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991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西汉 “中朝 ”形成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参知政事 清朝设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项是以皇帝身边的掌管文书的小官逐渐获得了决策权排斥了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为主的权力; 项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参知政事是用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的官职,相当于副宰相;所以选择 A; 项是清朝时期了,当时已经没有了丞相制度,所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削弱相权的措施。 1897年,上海

2、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 “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明显反映的是对西方舞会的认同态度。 A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上海各家报纸评论,不能反映 B项;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交融的, C项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国。 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

3、申谕英夷告示, “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 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 的爱国情绪 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但结合材料信息 “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说明也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但是 “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 主要

4、体现 ”的说法不妥。因此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 英。 下列抗击我国侵略的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抵抗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卢沟桥守军奋起抗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择 “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 ”,需要特别注意 “人民 ”,选项中只有 D中的两件事属于人民群众自发的行为,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

5、1937年 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实现了与国民党再度合作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 C放弃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调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后来又对革命根据地进行 “围剿 ”,导致国共两党势如水火,但在日本侵略加剧的民族危机形势下,中共没有计较自己的恩怨与得失,而以民族利益为重,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换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以这是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故选 D。 考点:近代

6、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 1949年致信宋庆龄: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答案: C 试题分析:孙中山先生作为民资阶级代言人,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可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符合题意,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愿望。 一位

7、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 “十一大 ”( 1977年)至 “十七大 ”( 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 ”和 “市场经济 ”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 ”、 “对外开放 ”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 “毛主席 ”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 “理论 ”和 “邓小平 ”成为高频词汇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应该出现在 “文革 ”结束初期, 应该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 应该出现在中共十四大上, 应该出现在中共十五大上,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

8、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以后中共代表大会报告比较。 在 1988年 6月 22日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指出: “在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讲话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1992年南方谈话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

9、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南方谈话中,故选 C。 A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未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B项做出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 D项中国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南方谈话。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 私营企业有所发展 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 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说明当时的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

10、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1988年这一时间点及作者列举的中国社会多方面的变革,可以判定出 A项,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D项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发生在 2007年十七大前后; B项说法错误, 1983年前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而非所有权。 C项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是在 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影响。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

11、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材料中提到的 “统一的中国诞生 ”具体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 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 AD不合史实, B是次要的。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 某中学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

12、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 “总统府 ”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 4月 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三十六年 B民国三十七年 C民国 三十八年 D民国三十九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总统府 ”和 “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 4月 23日 ”可知影片再现的是 1949年 4月 23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的史实,所以按民国纪年应该是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我国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首次人工合

13、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答该题要求注意准确把握课本的内容。 是在 1964年; 是在1965年; 是在 1970年; 是 1973年; 是在 1999年。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的取得时间。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 “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 ”,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 “走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反映到公社

14、,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 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正确,虽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但是不排除农民有这样的独创性,农村改革本身就是从农民自发开始的; 不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在 1978年底,时间不 符,因此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

1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70年代的农村经济。 下列关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即在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的 “百家争鸣 ” 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与二千多年前 “百家争鸣 ”的背景相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表述正确;“百家争鸣 ”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

16、的确立; 错误。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含义与实行。 厘金原是 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 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 1931年,沿袭 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都是厘金政策产生的影响;厘金是是 “酌量抽厘的商业税 ”、“遇卡抽厘 ”,这与 中的重农无关,故排除掉 ,答案:选择 B项。 考

17、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厘金政策。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 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 “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可以判断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 19世纪 60 90年代,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

18、生产,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主张 “中体西用 ”,故 A、 D错误。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错误。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中日双方对 1894年 7月 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 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 52分,彼我相距约 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 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

19、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双方的记载都是站在各自立场上,选用了对自己有利的材料,故选。 考点: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 研究者的立场。(课标外) 诗经 卫风 氓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

20、们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是一个人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哪里真是来换丝是来找我谈婚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转回。并非我约期又改悔,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材料反映的是谈婚论嫁。诗经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实, A、 C显然不符合。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纲常礼教故 D不正确。从材料 “抱布贸丝 ”可以判断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先秦时期的商业。 史书记载,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21、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本题选 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分异令。 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 “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 ”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实施稻麦轮种的证据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年月,

