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387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这些记述表明史记 A作者考察过这些地区 B主要记载了亚洲历史 C是一部杰出世界历史 D具有独到的世界眼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史记不仅记述西汉政府管辖区域的历史,还记述了所能了解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因此,具有世界眼光; “世界眼光 ”应理解为对中国以外地区历史的观察。所以选 D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历史学 史记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 “贡献 ”

2、。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 ”, “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 ”。其目的是 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 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 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 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 “反恐 ”、 “防扩散 ”等领域都属于国际性的合作,反映了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为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而积极参与国际性事务,前三个选项的叙述皆与题干叙述无关,所以选 D。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表现 日本崛起 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这表明列宁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 “第一个

3、五年计划 ”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提取的关键词,一是时间 1921年,基本可以做出正确判断为新经济政 策时期,二是内容 “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 ”,工业生产复苏,需要有资金,市场等,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符。所以选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俄新经济政策 提出 马丁 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 “福音体验 ”: “我夜以继日地思索 上帝公义 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 义人必因信得生 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 上帝的公义 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有了新意义。 ”马丁 路德

4、 “福音体验 ”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 地位 B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主张 “因信称义 ”,强调的是人信仰的自由和自我救赎的作用,而不必借助教会。从而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是人摆脱了教会的控制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所以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改革 意义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 ”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

5、的私有财产 C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为,在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应该改注重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不能只顾自己利益而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因此要规范公民的行为,所以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下图是徐悲鸿所画奔马。徐悲鸿曾赴欧洲学习写实的专业绘画技法 ,从中他发现了根治中国画之重复、模仿的方法。然而,在巴黎和柏林学习了八年之后,他又重新回到运用中国艺术体裁、注重吸收中国传统画法以完善绘画风格的老路上来。徐悲鸿的创作历程表现了 A中西方绘画技法相互融合 B文化爱国者抵御外国影响 C文化交流中的全球化趋势 D中西方绘画技法难

6、以融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徐悲鸿通过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发现了根治中国画之重复、模仿的方法,但是,徐悲鸿又重新回到中国传统绘画法的老路上,本题涉及的主体是人,即徐悲鸿,在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比较中,他选择了坚持传统,结合时代特征对这一历程进行分析,表现了徐悲鸿的爱国情怀,抵御外国影响。因此,选B。 A、 D两项答案:涉及的主体是 “中西方绘画技法 ”,不是试题切入角度,材料在中西方绘画技法方面给出的意思是 “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技法有借鉴作用 ”,不是相互借鉴,也谈不到融合。 C项答案:涉及文化的全球化,这个在时间上是不符合的,全球化应该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以选 B 考点:中国艺术 绘

7、画 特点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台湾事实上的独立是不可能被承认的,尤其在国民党为挽回面子宣称要反攻大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可以说台湾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国内战处于一个相持局面。 ”对 “相持局面 ”的理解是 A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的统一 B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中共热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D美国不再干涉台湾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9年以后,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在海峡两岸形成对峙,这意味着国共两党的内战并没有结束,海峡两岸仍然是一个中国,因此对 “相持 局面 ”的结论是: B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问题 清末的上海, “无论

8、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A促进了市场繁荣 B有利于普及西装 C淡化了传统等级 D交际活动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服装是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到了近代,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就可以穿得很好,无论地位高低以及从事何种工作,从社会作用来分析,说明了服装使传统的等级尊卑观念发生了改变。所以选 C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的演变 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 “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

9、其民必不易为生 ”。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C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历来 提倡节俭,但是,陆楫对节俭和奢侈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奢侈风气重的地区消费能力高,便于增加就业人数,有利于民生,再联系 “明代中叶 ”,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观念的变化缘由应来自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影响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

10、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 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抑制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 ”判断出理学对中国发明创造以及科学家、学者智力的束缚,这种束缚造成的影响就是中国创新能力的缺失。导致了封建社会晚期和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所以选 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 宋明理学 影响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 “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材料说明唐政府 A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 B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

11、D鼓励商业的正常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五品 ”官员是地位较高的官员,其它选项的含义在题干中是找不到对应材料的。 “不得入市 ”即不允许五品以上的官员从事经商活动,所以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古代商业 唐代商业政策 中国大历史一书有许多精彩论断。如: “淝水之战后,拓跋 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根据材料判断,该书作者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主 要是 A朝代更替 B经济政策 C民族矛盾 D中央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12、材料的意思为 “北魏通过利用俘虏发展农业并直接征税,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国再度走向统一 ”,题中 “农业 ”、 “征税 ”的关键词属于经济政策的内容,也就是说明了中国能再度统一的原因。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政策 影响 综合题 ( 15分)【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 凯南对国家战争学院的学生说: “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与那么一点极权主义的倾向,因为我们有自信和安全感,所以我们能够将我们身上的极权主义罪恶倾向压下去 如果我们没有了自信和安全感,恐怕我们身上的极权主义倾向就会冒出来。 ” 材料二 “已经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绝不应该以一种消极的观

