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墨子 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分封制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关键信息: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天子对诸侯能有效的控制,故应是西周初分封制,而不是西周末王室衰微,排除 C项, A项正确;虽然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但题干反映天子对诸侯的有控制,不是分封制崩溃, BD项排除
2、。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毛泽东在清平乐 蒋桂战争中写道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该 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的考查。从 “蒋桂战争 ”、 “军阀重开战 ”、 “红旗跃过汀江 ”、 “直下龙岩上杭 ”和 “分田分地真忙 ”的关键信息分析可知,红军利用军阀混战时机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故 B项正确,排除 AC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辟农村革
3、命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纸曾载一灯谜,谜面是:抗战胜利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下列几组谜底与谜面比较吻合的一组应该是 A岳飞屈原蒋干共工 B卫青苏武屈原蒋干 C共工蒋干苏武屈原 D蒋干苏武共工郑成功 答案: C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应据抗战胜利的原因与选项找到对应关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即对应共工和蒋干;苏联出兵和美国投放原子弹加速了胜利的到来,即对应的是苏武与屈原,故正确选项为 C项,排除 AB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战胜利的原因 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
4、,排列正确的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 师过大江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基础知识, 是 19341936 年红军长征; 是 1942 年悼念入缅作战阵亡的远征军主将戴安澜; 是 1927 年的秋收起义; 是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故时间先后顺序是 ,即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
5、六日至九月卅日 ”的字样。当时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 ”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和平建国问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D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知毛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把握时间信息。本题为排序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 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历史事件, 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 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 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假如俄罗斯共产党要在 2017年举办十月革命胜利 100周年庆祝活动,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是 A莫斯科 B彼得格勒 C基辅 D察里津 答案: B 试题分
6、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本题最佳型选择题,应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1917年俄国彼得格勒爆发武装起来,十月革命爆发了,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 B项正确,排除ACD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相似原因是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攻打冬宫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 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所致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巴黎公社历史事件,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本题考查的是巴
7、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巴黎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A项不是共同原因;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不具备革命物质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具备,故 B项排除;没有成熟和建立自己阶级的政党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而俄国十月革命有自己的阶级正常 布尔什维克, C项排除;两个历史事件中都存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是相似的原因, D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 2011年 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年的讲话中指出, “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
8、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 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D 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解答须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A项说法正确; B项 “根本的政治制度 ”说法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项 “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说法错误,如内 蒙
9、古自治区; D项 “民族聚居地区 ”说法错误,应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到 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 D初步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时间信息,此外题干的限定:政治领域、不包括。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 1954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定,故 A项正确。 BCD项都在 1949年至 1952年政治领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
10、和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主要是为了 A改造现有的民主党派 B取得民主党派对新生政权的支持 C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6年,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代行人大职能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爱国统一战线保留下来,让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参政和议政,故 D项正确 ; A项 “改造 ”说法错误; B项并不是主要目的; 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11、的告台湾同胞书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主张,两岸关系开始缓和, B项正确; A项 “纲领性文件 ”说法错误; C项 “结束了 ”说法错误; D项 “法律依据 ”说法是错误的,告台湾同胞书并不是法律文件和宪法。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告台湾同胞书 据人民网报道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 “
12、请通过 ”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 “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 本利益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在民族利益上是一致的,说明国民党当局认同和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C项正确; “一国两制 ”是大陆所拥护的,台湾并没有;实事上,是中共希望与国民党结合统一战线, B项说法错误;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说法是错误,两个政党是不同的阶级政党, D项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
13、与实践 一个中国原则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参加了 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策略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国积极参与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D积极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海合作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都是区域集团组织,故题干反映的是现代中国积极参与区域集团活动,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联合国, A 项排除;C项 “由不结盟走结盟 ”说法是错误的,新时期的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很多并不是中国的领国,故 D项无从反映。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
14、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生重要外交活动 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 ”屡见报端, “冷战 ”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 “碰撞中磨合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伙伴关系 ”、 “正被一种 碰撞中磨合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 ”等信息说明世界国际关系由紧张趋向于缓和,其背景 是两极格局趋向瓦解
15、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故 C项正确; A项 “已经建立 ”说法错误; B项 “内容多样化 ”说法错误; D项 “各国利益趋同化 ”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格局 毛泽东说过: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 “成就 ”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 “一五 ”计划的完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先确立时间信息,再选出正确选项。从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
