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在白菜根尖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 ( ) A 5、 2、 8 B 4、 2、 2 C 5、 2、 2 D 4、 4、 8 答案: A 根 据生物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植物体内积累的元素一定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B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能释放二氧化碳,又能产生大量能量 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消耗,又有水的生成 D高等植物细胞壁主要由果胶和蛋白质构成 答案: C 将某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 )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
2、氨基少于羧基 D无法确定 答案: D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 ( ) A纸层析法 B沉淀法 C差速离心法 D密度离心法 答案: C 如图为某细胞在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A有氧呼吸酶 B胰岛素 C雄性激素 D胆固醇 答案: B 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右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判断最合理的是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3、 答案: C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A菠菜叶片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答案: A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来源 :学科网 ZXXK B斐林试剂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稍后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C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 D将溴麝香草酚蓝加入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溶液中,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 D 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
4、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作鲜重测量,画得如下图所示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 oa之间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 B 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较小 C 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 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 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答案: C 关于生物体内 ATP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中都能生成 ATP B. ATP的元素组成为 C、 H、 O、 N、 P C. ATP 含有 3个高能磷酸键 D. ATP的组成中含 有核糖 答案: C 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
5、苹果果肉分别放在氧气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氧气相对量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 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CO2释放量( mol) 1.0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0 根据以上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氧浓度为 3时,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 0.05mol B. 氧浓度为 5时,每小时葡萄糖无氧分解量为 0mol C. 仓库中贮藏苹果时氧气相对浓度为 5时较好 D. 氧浓度低于 5时,苹果的葡萄糖
6、消耗量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减少持续减少 答案: D 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答案: D 某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试图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具体实验操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 0.1%淀粉溶液( mL) 1.5 1.5 1.5 唾液淀粉酶溶液( mL) 0.5 0.5 0.5 1%NaCl溶液( mL) 0.5 0 0 蒸馏水( mL) 0 0.5 0 1%NaHCO3溶液( mL) 0 0 0.5 37 恒温水浴
7、 5min 碘化钾 -碘溶液 3滴 3滴 3滴 溶液蓝色深浅(以 “ ”多少表示)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些无机盐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试管 2起对照作用,目的是确定没有无机盐离子存在时酶的活性大小 C试管 3设置的目的是排除 Na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的影响 D实验证明 Cl-对唾液淀粉酶催化具有抑制作用 答案: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B长跑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C酸奶盒的盖子鼓起来是因为乳酸菌代谢旺盛的结果 D一些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依然可以有氧呼吸 答案: D 有一种酶催化反应 P QR 。右下图中实线表示在没有酶时此
8、反应的进程。在 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图中表示此反应进行过程的曲线是 ( )( P、 Q、 R分别代表 P、 Q、 R的浓度 ) A曲线 A B曲线 B C曲线 C D曲线 D 答案: C 通过有关方法,测得不同生物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制作图形如下: 根据上图,请分析: (1)构成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与线粒体内膜和菠菜叶绿体片层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_;化学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_。 (2)下列图示为透析型人工肾,其基本原理是 A (血液 )透析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B 的静脉血转变为 中的动脉血 C血液和透析液之间进行着营养及废物的交换 D 进入透析液,再经肾脏排出体外,维持
9、了稳态 答案: 德国科学家毕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肾皮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冬眠状态下的肝细胞所含线粒体数量分别为: 400个、 260个、 12500个、 950个、 13 50个。分析回答: (1)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最多,这是因为 _。 (2)动物冬眠状态下肝细胞内的线粒体比常态下还多,这是因为_ _。 (3)从题中所列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 _有关。 答案:(每空 2分,共 6分) (1)心肌细胞持续收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2)动物冬眠状态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肝脏细胞提供 (3)细胞生命活动的强度(或代谢旺盛程度) 关于 DNA的 分布
10、,正确的是 ( ) A RNA病毒中没有 DNA B酵母菌细胞中的 DNA都分布在细胞核 C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存在 DNA D原核细胞如果含 RNA就不含 DNA 答案: A 科学家从甲品种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再将细胞核注入到乙品种玉米的去核叶肉细胞中,并将此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结果使甲品种玉米具有了乙品种 玉米的某些优良性状。其原因是 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B乙品种玉米的线粒体供能多 C乙品种玉米的叶绿体光合作用强 D乙品种玉米的细胞质中含有遗传物质 答案: D 下列的例子中与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无关的是 A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到靶细胞 B胞间连丝 C精子与卵细