22、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是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文描写大多不准确,肯定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研究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诗里提到的麦作、稻作,只能作为稻麦都有栽种的佐证,不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排除 A项。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也不足以说明轮种制,排除 B项。诗人的描述多依据事实,虽有夸张,但不失其真实,因而可以作为历史讨论的佐证,排除 D项。诗中确实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故选 C。 考点:史学理论 史料 史料的选择。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记载: “市井经纪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

23、,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相关信息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反映出交易的商品种类;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 ”反映交易的规模大;根据材料出处和整个材料可知反映的东京商业繁荣的情况;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反映了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故此题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东京。 明史记载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

24、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可知张居正生前内阁职权很大,而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则反映张居正之后,内阁职权很小,这一切都应该是皇权作用的结果,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职权的变化。 余秋雨在十万

25、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 “十万进士 ”,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 “重文轻武 ”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 A,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B项错误,材料只说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是否导致重文轻武与任用官员有关;“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说明C项错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 D的说法也是不正确 的,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26、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 “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虚静以统天下 ”就是希望君主无为而治, A正确。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与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相矛盾, B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墨子兼爱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C、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27、。 论语 颜渊曰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 “克己复礼 ”解释为 A “人伦者,天理也 ” B “存天理,灭人欲 ”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D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 “本心之全德 ”、“ 私欲 ”、 “ 天理 ”等关键词即可知是把 “克己复礼 ”解释为理学,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 元丰八年正月四日,

28、苏轼由泗州到宿州,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 宿州上元词,词中写道: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元丰是年号 上元节有放烟花的民俗 宿州此时的繁华与 水运发达有关 与此词词风相似的是柳永的雨霖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词大意是: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是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宿州上元

29、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材料中 “元丰 ”是宋神宗的年号,据此本题选 项,第 项说法错误,苏东坡的词以豪放见长,而柳永的雨霖铃属于婉约派作品。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宋词。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 主义的第一人。( 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 “民族情绪 ”的影响有 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30、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于 1902 年 (20 世纪初 ),维新思想的形成和戊戌变法的开展都在 19 世纪,故排除 ,答案 :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与维新变法。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 “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 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

31、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维新派。 “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材料所述的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可以说明三民主义理论是以民为本的,故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19

32、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 ”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目主要从时间上判断,孙中山此时已经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开展起来,因此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综合题 ( 13分)美国历史学家墨菲认为,宋朝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 “商业革 命 ”。 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 (美国 )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其中的三项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

34、七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 “商业革命 ”出现的主要表现。( 3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突破的表现。并分别概括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 6分) (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新特点。( 4分 ) 答案: ( 1)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首次出现了商业大都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宋代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指南针已经普遍用于航海;火药广泛使用于战争;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将人

35、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指南针的使用导致了航海技术革命,从而促进了 15、 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 3)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 来;糅合了佛道思想。 试题分析:( 1)主要表现:这一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实际考查了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根据对材料和教材有关知识的迁移可以知道,北宋时市场的时间和空间被突破、商业活动限制减少、海外贸易发达、纸币出现、商业城市繁荣等。 ( 2)表现:这一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只是提供了题目中的题干。根据所学可以知道,宋代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

36、一大革命;指南针已经普遍用于航海;火药广泛使用于战争。历史意义:注意题干要求分别概括,而不是总体上去说其意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 角度去写即可。 ( 3)由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可知其特点是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根据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可知其特点是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由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则得出糅合了佛道思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三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代理学特点。

37、 ( 11分)近代中国民权思想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学者们对此进 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一变古今管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能。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恂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 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 材料二 “西方之言日: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主之权 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权也者,兼事与利言之也。使以一人能任天下之所当为之事,则即以一人独享天下人所当得之利,君子不以为泰也。 地者积人而成,国者积 权而立,故全权之国强

