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2014年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418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2014年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步 2014年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 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014 盐城二模)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B参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C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 D用花菜提取 DNA时加入食盐和洗涤剂的目的分别是充分研磨和瓦解细胞膜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操作中,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用花菜提取 DNA 时加入食盐目的是溶解 DNA,参与制作果酒

2、酵母菌为真菌 解: 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A正确; B、参与制作果酒酵母菌为真菌, B错误; C、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 C错误; D、用花菜提取 DNA 时加入食盐目的是溶解 DNA,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技术实验中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意在 考查学生的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 2012 广西二模)如图为某细菌在培养过程中同一时期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曲线代表变化趋势错误的是( ) A此时细菌处于生长曲线中的对数期 B精氨酸可能是 A酶催化反应的产物 C控制 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质粒上

3、D该细菌的同化类型属于异养型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菌数量持续快速生长,此时细菌处于生长曲线中的对数期;在培养基中加入精氨酸后, A酶活性下降,可推测精氨酸可能是A酶催化反应的产物,这种调节方式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B酶在加入乳糖后才开始合成,应属于诱导酶 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菌数量持续快速生长,此时细菌处于生长曲线中的对数期, A正确; B、在培养基中加入精氨酸后, A酶活性下降,可推测精氨酸可能是 A酶催化反应的产物,这种调节方式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B正确; C、控制 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拟核 DNA上, C错误; D、据图示可知,该细菌利用有机物为食,故同化类型属于

4、异养型, 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识图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 2010 桂林二模)下列有关叙述与细 菌生长曲线相符的是( ) A细菌只有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才能表现出图示生长曲线 B图中 1时期大量合成酶、 ATP及其他细胞成分 C图中 3时期的细菌不再进行增殖 D图中 4时期是获取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将生长曲线粗分为 4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 1)调整期:刚刚接种到培养液中的细菌,由于新旧环境差异,在细菌的细胞内就要重新合成相应的诱导酶,以适应新环境 ( 2)对数期:一方面,调整期为细

5、胞分裂做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宽裕, PH、温度、 O2均适宜,即细胞处于无任何环境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微生物个体间无种内竞争,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绝大多数细菌细胞内合成代谢远远大于分解代谢因此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密度上升,出现 “J型生长曲线 ” ( 3)稳定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营养物的耗尽、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pH变化,进而使种群进入稳定期,在稳定期,环境阻力明显加大,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出生率 =死亡率,微生物数目达到最高,整个生长曲线呈 “S”型 ( 4)衰亡期: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pH剧烈变化,外界环境对 继续生

6、长越来越不利,阻力进一步加大,种内竞争剧烈,出生率远远小于死亡率、呈负生长、种群密度显著下降此阶段生长曲线迅速下降 解: A、细菌无论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还是液体培养基,均能表现出图示生长曲线, A错误; B、刚刚接种到培养液中的细菌,由于新旧环境差异,在细菌的细胞内就要重新合成相应的诱导酶和 ATP及其他细胞成分,以适应新环境, B正确; C、进入稳定期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繁殖率 =死亡率,既有新细胞产生,也有细胞的死亡,活菌数达到最大值, C错误; D、获取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 3稳定期, D错误 故 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微生物代谢知识

7、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 ( 2009 安徽)下列是关于 “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 ”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 104、 105、 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 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 37 恒温培养 24 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检 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应该进行计数,根据选项,可以看出采用的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 解: A、首先要进行培养基的制备、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

8、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A正确; B、然后进行对土壤稀释液进行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B正确;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 37 恒温培养 24 48小时, C正确;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 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属于识记内容,理解、识记稀释涂布平板法,就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 ( 2009 广州二模)将少量细菌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不做其他处理)以下哪个曲线图最有可能是该细菌种群数量从最初到最终的变化?( ) ABCD答案: D 试题分析:将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 4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

