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406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选拔官员与个人的出身有关,这与血缘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宗族观念。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1979年 1月 1日,祖国

2、大陆宣布: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祖国大陆此观点 A表明了盼望两岸实行 “一国两制 ”政策 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 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 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世纪 80年提出了 “一国两制 ”政策。排除 A;两岸真正实现三通是在 2008年,排除 B;材料并没有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排除 C;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也就是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

3、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台湾问题 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 “灵丹妙药 ”,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 “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 ,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 ”。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1950年 虽不是 但至少 而且 就不能 ” 等关键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时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

4、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 合国中取消 “中华民国代表权 ”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 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美国想构建 “双重代表权 ”,搞 “一中一台 ”,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

5、合法席位,所以排除 B,答案:选 A;此时美国这种政策说明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所以排除 C;材料并没有涉及拉拢中国的意图,排除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美国的态度 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 “对日媾和是一种 和解 的媾和 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 ”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1951年 保护日本不受侵略 也不威胁别国

6、的安全 ”等关键信息可知,美国这一政策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所以答案:选 C。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排除 A;材料并没涉及美日是平等关系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排除 B 和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 下图为 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 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 美苏相抗衡 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 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和题干欧洲,即我可知,这是戴高乐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

7、洲的地位。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走向联合的西欧 公元前 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 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 6石 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 1石 5斗左右。这反映出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水利工程 古代曾

8、有人认为: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 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 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 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 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重视农业的发展,而抑制商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B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C

9、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通过图可知,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所以答案:选 B。材料并没涉及农业生产和政府的经济手段,排除 A和 D;在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处于主导地位,排除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分布 829年,日本记载: “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 ”该记载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 本

10、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日本对唐代水车灌溉技术的记载,这也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唐代 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 “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 ”。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按照儒生不同的品级免于不同的丁、

11、粮和杂役,这也就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明代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景德镇 四方商贩 民窑 工匠 ” 可知,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所以答案:选B。早在宋代景德镇就是著名的瓷都了,排除 A;材料并没涉及手工业发展提高了

12、富商地位,排除 C;经济重心在宋代已经移到了南方,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瓷器 1950年,毛泽东说: “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 ”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1949 年已经召开了新政协的第一次会议,排除 A;中国并没有取消各民主党派,而是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发展

13、,排除 C;基层选举是 20世纪 80年后才实行的,与题干的 1950年不符,排除 D。建国之后,中共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共同来管理国家,其他民主党派起到参政议政,对国家事务进行监督的作用,所以答案 :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 1917年 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

14、支持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并没涉及 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 A;材料只提到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支持,并不是广大地区,排除 B;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是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以排除 D,答案: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领导者 宋真宗于 997年继位为帝。 1018年,他说: “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 ”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缘于人事的任命权 B科举制度比前

15、代有所弱化 C官职变更失常源于皇权至上 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还没有 如今任命 ” 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官职变更常源于皇权至上,所以答案:选 C。材料并没涉及 A、 C、 B,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权至上 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 “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 ”,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16、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遵旨 悉能详达朕意 ” 等关键信息可知,他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所以答案:选 A。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的职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军队将领凯撒先与庞培和克拉苏结盟对抗贵族元老院,后来凯撒争取平民支持,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击败了盟友,并被元老院承认为独裁者。可见当时 A军队与贵族的政治目的 完全相同 B平民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C保护平民利益的法律被独裁者废除 D贵族失去了罗马政治生活中的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7、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后来凯撒争取平民支持 ”可知,当时平民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所以答案:选 B。材料并没涉及到 A、 C、 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平民 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 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 “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 ”“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 ”“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 ”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 A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 B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 C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 D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 答案: D 试题分

