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的实验中,可选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 B将双缩脲试剂 A和 B同时加入盛有黄豆组织样液的试管中,摇匀便可观察 C分生区各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在 “叶绿体色素提取 ”实验中,研磨绿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需要用叶绿体作为对象,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故 A错;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氢氧化钠后加硫酸铜,故 B错;在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是死细胞,不能看到分裂过程,故 C错;提
2、取色素的试剂是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甲型 H1N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B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C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D基因突变速度过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流感病毒能繁殖,说明流感病毒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故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生活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种病菌感染人
3、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效应 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 -2消灭 B效应 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C效应 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效应 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 2 消灭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是效应 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使病菌失去藏身之地,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除掉,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
4、网络结构的能力。 现象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 :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 现象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C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多 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被别人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 C正确。反射都需要完成的反射弧;条件反射的神经元多,非条件反射的神经元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种类及比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
5、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效应 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杀灭细菌 D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效应 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 A 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的物质,故 B错;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不能杀灭细菌,故 C错;抗毒素是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物质,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6、 ( )。 A C、 H、 O、 N、 P是 ATP、密码子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 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答案: B 试题分析:密码子是 mRNA中 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因此组成密码子和 RNA的元素都是 C、 H、 O、 N、 P,故 A正确;核糖体是由 rRNA和蛋白质组成,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都含有 DNA,故 B错;糖蛋白、载体、抗体和 限制酶都具有特异性,故 C正确;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都有磷脂,故 D正确
7、。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兴奋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细胞膜内外 K+、 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是单向的,故 AB均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故 D错;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分别由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
8、输形成,因此细胞膜内外 K+、 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生长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的功能,因此浸泡可以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故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而呈指数级增加,则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适龄生育 基因诊断 染色体分析 B超检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此采用适龄生育和观察染色体,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南方某市今年 8 月遭受强台风,造成该市番茄较长时间淹水而大面积死亡,主要原因是 A产物酒精使蛋白质变性,细胞死亡 B产物乳酸积累,导致乳酸中毒 C无机盐吸收等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D无氧呼吸产热量不足导致酶活性下降 答案: A 试
10、题分析:番茄植物的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细胞死亡,故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20,如考虑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 90对碱基 B 93对碱基 C 75对碱基 D 78对碱基 答案: B 试题分析:假设氨基酸的个数为 M,则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列:120M-( M-1) 18 3078,求出 M=30,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 mRNA中最少含有 31个密码子,说明基因中最少含有 93对碱基,故
11、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 过程分别需要 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一般能进行 过程的生物也可以进行 过程 C把 DNA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进行 过程,复制一次含 15N 的 DNA占100% D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程 是转录,需要 RNA聚合酶,过程 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故 A正确;逆转录和 RNA自我复制需要相应的酶催化,因此发生在不同的病毒中,故 B错;
12、 DNA 复制过程是半保留复制,子链是利用培养基中的原料合成,因此所有的 DNA分子都含有 15N,故 C正确;在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A与T, T与 A配对;在转录中, A与 U, T与 A配对;在翻译中, A与 U, U与 A配对,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中可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标记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 DNA分子属于染色体畸变范畴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 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
13、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运载体中要有相应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故 A正确;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不属于染色体变异,故 B错;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使用同种限制酶,故 C错;对 于植物而来,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的体细胞或受精卵,前者需要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个体,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是一种动物体内的各种细胞分裂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 C 所示的细胞中可能有等位基因 D含有
