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云南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王位世袭制 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 B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 C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 答案: B 与中共 “一大 ”相比较,中共 “二大 ”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答案: B 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A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土地革命 B在农村广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C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
2、到了农村 D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答案: A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 天津义和团遗址 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遵义会议遗址 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 圆明园遗址 D中共 “一大 ”会址 淮海战役纪念馆 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答案: B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里 “里程碑 ”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全国
3、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B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B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D “好花终须绿叶扶 ”、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 “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 “这个
4、制度 ”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 C 1980年 8月 ,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奇提出的 “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 文化大革命 这样可怕的事情 ”时指出 :“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 ,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中共 “十五 ”大把 “依法治国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提出并实践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A B C D 答案: A 根据 “一国两制 ”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
5、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 C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A中美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 C西藏问题 D钓鱼岛问题 答案: B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答案: B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 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 “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
6、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 “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另起炉灶 ”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答案: A 20世纪 70年代,反映中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历史事件是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帮助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 B C D 答案: C 20世纪 80、 90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7、、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答案: D 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A推翻 “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按 “分权与制衡 ”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 答案: B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
8、要求 答案: D 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 (即太平天国运动 )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答案: B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长子继承制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 “国 ”与 “家 ”结合 答案: A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 “
9、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 ”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因功得到的封地 D母亲的族姓 答案: C 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 答案: B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 ”字的读音也改为“征 ”了。由此可见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帝独尊 答案: D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 “汉承秦制 ”。
10、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答案: D 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官僚体制,而官僚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官僚的选拔和权力的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 “官僚权力的制衡问题 ”的重要举措是 A确立三省六部制 B组成决策机构 “中朝 ” C废丞相,设内阁 D废分封,置郡县 答案: A 史学家钱穆指出: “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钱穆所说的 “制度 ”是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度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清末御史张瑞萌的一份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
11、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于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 使内阁不复存在 扩大统治基础 A B C D 答案: A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有明显错误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察举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 D 南京条约中的 “五口 ”,是英国人基于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等理由选择的
12、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答案: C 一名英国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840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21年 答案: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答案: A 1942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 “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
13、打下印度 。 ”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 D 综合题 (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 “世卿世禄制 ”。三代 (夏商周 )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 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 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
14、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世纪 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A、 B、 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什么? ( 6分)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 2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 8分) (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
15、三中所说的封泥分别属于哪一类 ( 2 分) 答案:( 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6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地方听命于中央。( 2分) ( 2)依据:分封制 -出身、血缘;郡县制 -选贤任能;( 4分)方式:分封制 -世袭;郡县 制 -皇帝任命。( 4分) ( 3)材料二是二手史料,封泥是原始史料。( 2分) (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自君出,皇帝 “钦定 ”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私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
16、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 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 2分)根据材料二
17、,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10分) ( 2)根据材料三, 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分)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4分) (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政治思想上有什么进步?( 4分) 答案:( 1)君权至上。( 2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5分)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分)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分)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分) ( 3)进步: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 “人治 ”走向 “法治 ”。(任答两点)(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