13、点来看待, ”戈尔巴乔夫在 1989年 12月于马耳他同布什举行的第一次峰会上说, “45年来,我们一直设法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源自于意识形态信念的冲突并没能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 等交换的依赖也是一个失败 从战略角度而言,冷战的方法 已经败北。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普通人或许已经更好地明白了这一点。 ” 约翰 刘易斯 加迪斯冷战 ( 1)材料一中,乔治 凯南的话表明了什么?( 6分) ( 2)材料二中,戈尔巴乔夫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6分)该观点对世界历史进程有什么影响?( 3分) 答案: ( 1)( 6分) 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对苏联实行 ”遏制 ”政策(

14、冷战)。( 6分) ( 2)( 9分)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苏联对冷战经过了长时间的反思;( 3分)冷战是没有出路的,美苏注定要开展对话、协 作、合作。( 3分) 影响:指导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 1947年,美国驻苏联代办可以得出时间信息,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遭到了苏联的严重阻碍,所以有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对苏联实行 ”遏制 ”政策(冷战) ( 2)依据 “45年来,我们一直设法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源自于意识形态信念的冲突并没能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交

15、换的依赖也是一个失败 从战略角度而言,冷战的方法 已经败北。 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可以得出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苏联对冷战经过了长时间的反思;( 3分)冷战是没有出路的,美苏注定要开展对话、协作、合作。结合所学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战争与和平 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美苏冷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影响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6年清朝大臣载泽在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中写道: “窃维宪法者,所以安宇内,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 且夫立宪政体,利于君利于民,而独不便于庶官者也。考各 国宪法,皆有君位尊严无

16、对,君统万世不易,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诸条,而凡安乐尊荣之典,君得独享其成,艰巨疑难之事,君不必独肩其责。民间之利,则租税得乎平均也,讼狱得控诉也,下情得上达也,身命财产得保护也,地方政事得参预补救也。之数者,皆公共之利权,而受制于法律范围之下。至臣工则自首揆以至乡官,或特简,或公推,无不有一定之责成,听上下之监督,其贪黑疲冗、败常溺职者,上得而罢斥之,下得而攻退之。东西诸国,大军大政,更易内阁,解散国会,习为常事,而指视所集,从未及于国君。此宪法利君利民,不便庶官之说也。而诸国臣工,方以 致君泽民,视为义务,未闻以一己之私,阻挠至计者。 ” 叶曙明著大变局 1911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

17、政府 “实行立宪 ”的意图。(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 “实行立宪 ”不能成功的原因。( 9分) 答案: ( 1)( 6分) 保护君主统治传万代;依法保护百姓人权,缓和社会矛盾;管理和监督官员守责。( 6分) ( 2)( 9分)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暴露了其腐败无能;立宪派对西方宪政制度缺乏本质认识;慈禧镇压戊戌变法运动说明其愚昧无知极其反动;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人心丧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等。(言之有理,符合历史真实即可给分,答上 3个要点即可给 9分,但不得超过9分)( 9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 “窃维宪法者,所以安宇内

18、,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 ”可以得出依法保护百姓人权,缓和社会矛盾,依据 “考各国宪法,皆有君位尊严无对,君统万世不易,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诸条 ”可以得出维护清王朝统治,同时也是 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 2)结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相关内容即可,预备立宪最终建立起皇族内阁,内阁制成为一种骗局。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暴露了其腐败无能;立宪派对西方宪政制度缺乏本质认识;慈禧镇压戊戌变法运动说明其愚昧无知极其反动;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人心丧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本题需要仔细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答案:信息。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清末预备立宪 目

19、的、失败原因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莽曰: “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 ,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注:音专,愚昧)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 天地之性人为贵 之义。书曰 予则奴戮女 ,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注:疲惫衰弱)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

20、故富者犬 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 ,奴婢曰 私属 ,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 摘自汉书王莽传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制的背景。(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和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9分) 答案: ( 1)( 6分)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贩卖人口;有奴婢制度。(答 出三点即可得 6分) ( 2)( 9分) 商鞅变法把握了社会转型提供的有利

21、时机;有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符合先进的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3分)王莽改制采取的措施是恢复旧制(土地国有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分);其措施是对整个地主阶级利益的挑战。(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 “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注:音专,愚昧)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 天地之性人为贵 之义 ”逐一归纳,即可得出土地兼并严重;贫富 分化严重;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贩卖人口;有奴婢制度 (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即为商鞅变法把握了社会转型提供的有利

22、时机;有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符合先进的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依据材料概括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王莽改制采取的措施是恢复旧制(土地国有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引起了地主阶级的不满。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莽改制 背景、失败原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成功原因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对两幅图中的两类战船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对世界市场及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同:均配有火炮;均不同程度的配置了风帆作为动力。( 2分) 异:前者以风帆为动力;后者以蒸汽为主要动力;马力更足,速度更快。( 4分) 前者开

