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4675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选择题 图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997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 12 41,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 32 ,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类型是 A B C D 答案: C 图中箭头 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该图所示的含义是 A大城市小型化 B郊区城市化 C集中城市职能 D城市乡镇化 【小题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 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2、,回答下题。 下列属于图中 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A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答案: A 关于城市化标志,不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答案: C 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区四个功能区,则 、 、 、 对应的功能区依次是 A住宅区、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B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

3、区 C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 D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答案: D 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 20世 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用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 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A西藏 B新疆 C黑龙江 D安徽 【小题 2】加工番茄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出口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加大原料出口能力,

4、增加收益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该地区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北地区的新疆、宁夏等地的番茄,枸杞等农作物生产能力强。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在国际市场加强竞争力,应注意知名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应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 热量 水源 光照 市场 B 水源

5、地形 热量 市场 C 地形 国家政策 土壤 科技 D 土壤 热量 地形 国家政策 答案: A 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阶段 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小题 2】阶段 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小题 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 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 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

6、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工业区,主要依赖下列什么因素的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市场的需求; 政策; 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 A B C D 答案: D 水稻喜高温多雨,绝大部分分布在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B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C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北沿海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答案: A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单产和商品率低 C水利工程量大 D规模经营,科技投入相对较高 答案: C 读四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表中四地与农业地域类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 一季风水田农业 B 一商业谷物农业 C 混合农业 D 一 大牧场放牧业 【小题

7、 2】与 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五大湖地区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墨累一达令盆地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下表表示五个国家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回答下题。 该农作物可能是 A甘蔗 B水稻 C小麦 D茶叶 答案: B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A落基山脉以西 B中部平原 C五大湖区 D东北部 答案: B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如下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答案: D 见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该城市地区结构应属于 A同心圆模式

8、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小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小题 3】若在该城建立一栋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为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城镇有快餐店 ,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的服务范围更大 D城市越大,提供

9、的服务会越高,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建大酒店 答案: C 农业革命期间,有关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 B粮食供应条件有了改善 C人们的生存环境有了改善 D需要多生子女来帮助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 A 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日本 韩国 印度 新西兰 古巴 埃及 A B C D 答案: D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由战前迁入地变成战后迁出区的是 A欧洲 B大洋洲 C拉丁美洲 D非洲 答案: C 2010年过年后,沿海省份呈现了比往年更为紧张的用工短缺现象,很多企业主亲自开着豪车抢工人;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紧张,广东省估计短缺 200万完成

10、下列各题: 【小题 1】下列对用工短缺原因的判断,错误的是 A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停业多,欠薪现象多 B世界经济回升,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加工定单增多 C近几年,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呈现农村残剩生产力就近就业的现象 D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提高速率快于工资的提高 【小题 2】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现象,会刺激 A我国财产的升级 B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迁移 C我国的都会化发展 D我国人口接续由内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20世纪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

11、大人口流动 “ 民工流 ”。出现用工荒原因可能是沿海地区用工需求量增加,中西部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就近就业导致民工减少。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东南沿海地区用工困难,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利润减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需要寻找劳动力成本更低中、西部。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 “阳光地带 ”迁移,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政策影响的结果 B南方经济比北方发达,生活水平高 C南方地区地势低平,交通便利 D南方地区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轻,气候条件好 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后到 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A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

12、少,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B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C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D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城乡收入差别较小 答案: A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新中国成立后到 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政策的限制。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气候因素 C战争因素 D交通和通讯因素 答案: A 读图 “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 ”完成下列

13、各题。 【小题 1】 Y农业生产分布的最优区位范围是: A 0-20km B 20-80km C 60-100km D 20-60km 【小题 2】影响 X、 Y、 Z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政策 C劳动力 D气候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答案: D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工业用地 D文化用地 答案: B 20世纪 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 500千克、 550千克和 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

14、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 16.6亿、 15.1亿、 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 7 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 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 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16亿 【小题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下列措施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为

15、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企业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答案: A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节约消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历史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

16、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答案: D 综合题 下图分别是 “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 1998年) ”与“人口增长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 1)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_。 ( 2)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_。该大洲因此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_等,针对这样的问题该大洲该采取的对策有_、 _。 ( 3) 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 13 、 8 、5 ,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目前已经大体进入图中的第 _阶段。该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出生率 _,死亡率 _,自然增长率_。 答案:( 1)非洲 ( 2)

17、欧洲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人口增长缓慢、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接纳海外移民 鼓励生育 ( 3)四 低 低 低 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 ”,回答:( 10分) ( 1) AB两条城市化进程的曲线代表发达国家是 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的 是_曲线。 ( 2)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 阶段。 ( 3)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_ _,水平 _ _;_ _年以后,城市化加速发展。 ( 4)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在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 _现象。 ( 5)城市化过程中使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 _污染、_污染、 _污染、固体废弃

18、物污染等。 答案:( 1) A; B ( 2)后期成熟; ( 3)晚;较低; 1950; ( 4)逆城市化现象; ( 5)大气 水 噪声 光污染等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分) ( 1)写出图中的符号代表的工业污染类型(轻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 KS*5U.C#O 口 ( 2)下图二能正确表示图一中沿 “AB” 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 (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 a、 b、 c、 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最好选在 地,原因 (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读 “某地农业布局图 ”,分析回答问题: (8分 ) 在 A、 B、 C 、 D四地发展水果、棉花、蔬菜和乳牛业,则: ( l) A处应发展 。 ( 2) B处应发展 ,原因是 ( 3) C处宜发展 生产,因为这里既 ,又 。 ( 4) D处宜发展 。 答案: 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7分) ( 1)图甲和图乙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_ 和 _ 。 (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 _ 经营的。 ( 3)图乙发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有_。( 4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