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3936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代民间一直盛行 “求雨 ”、 “止雨 ”等活动,即以 “动阳以起阳 ”, “动阴以起阴 ”的 “物类相召 ”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A天人合一思想 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求雨迷信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人类进行 “求雨 ”“ 动阴以起阴 ”和 “止雨 ”“ 动阳以起阳 ”的这些活动是因为人们相信人类 “动 ”阴及 “动 ”阳的举动会因 “物类相召 ”而影响和导致上天出现 “起阴(雨)、起阳(晴)的变化。它

2、反映出时人对 “天人感应 ”学说的信奉。 “天人合一 ”思想主要侧重于人类与宇宙自然是一个整体,要和谐相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如图所示,二战前后国际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 A促进了战后 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B完全是为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C使世界贸易从此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 D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及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二战前的图示说明在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存在多种货币集团,缺乏统一使用的货币,材料二的文字信息告诉我

3、们战后形成了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两则材料对比主要说明战前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情况。答案: A表述不准确,这一变化只是为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于落后国家和地区而言,变化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答案:B中 “完全 ”的表述过于主观和绝对;答案: C的结论是错误的,世界贸易在较长时期任然存在着不平等的情况。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要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材料显示

4、该法 A确保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以经济原则量刑 C严格等级制度 D倡导人身自由至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古罗马的法律从实质上来看都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法律,结合材料中的规定可以看出因伤害的对象不同,法律的处罚尺度也不一致,很明显地反映出在法律面前不同阶级的等级差别。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潘俊 嫦 员 肷薄 虏邸 裘取 闭庑 实某鱿郑 得髁 /p A信息时代言论自由 B网络影响社会生活 C汉语词汇亟待规范 D民主思想迅速扩 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材料中

5、出现的词汇基本上都源于网络,随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开始逐渐使用开来,这说明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些词汇的出现和使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表达,题干材料并非侧重于说明汉语词汇使用的规范与否问题。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产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所说的 “现在 ”是 A调整时期 B恢复时期 C文革时期 D开放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历史解释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毛泽东的这段讲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

6、实施之前,那个时期( 1953年之前)属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时期。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 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

7、长期性艰巨性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历史事实及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材料主要概括了建国以来因不同时代的需要而选拔干部的标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和调整,如:解放初因为阶级斗争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农村干部的选拔任命侧重于阶级出身的标准;人民公社时期,我们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农村干部的选拔任命侧重于劳动建设中的模范和积极分子,故答案:A符合对材料的准确分析和解答。 考点: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改革开放

8、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解放战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刘公连仁祭中写到: “平民刘公,在乡农耕,祸从天降,被抓劳工。在高密,逃跑未成遭痛打。经青岛,轮船押运北海道。 终日挖煤,劳动繁重。 穴居林中,苦苦挣扎,十三暑寒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侵华日军的罪行 B军阀混战下的民生 C国共内战的影响 D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动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从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可知 “刘 公 ”在家乡被抓,历经 “高密、青岛 ”被轮船押运至 “北海道 ”,从而得出这一事件和日本侵华相关。 考点:近

9、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 3亿美元增加到 8 16亿美元, 1932年更增加至 8 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 “入超 ”的含义,其次要注意发生的时间范围:19291932 年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了对落后国家的商品销售和减少了从其他国家包括落后国家商品进口,从而转移和减轻经济危机

10、给本国带来的压力。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1912年,蔡元培等人曾经发起一个 “进德会 ”,定下三条基本信条:不赌、不嫖、不娶妾;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到北大后,他也身体力行。这说明蔡元培 A支持新 文化运动 B抵制北洋政府 C教育理念先进 D强调个人品德修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试题要求的能力。由三条基本信条和五条戒条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涉及规范个人行为方面的规定,故它主要强调的是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11、蔡元培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文中 “争所不当争 ”是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道光年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自我封闭、拒绝融入世界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当之举,各国之间必须加强政治、经济的交流和交往。 “五口通商 ”和 “公使驻京 ”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我们不应对这些问题过多的纠缠;但 “公使驻京 ”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是咸丰。而 B和 C项是涉及维护国家的主权问题,这是我们必须争取而不应该

