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609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69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DB33 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DB33 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DB33 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DB33 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40 P 00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s for overall jacking of inland river bridges 2014 - 09 - 17 发布 2014 - 10 - 1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936 2014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5 现状调查与评估 3 5.1 一般规定 3 5.2 现状调查与检测 3 5.3 现状评估 4 6 顶升施工 4 6.1

2、一般规定 4 6.2 临时设施设计与施工 4 6.2.1 反力体系设 计 4 6.2.2 反力体系施工 6 6.2.3 临时支撑体系设计 6 6.2.4 临时支撑体系施工 6 6.2.5 限位结构设计 8 6.2.6 限位结构施工 . 10 6.3 施力系统 . 10 6.3.1 千斤顶 . 10 6.3.2 控制系统 . 11 6.4 墩(柱)截断位置与施工工艺 . 11 6.5 顶升施工工艺 . 12 6.5.1 高度限值 . 12 6.5.2 不均匀位移控制 . 12 6.5.3 预顶升 . 12 6.5.4 正式顶升 . 12 6.6 墩(柱)的接高 . 13 6.7 支座更换 . 1

3、3 6.8 梁体复位 . 14 6.9 顶升临时设施拆除 . 14 6.10 施工安全 14 7 施工监控 . 15 7.1 一般规定 . 15 7.2 顶升监控方案 . 15 DB33/T 936 2014 II 7.3 监控部位及内容 16 8 质量评定方法 17 8.1 一般规定 17 8.2 连接墩(柱)混凝土结构 17 8.2.1 基本要求 17 8.2.2 评定项目 17 8.2.3 外观鉴定 18 8.3 顶升同步控制 18 8.3.1 基本要求 18 8.3.2 评定项目 18 8.3.3 外观鉴定 18 8.4 支座更换工程 18 8.4.1 基本要求 18 8.4.2 评定

4、 项目 19 8.4.3 外观鉴定 1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 2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工程质量检 验评定用表 2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24 DB33/T 936 2014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湖州市港航管理局、河海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修华、何仲文、吉伯海、郑宏、周超、陈妙初、叶蕾、谢发祥、沈勤林、 王靖、李大鸣、陈永辉、翟瑞兴、傅中秋、雷笑、莫海峰、徐声亮。 DB33/T 936 2014 1 内河桥

5、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河桥梁整体顶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控、质量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改造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50283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CJJ 2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99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T/T 391 公路桥梁盆

6、式支座 JT/T 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 663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 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J2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 J22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3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S 205-1 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DB33/T 3

7、86 内河航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 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桥梁整体顶升 integral jacking engineering for bridges 利用顶升技术将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抬高。 DB33/T 936 2014 2 3.2 底盘结构 chassis structure for jacking construction 用于承受桥梁整体顶升时的荷载,并将该荷载传递到基础的结构。 3.3 托盘结构 pallet structure for jacking construction 用于托住上部被顶升结构并与其一同升高的结构。 3.4 反力体系 re

8、action system for jacking engineering 由顶升底盘结构和顶升托盘结构组成的一对上下传力的结构体系。 3.5 抱柱梁 holding column beam 安装于原桥桥墩、通过墩梁界面连接,与原柱固结的支承结构。 3.6 临时支撑体系 temporary supporting system 用于联系顶升托盘结构(或桥跨上部结构)和顶升底盘结构的所有临时施工构件的总称。 3.7 垫块 cushion block 顶升过程中不断加高临时支撑体系的标准化构件。 3.8 限位结构 displacement-restriction structure of jacki

9、ng construction 限制桥梁上部结构在顶升过程中纵向、横向偏移的结构。 3.9 控制系统 control system of jacking construction 控制顶升力、顶升位移的软硬件设备 系统 。 3.10 梁体复位 girder restoration 即落梁,指顶升完成后,梁体结构同步回落至支座。 4 基本规定 4.1 应按 JTG H11、 JTG/T H21、 JTG/T J21 及 CJJ 99 等 规范要求 对拟顶升桥梁 进行现状调查和评估。 4.2 顶升 施工 前应 按 JTG/T J22、 JTG/T J23等规范 要求 对 需加固的 损伤 构件进行修

