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4844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硫污染 B火山爆发 C二氧化碳污染 D农药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氧化硫在大气中被氧化并与水结合产生硫酸,使雨水变酸。故答案:选 A。 考点:酸雨的形成 点评:本题较简单,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B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不同生物群落之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S、 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从无机环境

2、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故答案:选 B。 考点:物质循环的概念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一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动物比草食性动物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氧气不足 B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C捕食肉食性动物的鸟类过多 D湖泊中动物的密度太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所以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因为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 从而导致高营养级的个体数量较少。 考点:能量流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 4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 4个营养级的能量依次为: 2.11

3、07、 3.3108、 2.9106、 2.89109千焦。该生态系统属于生产者的是: A甲 B乙 C丁 D丙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起点,因此生产者体内所含的能量最多,故答案:选丁。 考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 105J m-2) 141.10 15.91 871.27 0.88 A.a B.c C. b D.d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由表格中能量可写出是食物链

4、: cabc ,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b。 考点:食物链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因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无机盐、空气、阳光和水分等。故答案:选 D。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但学生易误选。 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

5、费者 D三级消费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第二营养 级的生物是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次级消费者。一般营养级与消费者之间相差一。 考点:食物链中营养级与消费者的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A以木本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 C没有人类的活动 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而在农田生态系统,一是农作物一般无分层结构,二是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期为一年或更短,其幼苗期的光能利用率特低,故森

6、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 考点:群落的分层结构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是 A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 B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 C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答案: B 试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一般指在火山岩、沙丘、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故答案:选 B。 ACD三项都属于次生演替。 考点:群落演替的类型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学生要能够掌握常见的几个实例。 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牡蛎、鱼

7、类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包含是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故答案:选 A。 考点:群落的概念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区分,属于简单题。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预测一个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

8、从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分析,一个种群中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人口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考点:种群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在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 CO2 B硝酸盐 C O2 D磷酸盐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 CO2释放 O2;水中动物的呼吸则消耗水中的 O2,呼出 CO2;这样在水中的 O2和 CO

9、2基本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水生植物大量死亡(不能产生 O2),而其他动物及大量增加的微生物却不断地消耗 O2,故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O2。 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物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它三项只包含生物。 考点:生态因子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10、A O2 B H2O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稳定的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有机物来自于生产者的合成,无需靠外界提供。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必须向这个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补充能量。 考点:生态瓶 点评:生态瓶是生态系统稳定性这的常考内容。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 ,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 敌引入我国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

11、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答案: D属于迁地保护。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目前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 B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臭氧层被破坏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远比呼吸作用产生

12、的 CO2多;臭氧层被破坏与二氧化碳无关;而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促使 CO2 在短期内大量释放,打破了碳的平衡。故答案:选 A。 考点:碳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室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疾病与人体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乙肝病 镰刀形贫血症 糖尿病 呆小症 夜盲症 巨人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乙肝病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镰刀形贫血症是 DNA分子上碱基对的改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夜盲症是由于缺少 VA,它们都与激素无关。 考点:人体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疾病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病的病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神经元之间传

13、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 电信号 电信号 B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C化学信号 电信号 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梢是,会刺激突触小体里面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可以看出此过程发生了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信息转换。 考点: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的能力 D丧失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答案: D

14、 试题分析: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 T淋巴细胞起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 T淋巴细胞的作用,因此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该小鼠将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力,丧失部分体液免疫的能力,故答案:选 D。 考点:淋巴细胞的起源与成熟以及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 T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列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商品是 A含铅汽油 B含碘食盐 C含氟冰箱 D含磷洗衣粉 答案: B 试题分析:含铅物质会使人重金属中毒;含氟物质会破坏臭氧层;含磷物质会使水体

15、富营养化,只有含碘食盐对环境无污染,含碘食盐能够预防 “大脖子 ”病,属于 “绿色食品 ”。 考点: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些化学常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某些寒带地区的森林却要对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寒带地区温度低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弱,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低,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而不能及时分解,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了障碍。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既能保证微生物有

16、足够的食物,又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分解,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阔叶林 C北极苔原 D温带草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极苔原的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差,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最多,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考点:抵抗力稳定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抵抗力稳定性大小的理解情况,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