14、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是有丝分裂后期,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是有丝分裂种群,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故 A错;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 B错;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中,故 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
15、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是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故 A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 B错;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故 C 错;当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时,就形成了生殖隔离,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以下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
16、似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一种高效能物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生根效果可能相同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番茄子房,可获得四倍体无子番茄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往往和单侧光照、重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长素是植物激素的一种,在体内微量高效,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而不是蛋白质,故 A错;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之一是促进字方法与成果实,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可能获得四倍体番茄,故 C错;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植物体的生理特性,与环境无关,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
17、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4%,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 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A 1/16 B 1/48 C 1/50 D上述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4%,得出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2,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0.8,因此在正常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20.20.8/( 1-4%) =1/3。双亲的基因型为 AaXBXb和 1/3AaXBY婚配,后代生出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
18、为 1/31/41/4 1/48,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 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 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 220 促甲状腺激素( TSH) 5.9 uIU/mL 1.4 4.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口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C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
19、不宜多吃油腻食物,可多吃糖类食物 D该男子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恒定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男子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故 A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多,说明机体缺少甲状腺激素,故B正确;血脂含量高,不能多吃糖类食物,因为糖类可以转化为脂类物质,故C错;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早期胚胎中获取 B卵裂期
20、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C在胚胎分割时,需将早期囊胚的细胞团均等分割 D “试管婴儿 ”运用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获取,故 A正确;在受精卵的卵裂期,细胞数目增加,有机物总量减少,故 B错;在胚胎分割 时,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故 C正确; “试管婴儿 ”过程运用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动植物克隆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胰蛋白酶处理 酶的专一性 B离体植物体细胞培养成愈伤组织 脱分化
21、C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D克隆羊的诞生 细胞核的全能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酶具有专一性,故 A正确;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故 B正确;动物细胞不具有全能性,故 C错;克隆羊属于无性繁殖,利用细胞核的全能性,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无性繁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通常需要 光照 适宜温度 营养物质 激素 CO2培养箱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光照、温度、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故 A正确。 考点:
22、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乳腺细胞在泌乳期能合成大量乳蛋白,但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能合成唾液淀粉酶,但不能合成乳蛋白。如图所示为一泌乳期的乳腺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三个基因都能表达 B图中有两个基因能表达 C只有乳蛋白基因能表达 D只有 ATP合成酶基因能表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合成特异性蛋白质。 ATP是所有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所有细胞都能表达,同时乳蛋白基因只能在乳腺细胞
23、中表达,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科学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牛时,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多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和培育,最后把胚胎送入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 B胚胎移植前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实现快速繁殖良种牛 C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试管牛属于动物克隆范畴 D须配制系列不同成分的培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 答案: C 试题分析:胚胎移植前需要保证受体和供体的生理环境相似,故 A正确;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较多的个体,故
24、B 正确;试管牛属于有性生殖,不属于克隆,故 C错;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需要的物质不同,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数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 50cm 50cm 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裸露泥滩
25、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度高于裸露泥滩 C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米草群落 D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物种数为 11种,米草群落物种 6种,所以 B选项错;从表中看出除泥螺外,其它生物的密度都是裸露泥滩高,所以 C错;只要是常规底泥采样器采取的结果都会得出正确结论,所以 D错;不同的生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比如说蟹类多会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
