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省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部分.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4841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陕西省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陕西省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陕西省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陕西省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陕西省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年陕西省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部分 选择题 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 O2的吸收量和 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 系,其中线段 XY=YZ。则在氧浓度为 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A消耗的有机物相等 B释放的能量相等 C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 D消耗的氧相等 答案: C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记为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记为乙) A甲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乙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建立起来的 C甲、乙研究都同意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甲与

2、乙的共同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导致的基因频率变化 答案: B 科学家利用 “同位素标记法 ”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 15N 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有力地证明了光和产物 O2 来自于 CO2 C用 14C标记 CO2 ,最终探明了 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 35S标记噬菌体的 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 DNA分子杂交原理,可鉴定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是否存在原癌基因 B切断小鼠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

3、神经联系,小鼠仍能维持体温恒定 C利用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一般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D将正常人的尿液和斐林试剂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无砖红色沉淀,表明尿液中没有还原性糖 答案: A A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就不存在原癌基因;错误。 B切断小鼠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仍能维持体温恒定,因为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正确。 C利用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的成紫色,一般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正确。 D将正常人的尿液和斐林试剂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无砖红色沉淀,表明尿液中没有还原性糖;正确。 由 1分子磷酸、 1分子碱基和 1分子化合物 a构成了化合物 b,如图所示,则

4、叙述正确的是: A若 m为腺嘌呤,则 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 b均为 4种 C 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 b,其中 a为核糖 D 若 a为脱氧核糖,则由 b构成的核酸在动植物细胞内为 DNA,在病毒内为RNA 答案: C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减数分裂 B分化 C有丝分裂 D全能性 答案: A 综合题 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 表示碳的流动方

5、向。请回答: 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 ) (2)下图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类生物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 )。 此生态系统中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_。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_。 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较,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答案: (1)ADE (2) 海星和荔枝螺 海星、荔枝螺、海葵 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

6、,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每万人中的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性别 有甲病、 无乙病有乙病、 无甲病 有甲病、 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 ( 1)控制甲、乙病的基因最可能分别位于 、 染色体上。 ( 2)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其中有关甲病,显性基因用 A表示,

7、隐性基因用 a表示;有关乙病,显性基因用 B表示,隐性基因用 b表示。 III10的基因型 , II7、 II8再生一个小孩其发病率为 。 如果 IV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 ,只患甲病的几率为_。 答案:( 1)常 X ( 2) aaXBXB或 aaXBXb 1/4 1/8 3/8 某小组对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作了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2mm 2mm方格 )、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的刻度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计数。 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

8、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 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 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 等原因酵母菌呈 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试解释原因 。 (3)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的数据。 答案: (1)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PH值的改变(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时间 (天 ) 次数 1 2 3 4 5 6 7 1 2 3 &n

9、bsp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某种昆虫长翅( A)对残翅( a)为显性,直翅( B)对弯翅( b)为显性,有刺刚毛( D)对无刺刚毛( d)为显性,控制这 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 2)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

10、因有 ( 3)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 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 4)若基因 D中决定某蛋白质肽链的基因编码区有 16000个碱基对,其中有 1000个碱基对的序列不编码蛋白质,剩下的序列最多能编码 个氨基酸(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在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最多有 种 tRNA参与。 答案:( 1) AbD、 abd或 Abd、 abD ( 2) A、 a、 b、 b、 D、 d ( 3)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5000 61 江苏某县地处水乡,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

11、的最大化利用。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 1)该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 ( 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 。 ( 3)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 ; ( 5)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写出 3个) ( 6)请说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答案:( 1)桑、粮、油、菜等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 2)建立沼气池,粪便等 “废弃物 ”被及时利用(合理即可) ( 3)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 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投入)。 ( 4)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营养结构较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 5)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任写 3个。) ( 6)天敌防治、利用动物信息素防治、利用声响驱赶害虫、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任写两个,答案: 合理即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