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 01(带解析) 选择题 台湾的称呼在历史上时有不同。古有称 “台员 ”、 “大员 ”、 “大湾 ”、 “东番 ”、“笨港 ”、 “北港 ”等,葡萄牙人取名为福尔摩沙,乃 “婆娑之洋,美丽之岛 ”之意。台湾在元代被称为 A琉球 B澎湖 C泉州 D番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台湾在元代被称为琉球, B项澎湖、 C项泉州、 D项番禺与台湾并不是同一地区。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在谈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美国 芝加哥论坛报认为, “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 ”。
2、下列对发生在 “一个世纪以前的 慕尼黑时刻 ”评述不正确的是 A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加速了 “二战 ”的爆发 C确保了欧洲的安全 D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个世纪以前的 慕尼黑时刻 ”是指慕尼黑阴谋。 1938年 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英法企图将 “祸水东引 ”,推行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度,迫使英法领导人调整政策。
3、C项不正确。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下列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颁布义务教育法 B培育 “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 C “银河 号 ”计 算机研制成功 D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育 “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是 “文革 ”时期的成就,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义务教育法颁布, “银河 号 ”计算机研制成功,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都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就。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各时期成就;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教
4、育事业的发展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 “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一时代 “好 ”在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正确。 错在 “加强了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5、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下图是苏俄(联) 1913年 1937 年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下列对19321937 年工业发展程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B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是一五计划的重要成果 D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到 1937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D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影响 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 1902年,原名 “万国桥 ”,
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 “万国桥 ”改为 “中正桥 ”。 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 “解放桥 ”,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 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 B经济的近代化 C半殖民地化加深 D文化的平民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02年名为 “万国桥 ”,正是这一情况的体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影响扩大,名为 “中正桥 ”,与蒋介石名字相同; 1949 年,解放战争胜利,民主革命基本胜利,名为 “解放桥
7、”。概括之,桥名的变更体现的是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下图的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正处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统辖区,从地图来看,中共控制了东北、华北、华中等大片地区,与此相符合的是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
8、革命 解放战争 有学者指出: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 对西方的认知,也从 “夷务 ”到 “洋务 ”再到 “时务 ”,由贬义的 “夷 ”到平等的 “西 ”再到尊崇的 “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以下表述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称呼演变:夷务到洋务 B西方侵略使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 C由模仿到 “走自己的路 ” D对西学的看法:从鄙视到推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对西 方的认知,也从 “夷务 ”到 “洋务 ”再到 “时务
9、”, A项正确。材料中,对西方的称呼,由贬义的 “夷 ”到平等的 “西 ”再到尊崇的 “泰西 ”, D项正确。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 ”, B项正确。 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向西方学习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 意义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 达尔文进化论 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A神本化、人本化 B理性化、科学化 C宗教化、神本化 D科学化、宗教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人文复兴,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理性即人的独立思考、科学思考,达尔文进化论蕴含的同样也是理
10、性和科学精神, 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意义;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意义 亚里士多德: “多数人被少数人奴役,平民起来反抗贵族 直到后来他们才共同选择梭伦为调停人和执政官,把政府委托给他。 ”材料表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推行财产等 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平民与贵族之间有矛盾,有斗争,他们共同选择梭伦做调停人,目的是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孔子说: “以道
11、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 ,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 “离合 ”,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认为,大臣以用正道事奉君主,如果君主不能达到这一点,宁可辞职不干。孟子认为国君有了重大的过失 ,大臣再三的劝说然而国君不听 ,那么就可以换掉国君。可见,他们都认为君臣良好关系的前提是道相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题 ( 19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合作中
12、谋发展日渐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 而美国 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材料二 1964年 1月 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三天后,戴高乐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的承认世界 ”,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 “迟早会仿效 ”法国。 材料三 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
13、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 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 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 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 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 7月号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 6 分) ( 2)材料二中戴高乐总统的预言是否成为现实?( 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加以说明。( 4分)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 “既合作又竞争 ”的原因及目的。(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认识。( 2分) 答案: ( 1)法国:保障自身安全 ,谋求经济发展,避
14、免战争。( 3分) 美国:壮大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3分) ( 2)判断:是( 1分) 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同中国的建交高潮( 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 3)原因:有共同利益,利于合作;实力都不断增强,互为竞争对手。( 4 分) 目的: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2分) ( 4)和平、合作中有利于发展;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2分) 试题分析: ( 1)战略出发点即主要目的。二战后,欧洲国家经过战争的破坏,普遍衰弱;美国实力占据绝对优势,意图称霸世界;苏联崛起与美国争夺霸权。因此法国的战略出发点是保障自身安全,避免战争,谋求经济发展;美国的战略出