26、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 数,所以 A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 ) 一般来说, DNA具有配对的碱基, RNA内没有 一般来说,合成代谢分解 ATP,是放能反应,分解代谢合成 ATP,是吸能反应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只要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 B 试题分析: tRNA中有配对的碱基,故 错;一般说,物质的合成需要 ATP提供能量,说明是吸能反应;同理物质的分解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故 错误;种群
27、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故 正确;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故 正确。因此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 ATP和合成与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 连续复制两次,得到 4 个子代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U-A、A-T、 G-C、 C-G,推测 “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答案: D 试题分析:诱变的那条 DNA中一条链有碱基突变,
28、另一条链正常,所以复制下来之后,正常链经半保留复制两次之后的生成的两个新的 DNA分子是对称的,也就是题中的 G-C, C-G两条,所以 U-A, A-T即是突变的另一条链产生的。 因此原来正常单链上的碱基可能是 C或 G,则它对应的突变前的碱基 P可能是 C或 G。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的能力。 现有一种无尾的观赏猫,育种工作者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雌雄无尾猫交配得 F1,再从 F1中选择雌雄无尾猫继续交配得 F2,一直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的有尾猫和 2/3的无尾猫。由此
29、不能推断 A猫尾形的显隐性性状 B有尾猫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C无尾猫中存在着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有尾与无尾之比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子代中无尾猫:有尾猫 =2:1,说明无尾猫的个体有致死现象,根据 2:1的比例可推知无尾猫纯合致死,故 C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G1期和 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 B纺锤体形成于细胞分裂周期的 S期 C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可观察到赤道板 D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中肽键数量不变 答案:
30、 A 试题分析:间期包括 G1、 S、 G2, S期进行 DNA分子复制, G1 和 G2 能合成蛋白质,故 A 正确;纺锤体形成于前期,故 B错;赤道板是虚拟的平面不存在,故 C错;染色体是由 DNA和蛋白 质组成,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涉及肽键的数量变化,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处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 a)、染色单体数( b)、DNA分子数( c)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时细胞处于 有丝分裂间期 有丝分裂前期 有丝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 后期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减数分裂第一次
31、分裂中期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该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1:2:2,说明该时期存在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此时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一位患有线粒体病的母亲受孕后,医生将其受精卵的核取出,注入到来自另一个母亲的去核的卵细胞里。则该重组细胞 A含 1个染色体组 B含 92个 DNA分子 C含
32、有 4种脱氧核苷酸 D不含线粒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重组细胞的细胞核中有 2个染色体组,故 A错;人体的染色体有 46条,因此细胞核中的 DNA 为 46 个,故 B错;组成 DNA 的脱氧核苷酸有 4 种,故 C正确;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 DNA结构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清水,扎紧开口,在 m时刻将其浸没在 0.3g/ml尿素溶液中(尿素可通过半透膜) , n时刻在尿素溶液中加入清水,下列能正确表示鱼鳔体积随实验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
33、图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鱼鳔中装入的是清水,而鱼鳔置于尿素中,浓度高于清水,会导致鱼鳔中的水进入尿素溶液中,体积变小;同时尿素分子能进入鱼鳔中,会增大鱼鳔的浓度,同时给尿素加入清水,导致尿素溶液浓度又小于鱼鳔的浓度,鱼鳔吸水,体积增大最后达到稳定,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关于叶肉细胞产生 ATP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缺氧时,细胞产生的 ATP可来自细胞质基质 B在光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 ATP C在光照条件下,线粒体
34、中产生 ATP最多的过程是 H与 O2的结合 D在缺氧时,叶绿体中产生的 ATP可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中合成 ATP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 B正确;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能合成 ATP,故 A正确;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合成的 ATP最多,故 C正确;叶绿体合成的 ATP只能供叶绿体基质利用,不能用于其它各项生命活动,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ATP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把胰岛 B细胞培养在含 15N 的某种氨基酸的培养液中,最后测得细胞分泌出带有 15N 的
35、胰岛素。如果用仪器追踪上述过程中 15N 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线粒体 核糖体 中心体 染色体 高尔基体 细胞膜 细胞核 小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泌蛋 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然后先到内质网上初步加工修饰,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修饰,高尔基体过程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处,通过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后,将胰岛素排出体外,故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表示 3株脱淀粉(经充分 “饥饿 ”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以
36、下关于本实验的目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 CO2 B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 CO2浓度增大而增大 C证明过多的 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 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三个装置都能改变钟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的原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
37、本质均是蛋白质 D胃蛋白酶使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知看出,蛋白酶都能将抗体分解,因此 A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故 B正确;胃蛋白酶将抗体分解后的片段多于木瓜蛋白酶,说明胃蛋白酶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故 D正确,从图中的信息不能得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 C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 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分析推算可知,该多肽的肽键个数为 A q-2 B p-2
38、 C q+2 D p+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的氨基酸分子式可知,每个氨基酸只有 2个氧原子,因此根据氧原子个数可求出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总个数。假设氨基酸个数为 M,则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 M2-( M-1) p,求出 M p-1,肽键数等于氨基酸个数 -肽链数,故为 p-2,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 RNA与 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 ATP、脱