17、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而人工马尾松林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故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考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评:学生要注意将自然林和人工林进行区分比较,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B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

18、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考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农田管理中经常除草可以 : A加剧生物与环境间的斗争 B促进种内互助 C加剧种间竞争 D减轻种间竞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农田中的杂草会与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故经常除草可以减轻种间竞争。 考点:种间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考查了学生的对种间关系的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 “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 “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A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C “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

19、间无关 D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 “S”型曲线 点评: “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能够使被阉割公鸡恢复公鸡特征和行为的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 B生长激素

20、C睾丸酮 D甲状腺激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鸡特征和行为是指公鸡的第二性征,与性激素有关。由于公鸡已经被阉割,没有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因此 A错。与性激素相关的就剩下睾丸酮,即雄性激素。 考点:激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学生易错选 A项,阉割后不存在促性腺激素的靶器官。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 ,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该先弄清反射弧各个部分的功能,感

21、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把兴奋由外周传向中枢;神经中枢能调节人体某项生理活动。由于题目所假设的是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位是正常的,据此可分析为兴奋由中枢传到效应器这一环节受阻,所以不具备运动功能,但感觉正常。 考点: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此类题型学生容易错选,关键要先弄清反射弧各个部分的功能,属于中档题。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导致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22、D 试题分析:题目说,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因此该药物阻止了递质分解,则该递质将持续作用于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本题重在审题,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式是 A刺激 B反射弧 C反射 D条件反射 答案: C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答案:选 C。 考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

23、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不会遭到破坏,如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通过体内的缓冲物质调节 PH值,过多的 CO2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呼出 CO2等等。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判断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二氧化碳 B葡萄糖 C DNA D抗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而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不属于内环境。 考点:内环境组成

24、成分 点评:内环境组成成分一般不包括组织细胞内的成分和体外环境中的物质,如消化酶、呼吸酶、血红蛋白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血液 C体内的全部液体 D生理盐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故答案:选 A。 考点:内环境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促

25、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考点:乙烯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学生易错选 A,学生要区分记忆两者的功能。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这个现象说明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 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答案: C 试题分 析:种子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未受粉的番茄不能形成种子,果实将不发育,故应在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使其发育为无子番茄,这个现象说明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 考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学生要善于从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

26、次的考查。 下列一年生枝条中,扦插时容易成活的是: A去叶带芽的枝条 B带叶去芽的枝条 C去叶去芽的枝条 D带叶带芽的枝条 答案: A 试题分析: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而叶片的存在会使枝条应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故应选择去叶带芽的枝条。 考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把燕麦幼苗放在左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幼苗将 A直立生长 B向左侧弯曲生长 C向右侧弯曲生长 D停止生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燕麦幼苗在左侧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一侧生长素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

27、长不均匀,从而向左侧弯曲生长。 考点:植物的向光性 点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形成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较简单。 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葡萄糖液 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是由于低血糖造成供能不足,因此需及时适量注射葡萄糖液。 考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下列动物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A卵巢和唾液腺 B肝脏和唾液腺 C汗腺和甲状腺 D胰岛和甲状腺 答案: D 试题分析:

28、动物腺体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只有内分泌腺可以产生激素。选项中卵巢、甲状腺、胰岛属于内分泌腺,故答案:选 D。 考点:内分泌腺可以分泌产生激素 点评:学生要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作用。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 “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 “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A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

29、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可见种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考点: “S”型曲线 点评: “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 中档题。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括老年的、成年的、幼年的,故答案:选 C。 考点:种群

30、的概念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B细胞和效应 B细胞(浆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效应 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D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答案: A 试题分析:只有效应 B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故 A项错误。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首先要进行细胞免疫,通过效应 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再利用体液免疫的方式将病原体消灭。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在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可以独立发挥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

31、发挥免疫效应。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B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C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增殖 D效应 T细胞识别癌细胞并将其消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和泪液中的溶菌酶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效应 T细胞识别癌细胞并将其消灭属于细胞免疫;只有 C项中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增殖属于体液免疫。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需要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

