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4069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 第 10章:世界的地平线 (约公元前 2500 前 2000年 ) 第 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 (约公元前 2140 前 1730年 ) 第 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 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约公元前 1730 前 1250年 ) 第 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 (约公元前 1250 前 950年 )”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 整体史观 B编年史 社会史观 C编年史 文明史观 D国别史 生态史观 答案: 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的相关知识,从题干目录的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这部著作是按照时间的演进来展开的,因此它属于编年史,故 A项错误;再从目录中 “旧大陆文明中心 ”“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等信息可以看出此书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特点,故 C项正确;社会史观和国别史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 BD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 史观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 “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 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了 ”。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A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B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C新

3、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取的思想解放作用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 ”,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此题干信息与辛亥革命的特点相符,故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1935年 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 “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 ”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 ”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 “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

4、 ”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 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 C建设新四川以剿灭红军 D为迁都四川作准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再结合材料中 “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 ”“提出了 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 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故 A项正确;此时抗战还未全面爆发, BD项表述错误; C项与这一时代背景不符,排除。 考

5、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自强求富的探索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经济结构的变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只符合第三幅图片,即洋务运动,与其他图片信息不符,故 A项错误; B项只符合第二幅图片,即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与其他图片信息不符,故排除; C项只符合后两幅图片,故排除;图片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多种形式的经济结构,故 D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6、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 “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 ”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34年我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战还没有爆发, ABD项明显错误,排除;题干中国民政府颁布合作社法,可以规范市场经济体系,故 C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

7、展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 “巴尔干百分比 ”,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 90%和 75%的优势;英国 (连同美国 )在希腊占 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 ”的特征有 大国强权 两分 天下 冷战对峙 美苏争霸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 90%和 75%的优势;英国 (连同美国 )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

8、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 ”,可以看出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明显带有大国强权色彩,实际上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故 项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雅尔塔会议召开时,二战还没有结束, 项与雅尔塔会议的时间不符,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会议 下表为威廉 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 3月 25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 1958年 1月 1日行使职能。 1957年 11月 14日到 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

9、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 12月 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表格中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现,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这说明新的力量已孕育,表格中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 ”反映当时的世界格局仍是美苏冷战,因此材料信息最全面的理解为 D项。 考点:第二

10、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一体化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 “贫下中农 ”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A 1955 1957年 B 1956 1966年 C 1966 1976年 D 1976 1978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 “达到顶峰 ”,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钢,政治色彩浓厚,强调政治出生,因此1966 1976年 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 ABD项与 “使用达到顶峰 ”不符,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1、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革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 “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 ”方针,一度还确立了 “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 ”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 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 19491978 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中共重视 “三农问题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491979 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政府推行的抵制城市

12、化的政策,这符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较多的弊端,故 B项正确。AC项不能全面反映 19491978 年间的原因,故排除;中共重视 “三农问题 ”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计划经济体制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 1952年开始酝酿,到 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 的被称之为 “和平统一战线政策 ”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 “ 扩大和平中立趋势 ”和 “推广和平中立地带 ”,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

13、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信息 “从 1952年开始酝酿,到 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 和平统一战线政策 的对外政策 ”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政策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分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故 D项正确。 A是另起炉灶, C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率先为印度和缅甸两国接受,故 B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0年 1月 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

14、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 “中共大使馆 ”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反映了 A “尼克松主义 ” B美国放 弃 “两个中国 ”言论 C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对中国称呼的变化,体现了美国有改善同中国关系的意愿,再结合题干时间 1970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开始推行尼克松主义,可知题干做法是 “尼克松主义 ”的表

15、现,故 A 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1970年,中美关系还没有开始正常化, CD项明显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趋势是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故 A项说法错误;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6、中国已经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挽救民族危机,就需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因此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故 D项正确; BC项与题干信息没有关联,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辛丑条约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居住和租地 领事裁判权 关税自主权 最惠国待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的信息

17、,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城市国家指得是租界,这说明列强在我国获得了居住和租地的权利,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 ”说明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领事裁判权、租界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 3人次子继位 1人,孙子继位 2人,不明嫡庶 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 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 B宗法制度松弛 C王位继承混乱 D中央集权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中信息表明秦国王位继承方式多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没有严格的执行,这说明

18、秦国宗法制度松弛,故 B项正确;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C项不如 B项更体现这一现象的本质,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 “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 ”肖至忠却答曰: “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 ”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C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D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 “监察御史

19、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 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 白 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 ”的信息可以看出,唐朝的监察官员可以独立弹劾官员,而不需要向其上级汇报,这说名唐朝的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故 D项正确; ABC项在材料信息的主旨不符,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监察制度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 “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 (俗称粗布 )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 ”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自然经济占主导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 发展 对外贸易发达

20、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 ”的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以自然经济占主导,从 “大布 (俗称粗布 )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 ”的信息可以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 A项正确;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自然经济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这些外来人当时的官方名称是迈提克。只有那些对雅典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迈提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

21、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由此获得的主要信息是 A雅典旧贵族特权被铲除 B公民大会主要维护雅典公民利益 C雅典公民权有限度开放 D外邦人不能取得雅典公民的资格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 ”和 “只有那些对雅典做出过 突出贡献的迈提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的信息可以看出雅典公民权有限度开放,故 C项正确; A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贡献较大的外邦人是可以获得公民权的,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克里斯

22、提尼的改革 马克思说: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 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C “交通的极其便利 ”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D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马克思的这段话形容的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

