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D、 d和 T、 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DTT和 ddtt杂交, F2中具有双显性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 1/4 B基因型为 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 ddTt的植株杂交,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 C基因型为 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 DD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 1: 1: 1: 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 DdTt和 ddtt 答案: C 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A染色体进行复制
2、 B有纺锤体形成 C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D着丝点分裂 答案: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主要的变化是 A着丝点一分为二 B同源染色体复制 C同源染色体联会 D DNA复制 答案: A 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 C 基因型为 AaBb的动物,在其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 A和 A分开发生在 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 B初级精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 D 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过程是 A遗传和变异 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 D
3、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 A同源染色体的复制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C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 C 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按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精子与卵细胞核的融合 C卵细胞形成受精卵 D精子头部进入细胞内 答案: B 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动物曲细精管中的细胞分为三组。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 B乙组细胞发生非等
4、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丙组中全部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在丙组细胞中 答案: A A甲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点是发生着丝点分裂;正确。 B乙组细胞发生 DNA的复制;错误。 C丙组中全部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错误。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在乙组细胞的 DNA的复制过程中;错误。 右图为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已知基因 A位于 1上,基因 b位于 2上,则右图细胞产生 Ab 配子的可能性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 12.5% B 25% C 50% D 100% 答案: D 某二倍体生物的分裂后期的正常细胞内含有 10个 DNA分子。下列说法正
5、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5条或 10条 答案: B 二倍体生物的分裂后期的正常细胞内含有 10个 DNA分子,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和 DNA都是 5个,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精细胞,因此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选 B。 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 YyRr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答案: C 基因型为 AAbbCC 与 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 F
6、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 4和 9 B 4和 27 C 8和 27 D 32和 81 答案: C 豌豆黄色圆粒( YYRR)和绿色皱粒( yyrr)杂交后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 F1,自交得到 F2,然后将 F2中全部的绿圆豌豆自交,后代中纯种的绿圆豌豆占 A 1 2 B 1 3 C 2 3 D 5 6 答案: A 右图是血友病谱系, 8和 9的后代中患病男孩儿的几率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 C 杂种红花 (Aa)阔叶 (Bb)的牵牛花植株与 “某植株 ”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 3红阔 1红窄 :3 白阔 :l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 A aa
7、BB(白花阔叶 ) B aaBb(白花阔叶 ) C Aabb(红花窄叶 ) D AaBb(红花阔叶 ) 答案: B 长翅红眼( VVSS)与残翅黑眼( vvss)果蝇杂交, F1均为长翅红眼,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F1自交后, 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 F2总数的 A 1 2 B 1 4 C 3 8 D 1 16 答案: B 能证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D细胞全能性的实验 答案: 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能证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
8、交实验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得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证明细胞全能性;故选A。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都是 DNA B都是 RNA C是 DNA和 RNA D是 DNA或 RNA 答案: D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B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爆炸式增长等 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型的生物 D有性生殖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答案: B 在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A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 B不适宜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
9、法 C常用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来统计 D应用诱虫器收集土壤中的所有小动物 答案: D 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 B C D 答案: C 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则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寄生,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生在树冠层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故选 C。 下表显示两种微生物各自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的物质,如果将它们混合培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生物 必须提供的物质 合成并释放的物
10、质 红色酵母菌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答案: C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答案: D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是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地;故选 D。 在培养某种细菌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延续,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耗尽,但由于突变,出现了能利用原有细菌的代谢产物生活的新类型。这种情况下的细菌数量增长曲线是答案: B 右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
11、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分析在曲线中哪段鼠群繁殖速度最快? A EF 段 B DE段 C BD段 D CB段 答案: B 下图表示四个种群中的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种群密度最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答案: A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每平方米甘蔗地中甘蔗的数量 C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答案: B 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相当于出生率,草地上的杂草不属于种群,故选 B。 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
12、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答案: A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正确。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加;错误。 C年龄结构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错误。 D群落和种群都有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错误。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还应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 D 某环保部门在凌晨 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
13、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 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 2附近开始 C地点 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以上实验表明该河流有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C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 D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答案: 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能是无限的 B能量由较高营养级流向较低营养级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的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D 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
14、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 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 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 c,则 a、 b、 c之间的关系是 A a=“b+c“ B ab+c D c=a+b 答案: C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牛等家畜类为主 答案: C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能量流动流动效率为 20%-30% D只有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
15、递 答案: A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答案: 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是植物 B一定能固定 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 答案: A 综合题 ( 10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 如右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 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 ;兔和人的种间关
16、系是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式 。 ( 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大于,小于、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 (增强、不变、减弱)。 (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能、不能)传递 给植物。 ( 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的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 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 ,并一段时间内数 量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 10分) ( 1) 4 三、四 竞争和 捕食 寄生 ( 2) 大于 增强 ( 3)
17、分解者 不能 ( 4) J K(环境容纳量) ( 10分)右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 J/(cm2 a)。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 2)若要调查 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 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抵抗力 /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 5)利用 信息素防治害虫,则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若该农田被弃耕, 则该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 6)用图中
18、有关字母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答案:( 10分) ( 1) 90 0 J/(cm2 a) 15% ( 2)样方法 ( 3) CO2( 4)恢复力 ( 5) 化学 次生 ( 6) ( 5分)右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 1) A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分裂,该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分子数之比为 。 ( 2) B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分裂,判断依据是 。该细胞的名称是 。 答案:( 5分) ( 1)有丝分裂 1: 1 ( 2)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 初级精母 细胞 ( 5分)右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 (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A为显性基因, a为隐性基因 ),请回答: ( 1
19、)该遗传病是由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的。 ( 2) 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 ( 3) 10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若号和号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 答案:( 5分) ( 1) 常 隐 ( 2) Aa ( 3) 2/3 1/9 ( 10分)现有 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两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一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一个表现为长形 (长)。用这 4个南瓜品种做三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圆甲 圆乙, F1全为扁盘, F2中 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 2:扁盘 长, F1全为扁盘, 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 3:用长形品种的植株的花粉分别
20、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 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 1: 2: 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_定律。 (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用 A、 a表示,若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请用 A、 a和 B、 b表示。回答以下问题: a.实验 2中 F1的基因型为 _。 b.请分别写出实验 1和 实验 2亲本的基因型: 实验 1:圆甲 _,圆乙 _ 实验 2:扁盘 _,长 _ c.实验 1所产生的后代中,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 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_。 答案:( 10分) ( 1)两 基因分离定律和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2) a. AaBb b. AAbb或 aaBB aaBB 或 AAbb AABB aabb c. A_bb和 aaB_ A_B_ 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