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4798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41 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41 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41 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41 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2013- 12 - 25发布 2014- 02 - 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8692013 目 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管理要素及要求 .4 4.1 总要求 .4 4.2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4 4.3 风险预控管理 .4 4.3.1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4 4.3.2 风险评估 .4 4.3.3 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5 4.3.4 危险源监测 .5 4.3.5 风险预警 .5 4.3

2、.6 风险控制 .5 4.3.7 信息与沟通 .5 4.4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6 4.4.1 井巷工程施工与安全出口管理 .6 4.4.2 采空区及顶板管理 .6 4.4.3 提升和运输管理 .6 4.4.4 通风防尘管理 .7 4.4.5 爆破器材和爆破作业管理 .7 4.4.6 防治水管理 .7 4.4.7 防灭火管理 .8 4.4.8 地表岩石移动范围圈定和地压管理 .8 4.4.9 “三下”开采管理 .8 4.4.10 与露天联合开采的管理 9 4.4.11 供配电管理 9 4.4.12 压风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9 4.4.13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 9 4.4.14 排土场

3、安全管理 9 4.4.15 其它要求 9 4.5 保障管理 10 4.5.1 组织保障 10 4.5.2 制度保障 10 4.5.3 技术保障 10 4.5.4 资金保障 10 4.5.5 安全文化保障 11 4.6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1 DB41/T 8692013 4.6.1 员工准入管理 11 4.6.2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11 4.6.3 员工岗位规范 11 4.6.4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11 4.6.5 员工培训教育 11 4.6.6 员工行为监督 12 4.6.7 员工档案 12 4.7 综合管理 12 4.7.1 安全准入管理 12 4.7.2 重大危险源管理 12 4.

4、7.3 隐患排查与治理 13 4.7.4 领导带班管理 13 4.7.5 应急管理 13 4.7.6 事故、事件管理 13 4.7.7 设备管理 13 4.7.8 特种作业及人员管理 14 4.7.9 劳动保护用品及手工工具管理 14 4.7.10 安全标识标志管理 . 14 4.7.11 安全确认与交接班管理 . 14 4.7.12 职业病危害控制与职业健康监护 . 15 4.7.13 工余安全管理 . 15 4.7.14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 15 4.7.15 矿图及安全档案管理 . 15 4.8 检查、审核与评审 15 4.8.1 检查 15 4.8.2 审核 16 4.8.3 管理

5、评审 16 4.8.4 信息管理系统 16 DB41/T 8692013 前 言 为满足我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指导我省企业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可控的长效机制,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静、程金虎、张胜利、张存海、靳连保、舒建峰、胡永奎。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司恭、耿剑统、李进、韩瑜、周朝晖、刘黎明、杨萍。 DB41/T 8692013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

6、山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与煤共生、伴生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和石油、天然气、矿泉水、卤水等液态或气态矿藏开采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722 爆

7、破安全规程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4161 矿山安全标志 GB 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7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771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GB 50830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

8、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J 213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AQ 2005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AQ 2007.2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开采实施指南 AQ 201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 AQ 2013.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检测 AQ 2029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主排水系统安全检验规范 AQ 20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DB41/T 8692013 2 AQ 203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

9、 2034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DB41/ 770 金属非金属矿山提升系统日常检测和定期检测检验规范 DB41/ 771 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空气压缩机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DB41/ 772 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通风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6号 2006年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2007年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 2011年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

10、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2005年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2006年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200 8年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2009年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20 10年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34号 20 10年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2011年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

11、7号 2012年 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2号 201 3年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 56号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 号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财企201216号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设备设施检测检验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豫安 监管201262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

12、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辨识 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4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5 风险预控 DB41/T 8692013 3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3.6 危险源监测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3.7 风险预警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3.8 风险管理对象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3.9 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3.10 风险管理措施 是