18、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宪法至上的原则,这是为了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所以答案:选 D。材料并没有涉及分权,也没体现到树立 最高法院的权威和法律与宪法之间的关系,所以排除 A、 B、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 “独立处理和管辖 ”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19、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中世纪的德国受到了宗教的严重剥削,是教皇的 “奶牛 ”。材料讲的是俾斯麦采取措施限制教权,反映了当时政府与教会的斗争,结果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政府与教会的斗争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后来他更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加封为 “万岁 ”。这体现出 A拜上帝教与中国皇帝制度相结合 B太平天国定都后战局渐趋恶化 C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 D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 答案:

20、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杨秀清利用 “天父 ”名义来处理各种事情,包括争夺权力,这体现出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英国人约翰 濮兰德曾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晚清政治运作后总结说: “官僚统治集团准备丢弃金钱和土地,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 ”这反映出清政府 A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 B坚持 “以夷制夷 ”的外交方针 C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的形象 D有意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2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并没有提到清政府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排除 A;材料也没涉及外交方针和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排除 B;材料讲的是清政府为了保障其的统治地位,不惜出卖中国,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政府 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 A商绅斗争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 B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 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 D各阶层

22、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武昌起义之后 广州地方商绅 革命党 广州商绅 ” 等关键信息可知,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各阶层的态度 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 ”他的意图是 A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 B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将创建工

23、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李大钊认为中国人具有贪惰性,这不利于中国人立足于世界,其意图是提高中国民族素质。所以答案:选 A。材料并没涉及 B、 C、 D,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 1943 年,宋美龄访美被美国媒体评价为 “征服 ”美国之旅,赢得了大量援助。1948 年,她再次访美,却被告知只能以 “私人资格 ”前去,且没有获得任何援助。这两个不同的结果反映了 A蒋介石努力争取美国各界对华同情 B美国对中国抗战和内战态度有所差异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事实 D美国重点积蓄对苏联冷战的

24、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时间 “1943年 ”和 “1948年 ”可知,这是属于两个不同时期,前者是抗日战争时期,后者是国共内战,这也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抗战和内战态度有所差异。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美国对抗日战争与内战的态度 马克思曾说: “每当资产阶级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抗主子的时候,这种制度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凶残面目。 ”以下事件符合此评价的是 A共 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 C南京大屠杀 D二月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5、材料讲的是资产阶级对革命的镇压,只有 B才符合题意。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 C是日本对中国人民的屠杀;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月革命推翻的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也不合题意,排除。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评价 综合题 (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作为奴隶占有制社会,具有界限分明的等级秩序。对内体现为公民、自由人和奴隶的身份划分,对外则体现为希腊人与蛮族的区别。 “希腊人是从根本不同的概念出发去理解和实际承认国际法主体的。这些概念的基础是将城邦视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只有自由出生的本国公民才是城邦的成员。只有他们才享有充分的权利

26、,然而同样也要对祖国的命运承担责任。 ” 古希腊国际法人本制度的缺失与反思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主义立法能扩大政治参与,把体制外的反对要素纳入体制内,消弭抵触心理。轮番任期原则通过立法尽力防患权力腐变,对那些“损公自肥 ”的官员进行严惩,对为政清廉者立法嘉奖,体现了用良法对权力进行法律监督和制约的民权思想。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民权思想对政府公信力建设之启示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社会政治生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古希腊民主对近代欧美产生了较大影响。( 4分) 答案:( 1)特点:具有等级秩序;城邦是独立的政治

27、单位;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6分)原因:各城邦地狭人少,独立自主;新兴的 T商业阶层渴求民主权利。( 4分) ( 2)原因:古希腊主权 在民和以法治形式实现权力监督的思想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这切合了近代欧美各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的需要。( 4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 “具有界限分明的等级秩序 城邦视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才享有充分的权利 ” 等关键信息可知古希腊社会政治生活的特点,即是具有等级秩序;城邦是独立的政治单位;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原因:各城邦地狭人少,独立自主;新兴的 T商业阶层渴求民主权利。 本题考查的古希腊民主的影响,特别是对近代欧美产生了较大影响,即是古希腊主权在

