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长泰一中 2009 201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人们通过中央电视台及时快捷地知道了胡主席访日、汶川地震、 2008北京残奥会等资讯,这 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功能 A娱乐性 B艺术鉴赏性 C普及科学知识 D新闻性 答案: D 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A江办、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 答案: B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答案: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三大改造
2、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答案: C 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答案: D 邓小平指出: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的这段话 A正式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 B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3、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改革开放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 ”时期 D “大跃进 ”时期 答案: D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答案: A 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主要是调整: A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D国民经济比例失衡的关系 答案: D 20世纪 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沿海开放城市 B设经济技术开放区 C
4、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答案: D 公共汽车在中国运行较晚,最早出现公共汽车上路的城市是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南京 答案: A 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答案: A 民国成立后,广受民众欢迎的报纸是 A商业报纸 B政论性报纸 C新闻报纸 D通俗性报纸 答案: D 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互联网改变了单调的政治生活 B 200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一位 C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是在 1993年
5、 D互联网正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答案: B 晚清重臣翁同 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 “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 ”这里的 “夷气 ”主要是指 KS*5U.C#O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木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答案: A 假如你生活在 1910年的福州,要到厦门观光,为了方便和实惠,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飞机 C轮船 D自行车 答案: C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 B明清时期出现了曲辕犁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 D东汉时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答案: B 在 1
6、9世纪中期,英国人在中国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它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A重庆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答案: C 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实现通火车是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 ) B三大改造时期( 1953-1956) C社会主义建设十年( 1956-1966) D文化大革命十年( 1966-1976) 答案: C 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的人主要是: A地主和手工工场主 B商人、地主和官僚 C官僚和手工工场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答案: B 设想你生活在 19世纪 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A采
7、矿业 B棉纺织业 C机器制造业 D冶金业 答案: B 唐代名句 “夺得千峰翠色来 ”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答案: B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被史学界称之为 “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是 A B C D 答案: B 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 1相比,图 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答案: C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的古
8、代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井渠 答案: A 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B 关于古代 “市 ”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秦代管理 “市 ”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 “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 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的 “市 ”,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A B C D 答案: C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
9、廉的政策 答案: B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 C D 答案: B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 “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 C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 D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 答案: C 民族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求生存 ”,形成 “夹缝 ”的是: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南京临时政府 A B C D 答案: A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 “解休 ”的含
10、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 D 清政府正式承认民族工业的合法性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一战期间 答案: C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答案: D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封建社会进入盛世阶段 B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 C地区性和不平衡突出 D受到明清王朝压抑而缓慢发展 答案: A 国家计委、国家物价局等
11、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明清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答案: C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麻、棉、布 B丝、棉、麻 C麻、丝、棉 D丝、麻、棉 答案: C 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开凿的新形式,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水渠是 A郑国渠 B灵渠 C井渠 D都江堰 答案: C 综合题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12分) KS*5U.C#O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12、。 材料一: (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2分) (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 “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 “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 的纪元 (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
13、有什么进步之处?( 3分) (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 答案:( 1)服饰(或服装)( 1分);婚姻礼俗( 1分)。 ( 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 2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 1分,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 3分,作答其中两点即可) ( 4)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
14、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进程。( 4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 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男:绿水清山带笑颜。 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男:夫妻双双把家还。 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男:我挑水来你浇园。 女:寒窖虽破能避风和雨, 男: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 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2分) ( 2)小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4分) ( 3)小农经济在 19世纪中期,开始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最终解体的时间于何时( 2分)?最终解体的原因
15、是什么?( 2分) KS*5U.C#O ( 4)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说是 “现代的小农经济 ”。它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生产资料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 2分) 答案:( 1)男耕女织式(或者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分) KS*5U.C#O ( 2)有利:政府实行重农政策、有一定的扶持或奖励政策 (拥有一定 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 2分)不利:赋税沉重、沉重的徭役、不能抵御大的天灾、土地兼并。( 2分) ( 3)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对华商品倾销,小农经济受到冲击,结果走向破产或更加商品化。( 2分) 1956年( 2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
16、制。( 2分) ( 4)区别:土地归国家或集体,农民只有使用权。(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 1914年至 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 1915年比 1913年减少了 20.3%,出口每年比 1913年增加了 14.8% 20.5%,入超由每 年 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 3000万海关两, 1919年更减至 1600多万海关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1 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 72个,平均每年设厂 24个: 1914 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 183个,平均每年近 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 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 1912年的
17、 80万吨,增加到 1919年的 330万吨。 KS*5U.C#O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 7分) (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 4分) 答案:( 1)材料一:中国的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大大改善 材料二:厂矿数量增多,产量增加( 3分) ( 2)原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7分)(答对第 加上其它 三点中的任意二点,即可给本小题满分) KS*5U.C#O ( 3)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战后立即萎缩和萧条。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曲折艰难。(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