13、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3.11 持续改进 为改进企业安全总体绩效,根据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3.12 “三下”开采 在地表水体、建构筑物及铁路下进行的矿山开采活动。 3.13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岩爆)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3.1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15 安全确认 是指在每

14、次操作前,为避免由于想当然、猜测、遗忘、误会、疲劳、走神、情感异常等因素引起的失误,针对操作的对象进行认定,确保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各工序之间相互沟通、联接、协调和配合。 3.16 关键任务 属于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3.17 安全绩效 指企业根据安全生产风险预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危险源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DB41/T 8692013 4 3.18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戴明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从管理计划到改进是一

15、种闭环的管理。 4 管理要素及要求 4.1 总要求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 4.2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方针应: a) 形成文件,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并保持; b) 明确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c) 包括遵守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d) 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e) 适应矿山实际和安全生产风险的性

16、质与特点; f) 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到各自在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中的义务、责任; g)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h) 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企业发展相适宜。 4.3 风险预控管理 4.3.1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企业应组织员工按照GB 6441、GB/T 13861及相关标准,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 a) 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b) 辨识范围应覆盖本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c) 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单,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17、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采用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对生产及其辅助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d) 工作程序或标准、生产工艺、工作区域内的设备或设施有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e) 发生事故、事件和出现诸如工艺、设备变化等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4.3.2 风险评估 企业应组织员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 a) 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DB41/T 8692013 5b) 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

18、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记录: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前; 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前或有重大变化时; 为特定项目(防中毒窒息、防冲击地压、防采空区冒落或冒顶、超深竖井施工、井筒延 深和反掘、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前; 执行关键任务前; 执行特定检查和试验前; 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调查事故、事件暴露的新风险; 风险评估所依据的相关法规、规程、标准变化前。 4.3.3 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企业应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 a) 确定的风险管理对象应具体、明确,一般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进行; b)

19、 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c) 管理标准、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d) 管理标准、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e) 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4.3.4 危险源监测 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并确保: a) 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b) 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c) 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4.3.5 风险预警 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

20、施加以控制。并应: a) 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b) 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确保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4.3.6 风险控制 企业应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并符合: a) 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b)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 c) 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的潜在风险; d) 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文件)、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及

21、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e) 在执行关键任务时,应编制专门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4.3.7 信息与沟通 DB41/T 8692013 6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并确保: a) 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b) 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c) 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d) 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e) 相关方能及时获取。 4.4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4.4.1 井巷工程施工与安全出口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井巷工程施工和安全出口风险控制程序及作业安全规程。

22、并符合: a)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应遵守GBJ 213的规定,并按照GB 16423、GB 50771、GB 50830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b)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每个矿井、每个生产中段(水平)、每个矿块(采区、盘区)的安全出口(人行通道)的数量及其安全设施和井巷掘进施工、支护、维护与报废等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6423的规定; c) 井巷工程施工和安全出口风险控制程序,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工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d) 作业安全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e) 井巷工程施工

23、作业程序、工艺、设备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相应的作业安全规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4.4.2 采空区及顶板管理 企业应结合所采用的采矿方法,建立并实施矿山采场顶板管理、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风险控制制度,并符合: a) 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采空区处理,采空区处理应有切实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 b) 建立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应有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应按照AQ 2031建立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地压监测,并严格落实GB 16423的相关规定; c) 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采准和切割巷道的支

24、护措施和支护修复,矿柱(含顶柱、底柱和间柱等)的尺寸、形状、直立度、稳定性和检查与管理,应按照GB16423的规定执行; d) 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方案,以及矿柱回采的时间、顺序、速度、安全措施,应按照GB16423的规定执行。 4.4.3 提升和运输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提升和运输管理制度。并确保: a) 严禁使用无安全标志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提升运输设备; b) 各种提升、运输设备应确保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c) 运输巷道、运输轨道、运输设备的安全间距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d) 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e) 井

