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4451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2012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 C为小行星带,完成 12 题 【小题 1】图中共有几类天体,答 A 2 B 3 C 4 D 5 【小题 2】行星 A代表 A地球 B火星 C金星 D木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天体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图中包括太阳为恒星, A 为行星,还有彗星, C 为小行星。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 【小题 2】 C为小行星带。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 木星之间,绕日公转都为逆时针方向。所

2、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读下面四幅 “海拔 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回答 2425 问题。 【小题 1】四座山中,纬度位置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C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 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山体高度相同,自然带越丰富,纬度越低。 【小题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 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该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 b镇到 a镇的公路有 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

3、是 ,理由是线路最短。 B修建 b镇到 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 c镇的原因是考虑地形因素。 C为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区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D a-b与 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占用土地。 答案: C 该图为某河流河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 2122 题 【小题 1】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 EF 断面的是 【小题 2】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规划在 E、 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 E地 B此河流一定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 E、 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 F地 D此河流一定位于北半球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

4、小题 1】本题考查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河床较陡,图中 E处为凹岸,河床较陡。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修建港口,应该选择河床较陡的一侧,应位于 E;此河流位于南北半球无法确定。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读下列几种地貌类型的示意图,其成因由外力作用产生的是答案: C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

5、,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图中 A和 B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或错位, D是火山喷发。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海岸 B秘鲁渔场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C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D夏季自日本到波斯湾的油轮在航行中一路顺风顺水 答案: C 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洋流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能够影响欧洲西海岸;秘鲁渔场是因为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 作用

6、明显;夏季自日本到波斯湾的油轮在航行中在印度洋逆风逆水。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图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答案: B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6-17题 【小题 1】图示 DCBFG为水循环类型的 A海陆间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内陆水循环 D不能确定 【小题 2】在图示水循环中,人类主要可以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地下径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 C为水汽输送, F为地表径流, DCBFG实现了海陆间水循环。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在图示

7、水循环中,人类主要可以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若 表示变质作用,则 a b c所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C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答案: B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只能变成岩浆岩,所以 c 为岩浆岩, 为变质作用,所以 b为变质岩,则 a为沉积岩。所以

8、本题选择 B选项。 读图 “最近 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 ”,回答 1314 题。 【小题 1】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 100年来世界气温 A呈直线上升趋势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C变化不大 D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小题 2】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采用新能源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根据图中的海平面上升的变化曲线判断,海平面呈波动

9、上升的趋势,则全球气温也呈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图中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的导致,所以应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采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释放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的能量 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大气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 “磁暴 ”现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 11年活动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太阳活动有时会使地面的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答案: C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10、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 11年,所以黑子数目的多少才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假设某地方发生地震,地面剧烈震动。此时在湖面上乘船的游客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 ,后上下颠簸 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 答案: C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输。地震波分为纵波( P)和横波( 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

11、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湖面上乘船的游客只会感受到纵波,上下颠簸。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读 “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 56 题。 【小题 1】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2】此季节甲地 A有太阳直射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C 读 “某区域气压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就气压分布而言甲为高气压中心,乙为低气压中心 B若甲处是陆地,乙地是海洋,则北半球正值冬季 C图中 A处与 B处相比风力较大 D若此图位于北半球,图中 B处吹偏西风 答案: C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12、甲处为低压中心,乙处高压中心,北半球冬季,陆地形成高压中心; A处等压线密集,所以风速大,北半球, B处吹东南风。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读下列气候类型降水柱状图,回答 89 题。 【小题 1】关于甲和乙两图中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乙为地中海式气候 D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 2】下列关于甲、乙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分布在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 B乙分布在南北纬 2535 大陆东岸 C甲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较少 D乙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1】甲地冬季气温高于 0

13、 ,夏季气温低于 20 ,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为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甲气候主要分布在 40-60的大陆西岸,乙气候主要分布在 35N-55N 的大陆东岸;甲气候气温年较差小,乙气候气温年较差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读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 1011 题。 【小题 1】与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 2】与我国南方爆发的寒潮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形成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的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压系统气流从中心流向四周。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我国南方爆发的寒潮有关的天气