10、复加固 处理 。 4.3 在 顶升过程中,被顶升桥梁的各部位受力 状态 应 与顶升前结构相同 ; 如不能做到顶升前和顶升过程中的受 力的同一性,应进行受力分析验算,确保桥梁安全 。 4.4 顶升改造后,应不降低桥梁原设计标准和原设计使用年限 , 并 满足 GB/T 50283 的规定 。 4.5 顶升的顶升力和顶升高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墩台以及梁底顶升支承点位置应进行局部承压验算。 4.6 顶升前 应 进行墩顶抗劈裂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墩顶加固或利用操作平台进行顶升。 4.7 顶升施工宜采用整联跨同步顶升方法。 4.8 顶升前应清除原支座周围的建筑垃圾和废弃混凝土 ,并解除影响顶升的 相关 约束构

11、件。 4.9 顶升 前 应 对 临时支撑体系 进行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4.10 顶升时应封闭陆上交通, 并 对水上交通进行管制。 4.11 顶升应全 过程实时监控。 4.12 桥梁正式顶升前应进行预顶升。 DB33/T 936 2014 3 4.13 顶升结束后宜对桥梁进行荷载试验。 4.14 顶升施工应注重保护环境,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应与顶升工程同时 实施 。 4.15 顶升工程的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标准。 5 现状调查与评估 5.1 一般规定 5.1.1 应对拟顶升桥梁进行现状调查 检测与评估,并给出桥梁 检测报告与 评估结论。 5.1.2 应根据现状 调

12、查 与评估结果拟定桥梁 顶升施工方案。 5.2 现状调查与检测 5.2.1 现 状 调查应结合桥梁既有资料对拟顶升桥梁做现状检测,检测项目可参照表 1 的相关规定 。 表 1 拟顶升桥梁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检测选项 作用 荷载 桥梁 作用荷载 基础和下部结构 场地类别和地基土状况 地基稳定性 地基承载力(原位或土工试验) 基础、桩、承台的工作状况 地基变形及上部结构反应 墩(柱)及盖梁工作状况 支座工作状况 上部结构 桥梁使用状况核查 主要构件材料强度 、 挠 度 结构 裂缝与损伤 构造和连接 结构整体性 平面尺寸 桥面系 和附属设施 整体性、损伤 注: 表示应做项目, 表示选做项目, 表示特

13、殊检测项目 5.2.2 现状调查应 按下列要求收集 和查阅拟顶升桥梁的各项资料 : a) 查阅桥梁设计资料:桥型、跨度、梁板截面形状 尺寸 和配筋、桥墩 及桩基形式、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支座型号及布置情况 ; b) 查阅施工资料:竣工图、 监理资料、 工程质量 检验 评定 资料 、 交竣工验收资料、 荷载试验资料等,包括施工单位、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桥梁结构与桥墩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支座生产厂家、检测报告与检测单位等 ; c) 调查 收集 桥梁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 、地质状况 等 资料 ,并根据实测结果对原桥的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等进行测绘,绘制工程现状图。 DB33/T 936 2014 4

14、 5.3 现状评估 5.3.1 顶升前 应按 JTG H11 和 JTG/T H21 进 行一般性或适应性评价,结合现状调查资料、检测和试验结果,编制 现状 评估报告。 5.3.2 大跨径或结构复杂的桥梁 应按 JTG/T H21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必要时可进行桥梁荷载试验,以评估桥梁的实际状态。 5.3.3 现状评估应给出明确的评估结论,指出桥梁能否采用 整体 顶升施工,并提出 整体 顶升前需要进行结构补强加固的 方法 和建议。 6 顶升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6.1.2 顶升应由具有相应认证资质的计量机构对 千斤

15、顶、位移传感器、应变仪等 各类试验与检测仪器 、顶升设备 进行标定或 检 查 。 6.1.3 顶升所用的各种临 时设施与永久结构的原材料均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4 应由有资质 和经验 的单位对顶升 施工的 限位结构、临时支撑体系进行复核验算。 6.2 临时设施设计与施工 6.2.1 反力体系设计 6.2.1.1 应根据桥梁结构与顶升 施工 需求按表 2选择顶升反力体系,复杂桥梁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组合方式。其中采用抱柱梁和利用承台的顶升反力体系见图 1。 表 2 顶升反力体系选择 形式 顶升底盘结构 顶升托盘结构 承台 首选 抱柱梁 墩(柱)无承台或为深埋式承台、深水承台 盖梁有效

