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这里说的知识产权( ) 是商品,用于交换且有使用价值 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被占有 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必须看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知识产权耗费了人类劳动,使用知识产权要付费,也就是用于交换,故知识产权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二者不能同时被占有, 是正确的, 错误。本题答案:选 A。
2、考点:商品的含义及属性 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 S1向 S2平移( ) 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 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 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 M商品的供给量 不变, M商品供不应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汽车与汽油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上涨,汽车需求量会下降,大米与面粉是互为替代品,面粉价格下降,大米需求量会下降,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房贷利率下调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房的成本降低,消费者对其需求量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商品供不应求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不是图示需求量下降
3、,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答案:选 A。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2.64%,改变了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强。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强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人民币贬值后,进口大豆的成本增加,相应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量减少,而不是增加,故 B 入选,而排除 A、 C。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商品的价格并没有上涨,只是由于汇率变动的原因,导致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应该是在同等商品价格下,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4、,而不是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需求量下降, 故排除。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汇率变动的影响 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价格影响需求,但是需求也影响价格,天降大雨,此时人们都需要雨伞,雨伞的需求增加,供不应求,此时商品的价格会涨价,此时处于卖方市场,正确答案:是 B。 A、 C的说法都和材料不符合;雨伞的价值是由生产雨伞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此题考查的是供
5、求关系, D不适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B。 考点:供求和价格相互影响 下图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 D1左移到 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 D1左移到 D2,表明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所以当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时,会使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D 符合题意。 A 强调了供应,和题意无关; B 错误,该图表明的是价格在不变的条件下需求量的变动; C与该图反映的信息无关。本题答案:选 D。 考点:价格变动
6、的影响 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 P)、需求量( D)、价值量( 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L)之间的关系(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传导型试题,首先要从根本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开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故选 ;随着商品价值量的降低,会使商品的价格降低,故选 ;随着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大,故选 。 显示的是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求量增大,二者没有直接关系,应排除。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可减排二氧化碳 20克;节约 1千瓦时电,能减排 1千克二氧化碳。践行 “低碳生活 ”
7、,要求我们树立 的消费观。( ) A适度消费 B理性消费 C求实消费 D绿色消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借助 “低碳生活 ”考查正确的消费观。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在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故 D 适合题意,A、 B、 C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正确的消费观 法国印象派画展、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8、、第二届北京国际舞 蹈节,北京的文化盛事一个接一个,人们都积极享用这些文化大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今天的北京人( ) 消费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精神消费 把享受性消费放在首位 超前消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借助文化的发展考查消费的有关知识。材料中注重精神消费的做法符合理性消费原则,这也表明消费结构的优化, 符合题意;注重精神消费属于发展资料的消费,不是享受性消费,更不是超前消费,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正确的消费观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 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为警示非法象牙交
9、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材料表明( ) 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 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 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提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意思说因为有了买卖才有了杀害,强调的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 符合题意;公开销毁象牙及其制品,强调的是减少象 牙的消费, 符合题意;非法猎杀强调的生产行为, 与题意无关, 强调的是收入对消费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000 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
10、结构会发生变化。 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 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 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们消费结构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用于生存资料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支出的比重上升,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 6700美元,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支出的比重将上升,故 C符合题意, A、 B、 D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消费结构 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
11、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 D)和供给曲线( S)一般会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可知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数量会减少, 和 都是需求曲线,但 反映的是需求量向右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反映的是需求量向左移动,表示需求量减少,应选;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销量和利润会相应减少,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高耗能产品的供给数量减少,供给曲线应向左移动, 应选, 表示的是供给数量增加,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 C。 考点: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下图是某国
12、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 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率大幅上升,而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消费支出还是不断增长。材料信息反映随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符合题意,选 D。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消费行为不理性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读下图当价格运行到 a点时,对生产者产生的影响是( )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
13、产品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价格的变动。当价格运行到 a点时,此时价格低于价值,获利减小,生产者会缩小生产的规模,减少产量, 符合题意, 的说法正好相反;价格低于价值,会促使消费者需求量的急剧增加, 符合题意,企业为了生存会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价格变动的 影响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诗作。 “心忧炭贱愿天寒 ”表明了炭的贵贱( ) A由天气决定 B由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劳动决定 C由需求决定 D受市场上炭的供求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因
14、此天气决定价格、需求决定价格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A、 C排除;供求影响价格, “心忧炭贱愿天寒 ”形象的表达了天气寒冷,炭的需求量将会上升,卖炭翁的收入也将增加,因此 D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到劳动的大小, B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D。 考点:供求影响价格 “绿色、健康、环保 ”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在服装市场,面料健康环保、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废弃以后能够回收利用的绿色服装呈现出强进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的商品。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 ) A其使用价值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B其凝结了较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C其具有较高的价值 D其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 答案: A 试题分析:使用价值和价值
15、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符合绿色消费的主旨,有利于保护人的身体健康和满足人的消费心理,这是绿色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受到消费者热捧, A正确; B、 C强调的是商品的价值,与题意不符; D与题意无关。本题答案:选 A。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货币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B纸币是价值符号 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答案: C 试题分
16、析: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A、 B、 C、 D 四项本身说法都正确,但本题考查角度是货币的产生,故 C适合题意。 考点: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 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欧亚卖场一部手机标价 2999元 B学校向教职员工发放工资 C晓 明在超市买了一张音乐 CD D某公司用美元在国际市场买了一套设备 答案: C 试题分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判断货币的职能可以通过关键词法,标价、值多少