12、随意放弃的权力。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古代俗语说, “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消费结构 B市场意识 C小农思想 D节俭习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合理的解读能力。养牛和养猪都是为了自用,养鸡虽然有与市场交换的意图,但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换购和补充自家无法生产的一些生活必需品,总的来说这些生产养殖活动主要还是自给自足,很少和市场发生联系,这是封建农耕经济之下小农思想和意识的反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

13、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特点和评价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天下之道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

14、下并不能保证继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国 苏联 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 反共的政策 1947年 9月,以苏联为首的 9个国家成 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 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 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 1月,以苏联为首的 6个国家成 立了经济互组委员会 1949年 4月,以美国为首的 12个国家成立 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 5月,以苏联为首的 8个国

15、家成 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 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 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 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 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 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苏两极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10分) ( 2)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请举例说明。( 5分) 答案: ( 1)挑动意识形态对立;拼凑政治军事集团;制造国家分裂;发动局部战争;进行政治与经济控制。( 10分) ( 2)开展多边外交(

16、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加入世贸组织);推动新型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5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 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及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思路可以是分别概括美苏控制和支配别国的方式,然后再进行合并同类项,比如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与支持欧洲来控制欧洲,苏联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来联合和控制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两者合并即为:通过经济援助与联合的手段控制别国,诸如此类; ( 2)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指的是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外交方针也根据新形势和国家建设的需要进行了

17、调整,我们的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 “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 他国际组织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结合这些外交政策及实例回答即可。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七八十年代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 15分)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日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 ,物质发舒,百

18、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坛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治化焉。其他施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末深而去之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选集上卷 ( 1)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是怎样论说三民主义的。( 9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孙中山的理论思考。(

19、6分) 答案: ( 1) 认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欧美有一个历时长久的演变过程,顺次先后,递嬗变易。 认定三大主义 “皆基本于民 ”。 认为中国的现实情况与欧美有别,三大主义要同时举行,特别强调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9分) ( 2)孙中山建立三民主义理论伊始,就有着比较开阔的视野,注意把中国置于和西方的比较之下来考虑问题,学习西方又不盲目因袭,主张结合中国实际。当然,他的有些看法未 必能够符合实际。( 6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及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 1) “论说 ”实际上是让我们总

20、结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的相关认识的。结合材料,依据孙中山材料中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欧洲出现的次第论述上可以看出其时间跨度比较大,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期演变,其他 “论说 ”结合后边的材料依次总结提炼即可; ( 2)注意审题中的关键词 “评价 ”,一般来说评价的基本观点就是一分为二,沿着这个思路来解题,原则上不会答偏。结合材料第一小段和第二 小段的中心内容及着眼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来入手,他借鉴西方,但又不拘泥于西方,把三民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显示其务实性和灵活性,但又有其不足之处。 考点: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三民主义 (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30年改

21、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小平同志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第一次 “真理标准讨论 ”的思想解放,树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 第二次 “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 ”的思想解放,树立了生产力标准的权威 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 这就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即经济建设改革、政治建设改革、文化建设改革和社会建设改革。 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民主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腐败现象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

22、解放。 一一周瑞金思想解放永无穷期 (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邓小平同志主导和推动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深远历史意义?( 10分) ( 2)如何理解材料中提出的 “更高境界的思想解 放 ”? ( 5分) 答案: ( 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路线,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 5分)树立了生产力标准的权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的历史新阶段( 5分) ( 2)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变革,关注公平公正,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

23、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的制定和转移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1992年南巡讲话解决了人们陈旧思想观念中的“社 ”“资 ”问题,进一步清除改革的思想阻力,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在材料中 “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 这就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即 ” ,就包含有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的基本内容和

24、含义,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漫画不仅蕴藏着 “客观 ”的史实,还能延伸出 “主观 ”的史论。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 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 12分) 答案:漫画信息( 8分): 图 a: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图 b:孔子的 “仁 ”是有局限的。 图 c: “克己复礼 ”是实现