14、系统是冷锋天气。冷锋天气由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主动向暖 气团移动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读 “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图 ”。判断该河流叙述错误的 A在我国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 B该河流一年内有 2次汛期,分别是春季和夏季 C该河流冬季主要受湖泊水补给 D该河流夏季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答案: C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根据图中河流由两个汛期判断,该河位于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夏季为大气降水补给。该河冬季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填空题 性和 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整体 差异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要

15、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差异,导致地表自然带差别巨大,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 和变质作用。 答案: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

16、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和浅层地下水。 答案: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地球上的水主体位于海洋,陆地淡水所占的比重相当少,而且陆地淡水主要在两极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的高原山地,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近地面风的形成主要受 、 和摩擦力的影响。 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

17、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所以近地面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地球上的五带是以 和 为依据划分的。 答案:回归线 极圈 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界线有回归线和极圈,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北温带,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 综合题 读 “太阳光照图 ”(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日期为 月 日前后。 ( 2)该日 A、 B、 C、 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3)此时此刻, A点的地方时是

18、时, D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这一天 C点的昼长是 小时。 ( 4) EF 为 (晨或昏)线,太阳直 射在 ( 纬线)。 答案: ( 1)冬至 12 22 ( 2) C B ( 3) 12:00 6:00 8 ( 4)晨 2326S(或南回归线 ) 试题分析: ( 1)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表示的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 12月 22日前后。 ( 2)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C点距离直射点 A点的纬度最远,所以 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 B点白昼时间最长。 该日 A、 B、 C、 D四点中

19、,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3) A点为太阳直射点,直射点的地方时为 12: 00; D点位于赤道,赤道永远昼夜等长,所以 D点白昼时间为 12小时,日出时间为 6:00; C点白昼时间根据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计算, 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为 120,所以白昼时间为 8小时。 ( 4)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EF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变为白昼,所以 EF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为 2326S。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光照的判读。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0、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 A、 B、 C、 D四处在地质构造上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D 。 ( 2) C处在地形上属于 ,形成的原因是 。 D处在地形上属于 _,形成的原因是_。 ( 3)在图中寻找油气资源应的 处,寻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处。 答案:( 10分,每空 1分) ( 1)地垒 地堑 向斜 背斜 ( 2)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3) D C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断裂的相对两侧上升的为地垒,相对两侧下降的的为地堑

21、。所以 A为地垒、 B为地堑、 C为向斜、 D为背斜。 ( 2)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 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C处在地形上属山岭,形成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D 处在地形上属于谷地,形成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3)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的影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储存地下水。所以在图中寻找油气资源应的 D处,寻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C处。 点评: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

22、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 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读我国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然带大体沿着 (经或纬)线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在 (低、中、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 3)若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看见的自然带景观,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23、 为基础,在 纬度地区最明显。 答案: ( 1)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 2)纬 由沿海到内陆 水分 中 ( 3)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高、低 试题分析: ( 1)从海陆位置看, A处位于东部,距离海洋近,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 处于 A 处相比,距离海洋的距离变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C处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为温带荒漠带。 ( 2)图中各自然带东西方向更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自然带东西更替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在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水分差异显著,所以表现最为 明显。 ( 3)从北

24、京到广州,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的基础是热量,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分异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阅读表格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地区 (空间 )分布特点。( 3

25、分) ( 2)结合表中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 ( 2分) 除此以外,使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的人为因素还有 。( 2分) ( 3)你认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3分 ) 答案: (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地区更少( 3分) ( 2)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工业发达( 2分,答出 2个即得满分) 水污染,浪费严重( 2分) ( 3)加强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工程;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3分)(答出 3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各区域降水量和地表径流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2)本题考查我国的水土供需矛盾。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另外水污染浪费现象严重。 ( 3)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建立水库,实行跨流域调水工程,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 点评: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 是华北平原。这里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而华北平原降水量少,江河径流量小,供水量少。可归纳为: “三多一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