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4096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86年,武汉最高建筑是新建的晴川饭店, 24层,高 88.6米,成为当时武汉第一座 “第一高楼 ”。如今武汉最高的建筑是位于汉口建设大道和新华路交汇点的武汉民生银行大厦,共 68层,高 336米。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晴川饭店在武汉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C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晴川饭店已经不是武汉最高建筑,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晴川饭店在武汉建筑史上的地位,说明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置于特定的时空考

2、察。 A 与题干意思相反, B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 不是题干的核心意思。 考点:史观史法 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 从 1953年到 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 3810万吨增加为 8500万吨,煤产量从 3.2亿吨增加为 5.5亿吨,石油产量从 5280万吨增加为 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 1955年的 76.2卢布上升到 1965年的 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 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3年到 1964年间 ”为赫鲁晓夫

3、改革时期,农业情况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 A; 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排除 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排除 C;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 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 A 试

4、题分析:从 “幻想型 ”“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 A 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亦有社会暴乱和动荡,且从题干中的 “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 B项错误;从 “20世纪 30年代 ”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 C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综合所述,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某一个协定的咨文中说: “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 经济合作

5、的牢固基础之上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这份 “协定 ”出现的背景是 A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C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D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见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当时二战改变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排除 BD; A表述过于绝对化; 1944年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促使布雷顿森林协定通过,当时二战还没有完全结束,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

6、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国际开发协会 ( IDA)成立于 1960年,是世界银行集团附属机构之一,是世界银行的无息贷款(软贷款)和赠款窗口,通过向生产性项目提供贷款,促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下面为 1981年 2009 年 IDA总贷款情况。这一情况说明 A.发展中国获得的所有贷款均为无息 B.亚非国家是世界银行无息贷款主体 C.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D.印度是当今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明显以偏概全,发展中国获得的贷款不一定都是世界银行的无息贷款; 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与事实不符;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中国、印度、坦桑尼亚等亚

7、非国家是世界银行无息贷款主体,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20世纪 3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写到: “如果您要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 “新的大胆的方法 ”新变化体现在 A推行国有化的政策,废除垄断组织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福利国家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斯福上台后,面对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全面干预经济,对二战后的

8、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深远。 A错在 “废除垄断组织 ”, B错在 “实行计划经济 ”, D错在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之一,因此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 “福利国家 ” 。 社会学者薛涌认为: “当一个社会支持你放弃你不喜欢的工作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时,整个的效率就会提高。当你知 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 “懒人 ”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已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 ”材料能说明 A高福利制度会导致工作热情丧失 B福利国家将会使得人失去竞争力 C社会保障

9、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D社会保障是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当你知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 懒人 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已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 ”,可见作者认为社会保障有利于人 们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 “福利国家 ” 。 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 “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和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了基础,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结构新形式

10、。 ”“它 ”是指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联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此后又有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因此,材料中的 “它 ”是指欧洲煤钢共同体。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的情绪:风雨 25年,

11、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在 “风雨 25年 ”中,日本经济发展的机遇是 A冷战格局下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积格局最终形成 C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D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全球化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得益于: 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 _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帮助。一是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二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朝鲜战争的影响。美国的军需订货和世界市场的开拓。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2、 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故本题应选 A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 “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 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决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 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这一被称之为 “里根经济学 ”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 C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D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 70年代,受石油危

13、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到 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下图是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相符的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巨额投资导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C 20世纪 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主义较好地

14、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的通货膨胀率走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图表中时间 “1960-1992年 ”,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 20世纪三十年代,排除 A;根据图表信息,二战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下降,排除 B;20世纪 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 “滞涨 ”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排除 C;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缓解了通货膨胀问题,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 “新经济 ”的出现 。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 1922-1923年、 1932-193

15、3年、 1946-1947年饥荒。其中 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 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 1930的 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 600800 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D农 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2-1933年为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其中农业集体化政策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故选 D; A为表象而非原因; B说法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有一定合

16、理性,但是不应该过于牺牲农民的利益; C说法错误,高度集中的经济建设模式在斯大林时期形成。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 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 “退却年代 ”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凯歌时代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时期;退却时代是指新经济政策时期, “退却 ”是指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剥夺年代是

17、指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忽视改善民生;战争年代是指二战中卫国战争时期,因此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655年法国社会科学家帕斯卡写到: “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 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655年 ”应为 17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在 14、 15世纪兴起,宗教改革在 16世

