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4176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 201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选择题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血浆, 属于组织液,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 增多 B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K+等 C肝细胞中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 至少需穿过 6层磷脂分子层 D 与 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下图为某个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若 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7 1109kJ, 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2 3108kJ,从理论上计算, 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A 7 1108 kJ B 4 8107 kJ C 5 9

2、5107kJ D 2 3107kJ 答案: B 图示由 5个物种 (U、 V、 W、 X、 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V所固定的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共有 7条食物链 C占有营养级别最多的生物是 Z D Y和 U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 答案: A 在一个高产的人工鱼塘中同时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 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 b、 c、 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a=b+c+d B a b+c+d C a b+c+d D

3、 a=b+c 答案: C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 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答案: C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和 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 代表光合作用, 代表呼吸作用 D 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 CO2 答案: D 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

4、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下图曲线所示,符合生态学的观点是 A该岛在 m年内,人口增长呈 S型曲线 B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 O 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原因是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种内斗争 C O 点达到的人口数量是该岛允许的最大值 D通过利用湿地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使人口数量的 K 值增大 答案: B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 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 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 T细胞 答案: BCD 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

5、作用 D化能合成作用 答案: ACD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 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答案: BC 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将退耕。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列属于未来生态演替趋势的是 A营养级的数目增加 B每年同化的太阳能增加 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 D非生物的有机质(生物的遗体或脱落物)减少 答案: ABC 下图为某一区域 M、 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 M、N 两个

6、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 M与 N 不存在竞争 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M、 N 将呈现 “J”型增长 D d b时, M与 N 种间竞争激烈 答案: ABC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 强 弱 B t1t 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 “S”增长,甲种群从 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 t2t 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 t3t 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答案: B 右图表示有限

7、环境 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 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 K 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 K 值时 出生率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 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答案: D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答案: C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C突触小体完成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

8、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答案: A 胃酸能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可称为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O”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 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 4个完整的突触 C在 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 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 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 a、 b、 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 C 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

9、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 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 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肥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 B 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 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 A禽流感病毒 H5N1侵入机体后, 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 B物质, 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 A物质为抗体,最终

10、将禽流感病毒 H5N1清除 答案: A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 D 右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关系。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 1: 2,则根据图示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A小于 m B等于 2m C小于 2m D大于 2m 答案: C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

11、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下列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每毫升的河水中有 9个大肠杆菌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C长白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 、 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答案: C 综合题 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表乙是

12、对甲图中群落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丁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 1)若甲图表 示碳循环示意图则 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_。若甲图中的 “” 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_。 ( 2)表乙中的 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R为呼吸消耗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X、 Y、 Z分别代表甲图中的 A、 B、 C B该食物链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约为 24.3 C每 m2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8.707104kJ D由于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所以该生态系统的

13、总能量不会增加 ( 3)丙图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 生态系统中的 _关系,使其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4)丁图是生态农业示意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 _,从而大大提高了 _。 答案: 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 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 (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 。 (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

14、量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 。 ( 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 。 答案: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 I、 、 、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m1、 m2 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 图,其中 a 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作答: ( 1)图甲中, m1、 m2 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 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 ,主要原因是 。 ( 2)图乙中,若 A表示图 1中营养级 所摄

15、入的全部能量,则 B表示 ,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 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由营养级 I、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 4)若图甲中营养级 、 、 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 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 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 2) 同化固定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16、/y100 (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4) 25A/( 1+4 x)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 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 1)农业 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 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 2)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 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 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 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 点。 (

17、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 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 图所示。根据 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继而将 组结果与 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 ( 4)科研人员利用某些植物,研究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列举部 分结 甲 果如下: 生长阶段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种子发芽 + + - + 花芽形成 + + + + + 果实生长 + + + + 器官脱落 - - - + + 衰老 - - - + + (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由表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是受 。而从本质上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基因组 表达的调控。 答案:(

18、1) ; d ( 2)抑制; B ( 3)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 对侧芽的抑制(或 “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 ”) ( 4)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程序性 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 (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 ( 4)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 腐生细菌 (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 ( 6)若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项会随着发生( ) A水藻大量增加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海

19、鸟的数目增多 D甲壳类的数目增多 ( 7)图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 答案:( 1) 3 ( 2)水绵、水藻 ( 3)海鸟、小鱼、淡水虾;捕食 ( 4) D ( 5)水藻 甲壳类 海鸟 ( 6) A ( 7)群落 下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 细胞 为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2)靶细胞裂解后,要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 免疫相结合。 (3)右图细胞为 _细胞,它直接是由 _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答案:( 1)效应 T细胞 细胞免疫 ( 2)体液 ( 3)浆(效应

20、 B) B细胞或记忆细胞(缺一不得分) 体液免疫 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 1)反射弧是由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 五部分组成的。 ( 2)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的细胞体共有 个。 ( 3)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处(填箭头旁字母)。 ( 4)图中共有突触 个。在兴奋的传递中,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 。 ( 5)在人体内的神经 体液调节中,图中 一般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组成的。 ( 6)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 AB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 处。 答案:( 1) 感

21、受器 效应器 ( 2) 4 ( 3) C ( 4) 5 兴奋或抑制 ( 5)内分泌腺 ( 6) A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 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 增多的实例 。 (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 B端与 A端

22、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 5)如果图中 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 答案:( 1) ( 2)自由扩散 6 三 ( 3)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等 ( 4)二氧化碳、尿素等 ( 5)核糖体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 10个原生动物 A和 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单位:个) 天数 动物种类 2 4 6 8 10 12 14 16 A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B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原生动物 A 单独培养 6 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 (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 A、 B种群增长都属于 型增长。 ( 3)如果将 A、 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生存下来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 (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 。( 2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