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3882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 A盐铁专卖政策 B均田制度 C放宽商业限制 D “匠户 ”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放宽商业限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在 “匠户 ”制度下,统治者可以十

2、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的束缚,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 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匠户 ”制度 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选项 史 实 推 论 A 宋代平民毕 N发明活字印刷术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B 马丁 路德提出 “信徒皆为祭司 ”思想 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 C 1860年俄国工厂中雇佣工人占工人总数的61 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48年关税与贸易协定书开始实施 推动两大阵营国家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3、学生历史推论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蔡伦发明了纸,又称 “蔡侯纸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的推论不合史实;在宗教改革中马丁 路德提出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信徒皆为祭司 ”思想,颠覆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倡导僧俗平等, B的推论符合史实; C通过史实无法说明结论, D结论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 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 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

4、相关的东西。 ”布罗代尔意在强调 A一切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 B应以现实的立场解读历史 C以整体视角探究过去的历史 D从文明价值角度解读历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准确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 “一种文明的历史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 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旨在说明从文明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故选 D。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历 史分析 1933年罗斯福批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 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

5、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消除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有利于缓解民众的住房困境 通过增加政府开支以提高就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介绍了罗斯福在住房方面,一方面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其次 “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 ”,从而使 “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 ”,政府加强对住房与贷款的干预,缓解民众的住房困境,缓和了政府与民众的矛盾,因此 符合题意,而 “消除 ”表述不当, 与题意无关,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古罗马大将恺撒( BC

6、102BC44 )进军埃及,与埃及女王一见钟情,并有了一个儿子。恺撒归国后,女王向罗马法庭为自 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罗马法庭的处理方式最有可能是 A依据公民法拒绝女王申请 B请求凯撒裁决并修正法律 C依据万民法同意女王申请 D运用自然法精神理性判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及调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BC102BC44” “ 罗马法庭的处理方式最有可能 ” 即公元前 1世纪罗马法庭最有可能的处理方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 1世纪 ”时还是在实行公民法,法官不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因此依据元首法令最有可能的处理方式请求凯撒裁决并

7、修正法律,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公民法 史学家虞和平认为, 20世纪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 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 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 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时注意 “20世纪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时代背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0世纪 50、 60、70 年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去了取得的成就,使中

8、国逐步走向富强,且逐步融入世界,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 BCD的表述均不能全面准确概括50、 60、 70年代的时代特征,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阶段特征 下图是一幅题为中国是不能屈服的( 1938年)的漫画。该画意在 A担忧中国抗战的命运前途 B赞扬正面战场的持久抗战 C反映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 D宣传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阅读漫画,获取信息及分析理解的能力,漫画是创作于 “1938年 ”即使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38年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的侵

9、华方针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的,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据此分析中国是不能屈服的让中国人民树立了抗战必胜的信念,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战的持久性 下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 18991930 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 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 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数据柱状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理解的能力,材料中19121925 年大生纱厂超过了南通外商

10、纱厂,因为当时正处于一战,当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后大生纱厂又衰落,因此反映了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大生纱厂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外国资本起着一定抵制作用,据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 的表述不合题意, 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某一时期的报刊上充斥着 “天演 ”“物竞 ”“天择 ”“适者生存 ”等新名词,有教师以 “物竞 ”“天择 ”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以 “竞存 ”“适之 ”等作 为自己的字号。这些现象最能反映 A社会普遍要求挽救民族危亡 B民族危机促使国人逐渐警醒

11、C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 D清政府允许西方思想自由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天演 ”“物竞 ”“天择 ”“适者生存 ”可知指的是近代维新思想家严复天演论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国家危亡,维新思想家们向国人发出了与甜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必须变法才不会灭亡,严复天演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在战国阐述了振聋发聩的影响,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严复的思想主张 王阳明认为: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王阳明意在强调 A万

12、物皆有天理 B “灵明 ”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材料中引文的大意为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这样的人来认知,这个世界怎能存在呢?突出反映了其思想主张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 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致良知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 “权力制衡 ”的措施是 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 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 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 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3、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 “隋唐时期 ”“权力制衡 ”等信息可以推断出题干所指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其中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把相权 “一分为三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 ,提高诀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据此可知当时 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 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 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 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