25、底车场、机电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f) 提升系统的视频监控按照AQ 2031进行设置。 DB41/T 8692013 7g) 矿井提升设备按照DB41/ 770要求,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h) 提升、运输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要求; i) 提升、运输和出矿设备运行检修记录规范、齐全; j) 井下采用无轨装运设备或电耙出矿时,应按照GB 16423的规定执行。 4.4.4 通风防尘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通风防尘管理控制程序。并符合: a) 矿井应具备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应按照AQ 2013.3定期检测。采场形成通风系统之前,不应进行回采

26、作业; b) 按照设计要求采购、安装和使用主扇。主扇应按照DB41/ 772要求,经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c) 主扇的运转和反风应符合GB16423、AQ2013.1要求; d) 井下爆破器材库、油料库应设专用回风巷,并保证有新鲜风流供给; e) 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部通风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风门、风墙、风桥、风硐、密闭等通风构筑物保持完好、运行正常; f) 井下空气质量、风量、风速及有害物质接触限值应符合GB 16423、GBZ 1、GBZ 2.1、GBZ 2.2、AQ 2013.1的规定;通风系统监测设备应按照AQ 2031进行设置

27、; g)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的配备、使用应符合AQ2031的规定; h) 井下内燃设备的选型、使用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 i) 井下凿岩应采取湿式作业,凿岩、爆堆、装岩、运输等产尘作业的除尘、降尘及供水应按照GB 16423的有关规定执行; j) 接尘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口罩的阻尘率应达到级标准要求。 4.4.5 爆破器材和爆破作业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爆破器材管理制度和爆破作业控制程序。并确保: a) 企业所需爆破器材的购置渠道应合法、正规,爆破器材应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b) 企业应有专门的、经验收合格的爆破器材存放场所,存放场所周围环境、安全警

28、示标志设置、库区建设、爆破器材贮存(堆放)符合GB 6722、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井下爆破器材库应设视频监控,视频设备应具备防爆功能; c) 企业所需爆破器材的运输应符合GB 6722的规定; d) 爆破作业应由有资格的爆破人员按爆破设计或爆破说明书进行,爆破设计和爆破说明书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工程技术人员按照GB 6722的要求编制; e) 起爆前的安全确认、爆破后的通风和安全检查应按照GB 6722的相关规定执行。 4.4.6 防治水管理 企业应加强防治水管理,健全完善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探放水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工作制度。并符合: a) 存在水害

29、的企业,应按照GB 16423,落实“探、防、堵、疏、排、截”的水害综合治理措施; b) 水害严重的企业,应成立防治水专门机构,并按照GB 16423的要求,在基建、生产过程中持续开展有关防治水方面的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探放水设计和施工应符合GB 16423的规定; DB41/T 8692013 8 c) 应按照GB 16423的规定和设计,建设矿井排水设施,并加强对排水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确保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完好; d) 应按照GB/T 29639规定要求,不断完善透水事故应急预案,配备满足抢险救灾必需的各种排水设备、物资和队伍,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透水事故应急预

30、案的演练,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确保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到位。 4.4.7 防灭火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制度。并符合: a) 按照GB 16423、GB 50016、GB 50140的规定设置地面消防设施和井下消防水管系统,并有足够可靠的消防用水。高温矿床或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应选用矿用阻燃电缆; b) 按照G B16423的规定要求,构建井下建构筑物,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材,规范动火作业; c) 建立火灾隐患排查机制,完善重点部位定期检查制度和火灾应急预案,利用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4.4.8 地

31、表岩石移动范围圈定和地压管理 企业应根据矿山工程地质情况,合理圈定地表岩石移动范围和规划矿区总平面布置,建立并实施地压管理制度。并应: a) 根据矿区矿岩稳定程度和矿体赋存特征,按下列原则圈定地表岩石移动范围: 移动区应从开采矿体的最深部划起,对未探清的矿体应根据可能延深的部位划起,当矿 体轮廓复杂时,应从矿体突出部位划起;当矿体埋藏很深且分期开采时,需分期划出移 动区; 对已进行工程地质及岩石力学研究的矿山,应尽可能地进行开采后岩体及地表稳定性的 评价;对未进行任何岩石力学研究的矿山,可参考同类矿山的观测资料确定其地表岩石 移动范围; 所圈定的移动区应分别标注在总平面布置图、开拓系统平面图、