16、 空间 不足,且千斤顶不宜直接支承桥跨上部结构 钢抱箍 独柱墩 钢牛腿 非独柱墩 盖梁 顶升高度 1m 首选 桥跨上部结构盖梁连系梁桥墩桥墩下抱柱梁上抱柱梁千斤顶临时支撑体系顶升托盘结构(盖梁)顶升底盘结构(下抱柱梁)连系梁桥墩a) 采 用上下抱柱梁的顶升反力体系 b) 采 用盖梁 和下抱柱梁 的顶升反力体系 DB33/T 936 2014 5 桥跨上部结构盖梁盖梁原桥墩截断区域千斤顶临时支撑原桥承台填补区桩基础体系c) 利用承台和盖梁的顶升反力体系 图 1 采用抱柱梁 、盖梁 和承台的顶升反力体系 6.2.1.2 反力体系宜均匀、对称布置。 6.2.1.3 反力体系设计应考虑顶升过程中上部结

17、构水平和竖向荷载分布和传递的特性,同时满足 强度 、刚度、稳定性及局部承压要求: a) 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值按 JTG D60 或按实际荷载取值,但不考虑地震作用 ; b) 顶升反力体系的设计荷载按施工时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考虑,并应符合 JTG D60 和 JTG D62 的相关规定。 6.2.1.4 采用混凝土抱柱梁作为顶升反力体系 时 ,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设计时可采用式( 1)计算: 0.24 cdV f A .(1) 式中: V 截面抗剪承载力 ,单位为千牛顿 ( kN) ; fcd 新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较低者 ,单位为 兆帕 斯卡 ( Mpa) ; A 接

18、触面面 积 ,单位为 平方毫米( 2mm )。 6.2.1.5 混凝土抱柱梁强度应不低于原墩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且 不宜低于 C40。 6.2.2 反力体系施工 6.2.2.1 施工前应设置桥梁 的 标高标志线。 6.2.2.2 在墩(梁)原址设置顶升底盘结构时,应考虑开挖、换填等因素对原桥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6.2.2.3 顶升底盘结构 上 表面应采用环氧结构胶调平, 其 允许偏差不宜大于 1mm,达到强度后方可继续施工。 6.2.2.4 混凝 土抱柱梁作为托盘结构施工时,原结构与混凝土抱柱梁的连接面应凿毛 、 开剪力槽或种植抗剪钢筋 ,并在清理后涂 刷新、老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19、 6.2.2.5 托盘结构主筋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连接构造应符合 JTG/T F50、 JGJ 107 等规范 的相关规定。 DB33/T 936 2014 6 6.2.3 临时支撑体系设计 6.2.3.1 临时 支撑体系 应 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 其中 混凝土结构应符合 GB 50010、 钢结构及其焊接部分应符合 GB 50017 等 规范要求。 6.2.3.2 临时支撑体系利用原桥台时,应对桥台的受力状况进行验算,必要时进行加固。 6.2.3.3 临时支撑体系宜采用便于安装与拆除的钢管支撑墩。 6.2.3.4 临时支撑体系的专用垫块应模数化和标准化,每节支撑长度应与千斤顶行程相

20、适应,以提高顶升效率。 6.2.3.5 为避免顶升过程中 临时 支撑失稳,钢管支撑墩间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撑与剪刀撑。 水平撑与剪刀撑的示意图如图 2所示。 桥跨上部结构顶升托盘结构顶升底盘结构钢管水平撑植筋千斤顶支承墩剪刀撑图 2 临时支撑的 水平撑与剪刀撑 6.2.3.6 水平撑、剪刀撑与钢管支撑墩间 应 采用 螺栓连接 或焊接 , 连接法兰盘 的表面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 0.5mm,连接螺栓等级应不小于 8.8 级 , 连接螺栓 直径 不 应 小于 16mm。 6.2.4 临时支撑体系施工 6.2.4.1 临时支撑体系上端安装千斤顶,下端应与顶升底盘结构固结。 6.2.4.2 在顶升施工停止时

21、,应将临时支撑与顶升托盘临时锁定 ,千斤顶处于预 备 顶升状态 。 6.2.4.3 垫块分为 类垫块, II 类垫块, III 类垫块, IV 类垫块,具体示意图见表 3。 表 3 垫块示意图 垫块类型 类垫块 DB33/T 936 2014 7 I 类 垫 块 横 剖 面 图20mm30mmI类 垫块俯视图 II 类垫块 100mmI I 类垫块横剖面图 II类 垫块俯视图 类垫块 200mm或250mmI I I 类垫块横剖面图 III 类垫块俯视图 表 3 垫块示意图 (续) 垫块类型 IV 类垫块 DB33/T 936 2014 8 500mmI V 类垫块横剖面图 IV类 垫块俯视图

