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4117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 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 “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 “苛政猛于虎也 !”由此,他提倡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答案: B 唐太宗说: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 ”(贞观政要 )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革新政治 C兴科举以儒为师 D “存百姓 ”的思想 答案: D 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

2、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为,包括: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 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兼爱 ,非攻 ” “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 ”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A B C D 答案: A “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将定于上,得者再下中书。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 朱自语类 材料中所描述

3、的情况发生在: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C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秦朝军功授爵制 西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绩 孝廉 门第 才 B才 孝廉 门第 绩 C才 门第 绩 孝廉 D孝廉 绩 才 门第 答案: A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休养生息政策 B仁义为本原则 C民族团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 D 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答案: C 下

4、列词句 休养生息 杯酒释兵权 犯颜直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 B C D 答案: C 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 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答案: D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12世纪中期,我国境内并立的政权,除吐蕃诸部和大理以外,还有 A.南宋、西夏 B.辽、北宋、西夏 C.南

5、宋、金、西夏 C.辽、北宋、西夏、金 答案: C 曹魏时马钧改进的翻车是用于 A交通运输 B耕地播种 C鼓风冶炼 D农业灌溉 答案: D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风格相近 B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 C南北民歌风格差别不大 D农学与地理学没有取得新的成果 答案: B 某班同学在编写 “诸子百家论治国 ”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答案: D 下列成语或典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道路以目 围魏救赵 问鼎中原

6、退避三舍 A B C D 答案: C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的话。该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郑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答案: D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扩大了疆域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答案: D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 “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

7、,断治冤狱 ” 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答案: D 汉武帝曾三次派兵北击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主要说明汉武帝 A好大喜功,征伐无度 B目光远大,走向世界 C开拓疆域,巩固统一 D滥用民力,不得人心 答案: C 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都是我国传统史书编著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答案: B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汉武帝使用 “纸 ”的镜头。从中你认为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纸是西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 C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D汉武帝大力推行纸

8、的使用 答案: C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国家的大统一 生产的发展 民族联系的加强 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B 南北朝时期我国 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B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广泛种植 C南方出现更多的商业城市 D封建小农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答案: A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请回答: (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土地所有权。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导

9、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4)上述材料旨在说明什么的变化?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 ( 1)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 2)春秋后期,诸侯争夺土地。直接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私田增多。 ( 3)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 4)土地制度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长安 “万年(县)领(朱雀门)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县)领(朱雀门)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 ”(长安志卷 7)。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会要)。唐政府对于法定设置的市,分设市令负责管理。例如 “京

10、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 ”(唐六典)。 材料二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 ,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三 潘楼街 南通一巷 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听闻。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新封丘门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娱乐场所)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 (雍州刺史张欣泰发动叛乱,鄱阳王萧宝

11、夤狼狈逃亡三日)戎装诣草市尉,尉驰以启帝。 南齐书卷 19五行志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唐朝的 “东市 ”和 “西市 ”是什么场所?概括唐代 “市 ”的基本情况。 ( 2)据材料二、三,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 3)据材料四,何谓 “草市 ”?最早出现于何时? “草市 ”与 “市 ”有何区别? 答案: ( 1)唐朝政府在长安设置的固定商业场所(交易场所) 。有严格交易地点和时间限制、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 ( 2)坊市界限被突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表现:东京是全国商品及 交易的中转站;商

12、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娱乐场所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 3)农村集市。南北朝。区别: “市 ”在州县以上的城市设置, “草市 ”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 “市 ”为政府设置, “草市 ”未经政府批准,为民间集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和中原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 不断丰富,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 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 材

13、料二 (张骞通西域后)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油、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 。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三 回纥人的服饰在唐朝广大人民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有一段时期,回纥衣装成为社会的流行服。中唐诗人元稹在诗中写道: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 唐朝宫廷妇女喜好在脸上化装着日月形膏痣,耳上带着耳 坠,这也是吐蕃妇女原有风俗。 张岱年、季羡林中国全史 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 材料四 北方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期)最多。 (元)许衡鲁

14、斋遗书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特点。 ( 2)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少数民族统治者 “行汉法 ”的根本目的和影响。 (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 ( 1)以中原汉族以及文化为中心;汉族与少数民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不断融合;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 ( 2)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 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内容。 ( 3)巩固统治。影响:有利于汉族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4)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