9、、稳定期、衰亡期 ( 1)调整期:刚刚接种到培养液中的细菌,由于新旧环境差异,在细菌的细胞内就要重新合成相应的诱导酶,以适应新环境 ( 2)对数期:一方面,调整期为细胞分裂做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宽裕, PH、温度、 O2均适宜,即细胞处于无任何环境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微生物个体间无种内竞争,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绝大多数细菌细胞内合成代谢远远大于分解代谢因此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密度上升,出现 “J型生长曲线 ” ( 3)稳定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营养物的耗尽、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pH变化,进而使种群进入稳定期,在稳定期,环境阻力明显加大,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合成代谢

10、=分解代谢,出生率 =死亡率,微生物数目达到最高,整个生长曲线呈 “S”型 ( 4)衰亡期: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pH剧烈变化,外界环境对继续 生长越来越不利,阻力进一步加大,种内竞争剧烈,出生率远远小于死亡率、呈负生长、种群密度显著下降此阶段生长曲线迅速下降 解:据分析可知,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 4 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微生物代谢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 ( 2008 静安区模拟)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许多细菌

11、,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菌落的概念和形成菌落的培养基,回忆知识做出判断 解:菌落( colony)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体一个标准菌落是由一个细菌(其他微生物)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A、产生菌落的培养基应是固体培养基 A错误 B、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是一个,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B错误 C、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一个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C正确 D、产生每 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是一个

12、 D错误 故应选 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标准菌落的来源,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 2008 奉贤区一模)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 500个红细胞与 5毫升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该 5毫升培养液共含有细菌个数约为( ) 视野 l 视野 2 视野 3 视野 4 视野中红细胞数 2l 17 22 20 视野中细胞总数 143 135 148 134 A.3500个 B.3000个 C.2500个 D.480个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如何用显微计数法测定细菌数目,据题中数据计算出相应结果即可 解:红细胞平均数

13、 20个,细菌平均个数 140个,所以 500: 20=X: 140,可得X=3500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计数法估测细菌的数目,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 2007 江苏一模)如图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及 A、 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产物是初级代谢产物 B.B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 C.A产物在调整期开始合成 D.B产物的积累量在稳定期最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图可知, A产物是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对数期产生的,是次级代谢产物, B在各个时期均产生,为初级代谢产物, A的积累量在稳定期达到最大 解: A、据分析可知, A产物是次

14、级代谢产物, A错误; B、 B在各个时期均产生, B产物是初级代谢产物, B错误; C、据图可知, A产物在对数期开始合成, C错误; D、 B产物的积累量在稳定期达到最大,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生长曲线和代谢产物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 2007 江苏 一模)如图表示营养物质浓度的变化对微生物生长速度和菌体量的影响,根据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菌体的产量 B营养物质的浓度在 0.1 mg/mL 1.0 mg/m1会影响对数期的生长速率 C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稳定期菌体的代谢途径 D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菌体高速

15、生长的时间 答案: AB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营养物质浓度在 2.0 8.0 mg mL-1 时,对于微生物对数期的生长速率没有影响,而在 0.1 1.0 mg/mL-1 时,有影响,因此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到微生物生长的时间和数量,而本图并没有显示营养物质的种类对于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解: A、据图中曲线可知,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菌体的产量, A正确; B、据图可知,营养物质的浓度在 0.1 mg/mL 1.0 mg/m1时,曲线斜率不同说明对数期的生长速率不同, B正确; C、图示只是说明了营养物质的浓度对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影响,不能判断是否会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C错误; D、营养物质

16、的浓度可影响对数期的生长,则会影响菌体高速生长的时间, 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本题通 过实验考查了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和识图能力,识图难度中等 ( 2012 西城区一模)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 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 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会有较多菌落出现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接种前, 2-氨基芴和滤纸片须进行灭菌处理 B若用划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 C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是否 存

17、在致突变剂无关 D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实验材料、实验用具都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稀释涂布法计算活菌的数目,常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分离细菌和定量测定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 A、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实验材料、实验用具都要进行灭菌处理故 A正确 B、计算活菌的数目常用稀释涂布法,而不是用划线法故 B 错误 C、 2-氨基芴可使沙门氏菌中野生型增多,缺陷性型减少,如果再由野生型突变为缺陷型,则与该 突变剂无关;故 C 正确 D、根据菌落的变化情况,可推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故 D正确 故选 B 点