22、 6.2.4.4 临 时支撑体系示意图如图 3 所示。 顶升托盘体系顶升底盘体系IV垫 块III 类垫块法兰连接盘千斤顶I类垫块II类 垫块II类 垫块IV垫 块图 3 临时支撑体系 6.2.5 限位结构设计 6.2.5.1 限位 结构 应 包括 桥梁 横向限位与 纵 向限位。 6.2.5.2 限位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 6.2.5.3 限位结构的荷载作用值一般可按原桥上部结构重量的 20%确定。 6.2.5.4 限位结构可按其布置位置进行选择: a) 不同限位结构形式 的 示意图 如图 4图 6 所示 ; d) 大多数梁式桥和桁架桥,宜选用格构支架作为限位结构 ; e) 无水平推

23、力的拱桥(桁架拱桥、系杆拱桥及梁拱组合桥),宜选用悬臂桁架作为限位结构 ; f) 多跨多幅梁式桥,宜选用斜撑支架作为限位结构。 DB33/T 936 2014 9 盖梁桥跨上部结构基础承台型钢限位支架桥墩立柱立柱桥墩1 11 1图 4 格构支架限位装置示意图 顶升底盘体系桥跨上部结构顶升托架体系悬臂桁架千斤顶系统图 5 悬臂桁架示意图 下连系梁上连系梁桥跨上部结构盖梁桥墩 桥墩桥墩盖梁下抱柱梁 下连系梁斜撑支架桥跨上部结构上连系梁上抱柱梁端部控制环连系梁下抱柱梁上抱柱梁图 6 斜撑支架示意图 6.2.5.5 混凝土挡块不能单独作为顶升限位结构,但可作为辅助限位结构 ,其结构形式如图 7 所示

24、。 DB33/T 936 2014 10 桥跨上部结构盖梁支座盖梁挡块a ) 盖 梁 挡 块支座填充材料桥面铺装路面支撑结构桥跨上部结构背 墙 / 耳 墙 挡 块桥台地基填充材料锚钉锚钉b ) 耳 墙 / 背 墙 挡 块 图 7 混凝土挡块示意图 6.2.5.6 当桥梁纵坡 大于 1%时 ,应在桥梁纵向两端的桥台、墩、伸缩缝 处 混凝土上安装限位结构,并预留由于日夜温差导致的桥梁变形空隙。 6.2.6 限位结构施工 6.2.6.1 限位结构安装时应与顶升底盘结构固结。 6.2.6.2 限位结构与墩柱表面宜密贴,滑移面分别设 镜面 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板。 6.2.6.3 限位结构安装位置偏差应

25、小于 5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0.1%。 6.2.6.4 顶升就位后,限位结构拆除不应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 6.3 施力系统 6.3.1 千斤顶 6.3.1.1 顶升工程可采用自动 液压千斤顶或手动液压千斤顶:前者多用于多联多跨桥梁的 整体同步顶升工程,且 应 配有机械自锁装置;后者多用于单跨桥梁 顶升工程。 6.3.1.2 千斤顶数量可按式( 2)估算: kGnkN ( 2) 式中: n 千斤顶数量; k 安全系数,取 2.0; kG 顶升时桥梁总荷载标准值 ,单位为 千 牛 顿 ( kN) ; N 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 ,单位为 千 牛顿 ( kN) 。 6.3.1.3 千斤顶布置应根据

26、桥梁结构形式确定,在同一支承区域宜对称布置,且 宜 布置在横隔梁区域内 。 6.3.1.4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千斤顶的倒置安装形式或顺置安装形式。 6.3.1.5 千斤顶安装应保证轴向垂直,圆心竖直偏差应不大于 0.5mm。 6.3.1.6 顶升施工期间应注意千斤顶的使用安全: a) 千斤顶上下均应设置钢垫板,平整度 应 不 大于 0.2mm; b) 千斤顶顶部与重物的接触面间应加防滑垫层, 并 应用螺栓使底部与钢垫板密贴、可靠连接 ; DB33/T 936 2014 11 c) 千斤顶应配备安 全溢流阀 ; d) 千斤顶不得超载使用,液压千斤顶不应超过额定荷载的 80%,手动千斤顶不得加