16、“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分析可知,应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成就则是指北伐战争的胜利, A项正确; BCD项时间和特征上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的胜利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图一(大清帝国龙旗)到图二(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变化反映了 图 1 图 2 封建制度的结束 共和观念的深入 民主平等的趋势 民族团结的加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题型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法是错误的,故 A项正确。五族共和, 正确;由民族
17、歧视到五族共和, 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居住和租地 领事裁判权 关税自主权 最惠国待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的特权知识点。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是在中国境内的国土上建立的,说明具有居信和租地权;由 “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可说明列强获取了领事裁判权,因此, C项正确; 两项特权题干没有涉及,无从体现。 考
18、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韩非子 物权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 的措施中,最能体现 “要在中央 ”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韩非子是法家人物,主张集权,而 “要在中央 ”正是其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体现与反映。本题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AB项都中央行政体制,不符合题意; D项是思想文化的政策,是为政治上的专制服务的,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C项正确。
19、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的推广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 “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 ”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元朔二年这一时间信息可判断,应是在汉武帝时期,既使不知 “元朔二年 ”,但从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可知是推行推恩令,为汉武帝时期,故 ABC项解读错误,排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西汉王国
20、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推恩令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综合考查察举制与科举制,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从两个选官制的选拔依据来看,察举制是品德、学问和议政能力,强调德才兼备, A项正确;科举制是以文取士,注重的是文学才能, B项排除; C项 “高度成熟的表现 ”说法与史实不符,中国古
21、代政治制度成熟时期应是隋唐时期, C项排除; D项 “不利于 ”说法是错误,应是 “有利于 ”。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科举制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 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切入考查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以及分析归纳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从三公九卿制至清代的军机处,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特别是
22、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 B项正确; A项 “在于不断的改革 ”说法是错误的; C项 “改革的根本 ”说法错误; D项 “弥合 ”、 “国家稳定的基础 ”说法是错误的,君权与相权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对基本矛盾,这制度下的稳定基础依赖于皇权。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君主专制的演变趋势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 “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最高民主阶段 ”到来 B在雅典 “最高民主阶段 ”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 “最高民主阶段 ”
23、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 “最高民 主阶段 ”,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阶段, A项说法应是伯利克里时期,排除 A项; B项 “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说法是错误的,应是 “公民 ”;伯利克里时期向公民发放津贴, C 项说法正确; D 项 “陪审法庭 ”说法错误,应是公民大会。 考点: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 公元前 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 投票
24、,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B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C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知识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题干强调辩护人强调用感情去打动陪审团,这使考生容易误解读,本题关键信息应是 “经投票 ”,故 B项正确。题干没有平民与贵族间的比较, A项无从反映; 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也无从体现; D项 “缺乏严格程序 ”说法错误。 考点: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
25、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关键信息: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题干反映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结合所学知识,也可知其是古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排除 A项, B项 正确;平民并不是奴隶,故 C项 “广大奴隶 ”说法是错误的; D项 “外来文化渗透 ”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的背景 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古希腊
26、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的描述是正确的,排除 AB项,因此,接下来只须判定 是否正确即可确定正确选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 中的 “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 ”说法是错误的, C项正确。 考点: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雅
27、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特点与意义 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 “选举 ”的说法正确的是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 美国众议员按各州 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 “海选 ”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的重大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选举制度切入考查近现代中国外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题干为组合型,采用排除法。 中的 “工人 ”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ABC 项,故 D项正确。 说法正确; 中的 “普选基础上 ”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
28、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政治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政协制度与基础民主 “直到 19世纪初 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 ”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国王 “统而不治 ” 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三权分立制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责任内阁制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首相与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而题干强调 19世纪初的首相政治上需要国王和议会的支持,说明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A项
29、正确。 B项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C项 “对国王负责 ”说法是错误的; D项无从体现与反映。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火车时代, “乘风而行 ”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切入考查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按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D项正确; 20世纪初
30、,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完成,而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项排除; B项 “战略盟友 ”说法错误; C 项是指以蒋为首的国民政府,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都赋 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综合比较分析权利法案与 1787 年宪法的共同点。题型为组合型,采用排除法。从选项来看, 一定是正确的,可搁置。题干两个文献分别是宪法性文件与宪法,故 正确; “政治基础 ”说法错误;权
31、利法案确产的议会至上的原则, 1787年宪法规定议会掌握国家最高立法权, 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和 1787年宪法 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 A “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 “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 ” C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 D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问题中的 “明确 ”,选项一定要符合这一特征。统治法国的家族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政治力量,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则堵塞了法国君主派的复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共和制,故 D 项正