18、评:本题考查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想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2013 徐州模拟)下列高中生物的实验中必须使用无菌水的是( ) A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B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 DNA的滤液 C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 D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活化干酵母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时注意实验中用的是蒸馏水还是无菌水,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防止杂菌污染,必须使用无菌水;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DNA的滤液用蒸馏水;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可以用蒸馏水,然后高压蒸汽灭菌;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活化干酵母用蒸馏水 解

19、: A、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防止杂菌污染,必须使用无菌水, A正确; B、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 DNA的滤液用蒸馏水, B错误; C、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可以用蒸馏水,然后高压蒸汽灭菌, C 错误; D、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活化干酵母用蒸馏水 ,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中材料的使用,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 2014 江苏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材料或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时均宜采用浅色组织材料 B探究细胞对 K+的吸收方式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时都要保持细胞的活性 C采用样方法和标志

20、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都必须随机取样 D血细胞计数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计数同一样本时结果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生物教材中相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操作方法,根据选项的具体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判断 解: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时均宜采用浅色组织材料,防止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A正确; B、探究细胞对 K+的吸收方式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时都要保持细胞的活性,B正确; C、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都必须随机取样,以使实验结果准确, C正确; D、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分离微生物,不能用于计数,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检测组织中还原

21、糖和蛋白质,探究呼 吸作用的方式,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及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程度,试题难度中等 ( 2015 成都模拟)某研究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称取和稀释被污染的土壤时应在火焰旁 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C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D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菌种,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 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 A、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

22、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 A正确; B、阅读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 B正确; C、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正确; D、分离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对微生物法,但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培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 ( 2014 贵港模拟)图甲是大肠杆菌在复合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复合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和乳糖,图乙表示大肠杆菌内产生 G

23、物质的代谢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 a d所指的生长期依次是调整期、对数期、调整期、对数期 B图甲曲线的变化体现微生物酶合成的调节,其相应酶的产生是在 c时期 C若 G物质是大肠杆菌代谢必需的,要大量生产 C物质,可通过人工诱变筛选出酶 3缺陷型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同时 培养中需大量提供 G或 D物质 D图乙体现的微生物代谢调节可避免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有酶的合成和酶的活性的调节,组成酶只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受遗传物质和外界诱导物共同控制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在有葡萄糖存在时,大肠杆菌直接利用现有的葡萄糖;在没有葡萄糖存在时,大肠

24、杆菌才合成分解乳糖的 -半乳糖苷酶,利用乳糖作为能源物质 解: A、据图甲曲线可知, c段为葡萄糖消耗完后,消耗乳糖的调整期,故 a d所指的生长期依次是调整期、对数期、调整期、对数期, A正确; B、图甲曲线的变化体现微生物酶合成的调节,在 c段合成分解乳糖的酶,故其相应酶的产生是在 c时期, B正确; C、要大量生产 C物质,可通过人工诱变筛选出酶 3缺陷型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但培养基础中不能大量提供 G或 D物质,因 D物质过量会反馈抑制酶 1,C错误; D、图乙中的反馈抑制调节可避免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 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酶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

25、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2015 成都模拟)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 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 ) A对照组培养基用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 B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 C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 D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 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

26、的就是对照组 培养细菌时用了两套培养皿,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后,接种了细菌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即不接种的是对照组,进行空白对照 解: A、进行倒平板时对照组培养基用量的大小与实验组不一定绝对相同,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A错误; B、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为空白对照, B正确; C、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以保证单一变量, C正确; D、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 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的实验及对照组的设计,意在考 查学生的应用和实验操作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 2014 四川模拟

27、)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线粒体 B测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利用成熟的红细胞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时应使用蒸馏水和甲苯 D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比较蛋白酶对蛋白质分解的催化能力大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生物教材中相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方法,根据选项的具体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判断 解: A、健那绿为活体染色剂,观察线粒体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不能用盐酸处理, A错误; B、由于土壤中细菌的含量高,而分解尿素的细菌含量低,故测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土壤中能分解尿