27、长手柄。 6.3.2 控制系统 6.3.2.1 桥梁整体同步顶升工程控制系统宜采用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液压同步控制技术。 6.3.2.2 控制系统位移同步精度应高于设计允许值,且不宜超过 1mm。 6.3.2.3 千斤顶压力误差应控制在 3%以下。 6.3.2.4 控制系统(如图 8 所示)应同时具有以下功能: a) 顶升力和位移 实行“双控” ,其中位移 作 为主控; b) 施力系统全封锁操作 ; c) 顶升力和位移全过程图形化 界面 显示 ; d) 施力系统及信息传输系统 具有自动显示 故障报警 功能 ; e) 误操作后的自动保 护 ,油路、电路故障具有 自动报警功能 ; f) 控制

28、所有顶升点 液压千斤顶同时工作 ; g) 控制单点组液压千斤顶 单独 消除 位移误差 。 人机控制界面 电子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 桥梁顶升传感器图 8 控制系统 6.4 墩(柱)截断位置与施工工艺 6.4.1 墩(柱)截断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墩(柱)截断后桥梁受力合理、安全可靠 ; b) 具有一定的施工操作空间 ; c) 应考虑桥梁 顶升后便于墩(柱)加固的位置 ; d) 墩柱截断位置宜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 ; e) 墩(柱)截断应满足简化顶升施工流程的要求。 6.4.2 不同桥型的墩(柱)合理截断位置可参考表 4。 表 4 不同桥型墩柱的合理截断位置 桥型 桥墩 受力 形式 截

29、断位置 简支梁桥 竖向力起主导地位 桥墩墩底 处, 可根 据下部结构 受力 形式确定 连续梁桥 桁架梁桥 系杆 拱桥 刚构桥 适应较大的水平变形 墩梁固结 部以下的墩身 (弯矩较小,钢筋较少区域) DB33/T 936 2014 12 6.4.3 桥梁墩(柱)的截断宜采用无震动或震动较小的 线 切割设备, 并 在保压平衡状态下切割断开 ,以减小切割对 桥梁 结构 和顶升 设施 的 影响 。墩(柱)切割宜采用水冷却,减少粉尘 、 噪音 、泥浆污染。 6.4.4 截断顺序应按 设计 施工方案进行。 截断 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a) 截断施工前临时支撑体系应安装完毕, 并 应检查临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

30、 ; b) 托盘结构的混凝土达到设计 要求 强度时方可开始截断施工 ; c) 若采用混凝土临时支撑体系,当混凝土达到设计 要求 强度后方可截断墩 (柱); d) 为保证截断时桥梁结构安全,千斤顶油压应维持在 40%50%设计荷载 ,并持荷、自动 关闭液控单向阀,锁紧临时支撑,使千斤顶处于预紧状态 ,千斤顶和油管路不得渗、漏油 ; e) 墩(柱)截断部位宜采用方形或圆形榫口。截断时应保持切口平顺,截断面的表面高差宜小于10mm; f) 墩身截断后,应保证 墩身截面上的主筋预留长度,便于接高时连接 。 6.4.5 截断施工前相关监控设备应安装完毕;施工过程中应密切监控桥墩、临时支撑体系 的 受力及

31、变形。 6.5 顶升施工工艺 6.5.1 高度限值 6.5.1.1 应根据使用 的 顶升设备和实际 支撑条件,由计算确定顶升过程中顶升高度的最大值,即高度限值。 6.5.1.2 高度限值计算应考虑支撑结构 材料性能的 影响。 6.5.2 不均匀位移控制 6.5.2.1 顶升施工应考虑不均匀位移对于桥梁结构的影响,验算顶升位移量和相邻墩台处顶升可能产生的位移差对原桥梁结构的不利影响。 6.5.2.2 顶升(或下落)过程中,桥梁结构横向、纵向的同步误差以及累计顶升同步误差应符合设计允许值,必要时进行 单 点 顶升 调整 位移误差 。 6.5.2.3 顶升完成后,柱 的 上 接头 、下接头错开量应满

32、足 本规程 8.2.2 节 表 7 的规定 , 并符合 设计要求。 6.5.3 预顶升 6.5.3.1 顶升设备和安全监控系统安装调试正常后 方 可 进行预顶升,以检测控制系统、施工监测设备以及各点 的支撑体系是否工作正常 。 6.5.3.2 预顶升期间均应实施顶升力和顶升位移 “ 双控 ” 。 6.5.3.3 预顶升高度 以 桥梁与支座脱空为宜, 不 得 大于正式顶升时的标准行程。 6.5.3.4 预顶升应分为两步进行 , 分别 检验顶升力和顶升位移 实施和 控制 效果, 并 检查 施力 系统、临时支撑体系 的安全可靠性。 6.5.3.5 由于每个支座反力的计算值与实际支座反力有差异, 记录