23、场初步形成,因此 “交通的极其便利 ”指火车、轮船,不包括飞机,故 C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项。ABD项符合事实,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表: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 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 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 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 1932 520万 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

24、移民的主要原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是美国,故 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故 正确;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的,故 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 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欧洲的移民潮 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 “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 ”1895年,他在

25、最后一篇文章中说: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 ”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C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D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恩格斯认为 1895年的当时暴力革命斗争方法不合时宜,但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的原则,故 A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同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范围逐步扩大,合法斗争成为工人斗争的主要形式,所以恩格斯说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 ”,其原因实际上在于资本主义调节

26、机制渐趋成熟,故 B项正确。 CD项不符合事实,排除。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19世纪晚期的工人运动 18世纪 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 “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 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怪物 ”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邦联体制的国家 C联邦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形容的是美国独立之初建立的邦联体制,在这一体制

27、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而地方拥有较大的实权,故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动荡 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 “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 ”的本质认识是 A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B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

28、民主制度 ”指的是保皇派和共和派通过妥协的方式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共和制的确立实际上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故 C项正确, AB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宪法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 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马 克思所说 “这次革命 ”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 “光荣革命 ” 答案:

29、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 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 ”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政权形式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再结合 “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的信息,可知这符合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故 B项正确, ACD项错误。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特点 综合题 26分 ) “价值破坏 ”和 “价值构建 ”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 “破

30、坏 ”还是 “重建 ”,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 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 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善良。 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 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 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 “金钱,这是

31、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 “青黄不接 ” 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 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试从 “价值构建 ”和 “价值破坏 ”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 (4分 ) (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 (2分 )结合 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以及对后

32、来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 ) (3)分析 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 “道德伦理革命 ”,价值重构的原因。 (4分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 析其原因。 (6分 )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 答案: (1)价值构建:有利于完善古希腊民主政治 (或有利于公民参政 ),也含有救助弱者、赈济大众和福利社会的价值意义;价值破坏:其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导致社会道德逐步沦丧,雅典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4分 ) (2)价值观:拜金主义 (2分 )。 原因: 16世纪,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33、西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使人们逐渐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新的价值观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4分 ) 影响:客观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开展 ), (2分 )加剧了欧洲社会贫富分化,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分 ) (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兴起。 (任答 2点得 4分 ) 问题:价值观念混乱 (道德伦理规范混乱 )。 (2分 ) 原因:新文化运动在价值构建上除旧而未能立新;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形式主义上的绝对肯定或否定 );社会政治黑暗、经济落后 (任答 2点得 4分 )。 (

34、4)认识:正确的价值能够引领经济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 内有序有度的发 展。 (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价值建构和价值破坏实际上就是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从题干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发放观剧津贴有利于让穷人能参与政治,也起到了保障生活的作用;依据材料 “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

35、善 良 ”可以归纳出其消极影响其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导致社会道德逐步沦丧,雅典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 2)第一小问依据依据二中 “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的信息可以得出新的价值观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即拜金主义;第二小问结合史实,从 16世纪的西方经济、思想角度来分析,经济方面可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展的角度来展开,思想方面从文艺复兴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实生活的 享乐,都有助于拜金主义的产生的角度来分析;第三小问影响需要辩证的分析,积

36、极方面从大量财富源源不断的涌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考虑,消极方面从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角度来分析。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抓住时间即 20世纪初的中国,结合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加以分析答,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兴起;第二小问问题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存在的问题在于价值观的混乱,旧的已经破除,新的尚未确立;第三小问原因依据 材料三中 “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的信息可以得

37、出新文化运动在价值构建上除旧而未能立新;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落后。 ( 4)认识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思想文化又会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这一基本理论来分析,可以得出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正确的价值能够引领经济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 主政治 观剧津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问题 26分 )15至 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

38、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 (15世纪后半叶到 17世纪前半叶 ),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 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 19世纪 50年代 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 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 1870年至 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

3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 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 “美元帝国 ”。 寇玉琪 货币 :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 “货币经济扩大发展 ”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世纪中期到 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美元帝国 ”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 (4分 )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

40、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 (4分 ) (4)“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 答案: (1)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 分,必答新航路的开辟。若无新航路的开辟,上述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只可酌情给 1分 )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分 ) (2)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 (4分 )(每点 2分,答 对两点得满分。 )

41、 原因: 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2分 ) 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分 ) (答到 “世界工厂 ”或殖民扩张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 1分。 ) (3)背景: 战后美国实力膨胀和西欧地位一落千丈; 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4分 ) 努力: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 (4分 )(如答到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可酌情给 1分 ) (4)理解: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2分 )一方面,工业革命后欧洲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到了全球,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 (2分 )但另一方面, 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原料等,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2

42、分 ) (表明态度得2分;论述得 4分。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时间,明清时期即 15、 16世纪,联系所学知识,抓住这一时期欧洲在经济、思想方面的重大事件来分析可得出,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 “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 英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的信息可归纳出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43、主导,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从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的信息可得出;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第二小问原因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经济原因来分析即可,联系所学知识,政治方面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经济方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 3)第一小问背 景实际上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德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如战后美国实力膨胀和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第二小问联系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建立布雷顿森

44、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 4)题干中的观点实际上是说欧洲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反过来世界也推动了欧洲的发展,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史实来分析,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欧洲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到了全球,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但另一方面,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原料等,促进了 欧洲经济的发展。因此题干中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