39、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 C、 H、 O、 N、 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因此空间结构改变时,功能也改变,故 A错;在以 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故 B错;组成 ATP的元素有 C、 H、 O、 N、 P,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有 C、 H、 O、 N、 P,膜的成分是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因此其组成元素为 C、 H、 O、 N、 P,故 C正确;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40、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所有实验都必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和授粉 B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 粉、闭花授粉的特性 C孟德尔根据杂交后代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的显隐性 D孟德尔先研究一对,再研究两对或更多对的相对性状,得出两个遗传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孟德尔在发现基因自由组合时, F1自交得 F2时,不需要去雄,故A错。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故 B正确;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求双亲的基因型,故 C正确。孟德尔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研究 2对或 2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发现基因自由组
41、合定律,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 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图丙若 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 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 a曲线表示小鼠, b曲线表示青蛙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游离的羧基总数 17, R基上的羧基数 15,可知该蛋白质含有 2条肽链,故 A正确; 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由 2个变为 1个,说明该时期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
42、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 B正确;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中,向光侧浓度低,促进生长慢,背光侧浓度高,促进生长快,故 C正确;小鼠是恒温动物,当温度较低时,耗氧量增多;青蛙是变温动物,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体温调节、细胞分裂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拟南芥 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 推测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无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 P基因突变 C 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与
43、花的发育无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长素及极性运输均和花的形成有关系,所以 A和 B正确;拟南芥突变体现在出现了花异常,这个突变体是基因 P发生了突变,这个突变造成花的异常的机理有很多种,其中有可能是影响到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 C正确;人工利用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作物,也能出现和突变体一样的花异常,这句话只能说明抑制剂能造成花异常,造成的机理是影响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抑制剂只能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起抑制作用,它并不是诱变剂,所以它并不能诱发 P基因的突变,故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运输,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4、 烟草花叶病毒( TMV)中分离出 a、 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a的病斑三角形, b的病斑圆形。下列 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 结果是 实验 实验结果 编号 实验过程 病斑 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 的病毒类型 a病毒感染植物 三角形 a b病毒感染植物 圆形 b 组合病毒( a型 TMV的蛋白质 +b型 TMV的RNA) 感染植物圆形 a 组合病毒( b型 TMV的蛋白质 +a型 TMV的RNA) 感染植物 三角形 a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组合的病毒在侵染细胞时,在病毒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因此在实验 中,能从
45、病斑中分离出 b病毒故 C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密码位于 mRNA上,每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 B每种 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C核糖体可在 mRNA上移动,终止密码子无对应的 tRNA D双链 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 DNA分子中( C+T) /( A+G) =1 答案: B 试题分析:密码子只存在于 mRNA中,除了终止密 码子外,每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故 A
46、正确;每种 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密码子决定氨基酸,而 tRNA中的反密码子不携带氨基酸的遗传信息,故 B错;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故 C正确;在 DNA分子中, A=T, G=C,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DNA 复制和表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个实验: S型菌的 DNA DNA酶 加入 R型菌 注射入小鼠 R型菌的 DNA DNA酶 加入 S型菌 注 射入小鼠 R型菌 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 S型菌的 DNA 注射入小鼠 S型菌 DNA酶 高温
47、加热后冷却 加入 R型菌的 DNA 注射入小鼠 以上 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酶能将 DNA分解,因此不能让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故 中小鼠不死亡;由于 组中加入的是 S型细菌,故小鼠死亡;高温能让酶和细菌死亡,因此 组中小鼠都不死亡,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雄性哺乳动物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 Y染色体的细胞是 A精细胞 B白细胞 C
48、次级精母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型,则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 Y染色体,故 B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裂导致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还有Y染色体,从而导致精细胞中可能含有染色体,故 AC 均错;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 Y染色体,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单倍体在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单倍体生物是指 A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的个体 B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为奇数的个体 C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或花粉粒发育形成的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D通过不同种植物体细胞融合培育形成的个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具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可育,故 A错;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可能为偶数,如四倍体、八倍体等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为偶数,故 B错;体细胞融合的个体,不是由配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