33、 不脱空支座的位置,以便正式顶升时对顶升力 及千斤顶的布置 加以调整。 6.5.3.6 通过预顶升,检查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进行调整。 6.5.3.7 施工单位应做好预顶升相关记录,并提供桥 梁预顶升期间所有的监控资料,为正式顶升提供依据。 6.5.4 正式顶升 DB33/T 936 2014 13 6.5.4.1 正式顶升施工前应 认真阅读 预顶升全部资料,并 再次检查所有顶升设备,应 分级 、 分次持续将原桥上部结构提升至预 定 高程。 6.5.4.2 正式顶升 应 按照预定的程序作业, 并 注意下述事项: a) 千斤顶应按设计的行程同步顶升,各次各顶升点的位移同步量和位

34、移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 每次顶升高度以高于垫块厚度 5mm左右为宜,以满足施工操作空间要求 ; b) 每一 次 同步顶升完成后应保持 30min, 桥梁 结构 和施力 系统 稳定后再进行下 一 次 顶升 ; c) 单点顶升力和全桥顶升力 应参考设计值, 最终 以梁体脱离支座的顶升力 为准 ; d) 顶升起梁速度应控制在 1mm/3min左右 ; e) 顶升到设计高度后,采用厚度不同的钢垫板垫实主梁,保证整体结构平稳可靠 ; f) 每一次同步 顶升 完成后,应对临时支撑、液压千斤顶、 油管路、 油路块、通信电缆等 顶升和监控系统状态等进行详细检查,确认各个环节状态完好后,方可实施下一 次 顶升

35、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 g) 顶升过程中 若 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施工 。 6.5.4.3 顶升 监测 按下列要求进行: a) 应 同时观测梁体顶升高度和千斤顶的顶升力 ,实行“ 双控 ” ; b) 总顶升高度和顶升力 应 符合设计值及其允许误差 ; c) 在激光测距仪(光栅 尺)测量的同时, 应 在每个测点进行人工观测,并将每一行程的人工观测数据与系统自动测量数据进行校核 ; d) 宜将关键点处测得的应变值与控制应变值进行校核,关键点位置应符合 本规程 7.1.3款 的要求。 6.5.4.4 选配和安装的 临时支撑 应稳固可靠,保证临时落梁的安全性。 6.6

36、墩(柱)的接高 6.6.1 墩(柱)接高后除满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要求外,也应满足横向承载能力和 桥梁 结构抗震 和 船撞性能 要求 。 否则 ,应进行加固处理。 6.6.2 墩(柱)接高部分 增加高度 自重效应不可忽略时,应对下部结构承台强度、抗裂性、桩基承载力进行复核。 6.6.3 墩(柱)接高 前应首先凿除上下截断 面各 30cm左右的混凝土,并将 保留 墩(柱)表面凿毛或涂抹 新、老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的 有效 连接 。 6.6.4 墩(柱)钢筋连接宜采用焊接或钢筋挤压套筒机械连接,接头连接等级为 I级。钢筋的焊接和机械连接应 按 JTG/T F50 规定 的 “钢

37、筋的焊接与接头以及钢筋的机械连接” 的 要求 进行连接 。 6.6.5 墩(柱)接高段混凝土宜采用不低于原墩(柱)混凝土强度 等级 (或高一级 ) 的微膨胀混凝土,并满足设计要求, 确保新旧混凝土 粘结 良好。 6.6.6 墩(柱)接高 段 施工 应 确保 质量,必要时应加固、补强: a) 墩(柱)连接处 应 接触 紧密 、焊接牢固、混凝土灌筑密实 、强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 b) 墩(柱)接 高部分应采用 不低于原墩(柱)规格 和 数量的主筋 ; c) 支座位置移动后,墩 ( 柱 ) 的抗偏压承载力应 大 于结构荷载效应,否则应增加墩 ( 柱 ) 截面 ; d) 接 高 的墩(柱)混凝土宜外

38、包长钢管,形成类似钢管混凝土的复合截面。 6.6.7 若桥梁顶升高度小于 0.5m,可直接接高盖梁或支座垫石。 6.7 支座更换 6.7.1 支座更换按下列 基本要求 进行: a) 当梁体顶升结束,墩 ( 柱 ) 接高完成,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支座更换 ; b) 支座 的 规格、型号、质量及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 DB33/T 936 2014 14 c) 支座上下各部件 的 纵轴线应 对正。当安装温度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通过计算设置支座顺桥向预偏量; d) 新支座安装时,支座位置按十字中心线对中,纵横向误差应 满足 本规程 8.4.2 节表 9

