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37oC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答案: D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答案: C 17
2、.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答案: D 18.下列哪项实例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A植物的向光性 B除草剂可以除掉田间的双子叶植物 C顶端优势 D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答案: D 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人工鱼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 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 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 b、 c、 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b+d“ B a b+d C a b+d D a=b+c+d 答案: C 20.下列各项 属于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
3、的不同点是: A由特定分泌腺体分泌 B种类多种和特异性高 C微量和高效 D有调控代谢活性 答案: A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流径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 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C该生态系统含有五个以上的种群
4、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 答 案: A 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 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答案: D 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不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斗争 答案: 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B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C下一营 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少 D A和 B的叙
5、述都正确 答案: D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请问,如何设立对照组? A用一成年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 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答案: D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 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 、 过程 C胰岛 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 过程 D胰岛素促进 、 、 等过程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可作为
6、人体内水的来源? A饮料中的水 B食物中的水 C有氧呼吸产生的水 D无氧呼吸产生的水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 pH值 D渗透压 答案: B 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答案: C 有关酶、激素和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人体活细胞产生的 B都是蛋白质 C它们的作用可互相替代 D都影响新陈代谢 答案: D 游泳时在水中憋一会儿气后会引起大口喘气,其原因是 A呼吸运动过于激烈,使呼吸中枢兴奋 B体内过量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中枢兴奋 C体内缺氧使呼吸中枢兴奋 D 体内过量的二氧化碳使呼 吸中枢
7、抑制 答案: B 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该部位将会出现 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答案: D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答案: B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 端、尖端、尖端 B尖端
8、、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答案: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 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D顶芽产生生长素,所以 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此现象称顶端优势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与效应 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 是 A造血干细胞、 T细胞、 B细胞、抗体和抗原 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 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C造血干细胞、胸腺、 T细胞、 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 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
9、原 答案: D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答案: C 综合题 ( 16分)南瓜是雌雄同株开单性花的植物。开花时选 A、 B、 C三株南瓜,做如下处理: A株全部雌花于开花前套上纸袋; B株全部雌花于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柱头上涂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C株全部雌花于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授以南瓜花粉。分析说明: ( 1) 一个月后,三株南瓜的结实情况大约是: A_; B_;C_。 ( 2) A、 B套纸袋的目的是 _。 ( 3)比较 A、 C的实验结果说明 _。
10、( 4)比较 A、 B的实验结果说明 _。 ( 5)南瓜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如果取无籽南瓜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 答案: ( 10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第 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 5次缔约方会议,于 2009年 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 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 2012年至 2020年的全球 CO2减排协议。下图 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 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是 作用;无机环境中碳
11、的来源有 ( 填数字序号)。 (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 4)若 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 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 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 物 克。 ( 5)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请你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答案: ( 5 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 1)图中 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12、( 2) A、 B的名称分别是 、 。 ( 3)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必须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 作用。 ( 4)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答案: ( 9分)图中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的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中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若 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 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 称为_。 ( 2)若刺激图甲中 b点,则 b点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 ,图中 _点可产生兴奋。 ( 3)由图甲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_ 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图中共有突触 _个。 ( 4)图乙
13、中神经递质由 A细胞合成经过 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_ 融合,进入突触间隙。 ( 5)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 ”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细胞产生 _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 化。膜上 “受体 ”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_。 答案: ( 10分)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 量应记为_株。 (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株 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引入 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
14、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_。 ( 4)某研究 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 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 率曲线(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_。 A乙为该入侵植 物 ,甲的数量从 t3开始减少 B t1 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S”型 C t2、 t4时,甲 、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D影响乙种群在 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5)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 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 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 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 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 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答案:( 10分,每空 2分) ( 1) 15 ( 2)曲线图见下图。 (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及标注字母 B均正确) ( 3)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 ( 4) C ( 5)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 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