38、,缺权之国殃,无权之国亡。 ” 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材料三 “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有所谓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 ;有所谓 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欧美诸国有实行民主立宪者,有行君主立宪者,其在民主立宪无论矣;即在君主立宪,亦为民权涨进君权退缩之结果,不过君主之遗迹犹未铲绝耳。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 1)根据材料一,分析魏源对墨利加洲民主制度的认识。(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关于民权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4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

39、中山民权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孙中山是如何来实践这一思想的。( 5分) 答案: ( 1)魏源认为墨利加洲的民主制度,比起乾纲独断的中国式的 “古今官家之局 ”优越得多,又 “公 ”又 “周 ”,尽善尽美。 ( 2)梁启超借助天赋人权论,宣传权利是公有的,人人可以共享,这样国家就可以强盛。否则,全国政权由一人独专是行不通的,也是极其有害的。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神圣性 和永恒性。 ( 3)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家民本思想,一是欧美民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中的 “一变古今管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 ”、 “议事听

40、讼、选官举能。皆自下始 ”、 “可不谓公乎 ”、 “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等可以看出这是在赞颂墨利加洲的民主制度比中国古代的 “管家之局 ”要好得多。 ( 2)主要观点:由材料中的 “人人有自主之权 ”“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全权之国强,缺权之国殃,无权之国亡 ”可知梁启超宣传人人享有权利则国家强盛,反之则会 “国殃 ”、 “国亡 ”。影响:这样的思想是对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皇权思想的否定,所以其影响会动摇封建思想或者封建制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3)思想来源:由材料中的 “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 天

41、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有所谓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 ;有所谓 民为贵,君为轻 ”和 “欧美诸国有实行民主立宪者,有行君主立宪者,其在民主立宪无论矣 ”可知其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欧美民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实践: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思想来源;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魏源。 ( 16分)有学者认为,近代兴起的留学热潮终于使步履维艰的中国找到了走向世界的拐杖;也有学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

42、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 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 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 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 500余人, 1903年为 1300余人,到 1906年则达到 8000多人。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919年至 1920年间,先后有 20批约 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 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

43、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 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选举周恩来 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20世纪初年,大规模的剪辫易服运动在留学界展开。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留日学生中的爱国青年、革命分子纷纷剪去长辫,剪辫一时成了革命者的象征。辛亥革命以后,一般国民都起来剪辫易服,人们恢复了穿衣的自由。在婚姻方面,留学生一改中国传统的婚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开始自由择偶,在中国首开风气。 摘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留日教育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44、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特点。( 3分)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学教育促使社会方活方面引发的新变化。( 2分)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分) 答案: ( 1)原因:清政府企图通过向日本派遣学生,培养人才以挽救民族危机;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从日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案;日本教育近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吸引了中国留学生;中日是近邻,来去方便;日本政府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对留日学生持欢迎态度。(写出其中三点给满分 ) ( 2)特点:勤工与俭学有机结合;求学与要求变革社会相结

45、合;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广。贡献: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骨干。 ( 3)剪辫易服;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为近代救亡图强培养了人才;造就了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为以后的平民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写出其中三点给满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仅提供了 1896年至 1906年间留日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这一史实,但是没有提到原因,所以就需要结合材料所提供的这个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可以知道, 这一时期正值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不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政府和先进的中国人一方面看到了日本的先进之处,另一方面看到了中日之间距离之近

46、和国情之相似,故选择去日留学,同时日本政府的接纳也是该考虑的原因。 ( 2)特点:由材料中的 “勤工俭学生 ”、 “大多是中学生 ”、 “年龄间的跨度很大 ”、“工农商学界都有 ”、 “举行会议,成立了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来。贡献:由材料中的 “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可知这一时期的留学教育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骨干。 ( 3)新变化:由材料三 中的 “大规模的剪辫易服运动在留学界展开 ”、 “辛亥革命以后,一般国民都起来剪辫易服 ”、 “留学生一改中国传统的婚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开始自由择偶 ”可以归纳出来。影响: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可以得出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即为近代救亡图强培养了人才;造就了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为以后的平民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等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败后的留学热潮;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