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4428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 1 2题。 【小题 1】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 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 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 是水汽输送 C环节 表示植物蒸腾作用 D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环节 【小题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 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 为西风漂流 C洋流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 表示北赤道暖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该图是

2、“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29 30题。 【小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 到 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 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 与 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小题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 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 A尼日利亚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2011年 12月 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 1 270 19万人:预计到 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 1500万内,这 “1500万 ”是让广州人 “活得舒服 ”

3、的指标。据此完成 27 28题。 【小题 1】广州提出的 “1500万 ”被称为 “临界点 ”, “1500万 ”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小题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D资源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 25 26题。 【小题 1】图中表示高高低模式的是 ( ) A B C D 【小题 2】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4、( ) 塑造地表形态 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A B C D 答案: A 根据水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井水不犯河水 (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的 “西归 ”靠的是水汽输送 A B C D 答案: D 2009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完成 20 22题。 【小题 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

5、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小题 2】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小题 3】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A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 “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回答 17 19题。 【小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湿 干冷 温湿交替变化 B干冷 暖湿 干冷交替

6、变化 C暖干 暖湿 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 干冷 湿冷交替变化 【小题 2】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是 (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C黄赤交角的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小题 3】在 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 15 16题。 【小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

7、和河流分布 【小题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要干道走向可能是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 西南走向 D放射状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在以下不同的地形单元区中,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铁路,铁路线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总长度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山东丘陵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答案: C 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答案: A

8、 读 “城市建设前后水资源状况示意图 ”,回答 3 4题。 【小题 1】引起城市建设后径流变化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小题 2】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 大堡礁。据此回答 5 6题。 【小题 1】这类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 ) A石灰岩 B变质

9、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 【小题 2】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 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水 B空气 C风力 D生物 答案: D 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 ) 答案: C 喜马拉雅山垂直自然带谱南坡较北坡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B南坡较北坡纬度低且高差大 C南坡较北坡居民多 D南坡较北坡土壤肥沃且开发时间早 答案: B 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

10、的绿洲属于 ( ) A垂直地带性现象 B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C 该图示意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与经纬度的关系。据图回答11 12题。 【小题 1】该森林带( ) A分布最南界线为 25S B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带 C分布的上限海拔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分布的上限海拔最高可达 5000米以上 【小题 2】自沿海向内陆,引起该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逐渐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综合题 读图 “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 ”、图 “太平洋洋流分布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1、 ( 1)根据图 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在 半球,甲处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流;甲洋流应在图 中的 处(填字母或数码代号)。 ( 2)图 中 、 、 、 处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其形成原因是 。 ( 3)同纬度的 B、 D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南 暖 G ( 6分) ( 2) ( 2分) 寒暖流交汇, 秘鲁寒流是上升流( 2分) ( 3) B ( 2分) 日本暖流使 B处水温升高, D处有寒流经过。(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中新网 2008年 3月 18日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四年,世界各地许多冰川融化或变

12、薄的速度上升了一倍多。而欧洲的冰川融化量是最大的,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 斯山。这些冰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 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国家 美国 巴西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墨西哥 人口 2.83 1.69 1.45 1.27 13.0 10.0 2.03 1.3 1.24 1.06 (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4分) (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 2分) ( 3)图中所示

13、国家中 CO2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 ( 2分),请你谈谈该国为控制 CO2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 2点, 4分) ( 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 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 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 0.03%,原因是 。( 2分)据上述材料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 。( 2分) 答案:) a.毁林 b.燃烧矿物燃料 c.极冰融化 d.沿海低地被淹 ( 4分) (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 2分) ( 3)中国( 2分) 调整能源消 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

14、人口数量等。(任答 2点得 4分)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尽管从 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 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 2010年人口将达到 14亿,到2050年将达 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 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增长图(如图) 材料三 根据我国 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 “人口红利 ”期,“人口

15、红利 ”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 。 (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人口红利 ”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原因是 。 ( 4)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 2分) ( 5)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 )( 2分)答案: ( 1)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农村人口比重大 ( 2分) ( 2) C( 2分) (

16、 3)很少 人口总数多 ( 2分) ( 4)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2分) ( 5) C( 2分) 试题分析: ( 1)认真观察 “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 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农村人口比重大。 ( 2)人口红利到来说明青壮年劳动 力所占比重高,社会负担轻。目前我国人口负担的原因是新增儿童比重低,人口出生率较低,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 3)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故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 4)人口问题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故控制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 ( 5)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应为现代型, C项符合。 D项出现人口负增长,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不适宜。 考点:本题中国的人口问题。 点评:中国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中国人口 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要实现计划生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