39、 的 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 。 6.7.2 更换新支座 按下列要求进行: a) 取出原有损坏 支座 或旧支座 ; b) 检查、修复或加固有病害的支座垫石和相关附属构件。支座垫石应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尺寸和平整度要求 ; c) 按设计图纸采用的支座规格型号和支座安装方向安装新支座 ,安装后应拆除全部定位连接板 ; d) 板式支座更换时,在梁体复位前 应 将 新支座 位置梁底面 用环氧结构胶 (或楔形钢板) 调平 或形成纵、横坡 楔形块 ,保证梁板底面与支座顶面密贴。 6.7.3 质量控制 按下列要求进行: a) 应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 确定 支座垫石修复或加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以及其尺寸、高度、

40、平整度等; b) 新更换支座的安装位置偏差 和 标高偏差 应符合本规程 8.4.2 节 表 9的规定 ,并符合设计要求 ; c) 盆式支座的固定支座、单向活动支座和双向活动支座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滑移方向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支座安装后的定位连接板应全部拆除 ; d) 特殊类型支座的安装和质量控制应满足 JTG/T F50 的相关标准规定。 6.8 梁体复位 6.8.1 顶升 接高 完成后,千斤顶顶起主梁,逐步撤除钢垫板或垫块,同步 分 次分级 缓慢回 落梁板至支座 上,并 使主梁平稳 落实 。 6.8.2 千斤顶 应 按设计的行程同步回落,应控制回落速度在 1mm/3min左右,各顶升点的位移同步

41、精度应 不大于 0.5mm。 6.8.3 应同时观测和控制梁体回落高度。 各顶升点的 总回落量与 设计顶升高度 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6.8.4 梁体回落时按先拆后降的原则拆除临时支撑。梁体回落采用逆顶升法,缓慢降落同一幅的每片梁 , 注意保证支座位置,避免碰撞支座 。 应 使 梁 体 就位准确并与支座密贴; 否则 应报监理和有关单位代表,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后,重新调整直至合格 。 6.8.5 实际 桥梁 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应 符合 设计 及相关规范 的 要 求 。 6.8.6 梁体复位后应观察不少于 24h,检查支座和垫石没有异常情况后, 确认压紧密贴、位置正确,并经监理工程师

42、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 顶升设备 。 6.9 顶升临时设施拆除 6.9.1 顶升用抱柱梁结构拆除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抹平和补强处理。 6.9.2 施工时在原结构上开凿的孔洞,在顶升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修复、加固处理。 6.9.3 施工后应清除永久结构上的各种施工临时预埋件。 6.10 施工安全 6.10.1 顶升施工应在良好天气 情况下连续进行。 6.10.2 应按 JTG H30 与 JTS 205-1设置施工 安全 标志、交通安全标志,并采取其它安全措施。施工时应在桥下布置符合 JTS 205-1 要求的 航行标志和警示灯。 6.10.3 顶升施工过程中, 施工作业区 域 应设置可靠的防撞措施

43、。 DB33/T 936 2014 15 6.10.4 应使用计算机 实时 控制顶升力、顶升高度、顶升速度和顶升同步性,使得梁体顶升同步安全进行。 保持 梁体 顶升和复位过程中千斤顶 的 相对 位移差符合设计要求。 6.10.5 顶升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使用液压千斤顶时,任何人不得站在安全栓前。 6.10.6 千斤顶应缓慢下降,由总控制箱的 PLC 下降系统控制分 级 落梁 。 千斤顶不得在无人照料下承受 满 荷载 或超载工作 。 6.10.7 应 有专门的监控人员 实时 观测监控数据 和 结果, 尤其是 顶升 的 梁体 的关键截面应力和 纵 、 横向位移。 6.10.8 在顶升和梁体复位过程

44、中 如 发现 有 异常 情况,监控人员有权决定立即停止作业,查找原因。排除异常后方可继续作业。 7 施工监控 7.1 一般规定 7.1.1 顶升施工应配备安全顶升监控系统 , 在顶升过程中 应 对监控对象进行不间断全程监控 。 7.1.2 监控包括顶升 施工前监控准备 和 顶升 施工 过程 监控 。 施工前监控 准备 应取得监控对象的监控数据初值。 7.1.3 应 根据不同桥梁结构的特点预先制定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确定关键截面和关键监测点位置。 7.1.4 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实时性和同步性:实际顶升位移与数据显示时差不大于 0.5s;所有监控参数应同步显示,并实时 自动 记录。监控位移传感器分辨

