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江苏省江都育才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必修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我国 “十一五 ”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 3题。 【小题 1】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小题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小题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
2、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本题中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对国土空间进行划分。属于综合指标。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的界线不一定十分明确。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3】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
3、性、差异性、开放性。区域划分的主要是在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划分的。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区域差异性。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我国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答案: B 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 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长江上游防护林位于湿润地区,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不是因为 A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河流径流量小,耕地面积大 D深处大陆
4、内部,蒸发旺盛 答案: D 区域发展包括初期 成长 转型 再生等不同阶段,据此完成 27 28题。 【小题 1】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小题 2】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 协调 不协调 B不协调 协调 C协调 不协调 协调 D协调 不协调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1】 C 读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 ”,完成 23 26题。 【小题 1】关于
5、图中 a、 b、 c、 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 ,不合理的是 A a处通常用作耕地 B 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 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 d处宜打坝建库 【小题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小题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 森林破坏严重 A B C D 【小题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A耕地质量下降,气候类型改变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 “地
6、上河 ” C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D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黄土高原源面 a可以开垦为耕地;沟谷应该植树造林和打坝建库。 b处为缓坡,缓坡适合修建水平梯田,但黄土高原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
7、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特性 表现 地理位置 过渡性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细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很多 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 气候及降水 不均匀性 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频繁多发性 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加剧水土流失 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4】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
8、展。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地上悬河 ”,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 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读 “西气东输简图 ”,完成 21 22题。 【小题 1】影响 “西气东输 ”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态 D人口分布 【小题 2】进行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 A区域之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自然资源产地供应量大 C自然资源市场需求量大
9、 D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西气东输它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在陕西省靖边与陕北气田连接,在贯穿黄河后,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消耗量小,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区域之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进行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读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 ”示意图,完成 18 20题。 【小题 1】 南水北调首先实施该线调
10、水方案的理由是 A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 B东线方案调水线最短 C水量大、水质好 D东线调水工程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小题 2】关于 “南水北调 ”工程的现实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D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 【小题 3】 “南水北调 ”东线方案对沿线地区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B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为可持续发展可以做的有 用淘米水浇花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11、 使用一次性餐具 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分类投放垃圾 用塑料袋购物 使用节能灯具 A B C D 答案: D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回答 15 16题。 【小题 1】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和共同行动 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 B C D 【小题 2】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多投入 ,多产出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
12、小题 2】 A 【小题 1】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包括 庞大的人口压力 严重的资源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 经济发展水平低 A B C D 答案: D 读
13、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 ”,完成 4 5题。 【小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A B C D 【小题 2】关于 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仅次于东部经济地带 B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C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D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14、区、青藏高寒区。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 B区域为青藏高寒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低于中部地区,该区域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下图回答 6 8题: 【小题 1】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小题 2】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都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
15、震 【小题 3】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传统工业属于 “资源型 ”布局,乙国传统工业属于 “临海型 ”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较高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答案: B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农业分布特点。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 “高 ”和 “寒 ”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
16、特征,受气温影响本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温度较高的谷地,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称为 “河谷农业 ”。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20世纪 50年代以来,美国 “钢都 ”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是 生产结构复杂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落后,企业老化 A B C D 答案: D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 A认为人地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环境仅是人类任意开发的对象 B强调 “天人合一 ” C认为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D强调 “人定胜天 ”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特征。 地理环境决定论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忽视了人对环境的能动性,夸大了环境对
17、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D现代文明时期 谋求人地协调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采集渔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20世纪 70年
18、代以来 谋求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完善,得到公认。 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我国的环境标志是 答案: A 综合题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读 “长江流域图 ”(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 ) ( 1)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分别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 及以 _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 2)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_,_。为开发水 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 _工程。 (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 _,防治措施有_, _。 (
19、 4) _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答案: (8分 ) ( 1)重庆 (1分 ) ( 2)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2分 ) 三峡水利 (1分 ) ( 3)洪水灾害 (1分 ) 退耕还湖;水利工程、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任答 2点得 2分) ( 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1分 ) ( 1)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分别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及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 2)本题考查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一般从落差大和水量大方面进行分析。长江上游流经我
20、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 (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防治措施有退耕还湖;水利工程、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 ( 4)长江下游地区污染严重,所以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8分) ( 1)在复合系统中, A代表 _系统, B代表 _系统。 ( 2)在复合系统中, _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 _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请将下列原则与相关内容连线搭配: 公平性原则
21、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共同性原则 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阶段性原则 各国协调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答案: (8分 ) ( 1)社会 (1分 ) 经济 (1分 ) ( 2)生态( C) (1分 ) 社会 (A)(1分 ) ( 3) ( 1)本题 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 A代表社会系统; B为经济系统; C为生态系统。 ( 2)在复合系统中,生态
22、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 3)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其中公平性原则包含 “代内公平 ”和 “代际公平 ”。 “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 环境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中的“代际公平 ”。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和新疆南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6分) ( 1) 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新疆南部地区的区域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的比较 (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_ _等方面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_ _等方面 (2)西气东输
23、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 6分) ( 1)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矿产资源等。 (答出 4点给 2分, 2点给 1分)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生产、生活、经济(农业、工业)、社会(人口、城市)、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对外开放、科教和文化等。 (答出 4点给 2分, 2点给 1分) (2)增加了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可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分);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从而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状况(大气环境质量)( 1分) 读 “鲁尔区工业发展框图 ”,回答下列问题:
24、( 8分) (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 _ B_ C _ D_ ( 2) 20世纪 60年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环境恶化和_。 ( 3)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可以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具体措施包括: _; _; _。 答案: (8分 ) ( 1)丰富的煤炭资源、水陆交通发达、钢铁工业、机械工业(每空 1分) ( 2)传统产业的衰落( 1分) ( 3) 压缩传统工业规模、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任答 3点得 3分) ( 1)本题考查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25、和主要的工业部门。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是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 械、电力、化学工业等。 ( 2) 20世纪 60年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环境恶化和传统产业的衰落。 ( 3)本题考查区域再生的措施。压缩传统工业规模、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判断题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 春夏多,秋冬少。 答案:错 本题考查我国资源的时间分配。水资源的分配与降水量的多少有重大关联。我国降水
26、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国降水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所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为夏秋多,冬春少。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也不完全一样。 答案:对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区域的差异表现为: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 答案:对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 差异性、开放性。青藏高原
27、地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体现区域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就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错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工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只要合理的生产活动是可以避免
28、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 答案:对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中国耕地、林地比重小,平原面积比重低,所以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本题叙述正确。 数字地球是指建设若干个图书馆,搜集全球各地的数字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 答案:错
29、 本题考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 “虚拟地球 ”,即将整个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技术系统。而不是指建设若干个图书馆,搜集全球各地的数字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答案:错 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 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我国西北地
30、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但是引起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厄尔尼诺 ”现象表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制约,彼此孤立的。 答案:错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 “厄尔尼诺 ”现象表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制约,是一个整体,不是孤 立的。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把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对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1、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而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 地制宜地开发区域。 答案:对 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所以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体现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区域资源。所以本题叙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