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晋 王室子弟 今山西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卫 王室子弟 今河南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鲁 王室子弟 今山东南部 燕 王室子弟 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表内容可知分封一王世子弟居多,所以 A说法正确,从地域来看王世子弟主要分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 C的说法正确,分
2、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所以 D的说法也正确,家天下出现于夏朝,所以选 B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分封制 特点 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为让人难于理解的是整个 “冷战 ”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 佛格森文明)。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的原因是 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 域 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注意所处时间,即冷战时期,同时牛仔裤又是源于美国,结合所给选项一一对照,当时处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对西方东西普遍抵制,同时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
3、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发展缓慢,所以选C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工业 特点 据统计,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到 1851年英国 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已然占据了 70一 80的农业经营土地。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截至 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 2 07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 2 % ,截至 2012年 12月底则达到 2 7 亿亩。英国圈地运动和当今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A都以增加农民收人为主要目的 B说明现代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辩证关系 C使本国的小农经济都彻底消失 D都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加快工业化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中英
4、两国不同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英国圈地运动以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为目的,所以 A不正确, C项说法过于绝对,中国的土地流转是为了更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考点: 托克维尔指出 “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法国)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 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 1415 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专制社会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B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加速革命爆发 C专制王权推动法国政治经济发展 D经 济
5、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可以得出其基本观点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治上的变革,否则就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所以选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科学运用经济数据和计量方法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类别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 年平均增长( %) 产值(亿元) 比重( %) 产值(亿元) 比重( %) 官僚资本 1
6、 8 42 2 2 2 12 1 18 民族资本 2 51 57 8 16 32 88 12 41 A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该时期官僚资本发展速度比民族资本慢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常识可知近代中国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而非 19201936 年,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艰难发展,并没有成为经济的主导,可以排除 A、 B、 C,所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表现 孙中山说: “海军实为富强
7、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 认为加强海防有利于国防建设 注意到海洋连接世界市场的重要价值 主张中国通过兴海权称霸世界 认为兴海权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体现出孙中山对海洋,海军,海权和世界贸易的认识,由此可以得出 说法正确,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是称霸世界,所以 的说法不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海洋观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 中说: “是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下
8、列现象不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A文化观念重道轻器,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 B朝中大臣各有所图,主战与主和各执一词 C政府军队各成派系,未形成有机力量体系 D普通民众一盘散沙 ,对战争情势借然无知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 “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意思是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淡薄,由此该题可以转化为不能体现民族意识薄弱的一项,所以选 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的潮流 维新变法 下表反映译书结构的变化与下列哪一事件关系不密切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类别 1860年 1889 年 1902年 1904 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9、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洋务运动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发展趋势,而义和团运动对西方近代科技采取的是抵制的态度,所以不可能去翻译西方著作,所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向西方学习 表现 观察下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一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同时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利用山川形便,防止地方
10、割据 C保障大都安全,实现以北制南 D管辖险要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地势走向,体现出了当时行政区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南向控制,加强对汉人地区的控制,以更好的维护,元朝的统治,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元行省制 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组别 史料 史论 第 一 组 (松江) “里媪(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 ”。(摘自古今图书集成 职方典松江部) 史论 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 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 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第 二 组 “贞观元
11、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唐要会卷八六) 唐朝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丰厚 唐朝官员存在仗势从商业中获利现象 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中高级官吏经商 唐朝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 “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即为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参与经商活动,从而可以得出一官员依靠手中权势以权 谋私的现象,二也体现了政府对官员经商的限制。唐代实行的是相对开明的经济政策,所以严格推行重农抑商说法不准确,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商业 唐代商业经济 有人说: 怪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这一思想 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 顺应春秋战
12、国大变革的潮流 可以看成是商鞍变法的指导思想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变法可以强国,对以前的礼制也不一定要严格遵循,这样才能利民,可以得出作者的意思是主张变革,所以选 B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 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 A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扩展过程 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C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D天然植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图片内容可以得出,其过程是由黄河流域向两端扩散,和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扩展相吻合,隋唐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之后经济重心逐渐 南