18、 纪兴起,启蒙运动在 17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在 18世纪中期兴起,加上题干中 “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 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想 ,倡导人的思考精神 ,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克己复礼 D诚信第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大意是说:子贡问孔子如何行政。孔子说:人民有足够的粮食,国防线上有足够

19、的武力,人民就信任你这个官儿了。博得人民信任,当然国泰民安。子贡又问:如果有必要减去一个条件,那么,在这三件中,应该首先减去哪一件?孔子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因此孔子是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 “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

20、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州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A出自孟子,认为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 B出自孔子,认为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 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C 出自庄子,认为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 D 出自荀子,认为人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此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江都 (今扬州 )王刘非是

21、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 “其 (君 )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 B 项体现了法家强调法治的主张,D项体现了宋明理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的主张,只有 C项体现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认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取名 “知行 ”。据此判断陶先生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行,实践;知,认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大意是强调实践与知识的关系,表明陶行知受到王阳明 “知行合一 ”思想的影响,因此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

23、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 B “发明本心 ” C “知行合一 ” D “致良知 ”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揭示了获得 “道理 ”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万事万物,然后得出认识。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CD是心学家的观点,强调内心的反省,因此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焚书 答耿中丞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肯定人皆有独立

24、思考的权利 B批判摧残人性的 孔子思想 C揭露古代道学家们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焚书是李贽著作,题干反映的是李贽的进步思想。李贽之意为: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就满足了,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反映了不要迷信孔子的观点,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ACD项未能从题干体现,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19世纪 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以汉字拼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 “来是康姆去是够 ”( come, go),

25、“好度由途叙阔情 ”( how do you do)等,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英语的使用范围日趋广泛 B上海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C中国民主政权建立与发展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洋泾浜英语 ”和所学史实说明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A项中 “使用范围日趋广泛 ” , D项中 “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C项与史实不符, 19世纪 60年代仍处在清王朝封建专制 统治时期。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 。 浙江卫视热播的 2013年度中国好声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人茶余饭后

26、的谈资,与其相关的人和观点成为瞩目的焦点。这说明 A电视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B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和不断进步 C该节目满足了所有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D中国的爱情婚姻观又一次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好声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见当今电视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故选 A。BD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C项以偏概全。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影视事业的发展 。 古希腊哲学家西摩尼德斯说: “德行,住在难以攀登的高峰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

27、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 从 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强调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 美德即知识 相符,故选 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宗教改革 一词像 文艺复兴 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 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

28、质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表面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际上是进行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 (改革教会某些弊病 )掩饰下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一词同文艺复兴一词都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的性质 ,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简答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全球化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建构的规则语言,全球的一体 化和普遍的世界文化主义已经削弱了旧有的关于独立、认同和自主的感觉,并推动许

29、多国家让渡它们的部分主权。 以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根据这一推理,冲突将减少,而人类将开始更好地认识到,国家边界和海洋几乎不能应对来自于旅游、通信和贸易等全球革命的多重挑战。这些共同的问题只能通过集体的、多边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全球化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对那些嵌入全球事务网络中的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构成了限制。结果,全球化使得国 家的合作必不可少,它最终将增加每个地方的每个人的财富。 而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不管需求是如何地令人信服

30、收益如何地的提高,增加了的联系和朝一个一体化和单一国家社会的趋势将孕育敌意。全球化正在削弱国家对未来和命运的控制,增加了处于优势地位国家的力量,但是限制了虚弱的国家的繁荣,在一个高度分层的全球等级秩序中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由于全球的利益不会得到公平的分配,全球化可能在赢家和输家之间制造冲突。相互缠绕的经济将使各国 关系变得更糟。在激烈竞争下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 查尔斯 W 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 评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 129分) 紧扣评论对象 ,

31、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 ,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二等( 8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 ,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 ,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 ,表述清楚。 三等( 40 分) 偏离评论对象 ,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 参考要点: 观点一: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有利于世界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增加国家的财富。( 2分) 论述: 全球化中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冲突将减少。(如全球气候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需要全球国家共同应对。) 全球化使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使得各种

32、政治力量相互牵制,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如冷战后全球化加速,虽然局部冲突不断,但国际局势总体上走向缓和) 全球化在在形成一个网络,对国家的对外政策构成限制,使得国家之间的妥协和合作 必不可少。(如当今全球化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中美关系虽有波折,但合作妥协仍是中美关系的主流。) 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人才、商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实现了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增加了各国和世界的财富。(如二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中国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后经济快速发展等。) 结论:从全球史观来看,全球化是是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国家部分主权的让渡将会使得国家在