17、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货币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故本题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是 C; A是价值尺度; B是支付手段; D是世界货币。本题答案:选 C。 考点:货币的职能 假定某国待售商品 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 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 150亿元纸币,导致价格上涨 20%,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 亿元,该年每 1元货币平均流通 次( ) A 750、 5 B 750、 4 C 1000、 5 D 1000、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纸币的发行量受到货币流通规律
18、的制约,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物价上涨 =多发行的货币 /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故 150/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20%,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750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 /货币的流通次数,故 750亿元 =20亿 *150元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4。本题答案:选 B。 考点:货币的发行规律 通货膨胀预期是对将来通货膨胀可能性的预期。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生产供大于求 B外贸的进口超过出口 C贷款利率超过存款利率 D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19、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种物价全面而持续的上升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故 D是通货膨胀的原因,A、 B、 C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D。 考点:通货膨胀的原因 生活中有时也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下列关于通货紧缩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通货紧缩现象通常是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的时期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和居民购买力下降 通货紧缩会造成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和市场萎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
20、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 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是对通货紧缩的正确认识,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 C。 考点:通货紧缩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 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 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 ,欧元升值了 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A多支付人民币 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 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 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 2.5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由于欧元升值了 5%,可知 1欧元 10.5元人民币,而小张在网上看中的小饰品
21、标价为 5欧元,现在需支付 510.5 52.5元人民币,原先需要支付 50元人民币,故比一个月前多支付了 2.5元人民币,所以选 D项。 考点:汇率变动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 ) 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加,因此 符合题意;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减少了现金的使用,但和货币需求量无关,因此 不符合题意;当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
22、大,而境内并没有减小的情况下,我国货币需求量将增加, 符合题意;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会下降,但与货币需求量无关,故 和题意无关;答案: B正确。 考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影响因素 某小企业 2013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8元,产量为 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6元。如果该企业 2014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 它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 2014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13年相比( ) A增加 8万元 B增加 6万元 C减少 14万元 D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为
23、 6元,这是甲商品的价值量;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产品的产量提高 10%, 2012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10=60万元; 2013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610( 1+10%) =66万元;由此可见, 2013年比 2012年增加 6万元。 B正确。 考点: 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下图中, X为自变量, 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 7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 A X为汽车的价格, Y为汽油的需求量 B X为物价总水平, 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 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 Y为恩格尔系数 D X为出口额, Y
24、为外汇收入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汽车与汽油是互补商品,如果汽车的价格增加(上涨),那么,汽油的需求量会减少,与题意不符, A应排除;如果物价总水平增加(上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则会降低,与题中的图示不符,故 B应排除;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则会降低,与题中图示不符,故 C也应排除;如果出口额增加,那么,外汇收入则也会随之增加,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外汇和汇率 根据下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 ) 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 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 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
25、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分配等知识。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呈反向变化,即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生活水平越低,显然 错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化说明居民的收入是逐年增加的,说明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同时也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 符合题意;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恩格尔系数应该降低,而不是提高; 与题意无关;答案: C正确。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 简答题 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耕地面积有缩小的趋势。同时,受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 响,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及其农副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 (
26、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 12分) ( 2)粮价的上涨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12分) 答案:( 1) 价值决定价格。粮食价格的上涨,根本上取决于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材料中耕地的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都是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耕地面积减少带来的粮食产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求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粮食价格上涨。( 12分) ( 2)调节产量。粮食价格的上涨,会使粮农获利增加,扩 大生产规模,增加粮食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政府应遵循价值规律,保护耕地,合理引导生产资料、劳动力向粮食生产部门流动,以增加粮食
27、的稳定供应。( 1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以粮食价格变动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价格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价格变动的原因,首先应该想到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价值和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得粮食成本增加,价值量增加,故价格上升;耕地面积减少带来的粮食产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求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粮食价格上涨。 (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粮价上涨对我 国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对生产经营,可以从调节产量和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分析时要结合材料中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价
28、格变动的影响 在我国,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0世纪 80年代,绝大部分人骑自行车; 90年代 “打的 ”逐渐代替了自行车;进入 21世纪,个人买车逐渐升温。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到 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 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近 2.8亿辆。共有 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 100万辆。 ( 1)上述变 化说明了什么?( 10分) ( 2)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6分) 答案:( 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消费正成为居民新的消费追求。( 5分)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年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完善,生活水平提高。( 5分) ( 2)引
29、起上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最根本因素。( 4分) 汽车价格的下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是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 4分) 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乐观预期,使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增大。( 4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消费 和消费观念已经发生变化,贷款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 4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我国人们交通工具的变化为背景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消费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1)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学生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居民的交通工具不断改善、先进,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之所以有这种变化,从根本上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从消费的目的再分析一下汽车增加说明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增加。 ( 2)本题考查引起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换个说法就是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交通工具的变化具体分析, 回答的角度可以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物价(汽车价格)的下降、消费观念的变化等。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