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天津蓟县擂鼓台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3890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天津蓟县擂鼓台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蓟县擂鼓台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蓟县擂鼓台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蓟县擂鼓台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蓟县擂鼓台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天津蓟县擂鼓台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清人评价军机处: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是表象,在皇帝面前,军机处实际只是传达皇帝旨意的一个机构而已,既不能大权独揽,也没有决策权,更没有明代以前丞相那样的大权,故 B的说法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 ”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

2、盟形成 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A、 B、 D均未体现“意识形态 ”的斗争退居次要地位这一观点。而在二战中,苏美英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斗争。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历史素养 历史方法 阶级斗争 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 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尊孔复古 ”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答案: D 试题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是从西方引进的 ,属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因此它们的斗争体现了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思想解 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 “仁义礼智信 ”牌匾摘下来带走。历史上最早将 “仁义礼智信 ”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孔子提出: “仁义礼 ”;孟子提出: “仁义礼智 ”;

4、到西汉董仲舒时第一次明确提出 “仁义礼智信 ”。成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五常,作为五种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如下图,这是一部反映我国于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电影的海报,对高考制度的恢复,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十年动乱的结束的标志是 1976年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开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乱反正的完成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 A、 B、 D均不正确

5、,因此,正确答案: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12年 1月 11日,民立报提出: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一字之差,表明( ) 中华民国提倡女权 提倡男女平等 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性别歧视消失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法后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符合题意,而 说法太绝对。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法后的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 “国策 ”,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

6、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由于封建衙门式管理和不计利润而日渐衰落,民用工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纷纷衰败,创办近代海军的强兵梦想因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而破灭。而其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

7、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 会地位。这表明 商业繁荣 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 阶级矛盾缓和 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 “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 ”“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 ”中可以看出,当时商业繁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冲击着原有的社会秩序, “达官贵人 ”盛行拜金;而 则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 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8、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 法 ,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法 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 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 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法 也就跟着改变。 ”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建立和健全 “法 ”的必要性,故 D项正确; ABC项都有所体现,但不符题干 “主要反映 ”,而 ABC项都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后果。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9、 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五四时期的许多新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青年婚姻的如下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以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近代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新文明的引入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变革的影响 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 北洋军阀派系林立,各自为政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婚姻风俗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近代婚姻风俗变化的原因包括 ,而 阻碍了近代风俗的改变。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婚姻风俗变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

10、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 “理性 ”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D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马的理解。由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得知这里的 “理性 ”反映了罗马法因时势变化而发展。所以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精神 综合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

11、: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 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 ( 1)材料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 2)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使美国确立了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4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 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

12、。 ( 3)美国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崛起的共同 原因是什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分)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 74圈。 ( 4)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 5)合史实说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 是怎样成为 “世

13、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 10分) ( 6)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分) 答案:( 1)( 8分)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国际: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影响: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 ( 2)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4分) ( 3)力量:欧共体和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分) 原因:社会改革,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 重视科技和教育; 借助于 美国援助( 6分) 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2分) ( 4)一

14、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4分) (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10分) ( 6)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可以得出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的原因。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

15、格局。 (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从而使美国确立了战后世界 经济霸主的地位。 ( 3)本题主要考查多个力量中心崛起的原因及影响。结合教材知识,美国的挑战主要崛起力量:欧共体和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分析中国崛起的因素。从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经济、政治方面的政策、措施等来归纳;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 4)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的变化:一超

16、多强;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5)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个力量中心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 纷 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17、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 民族解放之 斗争, 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 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 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

18、,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 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 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

19、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 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

20、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2分 )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4分 ) (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 (2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有何意义 (4分 ) ( 3)材料四指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 (2分 ) (4)综合以上二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 (2分 ) 答案:( 1)特征: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军阀独裁专制、列强加紧侵华)。( 2分) 理论:孙中山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2分) 内容: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或明确提出反帝,节制资本

21、,耕者有其田)(答完整得 1分)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进程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1分) ( 2)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分) 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 2分) 意义: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2 分) ( 3)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2分) ( 4)特点: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具进。(任答 2点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

22、,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 ”可以得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从材料一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和材料 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从材料三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可以得出邓小平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其意义是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 3)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掌握 程度。从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可以概括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新发展。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相同特点: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具进。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理论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