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航天中学高 2011级高二下期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着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为社会主义的现存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曾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 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列宁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 D 二战刚结束时,有人站在德国柏林街头,哀叹道: “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二十多年时间,要想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国家很快就清除了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原因是 美国实行了马歇尔计划 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 西欧
2、各国走向联合 与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A B C D 答案: B 20世纪 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强国。读右边漫画,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根源是 A日本的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日本的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D战后日本的法西斯势力未得到根除 答案: D 1961年当选为韩国总统的朴正熙说: “除非让人民看到成绩,否则人民是不会合作的 ”,为此,韩国政府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C实行 “不均衡 ”增长战略 D鼓励发展中小企业 答案: A 1962年,为了 “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 ”,苏军实施了代号为 “阿
3、纳德尔 ”的行动计划。对于这一计划的认识,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 B苏联取得了与美国同样的地位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 D表明双方争夺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一些观察家,尤其是美国的保守派称赞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主要功臣,认为里根是使苏联于 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里根采取的拖垮苏联的措施是 A 大力发展战略核武器 B宣布实施 “星球大战 ”计划 C发动越南战争,借以包围苏联 D在远东建立军事基地 答案: B 1939年 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德国领导人说: “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 ”“至于苏联,这个国家也被列在将来的牺牲者的名单上。
4、 ”“目前苏联并不危险 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据材料可看出德国签此约的目的中不包括 来源 :学 #科 #网 A在消灭波兰和进攻英法时,确保苏联不卷入战争 B占领波兰和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好准备 C破坏苏联和英法的反德同盟 D在未来的战争中避免两线作战 答案: C 进入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趋势是 A逐渐形成美国与苏联对立的格局 B逐步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C美国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D大国之间的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答案: B 意大利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 实现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 实现区域内货币统一 提高国际
5、地位 提高科技水平 A B C D 答案: D “福利国家 ”的概念源于 19世纪中期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 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所能享有的最低收人、经济安全以及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有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财富分配不均 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二战后,世界上所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20世纪末,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A B C D 答案: B 2008年当地时间 2月 14日,美国再发生校园枪击案,已经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共 7人死亡,数 十人受
6、伤。美国频传校园枪击惨案,令原本安静平和的校园充满恐慌。以此为代表的社会暴力造成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社会危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还表现在 毒品泛滥 贫富悬殊 种族歧视 人口膨胀 A B C D 答案: A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B 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
7、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说明 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 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A B C D 答案: A 印度自 20世纪 60到 80年代相继进行了 “绿色革命 ”(种植业)、 “白色革命 ”(牛奶生产合作)、 “蓝色革命 ”(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 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 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C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D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答案: A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
8、援助的项目已达 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 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西方国家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答案: D 在逝去的 20世纪的百年历史中,先后出现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大国际性组织,它们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重要影响。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 “十四点原则 ”,力主建立国际联
9、盟这样一个组织 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1946 年,国联 宣告解散,财产和档案全部移交给联合国。 摘自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出于对 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和原则的共同纲领业已表示赞同,确信为在它们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维护人权与正义,必须对其敌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特宣告: 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摘自 1942年 1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美、
10、中、英、苏四国政府 )它们承认有必要在尽早可行的 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通性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这一组织。 摘自 1943年 lO 月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材料四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塑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联成立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 (2)结合材料二说明当时二十六国要求建立联合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 : (3)材料四中的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联合国宪章规定维护其宗旨的办法有哪 些 当今世界威胁联合国宗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1、答案: ( 1)原因:吸取一战的教训,需要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和美国威尔逊总统的大力倡导等。分析:国联成立后,成为英法控制下争夺世界霸权、瓜分世界和维护其自身利益(或答维护凡尔赛体系亦可)的工具;为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殖民地的占领披上了 “合法 ”的外衣;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推行绥靖纵容政策,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爆发。 ( 2)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威胁着世界的安全;与会者均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与会国均要求联合起来战胜法西斯主义,保卫世界和平。 ( 3)主要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等。 办法:通过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决议等采取有效办法,安理会在决定实质问题时
12、实行 “大国一致 ”的原则。 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等。 略 右图为 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思想是 “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 ”。其所说的 “欧洲分裂 ”应是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扶植和控制西欧,会造成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对抗 C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答案: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3、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 C其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答案: D “ 帝国鉴于 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下列哪些属于 “帝国 ”当时所处的 “内外的形势 ” 帝国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帝国军队深陷于中国战场 德军基本征服西欧 德国一再践踏凡尔赛和约 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 A B C D 答案: D 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不断变化:在 1950
14、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西欧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在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西欧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 策;在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西欧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欧洲中心论,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答案: A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15、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看到 “过剩危机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答案: B 观察右图,对图中 “善意 ”的正确理解是 控制西欧国家 阻止西欧崛起 提升英镑地位 遏制苏联力量 A B C D 答案: A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 “不同的办法 ”是 A 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1960年,法国总