23、辟了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原产自美洲等地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的大量出口,推动了贸易顺差。中国开始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侵扰,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以后者为后盾开展的商品输出,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扩张,中国市场进 一步开放,日益陷入世界市场,工业文明日益影响中国,中国社会的传统经济结构解体加速,社会转型加快。 试题分析: 比较需要结合图片内容,和文字阐述,去寻找他们的异同依据 “三艘帆船组成 ”“ 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 ”“ 船上装有大炮 ”“ 它装配了 100门火炮 ”可以得出其相同点为配有火炮;均不同程度的配

24、置了风帆作为动力,依据 “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 ”可以得出二者的区别为前者以风帆为动力;后者以蒸汽为主要动力;马力更足,速度更快。第二小问可以转化为新航路开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考点: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开辟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影响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三个新兴的社会现象是大城市的兴起。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

25、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城市化使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更为激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往往不具备城市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水道网,甚至清扫街道的机构。众多的人住在穷困和拥挤不堪的地方,流行病极易蔓延。 1844年,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曼彻斯特穷人们可怕的生活条件。伦敦东区的简陋破屋是 19世纪欧洲最贫穷的地方。面对这

26、些苦难,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有时甚至认为城市最适合于发动革命。从此 “危险的阶级 ”使许多政府感到不安。 摘自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材料三 1850年以后的 65年 城市在西方继续发展。英国开始,好几个国家超过了 50%的城市化水平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不过,城市政府在应对由于增长而形成的压力问题中强化了自己的权力。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了,而且在城市历史上,死亡率第一次降低到出生率以下。公园、博物馆、有效的食品与居住设施法规,以及更有效的警察力量等,都为城市生活增加了安全感和物质与文化条件。 摘自斯特恩斯等

27、著全球文明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大城市兴起 的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对城市化的态度,并予以分析。( 17分) 答案: ( 1) 近代工业的兴办和近代化的发展;( 2分) 通商口岸的开辟和西方文明的影响;( 2分)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破产农民迁移到城市;( 2分) 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很多城镇兴起;( 2分)(答上 4点即给 8分) ( 2)( 17分) 材料一与材料三肯定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 城市化有利于积累财富;增加就业;促进工业成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提高福利待遇,等。( 4分)

28、有利于依法民主管理社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2分) 材料二指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分) 城市贫困、疾病、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健康。( 2分) 城市对传统风俗、宗教信仰和社会稳定有破坏作用。( 2分) 总的看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是社会逐渐现代化的体现,城市化是渐进的过程,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理应该同步而行;由于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将会逐步得以解决,城市使生活更安定、富裕、美好。( 3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是不能答出相反的观点,不得超过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 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

29、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 ”可以归纳出:近代工业的兴办和近代化的发展;通商口岸的开辟和西方文明的影响;自然经济的解体,使破产农民迁移到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城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有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很多城镇兴起 ( 2)依据材料内容归纳出材料的态度和观点,即材 料一三肯定城市化的社会作用,材料二分析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析,即列举出城市化过程的积极意义有哪些,同时存在的

30、问题有哪些,注重史论结合,依托史实加以论述。 考点:近代中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 表现、原因、评价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鸿章所办洋务,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二曰商务,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大率皆为兵事起见,否则以供交涉翻译之用者也。海陆军事,是其生平全力所注也。盖彼以善战立功名,而其所以成功实由与西军杂处,亲 睹其器械之利,取而用之,故事定之后,深有见夫中国之兵力,平内乱有余,御外侮不足,故兢兢焉以此为重,其眼光不可谓不加寻常人一等,而其心力之瘁于此者,亦至矣。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 材料二 北洋官场风气之坏,鸿章不能无责。盖察吏用人,渐重华饰,国藩贞

31、朴之风稍替矣。 袁世凯杨士骧继督畿辅,踵事增华,北洋官场,风气日趋浮靡,皆号为宗法鸿章焉。 苏同炳著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对李鸿章的评价及理由。( 9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价李鸿章的方法。( 6分) 答案: ( 1)( 9分) 材料一基本肯定李鸿章,认为李鸿章办洋务运动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 3 分)但也存在局限,即洋务运动不能抵御外侮。( 3分)材料二否定李鸿章,认为清政府后期腐败与李鸿章用人及生活腐化有关。( 3分) ( 2)( 6分) 一分为二;( 3分)既重视生前所为,也考察身后影响。( 3分)(如果学生回答用阶级分析法、历

32、史主义法评价李鸿章,也可以给分,但不得超过 6分) 试题分析:( 1)据材料 “,深有见夫中国之兵力,平内乱有余,御外侮不足,故兢兢焉以此为重,其眼光不可谓不加寻常人一等,而其心力之瘁于此者,亦至矣 ”可得出其态度为肯定,同时其在御外辱上存在不足,即不足以抵抗外来侵略。依据 “袁世凯杨士骧继督畿辅,踵事增华,北洋官场,风气日趋浮靡,皆号为宗法鸿章焉 ”可知材料二对李鸿章持否定态度。 ( 2)依据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材料一的说法相对准确,评价历史人物时即要看到该人物的历史功绩,还要看到其存在的局限,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应客观的去看待,同时还应将其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鸿章 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