32、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人体抵御流感病毒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D效应 T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效应 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抗体是由效应 B细胞分泌产生的,故错误答案:选 D。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流感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人体抵御流感病毒主要依靠细胞免疫;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需要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 T细胞。 考点:细胞免疫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免疫的发生条件、过程,一般胞内寄生菌、病毒、癌细胞、异体器官的移植都是进行 的细胞免疫。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多糖 B核酸

33、C脂质 D蛋白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体是由效应 B细胞分泌产生的,其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 考点:抗体的化学本质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C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D代谢活动增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导给效应器,导致骨骼肌颤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液分泌减少,从而减少散热。故答案:选 C。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寒冷条件下

34、体温调节的方式,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物质 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项中,物质 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 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C项中,结构乙的活动除了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点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调节性激素分泌的枢

35、纽部位是 A垂体 B睾丸 C卵巢 D下丘脑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 考点: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就可促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中含有的 A性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垂体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故答案:选 B。 考点 :促性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属

36、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能分泌促性腺激素的部位是 A垂体 B睾丸 C卵巢 D下丘脑 答案: A 试题分析: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包括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素等,故答案:选 A。 考点:激素的分泌部位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 a途径是通过 实现的, b、 d、 g途径是通过 实现的。 (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 。 ( 3)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

37、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在夏季 a、 b、 c、 e之间的关系 为 (仅用一个关系式表示)。 答案: 试题分析:碳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 a 途径)以 CO2 形式被植物体吸收, b、 d、g表示植物、动物、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 c表示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碳量, e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碳量,这里还要考虑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所利用的碳量,所以 ab c e。 考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 碳循环,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下图为南极海域的一个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小鱼位于食物链中的第 营养级,属于 级消费者。 ( 2

38、)该食物网中占有最多食物链的动物是 ,它在食物链中最高可位于第 营养级。 答案:( 1) 5;二;初级 ( 2)虎鲸;五 试题分析:( 1)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故由浮游植物为起点有 5条食物链。在浮游植物 小鱼 海豹 虎鲸这条食物链中,小鱼属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级消费者。 ( 2)每条食物链的顶端都是虎鲸,因此虎鲸占有的食物链最多 ,属于顶级消费者,在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大鱼 企鹅 虎鲸这条最长的食物链中,虎鲸位于第五营养级。 考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链中营养级和消费者两个层次的理解,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下图中的曲线 、 表示不同类型的群落演替过程

39、。请回答问题: ( 1)曲线 表示 演替, BC 段的生物多样性 , B和 D对应的群落在物种组成上通常是 (相同、不同)的。 ( 2)曲线 表示 演替,在此过程中生物群落总能量的变化趋势是 。 答案:( 1)次生;减少;不同 ( 2)初生(原生);增大 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曲线 的物种丰富度是从多到少再恢复,属于次生演替, BC 段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B和 D对应的群落在物种组成上通常是不同的;曲线 的物种丰富度是从无到有,属于初生演替,生物种类将越来越多,故此过程中生物群落总能量增大。 考点:群落的演替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演替的区分理解及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

40、考查。 A、 B是位于阿拉斯加的两个小岛,气候、植被等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人们向这两个原本没有驯鹿的小岛引入驯鹿,驯鹿主要以生长极为缓慢的地衣为食。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调查统计,获得两 个岛上驯鹿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问题: ( 1)两个岛上的驯鹿种群数量在达到峰值前呈现典型的 型增长。 ( 2)两个岛的驯鹿种群数量达到峰值后骤减,最可能的原因是种群数量过大,导致 。 ( 3) B岛的驯鹿种群的 K 值 (大于、等于、小于) 6000只;与 A岛相比, B岛驯鹿种群的 K 值较 ,原因是 B岛 。 答案:( 1) J ( 2)地衣被破坏,食物短缺 ( 3)小于;大;面积大 试题分析:( 1)小

41、岛引入的驯鹿属于外来物种,由于条件适宜、没有天敌,因此驯鹿种群数量在达到峰值前呈现典型的 J型增长。 ( 2)驯鹿主要以生长极 为缓慢的地衣为食,当驯鹿种群数量达到峰值后,地衣被破坏,食物短缺,种内斗争加剧,从而使驯鹿种群数量骤减。 ( 3) B岛的 J型曲线的最大值是 6000只,而 6000只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故 B岛驯鹿种群的 K 值小于 6000 只;由于 B岛面积大,地衣多,与 A 岛相比,B岛驯鹿种群的 K 值较大。 考点: “J”型曲线和环境容纳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 “J”型曲线和 “S”型曲线的掌握情况,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某人被狗咬伤就医时,需要同时注射狂犬