16、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 “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 ”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 国霸权的稳固 答案: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 。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C 1936年 3月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区时,英国首相鲍尔温
17、在议会宣称希特勒的行动并不意味着军事威胁。彻底打破鲍尔温幻想的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军闪击波兰 C德国退出英法操纵的国联 D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答案: B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 “日不落 ”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来源 :Z|xx|k.Com C 20世纪 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 答案: D 20世纪 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
18、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 “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 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叙述 A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答案: C 某中学高三文科班围绕 “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两极格局的确立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成立 分区占领德国 A B C D 答案: B 二战后,新加坡和韩国社会的经济都曾
19、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在于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C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答案: D 20世纪 30年代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由无产阶级领导 B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C运动的中心在非洲 D与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答案: D 美国的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 “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 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 鲍德温在此 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 B表达了自己对民族主义的认同 C肯定了民族解放
20、运动 D总结了人类历史 答案: A 列宁认为: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 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 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B 简答题 改革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现代史上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际都有过深入的改革,这都深刻的影响着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做下列试题。 材料一 下面是 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网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
21、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 1)请你阅读材料后回答:材料中四个人的谈话各反映了什么具体历史史实?(分)材料中体现的两种经济政策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分)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 1929年到 1930年,牛减少了 22,马减少了 13,猪减少了 33,羊减少了 26。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 “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
22、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 ( 2)阅读材料回答:苏联农村中,从 1929年到 1930年牲畜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1分)这种政策对苏联的经济有何影响?( 1分)赫鲁晓夫针对农村问题作了怎样的改革?( 1分)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材料三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引起人们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兴趣。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大选资料时,查到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有位总统在就职时说,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
23、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 ( 3)材料中提到的总统是谁?( 1分)他向美国人民许诺的 “a new deal”的特点和实质各是什么?( 2分)该总统的改革对后世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措施各是什么?( 2分) 材料四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 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 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 “货币主义 ”理论,大力主张 “自由市场经济 ”,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世纪 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 “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 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
24、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 12 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 ( 4) 1976年米尔顿 弗里德曼凭借其理论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背景是什么?( 1 分)里根总统根据他的理论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来振兴美国经济?( 1 分)20世纪 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号称 “第三条道路 ”,其政策特点是什么?( 1分) ( 5)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运动可以归纳为 “三次高潮,四种模式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 7分) 6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改革,
25、主要特点是围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仍没有涉及的弊端,这次高潮由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遭到严重挫折。70年代末改革代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全突破了苏联模式。( 3分) 简述社会 主义国家改革的四种模式。( 4分) 答案: ( 1)史实: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实物配给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行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和允许自由贸易。差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 ( 2)原因:集体化中农民财产被强行收归农庄。影响: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改革:取消集体农
26、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大规模垦荒。 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3)富兰克林 罗斯 福 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实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措施: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共工程建设的长远影响,如为美国以后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工代赈作为社会救济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历史根源。 ( 4)欧美国家经济出现滞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削弱。 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有充分重视市场作用。 (
27、5) 改革经济管理的手段与方 法;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 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基本框架内进行改革的苏联体制;南斯拉夫自治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匈牙利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该材料题考察 20世纪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改革。 ( 1)本题考查苏俄的经济政策,结合课本相关知识与材料作答即可,难度不大。 ( 2)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及赫鲁晓夫的改革。 ( 3)材料中的 “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提示此时美国的民主制度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的 不景气,结合美国历史可知指的是罗斯福为应对经济
28、大危机而进行的新政改革。 ( 4)从材料中可知米尔顿 弗里德曼反对凯恩斯主义,即可得出相关答案:。 ( 5)该题主要考查识记内容,需要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有详细了解,难度不大。 综合题 亚洲各国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经过了三次高潮:五六十年代日本崛起,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 80年代以来,中国、东盟掀起经济发展巨浪。但后来,部分国家又遇到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 1984年到 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 19 9,远远超出了同一时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的 9 2;同时对房地产融资余额也从 1984年的 17万亿日元增加到 1989年
29、的43万亿日元。 在 1985年到 1989年间,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为 61 7万亿日元,而同期却筹措了 233 1万亿日元,其中有 171 4万亿日元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筹措到了实际生产需求的近 4倍资金,其中有近 75被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等。 随着日本出口迅猛增长,日美经济摩擦加剧, 1985年 9月共同签署了 “广场协议 ”,日本承诺日元升值和改变经济结构。由于日元持续升值,成本增加,出口锐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原因。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2)二战结束后,亚洲经济发展面临着什么机遇? ( 3)上述三国的经济发展各自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 ( 4)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三国又面临着什么问题? 答案: ( 1)机遇:世界局势相对安定;亚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西方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 2)韩国:实行 “不均衡发展战略 ”,发展外向型经济。印度: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沙特阿拉伯: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 3)韩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易造成经济动荡。印度: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沙特阿拉伯:经济较为单一,农业相对薄弱;与邻国的矛盾逐渐突出,同时面临外部势力的压力。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