32、剖面图及中段平面图上。 b) 建立并实施地表岩石移动范围管理制度,确保: “三下”开采地表移动范围内,禁止建新的建(构)筑物;地表移动区外,应修筑防洪沟、 截洪沟或挡水堤,防止地表水通过塌陷区进入井下;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设明显标志和栅栏,封闭通往塌陷区的井巷等),避免无关人员进 入地表塌陷区; 应建立岩体移动监测站,监测塌陷区上部围岩的变形与移动。 c) 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矿山,应按照GB 16423的规定,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 4.4.9 “三下”开采管理 企业进行“三下”开采时,应建立并实施“三下”开采安全管理制度,对地表沉降进行地压或变形监测的等级和精度要

33、求应符合GB 50026有关要求。并应做到: a) 调查了解摸清地表需保护的设施与地下开采岩石移动范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需要保护的范围,合理确定保护矿柱或岩柱的范围; b) 选择合适的开采顺序和采矿方法,尽量使地表或岩层的移动均匀、缓慢,尽可能降低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宜采用充填采矿法或充填料及时处理采空区; c) 在铁路下开采,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DB41/T 8692013 9进行专门的设计,编制作业规程,严格管理; 成立专门的养路队伍或加强原有的养路队伍,备足维护材料; 设置观测站,配备专业监测人员,对采动影响区的线路移动和变形进行预测; 加宽路基,加强线路上部建筑,加强巡道,并按有关要求及

34、时维修,及时更换失效或损 伤部件。 4.4.10 与露天联合开采的管理 企业在地下开采的岩体移动范围内(包括10m20m保护带),除非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否则不应同时进行露天开采。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时的安全管理应符合GB 16423的规定。 4.4.11 供配电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供配电管理程序,并应符合: a) 机电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相关站房、硐室的设置、通讯、照明符合设计及GB 50070、GB 16423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b) 矿井用电负荷等级应按照GB 50070确定; e) 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和由地面到井下中央变电所或主排水泵房的电源电缆的敷设、供电系

35、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符合GB 50070的规定; f) 应按照GB 50070、GB 16423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电气设备检查、维修制度;大型设备检修应制定专项措施; g) 应备有矿山供(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通讯、设备布置图。 4.4.12 压风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压风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并符合: a) 压风设备,宜使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b) 压风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符合GB 16423、AQ 2034的规定,确保压风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并建立健全压风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c) 在用压风设备应按照DB41/ 771,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检验合格且在

36、有效期内使用。 4.4.13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程序,并符合下列要求: a) 企业应按照AQ 2031、AQ 2032、AQ 2033、AQ 2034、AQ 2035、AQ 2036建设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b) 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 c)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类台帐报表,规范数据、记录的存档、备份和处置工作。 4.4.14 排土场安全管理 企业应按照AQ 2005的规定要求,建立并实施排土场设计、建设、运行、关闭、复垦、管理和评价管理制度,有效

37、降低排土场安全风险。 4.4.15 其它要求 生产系统其它要素应符合GB 16423和AQ 2007.2相关要求。 DB41/T 8692013 10 4.5 保障管理 4.5.1 组织保障 4.5.1.1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应: a) 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b) 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4.5.1.2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主体责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 4.5.1.3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财力资源。 4.5.2 制度保障 4.5.2.1 企业应建立健全与安全生

38、产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投入保障、风险控制、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带班下井、职业卫生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a)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b) 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4.5.2.2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并确保: a) 企业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b) 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执行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变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相关方; c) 资料齐全完善,有规范的目录清单。 4.5.2.3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