13、移,以及农业文明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展,导致植被破坏,所以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 影响 综合题 ( 32 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 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 据中国全史、白话版资治通鉴整理 材料二 明治政府废除了一些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实行 “断发 ”;宣传、奖励以至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进行 “欧化 ”运动 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政府机关的各级官吏和军警以及学校师生等都按规定穿西式制服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
14、回眸 ( l)据材料一、二,概括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4 分) 材料三 ( 2)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是怎样看待戊戌变法的? ( 4 分)你赞成哪一种评价?并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4 分)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对 “民族复兴 ”的艰苦求索 20世纪 40年代末 “苏联共 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祀效 1 学习。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20世纪 80年代初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 3)依据材料四,与 2
15、0 世纪 40 年代末相比,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追求 “民族复兴 ”上有何调整? (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 6分) 材料五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 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泥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五中比较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的相似性,( 6 分)并从中对运用比较方法得到什么认识? ( 4 分) 答案: ( 1) 内容:都移风
16、易俗; 方法:都全面学习先进文化; 领导者素质:最高领导人大胆改革,有魄力,率先垂范。(任答 2 点即可得 4 分) ( 2)第一个观点认为戊戌变法选择改良道路是错误的;第二个观点认为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化)。( 4分)第二问评分标准:史实与观点吻合;( 2 分)表述严谨。( 2分) ( 3)调整: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全面的现代化。( 4 分) 原因:苏联模式导致中国发展困难重重;正确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和思想路线的转变;对社会主义建设深人探索,国情的深刻认识;对其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借鉴等。(言之成理皆
17、可给分,每点 2分,共 6分) ( 4)相似: 从背景看,都是在单一的经济手段造成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下进行改革;从特点看,都是把市场和计划作为经济手段并有机结合起来;从结果看,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实质看,都是原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每点 2分,共 6分) 认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事件的经验教训;运用比较方法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等。(言之成理皆可给分,每点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 “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 ”“ 实行 “断发 ” 、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 ”等可以得出都移风易俗;依据 “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 毫发不遗的全部接
18、受 ”“ 进行 “欧化 ”运动 ”可以得出积极学习先进文化,同时改革都有强有力的统治者的主持。 ( 2)依据材料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因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可以得出第一种观点为戊戌变法选择改良道路是错误的,依据“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一次重要尝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可以得出第二种观点为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化);第二问强调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 到其积极意义,又要看到其局限性所在。 ( 3)依据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 ”
19、到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可以得出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据“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到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 ”可以得出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全面的现代化。原因应该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苏联的教训,二是中国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建设经验的总结。 ( 4)结合所学知识找准比较点,即背景、特点、结果、实质,逐一比较找出其相似性,第二问属于史学研究方法的范畴,应该从比较研究的作 用和如何进行比较研究等方面入手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改革专题 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 比较相同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维新变法;中国
20、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特点 ( 20分)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一 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 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 剑桥大学卢卡西 数学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 ( 1)根据材料
21、一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 16世纪中期至 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 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 材料二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 “形而下 ”(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 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 “形而上 ”(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 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马克 世界文明史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马克 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 10分) 答案: ( 1)趋势:以人文科学为主到自然科学为主。( 2分) 原因:
2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远洋航行、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每点 2分,共 8分) ( 2)第一步,提炼观点:马克鑫认为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是 “交叉互动、共同发展 ”的关系。( 2分) 第二步,阐明理由:包括思想推动科学与科学推动思想两方面,史实全面准确,至少三个史实。( 6分) 思想推动科学: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科学的进步。(言之成理均可) 科学推动思想:印刷术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从而促进启蒙运动兴起发展。
23、生物进化论冲击了教会的神创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言之成理的均可)第三步,结论:马克鑫的观点符合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捉进相互影响的史实,因此,是正确的。( 2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所涉及的学科由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萨维里几何学、天文学、数学、植物学、化学、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等可以归纳出其经历了由以人文科学为主到自然科学为主的转变,原因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回答即可。 ( 2)依据 材料 “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提炼出观点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是 “交叉互动、共同发展 ”的关系,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结合史实加以回答。 考点:近代西方教育 课程内容变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近代科技 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