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958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五服 ”本意指 “五等丧服 ”,后演变主要指家族亲属关系,从高祖一辈算起,到第五代后就算出 “五服 ”了。演变后的 “五服 ”主要反映了: A亲属关系的贵贱 B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 C血缘的亲疏 D分封制对家族观念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家族是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家族的亲疏关系反映出血缘的亲疏,五代以后就算出 “五服 ”,正是血缘关系疏远的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974年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

2、欧洲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这一战略思想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 、非洲开始了第一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 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 D、标志中国开始打破外交僵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外交。非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出现在 60年代非洲出现独立浪潮时期; 1974年中苏关系未缓和,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而是有 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中国打破外交僵局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 三个世界的划分。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

3、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 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这一观点的实质: A反对雅典抽签选举 B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C要求哲学家管理政治 D反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柏拉图要求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哲学家)统治国家、管理政治,反对雅典直接的民主政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 西赛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 “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

4、织。 ”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确切的认识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野蛮的习惯法消除 C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D废除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答案: C 试题分 析:罗马法。精神上维护正义、物质上保护私有财产是国家存在的目的,体现统治者意图的法律十二铜表法对这种法治的核心民主作了阐述,体现了一点的奴隶主民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白芝浩不是一位规范主义者,而是一个独特的功能主义者,他将英国政制分成两个部分,即 “尊严的部分 ”( the dignified part)和 “效率部分 ”(the efficient part)“它的本质因其拥有现代式的

5、简单性所带来的力量而显得孔武有力;它的外观因其拥有一个更堂皇的时代所显示的哥特式的庄严 性而显得富丽堂皇 ”。由此可见。 “尊严的部分 ”和 “效率的部分 ”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共和制 B君主制和议会制 C立宪制和内阁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它的本质因其拥有现代式的简单性所带来的力量而显得孔武有力;它的外观因其拥有一个更堂皇的时代所显示的哥特式的庄严性而显得富丽堂皇 ”体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尊严的部分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国王,效率的部分是现代的中枢机构议会。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权力的确立。 1896年,俾斯麦

6、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 “反对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 (指皇帝 )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这段话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保留了君主政体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反映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分配结构。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官员由皇帝任命,宰相也是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 。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皇帝。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

7、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 “光荣革命 ”开创了议会制 B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光荣革命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议会制光荣革命钱就存在;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分别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相互制衡;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德国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代议制 代议制。 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 “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

8、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 ”来看待和研究。这表明十月革命 A验证了马克思暴力夺权的正确性 B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指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

9、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既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 材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夺取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既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表明无产阶级的主要历史使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北欧平衡 ”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

10、),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 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对 “北欧平衡 ”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B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两级格局下,瑞典武装中立、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不与西方结盟、挪威、丹麦和冰岛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北欧平衡。 20世纪 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 “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 ”,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

11、 “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 ”。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 A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 C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D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结盟运动。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苏美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级格局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

12、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 “中国没有 陷入 争斗的局面 ”和 “一党体制 ”是指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5年 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

13、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期盼 A国共双方停止摩擦,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领导人民 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945年 8月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应邀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等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庆谈判。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 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

14、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 占工业总产值的 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坚 B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 D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消费资料产 业是现代社会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是指为社会提供 消费资料 的产业。 1933年到 1936年,中国的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超过 70%,不断上升,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 30%,且比重在降低,体现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结构。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

15、家熊彼得曾经提出 “领地国家 ”的概念,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 :在封 建制度下 ,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 ,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 国 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 ,对古代中国处于 “领地国家 ”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地方绝对效忠服从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西周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国家公有制。西周没有形成形成地方绝对效忠服从中央的制度,也没有形成集权制度。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互为

16、表里,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政治制度 宗法制。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化无常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秦朝的两级制到东汉的三级制,隋朝的两级制

17、再到唐末的三级制,如此反复反应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制度。 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 ”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 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 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 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拨 D科举制存在缺陷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 ”要求中央选官有一定的州县工作经历,为缺乏实际行政经验的科举士人积累基层经验、提高行政能力创造了条件。说明科举制存在缺陷。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绍兴五年( 1135年

18、),屯田郎中樊宾说 :荆湖、江南与两浙有大批良田无人可耕,地有遗利,而中原南渡之人,人有余力。如果 “使流寓失业之人,田荒闲不耕之田,则地无遗利,人无遗力,可以资中兴。 ”材料不能说明 A政局动荡导致流民增多 B樊宾建议政府鼓励垦荒发展生产 C合理安置流民有利于维护南宋统治 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此时完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济。政局动荡导致流民增多,大量流民涌往南方,南方有大片良田无人可耕。樊宾建议政府鼓励垦荒发展生产,合理安置流民有利于维护南宋统治。但是材料没有显示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此时完成。 考点:中国古代经 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南方的开发。 明经世文编选录载: “

19、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 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 ”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B反对实行海禁 C主张实行海禁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材料大意是,外国本来没有盐硝、火药、铳炮器具,后来因为中外有接济往来,私自教授,将这些器具带至境外 如果现在公开允许贸易往来,火铳、火药公开交易,使外国得到了这些器具,对中国构成威胁。据此,本材料反映的思想是主张实行海禁 .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20、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清代学者陶煦记载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 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的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可以在所有者之间买卖。因为土地具有保值功能,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清朝。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

21、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A占为殖民地 B设立租界 C建立伪政府 D划分势力范围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最初在中国设立租借,在租借享有领事裁判权等一些列不平等的特权,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俨然国中之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租界。 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 “店铺买卖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 ”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 1854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 “赴圣库领本,货利悉有限制, ”后恐市中