11、胞之间的 识别和结合 D水分在细胞间运输 答案: D 下列哪一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合成与分泌激素 C红细胞运输氧气 D激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答案: A 新鲜鱼、肉用盐渍后不易变质,其作用原理是 A食盐水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食盐损坏了新鲜鱼、肉的营养成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鲜鱼、肉用盐渍后不易变质,是因为盐能杀菌,其原理是细菌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会渗透失水而死亡。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2、。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都有 ATP生成 C它们都有染色体和基因 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答案: C 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核内 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 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答案: C 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 ) A两种海绵动物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的种类不同 B两种海绵动物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13、C两种海绵动物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脂质的种类不同 D两种海绵动物细胞表面的氨基酸成分不同 答案: A 代谢旺盛的成熟植物细胞与同种休眠细胞相比,下列各项中不会上升的是( ) A自由水的比例 B线粒体的数量 C核内 DNA分子数量 D核糖体数量 答案: C 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生的根毛细胞,下列哪组结构不能被观察到 ( ) A高尔基体、核糖体 B液泡、线粒体 C叶绿体、中心体 D内质网、细胞核 答案: C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之间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
14、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 B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答案: D 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 细胞 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 A所有病毒都 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 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病毒
15、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答案: A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C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钾离子进出轮藻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 A错误 .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 在研究具体的物质 X时,发现与曲线 和 相符,试问 :细胞膜运输物质 X的方
16、式是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胞吞和胞吐 D无法判断 答案: AB 古诗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蚕丝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蚕丝的基本组成单位通式为 -CO-NH- B蚕丝的形成过程中有脱水缩合反应 C蚕丝在细胞中的合成不受基因控制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无机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蚕丝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 A错;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方式是脱水缩合,故 B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故C错;蛋白质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物,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17、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和 NO 的曲线。影响 A、 B两点和 B、 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离子浓度 能量 答案: B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 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B 综合题 图甲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乙示溶酶体 (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 )发
18、生过程和 “消化 ”过程。请据图回答。 (1)能使图甲中 染色质着色的是碱性染料。中学实验常用的这类染色剂有 _ _ _等溶液(举一例)。 (2)图甲中能产生三磷酸腺苷的细胞器有 _(用图中标号回答)。 (3)图乙中的 a 表示 ; c相当于图甲中的 (用图中标号回答)。 f表示 b与 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4)细胞器 a、 b、 c的膜结构可相互转化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答案: (每空 2分,共 14分) ( 1)龙胆紫(或酸醋洋红) ( 2) ( 3)高尔基体 流动性 (
19、 4)一定的连续性 选择透过 用动物受精卵细胞按下图所示做三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退化消失,说明 _。 (2)把去掉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 _ _。 (3)给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移上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胞分裂,说明 _。 答案: 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 (亲水 )与非极性端 (疏水 )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_。 (2)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
20、是 _ _。 (3)根据细胞膜基本支架的 _,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 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格雷试图从人的血红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 CHIP28 ,他以这种细胞为实验材料最可能的依据是 _。 答案: 下图所示中的 A、 B、 C三图依次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 pH的关系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A中反应 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 ( 2)图 B中, 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 _ ( 3)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 12 和 75 水浴锅中, 20分钟后取出转入 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速率的变化分别为:甲_;乙 _. 答案: (每空 2分,共 8分) ( 1)受酶浓度限制 ( 2)最适温度 ( 3)反应速率加快 速率不变(为 0或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