28、民和以法治形式实现权力监督的民权思想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这 切合了近代欧美各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的需要,追求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的大学历史教材使用情况并没有统一规定,只是到了 1938年规定了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后,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出版才丰富起来。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有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黎东方的中国历史通论、钱穆的国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等。 民国时期的学校历史教科书编纂是中国学校历史教科书发展的重 要阶段。从清朝末年学习、模仿、翻译外国历史

29、教材,到民国初年开始自编历史教科书,再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白话文历史教科书取代文言文历史教科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规定教材编写要符合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历史教材编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民国时期学校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和历史教学法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所概括的特点及原因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12分) 答案:特点:教材自编,没有统一规定,种类丰富;教材语言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南京国民政府强化了 对教材编写内容的控制。( 6分)原因:西方文化的传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6分)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直接

30、得出民国时期教材的特点,即是教材自编,没有统一规定,种类丰富;教材语言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南京国民政府强化了对教材编写内容的控制。原因:西方文化的传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 。 1958年 12月 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 “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 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

31、护的。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审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尼赫鲁认为 “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 ”,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 “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 材料二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 “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 ”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 “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

32、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 ”,主张与葡萄牙 “划清界限 ”。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 衡间的选择 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 19471963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6分) (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 6分) 答案:( 1)特点:维护印度国家安全,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争取国家利益最大

33、化。( 2分)背景:美苏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战后许多殖民地民族取得了独立地位。( 4分) ( 2)态度:不支持葡萄牙。( 2分) 联系:由于印度不与 任何大国结盟,说明其不与苏联结盟,而如果美国支持葡萄牙,那就有可能导致印度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而发展与苏联的关系。( 4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 “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 ,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 ”可知,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是维护印度国家安全,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背景:美苏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战后许多殖民地民族取得了独立地位。 ( 2)由材料 “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

34、外交政策 ”可知,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是不支持的。这与印度不与 任何大国结盟,说明其不与苏联结盟,而如果美国支持葡萄牙,那就有可能导致印度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而发展与苏联的关系。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宗元丰年间制定了 “广州市舶条法 ”,史称 “元丰法 ”。至南宋时海外贸易达到全盛,当时监管市舶务的张阐奏言: “比者叨领舶司仅及二载,窃常求其利害之灼然者,功持法令之未修。何当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市舶务及分建于五所三路,市舶相去各数千里。初无一定之法,或本于司之申请

35、而他司 有不及知,或出于一时之建明而异时有不可用,监官之或专或兼,人吏之或多或寡,待夷夏之商,或同而或异,立赏刑之制,或重而或轻,以至住舶于非发舶之所,有禁有不禁,买物于非产物之地,有许有不许,若此之类,不可既举。故官吏无所遵守,商贾莫知适从。奸吏舞文,远人被害,其为患深。欲望有司,取前后累降指挥,及三路节次申请,厘析删修,著为一司条例。 ”建议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朝廷嘉纳之, “委官详定 ”,这样,单行市舶敕令在南宋进一步发展并完备。 宋代商业立法与欧洲同期商法之比较 材料二 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恤商政策,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如宋太祖时规定: “自

36、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 ” 摘编自宋代商业管理中的伦理精神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市舶官员张阐上奏折的背景、目的和结果。( 6分) (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 6分) 答案:( 1)背景:仅广州有管理市舶的法令,其他涉有外贸的地区无类似法令。( 2分)目的:建议中央政府制定全国性的市舶法令,以解决 多地外贸管理方面无法可依的问题。( 2分)结果:中央政府同意该建议,并组织官员编订了详细的单行市舶敕令。( 2分) ( 2)特点: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法令条

37、款详细,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商业和外贸发展。( 6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可知得出,即背景:仅广州有管理市舶的法令,其他涉有外贸的地区无类似法令。目的:建议中央政府制定全国性的市舶法令,以解决多地外贸管理方面无法可依的问题。结果:中央政府同意该建议,并组织官员编订了详细的单行市舶敕令。 ( 2)由材料 “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 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朝廷嘉纳之, 委官详定 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 ”等关键信息可知,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是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法令条款详细,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商业和外贸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