认为 “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对这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 A “特定的历史时期 ”: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B “最美妙的杰作 ”: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C “最 先承认了人权 ”: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D “有色人种奴隶制 ”:体现该宪法反民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美国两党制形成于 19世纪 20年代末至 30年代初, A表述有误。 B中 “邦联制 ”应为联邦制。代议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议会主权形

34、式,主要以英国为典型;另一种是人民主权形式,主要以美国为典型,因此 C不合题意。 D项反映了宪法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这正是它反民主的表现。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 思 想家和诗人的民族 ,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

35、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是指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因此 A不合题意,与性格无关;德国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跃居欧洲前 列,因此 B不合符德国史实;由 “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联系已学史实可判断 “狂人 ”指的是希特勒,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根源是德国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因此 C符合题意;而在希特勒之前已经有过魏玛共和国宪法,因此 D不合史实。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军国主义传统 陈旭麓先生指出: “爱国主义永远是 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

36、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并不同义。 ”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 “爱国主义 ”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反映了用 “中世纪 ”(落后的)方式进行爱国,这一爱国行为与近代化相悖。太平天国运动更侧重反封建,与材料中 “爱国主义 ”关系不大,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与 “中世纪 ”不符。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史学家金冲及说: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

37、。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是 A革命的方式 B确立共和政体 C革命道路 D民主精神的传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影响 ”可知材料阐述的是思想领域方面的影响,分析备选项可知 D符合题意要求。而 A、 B、 C都不是思想领域的影响,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综合题 ( 16分)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 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

38、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 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 闶 瘛嗜 堋 乃荆 嘁运 僦髋校 溆姓 伲 潜痣凡恢伪舅臼拢 轮 模 龆 ! 涔偃耸苁谥 穑 蛴泄佟 兄啊 胁钋病僖栽 恢取 鹞恢 耙源 难 。 鹞 钋惨灾文谕庵 隆 br 宋史卷 131职官 材料二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 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 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 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

39、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8分),并分析其突出特点。( 4分) (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和美国二者分权的目的有何本质差异。( 4分) 答案: ( 1)主要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分解相权;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答四点得 8分) 突出特点:分化事权;职权分离。( 4分) ( 2)宋朝分权的目的是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分)美国分权是为了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保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 2分) 试题分析:本题

40、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比较分析的能力。第( 1)问,解答时必须依靠材料归纳,第一小问由材料中 “三公不常置 ”、 “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 “ 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 入分 闶 瘛!钡裙丶 畔 槟杉纯桑坏诙 视纱胧 治龉槟桑 捶只 氯 恢叭 掷搿冢 )问,考查比较的分析的能力,联系宋朝玉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目的等角度分析归纳,宋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美国为了权利的制约与平衡,保证民主制度的实施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

41、国代议制的特点 (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 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1787年,美国制定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

42、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 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 “人民 ”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 “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 代理 ”的 “间接民主 ”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 “有限政府 ”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 果

43、。 李剑鸣 “共和 ”与 “民主 ”的趋同 美国革命时期对 “共和政体 ”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 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 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

44、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 “共和 ”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6分) ( 2)依据材料 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 “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 ”的表现。( 6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5、。( 6分) (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4分) 答案: ( 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6分) (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 “分权制衡 ”机制。( 6分) ( 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 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6分) ( 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整理

46、的能力,由材料中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1787年宪法 ”、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特点,即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第( 2)问,由材料 “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 ”、“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 ,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 “分权和制衡体制 ”可以归纳出即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 “分权制衡 ”机制。第( 3)问,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 “各个党派 ”、 “派系与党争 ”“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 “共和 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以及民国初期与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47、归纳即可。第( 4)问,考查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得出作者混淆了不同阶级的改良,且把革命与改良对立,错误地评价了辛亥革命。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代议制的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政体的特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评价 ( 17分)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中国 ”如 “夏 ”,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 “夷 ”,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文化作为区隔 “夷 ”和 “夏 ”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