45、率应不低于 0.02mm,应变传感器 分辨率应不低于1 ,温度漂移小于 1 / 。 7.1.5 应重点关注顶升过程中结构应力、应变、位移以及结构原有裂缝的发展变化情况。关键施工环节 应 增加监控频率及内容。 7.1.6 顶升过程中的 各项控制指标 不应超过设计允许值。 7.1.7 针对不同监控项目在顶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态变化,应设定必要的预警值和极限值。 7.1.8 现场应设专职人员监控整个顶升过程,及时发现并排除影响顶升正常进行的各种因素。 7.1.9 当监控数据超过预警值 或 监控结果出现异常 时,应立即停工, 各方共同排查可能的原因,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 7.2 顶升监控方案 7.

46、2.1 应根据具体桥梁结构特点 和 施工过程,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 (监控单位) 依据顶升 设计施工方案编制顶升全过程的监控方案,并在顶升施工完成后依据监控结果提交监控报告。 7.2.2 顶升监控方案 应 包括桥梁的整体姿态监控、 桥梁 结构 应 力监控、 已有 裂缝监控、 顶升 反力 体系监控、 临时支撑体系监控、 施力 系统 监控等。 7.2.3 施工单位编制 的 桥梁 顶升方案中, 也 应编制相应顶升监控 要求 ,并做好各个行程完成后的位移高程监控记录,详见表 5。 表 5 位移高程监控记录表 序号 高程 顶升高度 ( mm) 顶升差值 ( mm) 上次 本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1

47、 2 DB33/T 936 2014 16 7.3 监控部位及内容 7.3.1 顶升监控所需的测点布置,以经济、适用为原则,综合考虑施工方法、人员安排以及现实状况等因素,确定最优测点实施方案。 7.3.2 桥梁姿态监控 主要监控 各顶升点 的 位移控制 效果 (包括二侧桥台的桥形姿态 ) ,包括 竖向 位移监控和水平位移监控 。位移测点布置可 按 下列条文 执行 : a) 桥面竖向位移监控断面可设在支点、 1/4 跨、跨中、3/4 跨。每个断面的测点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不宜少于 3个 ; b) 水平位移监控断面宜设在墩(柱)或 盖梁附近, 边支点设 1 个断面,中支点设 2 个断面,每个断面

48、测点不宜少于 2个。水平位移测点宜设在支点及桥面 中线上。 7.3.3 结构 应力 监控应满足下 列 要求: a) 梁桥的应力控制断面宜设在支点、 1/4 跨、跨中、 3/4跨,每个断面测点不应少于 5个 ; b) 特殊桥梁结构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测点位置。 7.3.4 顶升过程中应对梁体已有裂缝进行观测,监控其发展并观测有无新裂缝产生。顶升起梁时如果裂缝发展超过了规范和设计允许值, 应 立即 停止 顶升 ,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后再施工。 7.3.5 顶升过程应监控顶升力, 顶升力应 实时图形化显示并自动记录 。应 将 监控系统采集得到的千斤顶顶 升力与压力表读数相互校核, 并 与设计值对比。 7

49、.3.6 顶升过程中应对顶升临时支撑和反力体系进行监控 ,并 应 考虑其变形对顶升造成的影响。 7.3.7 可对桥墩及桥台处的沉降、支撑体系、伸缩缝间距等进行监控,常用 的 监控仪器见表 6。 表 6 常用监控仪器一览表 序号 仪器 精度 用途 1 精密水准仪或激光挠度仪 0.1mm 桥面高程 2 红外仪及经纬仪 0.1mm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3 全站仪 0.1mm 控制点三位坐标测量 4 电子刻度放大镜 0.01mm 裂缝检查 5 塞尺 0.01mm 裂缝深度测量 6 多通道静态测试系统 1KHz 应变采集 7 应变计或应变片 带温度补偿 ,灵敏度系数 1.03.0 应变测量 8 应力计 应变传感器,且标距 250mm 应力测量 9 位移计及机电百分表 0.01mm0.001mm 挠度测量 7.3.8 可根据桥梁 顶升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对实际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对结构计算参数进行识别和修正,并预报下一阶段状态。 7.3.9 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 要求 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