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4402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年来,美国国会解除了维持了近 27年的近海石油开采禁令。美国近海石油资源丰富,但由于需求量大,一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据此完成 1 3题。 【小题 1】此材料表明美国石油资源的特征是 A分布的不平衡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资源间的联系性 D利用的发展性 【小题 2】为了实现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只保护不开发利用 B开发利用完后寻求替代物 C坚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D尽量储备以留后用 【小题 3】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 能源的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

2、源 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图 11为 “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 24 25题 . 【小题 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 e区域通常是 A中心商务区 B低级住宅区 C高级住宅区 D批发与轻工业区 【小题 2】图中所示的城市空间结构 A是 “多核心 ”模式 B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租与交通 C往往形成于城市发展的早期 D是 “田园城市 ”模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图 12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6 27题。 【小题 1】该城市郊区出现蔬菜 -稻米

3、-柑橘种植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土地价格 D交通条件 【小题 2】冬半年,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 C旱涝 D地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 2011 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 13为 “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 2830 题。 【小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小题 2】两地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A台风活动频繁 B锋面活动频繁 C气温变化大 D季风的不稳定性 【小题 3】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

4、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改良土壤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2011年 10月 28日上午 9点 30分,我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本次试飞所需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果实。据此完成31-32题。 【小题 1】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A宜林山地广布 B灌溉水源较多 C气候温和干燥 D土壤深厚肥沃 【小题 2】推广使用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积极的生态意义是 A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B缓解地面下沉 C解决地区人地矛盾 D缓解气候变暖 【小题

5、3】荷兰素有 “鲜花王国 ”的美誉,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 40%以上,这得益于 保鲜技术的发展 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广阔廉价的耕地 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图 14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34 36题。 【小题 1】 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水稻田 B弃耕地 C园艺业用地 D鱼塘 【小题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香港郊区 【小题 3】从

6、1961年至 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A农产品市场萎缩 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图 15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果林业。读图完成 37 38题。 【小题 1】有关图中 a、 b、 c、 d四地农业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a种植青稞 B b种植花卉 C c饲养水牛 D d发展果林 【小题 2】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 会经济条件是 A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 B大牧场放牧业雨热同期 C乳畜业市场广阔 D水稻

7、种植业劳动力丰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表 4表示美国某农场的工作年历,图 16表示美国农业带分布,据此完成39-40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耕作 施肥 播种玉米、大豆 田间 管理 作物收成 翻土 表 4: 【小题 1】该农场可能位于图 16中的 A A地 B D地 C E地 D F地 【小题 2】图 16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具有 A商品率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区域化特点 D小农经营特点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工业用番茄占居亚洲老大的位置,葡萄、枸杞、红枣等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

8、。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据此完成 47-48题。 【小题 1】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A坡地开荒导致流水侵蚀严重 B过度开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D降水多导致酸雨增加 【小题 2】新疆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A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B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C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D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 BD 图 19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 49-50题。 【小题 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有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

9、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小题 2】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A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B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C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D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AC 图 10为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和纽约帝国大厦等美国摩天大楼图片,读图完成第 23题。 【小题 1】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答案: B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

10、济增长极。图8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 21-22题 【小题 1】 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高速公路扩大了焦作市的服务范围 B郑州市比洛阳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平顶山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图中显示的城市中地级市的数量最少 【小题 2】郑州与洛阳两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类似于图 9中的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 2011 年受 “梅花 ”影响,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和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11、据此完成 4 5题。 【小题 1】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A B C D 【小题 2】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2011年 11月 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 1),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 2为 “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 67 题。 【小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 CO2

12、排放,直接影响图 2中的环节是 A B C D 【小题 2】为维持 环节降低大气中 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 3、表 1为我国某市 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1%。据此完成8 9题。 【小题 1】下列有关表 1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B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C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

13、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D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小题 2】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0 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B 15 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C 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因放开对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限制,德国人口 2011年将出现 9年来首次上升。目前德国 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22.7%。读图 4,完成 10-11题 【小题 1】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 A B C D 【

14、小题 2】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因素是 A家庭婚姻 B政治 C难民 D经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图 5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答案: B 表为 “2000年和 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 ”,据此完成 13-14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

15、.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小题 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 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小题 2】苏北地区为提高城市化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 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答案: 【小题 1】 D