22、人多聚众生事,令 “各店俱歇 ”.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 垣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化表明 A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 C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D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店铺盈利归天王、将城与市完全分开,太平天国采取的限制措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其设想背离历史发展潮流、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措施。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 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

23、” 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 “幸 ”字,下阕三个 “割 ”字,其中 “幸古长安 ”和 “割台湾 ”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幸古长安指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文武百官仓皇逃亡西安;割台湾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

24、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辛 亥革命之前中国社会生活实际发展速度慢,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所以只是在微弱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背景。 综合题 材料一:这本书诞生之后两个世纪里在西方广为流传。他对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

25、让欧洲人觉得那根本就是 “天方夜谭式 ”的梦幻之城。他描写的 “大汗的大陆 ”和同时代在英国、法国、德国流行的曼德维尔游记也 “犹如梦境 ”。 他们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 1793 年,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遭遇 “跪礼 ”之辱,出访无功而返。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开始改变了。同一年,孔多塞在其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画卷之概述中认为,中华民族是停滞、平庸、屈辱、充满偏见的民族。 ”在乔治 安森的环球旅行记中,中国人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 西方误读中国 1000年,先锋国家历史 2009年第七期 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 “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

26、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 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 “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 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 马克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 1)写出材料一中描述汗八里和行在的著述。( 1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伏尔泰时期是否如伏尔泰所说的 “中国政治体制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 ”。( 6分) (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的背景及邮票所体现的主要内涵。( 8 分) ( 3)材料四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 ,美国经济受

27、制于中国经济。结合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 界政治格局及中国自身的发展变化 ,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西方对中国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5分) 答案: ( 1)马可 波罗行纪。( 1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达顶峰;八股取士文字狱的思想文化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 。(任意 3点 6分) ( 2)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任意 2点 3分) 内涵:中美联合抗日;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肯定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和作用。( 4分) (

28、3)原因: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矛盾;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上升;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任意 3点 6分) ( 4)变化:由美化赞誉中国到贬低丑化中国,由正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再到中国威胁论( 2 分)看法: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感知、认识、定位和描述等,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文化心理等进行判断、取舍、抉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时不免带有片面和 非理性;中国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试题分析:( 1

29、)根据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描写的 “大汗的大陆 ”、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可见是马可 波罗行纪;中国在伏尔泰时期是康雍乾三朝,这一时期中国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军机处设立、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文化发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发行邮票的时间是 1942年,抗战建国 5周年时期, 这时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中美联合抗日,美国充分肯定中国为反法西斯所做的贡献。 ( 3)图片反映的是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从七十年代以来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

30、位提高,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随着中国的崛起、制造中国威胁论、 ( 4)从马可波罗、伏尔泰的赞誉,孔多森、乔治 安森的贬低,抗战时期重视中国对反法西斯的贡献, 21世纪制造中国威胁论。西方的看法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文化心理等进行判断、取舍、抉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考点:近现代中国 近现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西方 对中国认识的变迁;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君主专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图表 看图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中 ADE代表的经济成分及 AD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图表中 D

31、所示的划线段 a b处经济状况的影响。 答案: (1)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3分) 关系:自然经济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瓦解自然经济。( 3分) (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 新思潮维,新运动兴起(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民主共和思潮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探索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6分) 试题分析:( 1) A所占的比重从 1840开始一直降低,说明占统治的小农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的冲击,开始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B起步于 19世纪 60年代,终止于辛亥革命前后,

32、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清政府灭亡而消失,是洋务经济; C起步于 1840年鸦片战争,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战争,有所下滑,终止于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经济形态; D起步于19世纪 60年代, 一战时期出现黄金时期,终结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 起始在 1927年之前,终结于 1949,与国民党的统治相一致,抗战时期达到顶峰,是官僚资本;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 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足自给,不依赖商品市场,无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本、市场,因此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进行相对于家庭手工

33、业的规模生产,产品物美价廉,瓦解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2) D 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了政治权 利上的诉求,中国向西方学习从洋务派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在民族危机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办法思想,并把思想付诸实践,推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小农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外国资

34、本;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 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 形式也还是 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总的来说

35、,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 “原则民主 ”与 “程序民主 ”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 1)概括材料一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2分)材料二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 “传统形式 ”又有 “根本性的变化 ”?( 4分 ) (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 “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 ( 4分)现代西方民主源自古希腊罗马,美国是现代西方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 ,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 2分) ( 3)据上述材料归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特征( 3分) 答案: ( 1)政治制度应根植于本国本民族,即使学习外国

36、制度,也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2分) 君主和议会还是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议会权力开始高于君主,并逐渐形成君主 “统而不治 ”的局面( 4分) ( 2)美国民主继承英国议会制民主传统(代议制),美国民主实践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4分)不同:近代代议制,政党政治,( 2分) ( 3)人类文明相互借鉴,文明在传承中因时代和国情的需要得以不断发展创新。( 3分) 试题 分析:( 1)材料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 “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 ”则是由生命、有配合的制度;英国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 立宪君主制,国王、议会都存在,但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2)美国借鉴英国

37、的代议制,选举代表选民行驶国家权力,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并法国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是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 ”总统、议会、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古典民主雅典男性公民轮番而治,现代民主是代议制,还有两党轮番执政。 ( 3)人类政治发展史是不同政治制度在相互借鉴、不断探索、继承 、创新的结果,钱穆提出学习别国政治制度要与本国文化融合,英国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民主制度,美国借鉴英法民主精华设计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美国共和制 三权分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