28、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B正确; C、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时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使用蒸馏水,不用甲苯,C错误; D、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检测,故不能用于比较蛋白酶对蛋白质分解的催化能力大小,因蛋白酶也是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观察线粒体、细胞膜的制备和蛋白质的鉴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和实验操作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 2014 西安一模) 2013年 7月 23日,央视记者分别在北京崇文门附近的麦当劳、肯德基以及真功夫 3家大型快餐店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 3家快餐店食

29、用冰块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肉毒杆菌有毒,可在其中加入硫酸铜使其变性后食用 B肉毒杆菌在体内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不能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C大肠杆菌分子中不一定 含羧基和氨基 D出血性大肠杆菌和油脂均为能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能阻断神经递质的传递,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故在体内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不能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大肠杆菌含有蛋白质,故一定含羧基和氨基,油脂能水解,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铜为重金属,有毒,加入后不能再食用 解: A、铜为重金属,有毒,加入后不能再食用, A错误; B、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能阻断神经递质的传递,对人体有

30、毒害作用,故在体内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不能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B正确; C、大肠杆菌含有蛋 白质,故一定含羧基和氨基, C错误; D、油脂能水解,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中的微生物及其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 2013 广州三模)为了比较不同清洁剂的抗菌效果,某学生用 2种清洁剂在 2 种不同的家具上进行实验取样后将样品转入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对细菌的菌落进行计数 (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家具表面 清洁剂 种类 使用清洁剂前的菌落数 使用清洁剂后的菌落数 1 柜台 a 160 2 2 水槽 a 240 4 3 柜

31、台 b 145 28 4 水槽 b 250 60 A.使用清洁剂前后均需检测细菌数 B.清洁剂 a的清洁效果明显好于 b C.对细菌的计数采用平板划线法 D.测试前要用清水擦洗水槽和柜台 答案: AB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表格可知,本题是微生物培养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的题目,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然后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获取实验结论,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综合判断 解: 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清洁剂的抗菌效果,使用清洁剂前后的差值就是清洁剂的杀菌效果; A正确 B、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不论是柜台还是水槽,使用 a清洁剂前后的差值都大于使用 b清洁剂前后的差值,这说明清洁剂 a的清洁效

32、果明显好于 b; B正确 C、对细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不是平板划线法; C错误 D、因为测试前要检测细水槽和柜台的菌数目,所以不应用清水擦洗水槽和柜台; D错误 故应选 A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统计样品菌落数,常用的接种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和利用微生物培养的知识设计实验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 2013 河南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根据是否产生 CO2判断 B为便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可直接在载物台上滴加蔗糖溶液 C要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以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

33、时,需尽量减少微生物的结团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遗传病调查和微生物计数的相关实验,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能根据是否产生 CO2判断,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 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直接在载物台上滴加蔗糖溶液,防止腐蚀显微镜, B错误; C、要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错误; D、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尽量减少微生物的结团现象,使其分布均匀,这样获得的结果才准确, D正确 故选

34、: D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 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 2006 广东)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时,错误操作是( ) A在调整期扩大接种 B随时调整 pH C在稳定期连续培养 D定期检测菌体数目 答案: AB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 “探究大肠杆菌的生长规律 ”而不是培养得到更多的大肠杆菌 解: A、扩大接种量,可以缩短调整期的时间,使大肠杆菌尽早的进入对数期,尽快繁殖,人为改变了生长规律, A错误; B、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和 pH的变化,细菌分裂速度下降,进入稳定期,整个培养基中细菌增长的数目和死亡的数目达到动态平衡,如果调整 pH,也是人为改变了生长规律, B错误; C、稳定期连续培养也是人为改变了生长规律, C错误; D、研究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要定期测量检测菌体数目, D正确 故选: ABC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清题干,区分发酵工程和微生物生长规律的区别,发酵工程的目的是连续培养,延长培养的过程为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