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开学初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4467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开学初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开学初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开学初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开学初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开学初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开学初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表示物种 和物种 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答案: A 2,4D 是一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可用它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下列符合其除草原理的是 A低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 B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 C高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 D高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 C 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 ) A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B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 C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D松树的树形为宝塔状 答案: C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 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

2、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 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答案: B 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 答案: D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形成浆细胞 B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C形成效应 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 C 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3、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体液大量丧失 B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C特异性免疫减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答案: B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答案: C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 A影响胰岛 A细胞分泌的刺激 X最可能是血 糖含量升高 B刺激 X 胰岛 A细胞是体液调节, 位于垂体 C刺激

4、 X 胰岛 A细胞是神经调节, 位于大脑皮层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答案: D 用同位素 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 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 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 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 A端,能在乙图中的 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 B端,能在乙图中的 A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 B端,能在甲图中的 A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答案: C 农业科技人员做了两个实验( 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末授粉的

5、番茄花蕾子房,获得无籽番茄。( 2)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上述无籽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籽番茄植株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籽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不能遗传 D若取上述无籽西瓜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 4个染色体组 答案: B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 定性的提高 答案: A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

6、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答案: D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 答案: D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 t0 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 B若在 t2时种群的数量为 N,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 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2时 D在 t1 t2时,该鱼的种

7、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 B 有关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 ”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 pH值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D取 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答案: C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36只,第二次捕获 25只,其中有标志兔 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A 36 B 75 C 12 D 300 答案: B 一对夫妇生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 2040 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

8、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B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图甲中 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设 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X,则 A m X n B 0 X m C n X i D X i 答案: A 右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甲为糖尿病患者 B AB段血糖升高最可能是因为肝糖原分解 C能够促进 BC 过程进行的激素是胰岛素 D CD段表明人体血糖浓度处于动态平衡

9、中 答案: B 下列各组激素,由同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C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答案: B 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答案: C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B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基因库产生差

10、别是导致生殖隔离的前提 B只有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C生物体内的染色体变异属于突变 D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 B 利用某种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体基因型为 AABB。这种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答案: D 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 21号染色体有 3条 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染色体上 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猫叫综合征患者细胞中 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1、 A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B人类有 23对染色体,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检测 23条染色体上的 DNA序列 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D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答案: A 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 男性的精原细胞 二倍体西瓜配子细胞 四倍体水稻的配子细胞 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 人的极体 二倍体水稻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将其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 A B C D 答案: C 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样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

12、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答案: C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只存在于细菌中 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 DNA,用同一种处理运载体 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的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休 答案: C 下列有关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合成并释放 C免疫系统受损使患癌症的几率大大提高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 C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

13、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B 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D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答案: B 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

14、温调节 B水平衡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血液 pH值的调节 答案: D 17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答案: D 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答案: D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

15、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答案: D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失去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答案: B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 答案: C 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 310

16、5 14105 mg/mL,而 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 4200kJ。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 A通过体液运输 B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答案: D 综合题 (10分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在 “ ”中写字母,在“” 上写名称。 ) (1)图中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 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

17、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胰岛分泌 (填激素) 增加,作用于 (靶细胞 ),使葡萄糖增加,并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 1) B组织液, ( 2)升高,神经 ( 3)胰高血糖素,肝脏细胞 (10分 )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 ( 1)调控该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 。 ( 2) 2代表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则下列关于反射弧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6代表感受器 B 1代表传出神经 C 3代表突触 D 5代表效应器 ( 3)兴奋在 3中的传导是单向的,这是因为 _ ,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 4)如果将 1中神经纤维取出

18、一段进行如下图的实验,请分析回答:如果将a 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 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如图),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 次偏转。 答案:( 1)大脑皮层 ( 2) B (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蛋白质(糖蛋白) ( 4)两 (10分 )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 _形,可以表示达到 K 值的一点是 _。此时种群增长率为 。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_ _。 ( 3)迁入种群在第 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_ 。 答案: ( 1) S , d , 0 ( 2) b ( 3)食物充足又

19、无天敌 ( 10分)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 1) 20世纪 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 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 IAA造成的,还是 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 A、 B、 C、 D四个实验中, 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 IAA; 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 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 _。 ( 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

20、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 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 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 IAA分布 植物 IAA分布( %) 向光侧 背光侧 A 50 0 50 0 B 50 2 49 8 C 50 1 49 9 D 49 5 50 5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 “某些物质 ”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 “某些物质 ”具有 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 _有关。 答案: ( 1) A和 B, C和 D, 背光侧 IAA多于向光侧(或 IAA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 ( 2)抑制生长,向光侧抑制物多于背光侧(或抑制物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