16、【小题 2】 D 图为 “我国某城市 1990年和 2010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 15 16题。 【小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总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小题 2】影响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因素最主要是 A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B交通通达度高 C临近工业区 D位于住宅区内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2011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影响,阅读表 3中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单位 mm),完成 17 18题。 表 3 降水量 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量 市区 675.0

17、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 【小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 A市区蒸发量减少 B郊区径流总量减少 C市区地下径流增加 D郊区降水量减少 【小题 2】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提倡营造 “绿色屋顶 ”和 “绿色阳台 ” C扩大城市的规模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图 7为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19 20题。 【小题 1】城市化第 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18、【小题 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 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 C英国 D印度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双选题 图 17为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 4143 题。 【小题 1】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小题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 B多暴雨,降水量较多 C地质基础不稳定,多断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小题 3】应对泥石流灾害及减少灾害损失的措施正确的有 A在较陡山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逃生时向沟谷两侧山坡跑 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

19、游跑 D加强泥石流沟谷上游的检测工作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 BC 【小题 3】 BD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科学家指出,格陵兰和南极冰盖融化的速度正迅速加快,成为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 44-45题。 【小题 1】海平面上升的相关影响有 A风暴潮灾害增强 B海岸侵蚀加重 C三角洲面积扩大 D陆地污染减轻 【小题 2】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 A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 B沿海地区全面建设堤防工程,并升高加固 C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 D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建设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2】 CD

20、 图 18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第 46题 . 【小题 1】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有 A从 到 阶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从 到 阶段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从 到 阶段图示区域出现 了城市化现象 D从 到 阶段城市的服务功能减弱 答案: AC 综合题 图 22为某城市用地变化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城市形成阶段( 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原因是 。( 3 分) ( 2) 阶段商业用地分布在城市的 。原因是 。( 2分) ( 3) 阶段,工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并多分布在城市的 ,这种

21、变化主要是为了 和 。( 3分) ( 4) 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乙两住宅区,甲为 住宅区;导致住宅区出现分化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2分) 答案: ( 1)河流 用水方便 水运便利 ( 2)中心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 3)外围 降低成本;保护城区环境 ( 4)低级 收入 图 20为 “人口增长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图 20中,第三阶段名称为 ,图 21中 (填序号)处在该阶段。 ( 2)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进入第四阶段,该阶段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_、 _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有 _、 _等。 ( 3) 201

22、1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 13473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1.93 ;死亡人口 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14 ,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目前已经大体进入图 20中的第 _阶段。该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出生率 _,死亡率 _,自然增长率 _。 答案: (1)增长减缓阶段 ( 2)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 3)四 低 低 低 扬州市某校 “地理社团 ”在 2011年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 究活动,图23 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主要包括金砖国家)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 ( 1) a地与 b地相比,水热条件更好的是 。

23、c地为刚果盆地,当地仍然存在热带迁移农业,该农业对当地 资源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2分) ( 2) b为苏门答腊岛,被称为 “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 ”,该岛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 3) e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至少两点) 。( 3分) ( 4)金砖五国中, 两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是 (填序号),由于城市人口过多,规模过 大,此类城市常出现的问题有(至少两点) 。( 3分) 答案: ( 1) b地 森林 ( 2)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 3)乳畜业 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

24、4) 国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判断题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 答案:对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分为几个阶段: 地质时期 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 人类历史时期 有显著的变化 仪器观测时期 呈现波动上升状况 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答案:对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

25、纸、减少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购物、倡导简朴生活、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水等等。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亚洲水稻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答案:错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为: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根据农业的分类,水稻属于自给农业。因为精耕细作,所以水稻的单产量高。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市场。 答案:对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和 技术条件 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26、、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20世纪 7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由于市中心经济衰退,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错 本题考查城市化与逆城市的概念。城市化的概念为: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而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随之商业和制造业向外扩散,市中心衰落,这一过程和城市化的过程相反,所以称为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大城市的中心区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升、交通拥堵等原因,而导致逆城市化。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27、。 城市人口数量较大,城市的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也较大。 答案:对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中,上海等级最高,数目最少,服务的范围最广。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近代以来,由于海上运输、高速公路建成,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曾一度衰落。 答案:错 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浙江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由于大运 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

28、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本题叙述中扬州曾一度衰落的原因主要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答案:对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是一个理想值。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人口迁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入地的人 地矛盾,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错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流动对于迁出地的影响是:缓和当地人口过多造成的人地矛盾,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对于迁入地则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工业社会,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是以土地肥力来衡量。 答案: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