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4436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纬度地带 )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经度地带 )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答案: B 关于环境人口容量 (A)和人口合理容量 (B)的数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 B B.A B C.A B D.A可能大于 B,也可能小于 B 答案: C 环境承载力是指 ( ) 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 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D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答案: A 制约环境人口容

2、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资源 B生活方式 C科技 D消费水平 答案: A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业用地 B交通用地 C工业用地 D住宅用地 答案: D 工业企业寻求近河流、近铁路、近公路的低平地带进行布置的原因是 ( ) A环境优美 B交通方便 C能源丰富 D人口众多 答案: B 通常所说城市大小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城市人口规模 B城市用地规模 C城市工业产值 D城市基础设施 答案: A 下图为城市六边形服务网络图,读图完成 2题。 【小题 1】甲、乙、丙按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丙乙甲 D甲乙丙 【小题 2】关于乙类城市的

3、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布数量最多 B服务范围最大 C服务功能最少 D相对距离最近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读图完成 2题。 【小题 1】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 A B C D 【小题 2】市区出现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于城市化进程的 ( ) A 阶段 B 阶段 C 阶段 D任何阶段都会出现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大庆、攀枝花等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变革 C经济的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答案: D

4、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若此图表示 “二战 ”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拉美迁往北美 C从北美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非洲 答案: B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答案: B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答案: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 A纬

5、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答案: C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平原地区和山区自然景观的差异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

6、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答案: A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 “冰川消融,一个热点话题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永久冻土带融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 据此回答 2题。 【小题 1】资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 ) A复杂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小题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 ( ) A光照弱 B河流少,流量小 C冰川冻土广 D河流多,流量丰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位于 (

7、) A北温带 B寒带 C南温带 D热带 答案: D 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项一功能 (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 答案: B 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军人回家探亲 B农民进城购买商品 C农民进城买房定居 D上海人到贵阳参观酒博会 答案: C 下面是 “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 2题。 【小题 1】关于 a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快 B自然增长率很低,是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育意愿低 C老龄化严重 D生产力水平低,医疗卫生水平差,死亡率高 【小题 2】影响 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最主要因素有 (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8、 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综合题 下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 14分) ( 1)图中序号 分别代表自然带名称是: _带, 温带草原带, _带。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限制 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 10分) ( 2)图中 a、 b、 c代表的自然景观呈现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_条件的影响较大。( 4分) 答案: ( 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带;水分 中 水 ( 2)自赤道向两极

9、分异(或纬度地带性); 热量 下图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回答( 16分) ( 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 _和 _三项指标构成。( 4分) ( 2)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_出生率, _死亡率, _自然增长率。( 6分) (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 _型向 _型的过渡阶段。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_型阶段。( 6分) 答案: ( 1)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2)高 低 高 ( 3)传统 现代 现代 下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6分): ( 1) 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 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 _曲线。( 4分)

10、(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_,水平 _;1950年以后,城市化发展速度 _,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6分) (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_,水平 _。 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 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6分) 答案: ( 1)、 A B ( 2)晚 低 加快 ( 3)早 高 逆城市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新华社 2010年 1月 14日讯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 “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人数超过 23亿。 材料 2: 2

11、0世纪 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材料 3: “农民工 ”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 ”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基本上的劳动力工厂都是农民工,他们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 ;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切实的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 2分)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现状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 2分) (3)目前农民工面临哪些问题? 。( 2分) 答案: ( 1) C ( 2) 不利影响: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 ( 3) 收入低,住房困难;子女入学难 医疗无保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