25、 “仁 ”途径,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图 d: “仁 ”具有复杂性 ,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评价( 4分): “仁 ”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但仁爱有等差,是其局限性。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图画材料中的文字内容结合所学关于孔子 “仁 ”的相关知识基本都可以描述出来;第二小问,全面和客观都体现在一分为二的评价角度上,答案:也可以从提倡 “仁 ”的思想有有助于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26、鸣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候(中国明朝),英语只是住在英格兰的不多的几百万人的母语。二 次战后大英帝国瓦解了,遗留下来的英语成为国际公共财产。它不再是英国一国的语言,它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以英语为主要母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20世纪晚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超过 3亿 5千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超过 7 亿。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都多。 材料二 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

27、国英语 ”。两次大战期间和大战之后,美国的人员和物资像潮水似的输往战胜国和战 败国,同时带去了美国技术和美国英语。当时,各国的闾巷儿童都喜欢学讲几句洋泾浜英语。联合国设立在美国的纽约,无意中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联合国有 6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 80%都是英文。在没有发明配音技术时候,全世界看美国电影,同时就是学习美国英语。美国电视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穷乡僻壤,美国英语和美国生活走进了家家户户。今天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文字,至少有 90%是英文。航空时代需要一种、而不是两种航空语言,英语已经独占鳌头。世界各国的飞机场都见到美国的游客,英语是国际旅游语言。美国是今天的科技 大

28、国,英语成为科技语言。科技新术语大都以英语为造词基础。国际会议一般规定用英法两语,实际常常只用英语。英语泛滥世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 “百岁学人周有光 新浪博客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作为国际共同语的特点和表现。( 15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原因。谈谈你对国际共同语的认识。( 10分) 答案: ( 1)特点:使用英语的国家多,涉及人口众多、通用范围广、英文出版物最多、学习使用方便、成为多国官方语言。( 10分) 表现:在世界政治、贸易往 来、文化教育、电脑网络、科技术语、国际旅游等方面被共同使用。( 5分)

29、( 2)原因:英国曾经的世界殖民帝国,占有广大殖民地;美国兴盛的推动;联合国使用英语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8分) 认识:国际共同语言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流行范围取决于母语国际影响力的大小及国际环境等。( 2分)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及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解答该问,关键是对提问的理解,它的意思是:英语在国际使用中的特点和表现,然后依次梳理材料,依材料顺序内容简要概括即可。如在材料 一中,材料列举了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将之概括为: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多等等;第二小问,首先要找到材料中的具体使用表现,然后高度概括提炼,归纳为

30、几个方面,这是我们的思路和能力问题,结合具体变现依次可以概括为:联合国与国际会议 政治交流,美国的物质和技术 贸易与科技,电影 文化教育等等。 ( 2)本问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的是总结英语成为国际语言的原因时除了注意材料外,也需要补充所学教材的相关知识,世界联系和交流的日益密切为之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小问思路放在提问上,将提问具体化, 如 “谈谈你对某种语言成为国际共同语的认识 ”,除了可以谈它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其成为国际语言的因素外,也可以谈谈国际共同语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 荷兰、英国

31、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现代信息技术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互联网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自 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 “逢十 ”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 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 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 “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 ”、 “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 ”、 “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 ”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

32、。从 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 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 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 “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 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 “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 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叉新增了毛泽东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的新表述。 (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

33、贡献。( 9分) ( 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 6分) 答案: ( 1)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9分) ( 2)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辩证的原则,历史发展的原则( 6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毛泽东的活动主要分布在三个历史时期: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1976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结合这三个时期的历史时代主题基本上就可以概括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了,注意语言的简练和要点的突出; (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认识分析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的能 力。评价毛泽东的方法与评价其他人物的方法基本原则有一致性,这一点应该成为考生的基本常识与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评价的方法和原则,结合人物的活动进行恰如其分的客观公允地评价。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