15、发点是控制西欧,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对抗苏联。 ( 2)从材料中看,戴高乐总统预言某些国家的政府 “迟早会仿效 ”法国,承认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他的预言会成为现实。举出其他国家承认中国的有关史实即可说明,如 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同中国的建交高潮。 ( 3)日本的外交政策是由经济、政治实力的变化和利益需要 决定的。日本与欧洲合作,是因为有共同利益,有合作的需求;日本与欧洲竞争,是因为日本、欧洲实力都不断增强,互为竞争对手。日本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伴随经济实力的发展,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 4)影响国家间的外交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三者相互交织共同发
16、挥作用。回答本问题,应与上述材料和问题相结合,总体来说和平、合作有利于共同发展;从美法关系、法中关系、日欧关系来看,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 21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
17、性大都市的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 然而到1600 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 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 “鹤立鸡群 ”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在 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曼彻斯特,并且授予其皇家宪章( Royal Charter) 。 摘编自企
18、业行名录序言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 ,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尤其是在前 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 9 05%上升到 13 68%,平均年增长率为 0 15%,而同期世界人口比重由 28 2%上升到 40%,年增长率达 0 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材料四 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 郭楚发挥中心 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
19、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 “开始消散 ”的主要原因。( 4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能够荣获 “皇家宪章 ”的原因。( 6分) (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 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5分) ( 4)当代中国对发展城市群也在进行实践与探索,试以 20世纪 90年代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说明。( 4分) 答案: ( 1)变化:由政治功能到经济功能。( 2分) 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 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内因 3分,外因
20、1分,共 4分) ( 2)曼彻斯特市的商业和制造业在英国的重要地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政治影响力扩大;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的人。( 6分) ( 3)特点:政府主导:工业型城市;发展速度慢。( 3分) 成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 4)以浦东为龙头,( 2分)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中心之一( 1分),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1分) 试题分析: ( 1)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 理 ”说明,此时更突出城市的政治职能,唐代和宋代商业性大都市和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出现,说明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
21、散 ”是指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2)依据材料二逐句概括即可。首先是精神上, “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 ”;经济上,商业和制造业在英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 “在 1832 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说明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政 治影响力扩大。 ( 3) “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 ”体现出政府主导的特点; “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 ”,工业型城市为主;前 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 9 05%上升到
22、 13 68%,平均年增长率为 0 15%,远远低于世界同期水平,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与之对应,分析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整体经济水平低等。 ( 4)城市群包括中心城市和周边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20世纪 90年代中国政府的重大相关举措是开放上海浦东,以浦东为龙头,上海成为国际 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发挥上海的辐射效应,形成长三角城市群,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
23、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 16分) “软实力 ”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除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 “硬实力 ”之外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 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论康熙治国
24、与清初文化软实力 摘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 , 颁布了宪法 , 稳定了政局。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协议 , 1802年正式实施政教协议 , 恢复宗教信 仰自由 ,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 , 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 从法律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所有制关系 , 确保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赵立冲伟人与历史 论拿破仑的两重性 材料三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 “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 (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皇帝构建 “文化软实力 ”的
25、特点( 2分),并举出具体措施。( 4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在构建法国 “软实力 ”方面的建 树及其作用。( 6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文化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4 分) 答案: ( 1)特点: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2分) 措施: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册封活佛。( 4分) ( 2)建树:解决宗教矛盾;制定拿破仑法典( 4分) 作用: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2 分) ( 3)原因: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4分,三取二) 试题分析:
26、 ( 1)回答本小题的特点和具体措施要注意互相对应,合理区分。康熙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册封活佛。这一方面体现出善于学习和创新,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各族文化传统的尊重。 ( 2)拿破仑的建树,依据材料概括即可,一是实施政教协议,恢复宗教信仰自由,解决宗教矛盾;二是制定拿破仑法典。前者的作用在,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后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用法律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 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文化全球化加速的原 因,应从时间上分析有关因素。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推动文化的全球化; 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文化的多样性更加突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促进了信息和文化的交流。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康熙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拿破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