33、一个竞争的全球市场中通过合作性的参与获得利益,从而从推动了世界稳定、增加了世界财富。 观点二 :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 3分) 论述: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自新航开辟以来,人类走向全球的进程充满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殖民征服和殖民掠夺。(如对美洲的掠夺,鸦片战争等等)。 从现实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占有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将进一步扩大南北差距。(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 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全球化将会导致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使得各国的经

34、济关 系更糟糕。(如当今世界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独特地位,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发行美元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加剧矛盾等。) 全球化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加剧世界不稳定。(如 911事件、基地组织等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得 6分) 结论:总之,全球化将会削弱国家主权,带来各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碰撞,正如亨廷顿的书名 文明的冲突一样,从某种方面来看,全球化加剧国家间竞争与冲突,引起世界政治经济的波动。( 3分) 观点三: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的让渡将会给国家及世界带来双重影响。( 3分) 论述:一方面,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有利于世界稳定、促进国家间合

35、作,增加国家的财富。 具体的论证间观点一 另一方面,全球化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 具体的论证将观点二 (答出其中四点即得 6分) 结论:从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全球的视角来看,国家主权的削弱是全球的必然结果,它给全球化中的国家和世界带来双重影响,世界人民应该加强全球合作、正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使全球化成为一个绿色的、促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分) 试题分析:首 先根据材料信息 “以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 ”“ 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

36、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 ”提取出材料的两种观点。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利弊角度,如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等,进行论述。最后进行适当的总结深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 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综合题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 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新经济政策以

37、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 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 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 因此, “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 利润 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

38、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 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 了历史性的分析 , 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 在此基础上 , 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 , 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 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 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

39、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体制创新上的主要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2分) (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并具有 “一定的超越性 ”的具体表现 ,简要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 13分) 答案:( 1)特点:苏俄部分恢复私有制和商品贸易,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美国政府投资设立国营公司,国家干预经济。( 6分) 背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

40、 1921年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美国 30年代经济大危机,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形势恶化,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6分) ( 2)表现: “延伸与发展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走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道路;( 4分) “一定的超越性 ”: 对内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分) 成功 的原因:借鉴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邓小平的个人因素。( 5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它答

41、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 “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 归纳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 “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 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归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主要特点。第二小问结合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误、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美国面临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回答。 ( 2)第一小问

42、根据材料三信息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 政府借鉴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从国情出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邓小平的远见卓识,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罗斯

43、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四世纪时,意大利学者对于希腊文学的求知心,便是十分热烈的 古学复兴的第一个效果,是创立一个研究真理的批判精神,为欧洲的人民驱除数百年来胸中的茅塞。中古教会所利欲者,乃是人民的愚暗,俾自己可以享受思想专制的特权。 人文学者的态度,则恰与他们相反。他们感受了古拉丁和希腊学者的精神,便以寻求真理为人生智识的归宿,而评判、比较与考据,又是他们从古希腊人学到寻求真理的三个重要工具 因为这些人文学者,是只求懂得古人的真义,只求从理智方面

44、去认识人生,余事均所不顾的。 陈衡哲欧洲文艺复兴小史 材料二 在明 末清初风云激荡的实学思潮中,伴随学术界理论思维取向的变化,学者的学术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术界普遍摒弃宋明理学,努力回归传统儒学的 “古文复兴 ”潮流中,顾炎武摒弃 “明心见性之空言 ”,而提倡 “修己治人之实学 ”;黄宗羲提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的原君思想;王夫之不仅敏锐地看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提出了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的观点,而且还科学地分析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非任何外力的推动。 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 学的

45、转变,而后又在政治经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展成重视考经证史的专门汉学,最终成为一代学术的主流。 黄爱平论明末清初学术向传统经学的回归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学者复兴古学的真实目的和影响。( 6分)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明末清初 “古文复兴 ”与欧洲“文艺复兴 ”的异同。( 9分) 答案:( 1)目的:从古典文化中发掘出反封建神学因素,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2分) 影响: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 生和宗教改革的出现。( 5分) ( 2)相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从古典

46、文化中发掘出反封建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 3分) 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反对天主教神学,追求个性解放,实质上是一场资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3分) 古文复兴批判宋明理学,回归传统儒学,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本质上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冲击有限。( 3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对代希腊、 罗马文化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批判宗教神学、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

47、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背景: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比较。背景: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内容:两者都借助古典文化进行反 封建斗争,但是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反对天主教神学,古文复兴批判宋明理学,回归传统儒学;性质: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古文复兴本质上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影响: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但是文艺复兴有力与得冲击了宗教神学,为资本主义发展精神动力。古文复兴没有形成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