14、阅读理解及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图一是关于农业中的耕地,图二是关于农业经济中的播种,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的农耕经济的发展情况, A 符合题意,而 B 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题干,C、 D均无法从两幅图片中得出,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综合题 ( 22 分)近代以来的世界是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据魏源

15、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 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 (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 10分) 材料三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 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

16、。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 ”。这种 “海上实力 ”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 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 “绝妙的书 ”。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 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 的原因?( 8分)并说明该书对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4分) 答案: ( 1)相同点: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主张加强东南沿海海防;

17、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6分,每点 2分) 不同点:孙中山还提出加强海权的关键是建立民生政府(民主政府);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 4分,每点 2分) ( 2)原因:马汉 “海权论 ”阐述了建设海军,夺取海权,争霸世界的主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经济快速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家积极向海外扩张;在海外扩张中,美国与英、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 激烈,尤其是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8分,每点 2分) 说明:美国加紧争夺殖民地。( 1分)如 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了菲律宾等地; 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1分,任答一点)

18、 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 1分)如 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 “门户开放 ”政策,使美国成为列强瓜分中国中的最大受益者。( 1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比较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然后分析对比,依据材料一二均可以得出两者都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主张加强东 南沿海海防;重视发展海外贸易,但孙中山还提出加强海权的关键是建立民生政府(民主政府);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获取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结合马汉论述的海军建设、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扩张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需要结合

19、“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相关美国史实分析归纳美国加紧争夺殖民地、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然后准确运用相关史实论证。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孙中山 ( 30分)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 /顷) 米价 (千文 /石) 1661 323 3 58 7 5 5 0 963 1685 332 4 72 7 5 3 0 539 1724 533 6 80 0 6 7 0 575 1753 1651 4 83 1 19 9

20、1 012 1784 3283 2 89 8 36 6 1 412 1820 4799 2 95 0 50 5 2 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8分) 材料二 19 世纪 80、 90 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 20世纪 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 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

21、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 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 “消费社会 ”。 20世纪 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 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据杰克逊 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 “消费社会 ”的表现(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消费社会 ”的影响。( 6分)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

22、。但是这种生产 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 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 1980年4月 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 10分) 答案: ( 1)趋势: 16611724 年呈下降趋势。( 1分) 原因: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 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白银大量

23、流入中国。( 4分,每点 2分,任答两点) 趋势: 17241820 年呈上升趋势。( 1分) 原因:人口快速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 4分,每点 2分,任答两点) ( 2)表现: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人们消费观转向休闲消费、提前消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人们实际消费水平提高;商业支付形式的更新,分期付款成为重要支付形式。( 4分,每点 1分) 影响:休闲消费、提前消费等,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 平;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保证了高就业率及社会稳定;但福利制度和 “提前消费 ”,也给资本主义国际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经

24、济风险。( 6分,每点 2分) ( 3)观点:邓小平认为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可以解决生产与消费问题。( 2分,每点 1分) 原因: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借鉴西方经济发展道路,经济思想逐渐成熟;完善中国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4分,每点 2分,任答两点) 影响与认识:推动中国建筑业兴起、发展,活跃了社会经济;解决了人们就业问题和满足了人 们对住房的需求;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 2分,每点 1分,任答两点)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反映了领导人敢于创新社会发展理念,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趋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

25、转型。( 2分,其它认识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数据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归纳出 16611724 年呈下降趋势, 17241820 年呈上升趋势,原因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从人口、耕地面积、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动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 料,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依据“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 ”“ 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 ”“ 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 ”等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了高就业率及社会稳定,但是也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危险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即评述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归纳出邓小平在建筑业的观点,认为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可以解决生产与消费问题;其次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思想以及经济结构的完善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最后可以 从建筑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有利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等方面论述其影响,就此分析可以得出邓小平的观点反映了领导人敢于创新社会发展理念,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趋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清朝商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