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99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记 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 “(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政令已经不通 B楚王尊王攘夷,确立霸主地位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诸侯列国内乱,相互兼并不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 “楚王问鼎 ”体现了当时楚国要称霸中原,分封制遭到破坏。 A政令已经不通说法错误, B项说法错误当时楚国并没有确立霸主地位,材料体现不了诸侯列国内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全

2、球通史中写道: “l7 世纪和 l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 “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 l8 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始把中国作为重要的侵略目标。 AC 两项与根本原因要求少符, D项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仍未在进行中,据此本题选 B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有人形容英国议会

3、说,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这反映出 A议会仅取得立法权 B司法权开始独立于王权 C夺取政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 D 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趋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很容易看出这是指的议会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故选 A。 B项错误,是对材料的字面意思的理解; D项说法不符合事实,故正确选项为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浓厚的封建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

4、主性 D君主专制独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德国已经设了议院,说明德国已不全是专制独裁,但是德皇的存在,使得议院的权利弱小,说明了德国资本主义改良不够彻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 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改良蒸汽机之前,机器的动力主要靠水力、风力等自然力,工厂的设置有很大的局限性。改良蒸汽机的诞生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使机器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5、工厂得以在城市中大量兴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 “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 “学会做生意 ”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 税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 A 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6、 对图 b处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石油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b处时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刚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严复( 1854-1921)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 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 到荷兰参观印象派画家的画展

7、 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 在俄罗斯会见列夫 托尔斯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 问题。严复 30岁是 1884年,而电影是 1895年才产生故排除 ,选 A。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叶后);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派绘画( 19世纪下半叶出现);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 1819 世纪);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的发展(课标外)。 下表是 20世纪 50 - 80年代美国进出

8、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一 15.9 一 19.4 与西欧的贸易 +2.0 +10.7 一 5.8 一 17.8 从表格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B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陷入经济危机 C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比西欧快 D日本、西欧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标材料的识读与推理能力。在 20世纪 50、 60年代美国在与日本、欧洲的贸易中处于入超(贸易顺差)地位, 70年代出现贸易逆差, 80年代贸易逆差越拉越大。这说明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经济霸主地位在逐步发生动摇

9、。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崛起(课表外)。 下图砖文内容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甲、乙两同学分别从内容和字体判断这是秦砖,丙同学则认为他们的判断依据均不妥当。丙同学理由最科学的解释是 A甲同学依据的内容与秦朝史实不符 B乙同学依据的字体在秦朝以后一直使用 C两同学对字砖年代判断的依据均过于单一 D对字砖年代的判断经仪器测定便可确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问题。在史学研究上有 “孤证不立 ”的原则,甲和已单纯从内容和字体上就确定该砖是秦砖都不严谨,因为后人可能用改字体和内容进行仿照。 考点:探

10、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史学研究方法(课标外)。 有学者提到: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 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下列关于该学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康梁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的事件带有一定主观性 B康梁在戊戌 变法中是同一派,仅凭他们陈述很难构成信史 C研究戊戌变法仅凭文献资料而没有实物史料,不足以采信 D戊戌变法的研究需要多方面收集史料证据进行甄别和辨伪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问题。在史学的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包括实物和文献资料,而实物比文献更为可

11、信)和第二手史料,材料中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虽为一手史料,但却是文献里面可能个人观点和立场因素影响对客观历史事件的评价,因而单凭这些不足以还原历史也就不足以采信。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 史的重现 史料的甄别(课标外)。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 ”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 “哲学的刨遗者 ”、 “智慧 ”的化身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提出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

12、理性精神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理性主义,所以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本题选 C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过渡时期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但没有三资经济,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都只有唯一的公有制经济。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观点应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14、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两者是君臣关系 周王和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两者形成等级从属关系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分封制下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对其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同时由于其独立性还影响周王统治的稳定性,判断 错误。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二刻拍案惊奇记载当时社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从侧面反映出 A汉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政策 B唐朝商人取得了自由民地位

15、C明清时期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明代的商人地位在不断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徽商兴起于明朝,可以排除 AB,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传统的政策是重农抑商,以至于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材料说到 “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显然表明徽州人观念已经改 变,商人逐渐被大家接受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小说兴起的主要原因的

16、分析。一般的主要原因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选项中只有 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一思想最有可能出现于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冯桂芬的校 庐抗议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实为洋务派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主张。 A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其著作海国图志是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中心思想,与题干不符。 CD分别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应排除。故正

17、确的选项为 B。 考点: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 “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中的条款内容为南京条约中的 “协定关税 ”,实际上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这不存在假作公允,更不是对中国的让步,该条约是要操控中国海关而不是维护,故 ACD均错。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