32、确; ABC 项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国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 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 “掌佐丞相举不法 ”。 征和四年(前 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 武帝纪 (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5分)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
33、,在那里他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 ” ( 2)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 2分)是宋朝哪位皇帝创设的?( 1分)指出其创设此官职的意图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 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
34、209 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 180人非进士者只 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 “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 公元 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4分)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分) (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4分 ) 答案: ( 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 3分) 关系:承袭秦制。( 2分
35、) ( 2)通判。( 2分)宋太祖赵匡胤。( 1分)意图:加强中央集权。( 2分) ( 3)特点: 机构众多。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 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 (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 有立法的保障。( 4分,一点 1分) 时代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 2分) ( 4)积极: 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消极: 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 监 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但必须从正反两方面回答)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秦汉政治制
36、度。关键信息:置御史大夫、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设置司隶校尉一职。内容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描述官职即可;关系则理解汉代监察体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继承性。 ( 2)本问考宋代政治制度,关键信息:他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 ”材料二反映苏掌握地方监察权,故应是宋代通判 官职,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 3)本问以明代监察制度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关键信息: “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
37、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 “传等资料统计御史 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 180人,非进士者只 29 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 “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特点从机构的设置、官吏的选拔等方面归纳;时代特征应从加强中央集权这角度思考分析 。 ( 4)本问考查对监察制度的认识。对于监察制度的认识应全面、客观地评价,即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归纳,理解监察体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其只是皇帝加强统治的耳目与工具,也具有消极影响和局限性。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选官制度的演变 ( 1
38、7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 ,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前苏联和东欧占 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 1952年 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 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 76%,达到 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4
39、分) 材料二 从 50 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 1963年 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4分) 材料三 1954 年,国际奥委会第 49 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 “两个中国 ”或 “一中一台 ”,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 1958年
40、 8月 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 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 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 1979年 10月 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 “中国台北奥委会 ”。 ( 3)联系 20世纪 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分) 材料四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的口号。 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
41、为 “体操亡子 ”。李宁 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 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 2008年 8月 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 “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 (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5分) 答案: ( 1)原因: 新中国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 两大阵营的形成。(每点 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2分) 作用: 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 的外交封锁; 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
42、动空间; 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每点 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2分) ( 2)背景: 5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55年,万隆会议成功召开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4分) ( 3)有利: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分)关键:台湾问题。( 2分) ( 4)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 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原因: 改革开放深入,综合国力 增强; 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 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 民众心态趋于理
43、性。( 3分,每点 1分,任意答出 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题干反映新中国初期外交范围主要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从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环境两方面分析归纳;作用则应从打破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来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角度归纳。 ( 2)解答本题须抓住时间信息与第三世界国家这两个关键信息。本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的知识点,其背景应与第三世界国家的 兴起和亚非会议相联系。 ( 3)本问考查新中国 70年代的外交成果。关键信息: “坚持 “两个中国 ”或 “一中一台 ”,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 ”、 “197
44、9年 10 月 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 “中国台北奥委会 ”。抓住时间信息,结合关键信息的两个重要史实进行分析。有利因素列举 70年代重要的外交成果即可;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则从美国的一中一台和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的两个重要事件说明是台湾问题。 ( 4)本问以体育事业的发展折射中国的发展。变化依据 “北 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的口号 ”、 “体操亡子 ”、 “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原因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
45、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边倒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中美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体育事业的发展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 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4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
46、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 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 1972年 1月 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 2)依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 5分)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上从 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 ,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 “较好的发展势头 ”的表现。美国奉行 “单边主义 ”对当时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 与此同时,以金砖国家为玳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 4)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