42、病毒疫苗与狂犬病毒抗毒血清。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注射的狂犬病毒抗毒血清中 的免疫物质是 ,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 ( 2)狂犬病毒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通常不具有致病性,但仍具有抗原性。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后,机体进行体液免疫,产生 ,它和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同时产生 ,能够预防以后感染狂犬病毒。 ( 3)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与狂犬病毒抗毒血清后,立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是 。 答案:( 1)抗体;蛋白质 ( 2)抗体;记忆细胞 ( 3)狂犬病毒抗毒血清 试题分析:( 1)某人被狗咬伤就医时,注射的狂犬病毒抗毒血清中含有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 2)注射抗毒血清只是

43、暂时获 得免疫能力,所以需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使机体进行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同时还产生了记忆细胞,能够预防以后感染狂犬病毒。 ( 3)注射狂犬病毒疫苗进行体液免疫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立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是狂犬病毒抗毒血清。 考点:体液免疫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正常人血糖浓度的范围是 80120mg/dL,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 B两人在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 A、 B两人中可能患糖尿病的是 。 ( 2)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 分解,使血

44、糖浓度升高。 ( 3)研究表明,下丘脑可以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说明血糖平衡是由 和 共同调节的。 ( 4)胰岛 A细胞、胰岛 B细胞分泌的调节血糖的两种激素表现为 作用。 答案:( 1) B ( 2)肝糖原 ( 3)神经;激素(体液) ( 4)拮抗 试题分析:( 1)图示中,在口服葡萄糖后, A的血糖含量在短暂升高后即恢复正常,而 B的血糖浓度一直保持较高浓度,可见 A为正常人, B可能患有糖尿病; ( 2)当血糖浓度过低是,可引起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 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 3)血糖浓度能直接刺激胰岛分泌激素,说明血糖平衡可以

45、通过激素调节;下丘脑可以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又说明血糖平衡可以通过神经调节。 ( 4)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两种激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考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方式、调节血糖的激素及糖尿病,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下图为某药物干扰神经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 1)图中 为 _, 为 _。 ( 2)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需要通过突触前膜上的 _重新运回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 ( 3)该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_,使其对突触后膜的作用_。 答案:( 1)突触小

46、泡; (多巴胺)受体 ( 2)多巴胺运载体 ( 3)增多;延长(或增强) 试题分析:( 1)该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中 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 ,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2)由图解可以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需要通过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重新运回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 ( 3)由图解可以看出,该药物结合到多巴胺运载体上,使多巴胺运载体不能运输多巴胺,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延长其对突触后膜的作用。 考点: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点评:本题结合突触的结构考查了神经类药物的机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属

47、于中档题。 图甲、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乙所示结构分布于图甲中的 部位(填字母), 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 。 ( 2)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 形式传导的。在 A、 B、 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用字母和 “” 表示)。 ( 3)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 的控制。 答案:( 1) D;递质 ( 2)局部电流; ABC ( 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试题分析:( 1)图乙表示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交界的部位,分布于图甲中的神经中枢即 D部位,突触小泡中含有

48、作为信号的神经递质。 (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 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传导方向可以是双向的;兴奋在突触上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 A、 B、 C 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BC 。 ( 3)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是脊髓,而取指血进行化验,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此时又受到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的控制。 考点:兴奋的传导及运动的神经中枢 点评: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双向性和突触上传递的单向性,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928年,温特研究胚芽鞘向光性时设计实验如下图。图中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 端, B琼脂块上未放胚芽鞘尖端; 表示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不同处理的结果。请回答问题: ( 1) 的现象表明, A 琼脂块中含有由 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其作用是 。 ( 2) 的现象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 (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由此推测,胚芽鞘的向光性是因单侧光引起该物质分布 所致。 ( 3)设置 的目的是排除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答案:( 1)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 ( 2)少;不均匀 ( 3)琼脂块 试题分析:( 1)图中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