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398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李大钊说: “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 ,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 ,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 A 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 “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 ”就体现了确定性; B 项中

2、阐述历史如 “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 ”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 D 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 “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 ”必然也会产生变动。故选 C 项。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学常识 历史观点变化。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 “20世纪 70年代 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 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 19291933 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降低税率 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减少财

3、政支出 D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国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核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 “滞涨 ”经济放缓, 80 年代里根政府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观点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故选 B。 AC 项错误,并非主要的措施; D项是目的之一。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 70年代后美国经济的调整。 1921年 3月 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 19211922 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 2.4亿普特 (1普特 =16.38公斤 ),比原定的

4、余粮收集额 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 资金和原料 C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 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基于战时共产主义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严重的压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人民的不满。故选 D。 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非重新分配土地; BC 项是说的斯大林时期。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

5、变化情况 图 AB 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 “一五 ”计划推动 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 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EF 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正确, AB 点是新中国的成立到大跃进之前,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较快; 项错误,当时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 项错误,虽然国民经济困难,但是并未发生动乱; 项正确,文革后期,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好转,人口增加。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6、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与八字方针。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 “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 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地位提高, “士首商末 ”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人入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但商人由商而士,转入仕途,正说明 “士首 ”尚未打破。商人子弟纷纷弃商从政,不

7、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D。 A项错误,判断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并未体现; B 项明显与材料 相反; C 项错误,商人经商的财富用在了仕途,不利于资本再积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商业。 2012年山东定陶圣湖汉墓候选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墓中可能出土的文物是 A玉制活字 B木刻版画 C丝质长袍 D白瓷餐具 答案: C 试题分析:活字印刷术开始于北宋时期,因此在汉代的墓葬中不可能出现; B项是明清时期流行的画种,主要是用在明清小说内部的插图中; C 项符合题意,汉代我国的丝织技术发达,被称为丝国; D项不可能在墓葬中出现,南北朝时期出现白

8、瓷。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汉代丝织业的发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 “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定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C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而治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的原则,联邦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没有规定的权力归各州政府掌握。托克维尔的观点是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保证民主政治,涉及到如何在中央

9、和地方间分权, C项最全面; B、 D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 A项说法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政治体制。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权 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要求人们要心中充满对雅典的热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付出生命。故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要有公民意识,维护雅典的国家利益。故选项为 B。 ACD项材料均

10、未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 “如今 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 “正规戏、舞台戏 ”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 “求同存异 ”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毛泽东 1950年访问苏联时期

11、同苏联签订的条约; B项与材料“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 ”不符,体现不出 “武戏 ”来; D项错误,亚非会议与材料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不符,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之间的一次重要会议;故选 C,日内瓦会议为解决越南局势而召开,充满了合作与斗争。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下列两图,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革命区域发生变化 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中共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的历程 阶级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察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左图反映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

12、导武装起义,革命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关键。右图反映的是左倾错 误导致红军反 “围剿 ”失败,被迫长征,左后到达西北地区,革命区域发生变化。这一时 期日本侵华步步紧逼,中国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而两幅图反 映的正是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根据以上分析, 正确,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秋收起义与长征。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曾指出: “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 ”文中的 “这种拿手好戏 ”主要指的是 A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

13、C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D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比较弱小且武器装备落后,所以主要在敌后作战,开辟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正如毛泽东上述所言。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故应 选 C 项。 A项错误,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比较弱,无力进行运动战,只适合游击战; 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共产党方面的抗战; D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十年对峙时期实行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

14、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左传桓公二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制度,故可排除 C 项;分封制与郡县制实际上是地方行政制度,因此很容易排除 BD项;材料表现的是对统治集团内部进行利益调整的制度,即宗法制,故应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综合题 (26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 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 19世纪国际政治 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

15、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 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 20 世纪 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说: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是从1917年 才开始的,到 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 1989年是 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全球化 ” 摘编自 2006年 5月 25日卫报,作者马丁

16、雅克,伊文译 ( 1) 请指 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 6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20世纪 50年代 “西欧东山再起 ”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2分) ( 3)材料三指出 “1989年是 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 ”,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 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 “决定性 ”影响? (8分) 答案: ( 1)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2分)欧洲经济崩溃,政治经济受制于美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分) ( 2)原因: 西欧:原有的经济基础:美国的扶持(或马歇尔计划);建立

17、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开始推行西欧的联合。( 8分)影响:加剧了欧洲两种制度的对峙;冲击了两极格局。( 4分) ( 3)促进了全球化的扩展;美国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世界形势局部动荡。( 8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的核心观点 “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可以看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中心地位;史实结合二战中欧洲各国普遍衰落、二战后两极格局形 成回答,加以论证;( 2)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西欧崛起的原因可以从美国的扶植、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对

18、西方经济的影响和自身大都重视教育、重视科技以及蓬勃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等角度进行分析;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主要是从多极格局开始出现和两极格局受到冲击等角度进行分析。( 3)首先明确该事件指什么,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指的东欧剧变和后来的苏联解体。然后谈影响,主要是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和平与动荡不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战后西欧衰落与两极格局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9、 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后的国际局势。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 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 2719万余元,总支出 7009万余元 1913 年 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 2500万英镑,年息 5厘,按 84%实交,以关税和 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 67893597英镑。 (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 6分) 材料二 20世纪 30、 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 2)结合下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 6分)

20、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 3)概括 20世纪 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 20世纪 90年代中国 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 4)简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 6 分) 答案: ( 1)入不敷出( 2分);北洋政府出卖国家利权( 2分);列强重利盘剥,对华控制加剧( 2分)。(若答出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等可得 2分

21、) ( 2)战争破坏了近代中国东部地区原有工业基础( 2分);日军掠夺沦陷区资源,以 “军事管理 ”等方式控制工矿业( 2分);控制铁路和大城市,挤压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2分)。 ( 3)计划经济体制为基 础( 2分;答出实行单一公有制或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可得 1分);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工业基础薄弱( 1 分);严峻国际环境( 1 分);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 1 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分)。 (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贸,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分);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22、给 1分 )(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比较。 (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关键 是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 “总收入 2 719 万余元,总支出 7 009 万余元 ”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此时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从材料 “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 47 年偿清 ”说明清政府此时的财政经济受到列强的控制。( 2)此题考查的是日军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从图片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沦陷区日军到处掠夺资源,军事统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 (3)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原

23、因,特点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所有制结构。我国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发展 重工业。这种工业化的原因要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3)关键是抓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全方位开放力度 ”这两点即可。 90年代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民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日军对占领区民族工业的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建国后的经济 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