18、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有学者认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 “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实质上是指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问的是 “包含着跃出旧轨的趋向 ”的本质含义,洋务运动就其主观来说还是想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 ABD只是意义,而不是本质含义。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

19、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2O 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已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 空前高涨 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 1901年辛丑条约; 学习西方制度,变法运动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 19世纪末; 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 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是 1919年五四运动,因此选

20、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历程(课标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 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上述现象最能说明当时中国 A工业布局不合理 B外资所占比重过大 C工业结构不合理 D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从题干可以看出重工业产品需要进口,而发展重工业的 大量原料却大量出口。这反映出当时重工业得不到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带有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性质。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特点(课标外)。 1937年 2

21、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一要注意看时间, 1937年 2月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没有建立;二要注意中国共产党已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不可能再将领导权完全拱手相让,材料中工农政府只是 “改名 ”,但还存在,军队也只是 “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22、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下图是 1957 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 “八字方针 ”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 “大跃进 ”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 1957-1960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迅速增加,而农业总产值却呈现下降趋势,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由于 “大跃进 ”运动片面追求工业建设的高速度,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所致,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

23、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课标外)。 综合题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 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从来读儒家的书的,总觉得他有一个矛盾,便是他忽而主张君权,忽而主张民权。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

24、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主张的主要意图。(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学术三方面,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的具体表现。 ( 6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6分) 答案: ( 1)基本主张: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 2分) 意图: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让文化 “一统 ”成为政治 “一统 ”的根基,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4分) ( 2)表现:政治上: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思潮。( 6分) ( 3)理解:儒学从汉代起,成为正统

25、思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 2分)早期儒学的 “仁政 ”、 “君轻民贵 ”等原则是民本思想的基础,在明清之际,发展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还不具有近代的 “民权 ”意识。( 4分) 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和了解,基本主张可依据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一统于天下 ”等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来进行解答,主要意图需要结合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背景进行回答。( 2)考查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涉及到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主张中在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的共同点即可。( 3)本题考查

26、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结合前两段材料,一是汉董仲舒的主张君权神受,二是明清之际反君权倡民权,这样便能印证材料三的观点,然后运用唯物主义史观进行简单的论证说明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 17分)建国以来,中国、苏联、美国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 同时宣布,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及过去在北

27、京兵营的全部房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950年) 材料二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摘自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三 在外交方面,勃列日涅夫奉行霸权主义, 70 年代中期,苏联随着自己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加紧了苏 美争夺。 摘自吴于廑等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卷 ( 1) 20世纪 40年代,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请指出其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7分) ( 2)结合

28、所学知识,写出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苏联的执政者是谁。并指出其执政期间苏联最大的政治事件及中国方面对此事件的反应。( 4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苏联加紧与美国争夺的国内条件。此时,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简述中美关系解冻对中国外交关系的意义( 6分) 答案: ( 1)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 分)保障中国在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获得了苏联的援助和巩固了中苏两国友谊。保障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4分。) ( 2)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2分)中国反应:肯定对破除斯大林个人崇拜并揭露错误有

29、积极意义;但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会的做法不赞成。指出中国要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3分) ( 3)条件:勃列日涅夫推行 “新经济体制 ”改革,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3分)意义:中 美关系的缓和,成为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2分) 试题分析:( 1)考查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美国霸权主义的变现可结合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回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可结合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国际环境以及外交方针来进行回答。( 2)以史为鉴以苏联的改革考查我们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道路的认识与理解。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是苏联的执政者是赫鲁晓夫,当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发展,改革迫在眉睫,打破斯大林模式是发展的需要,但赫鲁晓夫全盘否定 斯大林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为苏联改革失败埋下了伏笔。( 3)考查了没苏争霸及大国关系。第一小问可结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来答,第二小问要结合 20世纪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以及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来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 17

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 争 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 “过于老实 ”。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 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 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

32、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学说的作者,并概括材料一中 “阶级斗争 ”学说发表的意义。(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5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三次结合 ”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6分 答案: ( 1)达尔文和马克思;( 2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 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4分) ( 2)

33、性质: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1分)原因:当时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4分) ( 3)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思想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的毛泽东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邓小平理论。( 6分) 试题分析:( 1) “生存竞争 ”和 “阶级斗 争 ”分别来源于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他们的作者分别是达尔文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意义可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来进行回答。( 2)

34、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和了解。依据 “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 过于老实 ”并结合所学可知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二小问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可结合课本所学从经济、组织、知道思想、历史经验几个方面来进行回答。( 3)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三次结合的时间 “建党前后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依据各个时 期的社会背景可知第一次的成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第二次是革命道路的转变,第三次是特色道路的形成。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 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性质及失败原因;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