39、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并确保: a) 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b) 文件收发、归档应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c) 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 d) 体系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e) 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4.5.3 技术保障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并符合: a) 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 b) 针对企业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或控制措施; c) 应设立生产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机电、地质、测量、通风等专业技术

40、人员。没有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矿山,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评价、咨询、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4.5.4 资金保障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程序,并符合: a)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原则、提取标准、使用范围,规范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 DB41/T 8692013 11b) 将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有关的工程、作业活动或者技术服务项目实行外发包的,按照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向承包单位提供保障施工作业安全所需的资金,并监督承包单位落实到位,确保安全投入资金有效使用; c

41、) 制定并实施单位内部工伤保险管理制度,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保险费; d) 按照河南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要求,办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4.5.5 安全文化保障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安全文化建设应: a) 明确安全文化的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b) 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c)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中。 4.6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4.6.1 员工准入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应: a) 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b) 明确员工准

42、入条件。 4.6.2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应具体、有针对性,常见员工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未穿戴劳保用品;不安全装束等。 4.6.3 员工岗位规范 在识别与梳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企业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种类齐全,包括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各岗位工作任务、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行为标准。 4.6.4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企业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措施应: a) 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b) 涵盖影响企业员工不

43、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c)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4.6.5 员工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建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应: a) 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b) 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c) 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d) 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统计分析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e) 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评估报告; f) 每年末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DB41/T

44、8692013 12 g) 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h)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i) 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j) 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k) 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l)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做好记录。 4.6.6 员工行为监督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并应: a) 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b) 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c) 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4.6.7 员工档案 企业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并确保: a) 在岗员工

45、的档案齐全; b) 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 c) 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的对象。 4.7 综合管理 4.7.1 安全准入管理 企业应符合以下准入条件: a) 企业的合法性证明文件应当齐全、有效; b) 开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 c) 严禁使用无安全标志和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和工艺; d) 企业在生产期间,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并建立和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e) 企业将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有关的工程、作业活动或者技术服务项目实行外发包的,应符合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f) 企业应设置安全生

46、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g) 企业应健全完善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无能力建立的,要与周边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或骨干队伍签订应急救援服务协议。 4.7.2 重大危险源管理 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并保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登记建档、评价、监控制度,并符合: a) 对本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登记建档和安全评价、监测监控

47、、隐患治理; b) 企业应按照GB/T 29639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c) 企业在破产和关闭前,应排除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DB41/T 8692013 134.7.3 隐患排查与治理 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要求,制定并保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与建档监控制度,并符合: a) 企业明确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资金投入、安全措施、报告举报、统计分析、建档监控; b) 企业对其勘探、建设、生产、闭坑等工程实行外包的,承包单位应定期排查并及时治理事故隐患。 4.7.4 领导带班管理 企业应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

48、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领导及为矿山企业提供采掘工程服务的采掘施工企业领导带班下井管理制度,并应: a) 明确考核奖惩办法和月度计划; b) 建立和完善领导带班下井档案; c) 按规定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7.5 应急管理 企业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程序,并符合: a) 企业应按照GB/T 29639,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备案,单独或联合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应急设备、器材和装备,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经费; b)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c

49、) 企业对其勘探、建设、生产、闭坑等工程实行外包的,承包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设备设施和器材的配备、应急预案的演练应符合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4.7.6 事故、事件管理 企业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事故、事件管理制度,并符合: a) 事故、事件发生后,应按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b) 事故、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c) 形成事故、事件追查记录和事故、事件调查报告;调查应确保查明事件、事故的原因、事故性质、事故责任,调查报告应提出事故、事件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d) 企业应确定事故、事件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建立事故、事件统计数据档案; e) 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回顾,利用安全讲座进行讨论和学习。回顾已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4.7.7 设备管理 企业应按照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设备设施检测检验工作的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